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台错沉积记录与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气候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绵平 刘俊英 +3 位作者 庞其清 马志邦 王海雷 马妮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31,共28页
西藏西部台错湖T1阶地的两个剖面沉积中,除下部10余厘米含炭化植物和50~70cm处为暗色碳酸盐粘土及粘土外,中、上部全系粘土碳酸盐层,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据碳酸盐、介形类、轮藻类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与微体古生物群落生态特征... 西藏西部台错湖T1阶地的两个剖面沉积中,除下部10余厘米含炭化植物和50~70cm处为暗色碳酸盐粘土及粘土外,中、上部全系粘土碳酸盐层,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据碳酸盐、介形类、轮藻类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与微体古生物群落生态特征等提供的环境气候变化指标,指示该区距今41.4~4.5 ka BP间气候变化为:在41.4~26.2kaBP气候较湿润;26.2~25.5 ka BP偏暖稍干;25.5~22.5 ka BP气候暖湿;22.5~21.0 ka BP气候偏冷湿;20.5~17.5 ka BP气候骤冷、偏湿,反映本区处于末次冰期盛冰期;17.5~16.0kaBP偏冷偏干;16.0~11.8kaBP气候偏暖湿,为全球间歇性暖事件的响应;11.8~10.4 ka BP气候较冷干,大致相当于新仙女木期,10.4 ka BP气温开始回升;10.4~9.4 ka BP气候偏暖湿;9.4~8.5kaBP气候呈现短暂暖湿颤动;8.5~7.9 ka BP气候偏干冷,为冰后期强烈降温偏干事件;7.8~6.3kaBP气候偏暖湿;6.3~4.5 kaB P气候趋向冷干,4.5 ka BP记录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的干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台错 沉积环境指标 更新世晚期-全新(41. 4~4.5 KA BP)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渤海海域晚更新世—全新世的活动构造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西双 刘保华 +2 位作者 赵月霞 刘晨光 吴金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9,共8页
利用在渤海最新获得的约5 000 km的浅层地震资料,发现在渤海海域发育大量晚更新世—全新世断裂和褶皱,进而对其分布、浅层结构、运动学性质和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绘制了渤海海域活动断裂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 利用在渤海最新获得的约5 000 km的浅层地震资料,发现在渤海海域发育大量晚更新世—全新世断裂和褶皱,进而对其分布、浅层结构、运动学性质和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绘制了渤海海域活动断裂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主要走向为北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东西向断裂数量最多;断裂的形成受区域应力场和早期断裂的控制,而褶皱则以背斜居多,通常沿早期断裂带发育;就分布密度而言,辽东湾内断裂密度远小于其他海域,而同一构造单元其边界部位断裂密度大于单元内部;具继承性发展的断裂多具有复杂的破裂结构,破裂带剖面上呈耙形或"Y"字型,晚更新世沉积层变形明显;受断裂错动地层的形成时代表明,多数断裂的最新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中期-晚期,部分断裂在全新世发生过活动;多数断裂具有明显正断拉张作用,而郯庐断裂带和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内次级断裂还可能具走向滑移分量;渤海浅层断裂的活动性与现代地震震中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对于渤海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更新世-全新 活动构造 地震活动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南翼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秀容 戴纯俊 +2 位作者 刘志高 许冬儿 潘兆忠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利用蕴涵着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的波速测试成果 。
关键词 地球物理 沉积物 更新世-全新
下载PDF
中国季风沙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及其变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保生 吴正 +8 位作者 David Dian ZHANG 范安康 阎满存 孙武 靳鹤龄 董光荣 祝一志 高全洲 张甲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演了该时期中国季风区沙漠沙地曾经历的27个沙漠扩缩的周期性变化,并认为该剖面风砂沉积是过去地质时代季风沙区乃至整个中国沙区类似由现代这种冬春季西伯利亚—蒙古反气旋风系即冬季风向南伸展导致的若干风沙风尘动态过程的结果,而河湖相和古土壤的发育则主要与季风沙区受惠于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季风区 更新世-全新 湾地层剖面 沙漠期 气候波动 季风沙区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广西独山洞遗址孢粉记录的植被景观演替
5
作者 杨庆江 赵克良 +4 位作者 周新郢 张雅平 李大伟 王伟 李小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3-804,共12页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是东亚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植被与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紧密相关,因此研究植被变化对于更深入理解史前人类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广西地区的史前人类遗址数量丰富,但该时期人类与...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是东亚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植被与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紧密相关,因此研究植被变化对于更深入理解史前人类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广西地区的史前人类遗址数量丰富,但该时期人类与植被之间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对广西田东独山洞厚约150 cm的沉积剖面进行孢粉分析,并结合已发表的考古遗址数据,重建晚更新世-早全新世独山洞周边的植被变化,探讨人类活动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晚更新世(约15700~14200 cal.a B.P.)独山洞剖面周边分布有常绿阔叶林以及相对开阔的草地,区域资源型植物丰富,适合狩猎采集人群生存;而在早全新世(约9500~7800 cal.a B.P.),人类活动增强,独山洞周边阔叶树减少,草本植物比例升高,植被景观变得开阔,可能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植被景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独山洞遗址 植被 人类活动 更新世-全新
原文传递
全新世以来苏南地区的古地理演变 被引量:12
6
作者 潘凤英 石尚群 +1 位作者 邱淑彰 孙世英 《地理研究》 1984年第3期64-75,共12页
本文以全新世以来古气候演变的影响为主,论述海面升降变化,引起苏南地区全新世早、中、晚期的古地理演变。文中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野外考察资料,重点阐明全新世中期的两大泻湖及其以后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 全新晚期 古地理演变 太湖平原 苏南地区 泻湖 洼地 全新中期 更新世末期 泥炭层 全新
下载PDF
乌海盆地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东卓 尹海权 +1 位作者 李胜虎 朱传宝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40,共8页
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是桌子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乌海盆地的控盆边界断裂.关于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的研究成果很少.通过实地地质地貌调查、构造剖面分析以及OSL测年,综合分析研究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综上所得,岗德尔山... 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是桌子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乌海盆地的控盆边界断裂.关于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的研究成果很少.通过实地地质地貌调查、构造剖面分析以及OSL测年,综合分析研究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综上所得,岗德尔山西麓断裂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有过明显活动的断裂.自观音庙至岗德尔山陵园,断裂整体走向近SN,倾向W,倾角80°左右,被切断的沉积层顶部或断裂上覆地层底部的OSL年龄样品测试结果分布在83.5~7.8 ka之间,最新活动时间集中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之间;自岗德尔山陵园至黄河村,断裂整体走向NNE,倾向NWW-NW,倾角60°~80°,被切断的沉积层顶部或断裂上覆地层底部的OSL年龄样品测试结果分布在86.9~2.7 ka间,最新活动时间集中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之间.根据岗德尔山西麓断裂野外调查所得的几何学特征,显示该断裂是一条由多条近平行的高角度断层组成的正断层系,整体表现出以拉张为主的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海盆地 岗德尔山西麓断裂 更新世晚期 全新 活动性
原文传递
河套盆地西缘山前低台地沉积特征对“吉兰泰-河套”古湖消退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公王斌 胡健民 +3 位作者 李振宏 吴素娟 刘洋 阎纪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0-198,共9页
河套盆地西缘与北缘发育一系列山前台地,台地沉积物记录了盆地环境变化。高台地沉积物记录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过程,而低台地记录了古大湖的消退过程。盆地东部与西部低台地沉积特征不同,东部低台地由全新世冲洪积物组... 河套盆地西缘与北缘发育一系列山前台地,台地沉积物记录了盆地环境变化。高台地沉积物记录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过程,而低台地记录了古大湖的消退过程。盆地东部与西部低台地沉积特征不同,东部低台地由全新世冲洪积物组成,西部狼山山前低台地由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14 C年龄(15 260±60)a cal BP与(9 810±40)a cal BP)湖相沉积组成。低台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表明,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河套盆地东部湖泊消失,而西部仍发育湖泊,古湖经历了自东向西的退却过程。古湖消退受盆地周缘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控制,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总体上东强西弱,东部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高,大量碎屑物质进入盆地,呼和坳陷湖泊萎缩甚至消失,西部狼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低,进入盆地碎屑物质较少,临河坳陷大部分地区发育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山前台地 更新世晚期全新早期 湖相沉积 活动断裂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朱里段几何结构与活动特征 被引量:59
9
作者 王志才 贾荣光 +2 位作者 孙昭民 石荣会 晁洪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朱里段由南流段、双官—眉村段和朱里段3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所组成,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正断或逆冲活动分量;其最新活动时代推断为晚...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朱里段由南流段、双官—眉村段和朱里段3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所组成,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正断或逆冲活动分量;其最新活动时代推断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根据断裂活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在莒县至昌邑之间安丘-莒县断裂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活动断裂,与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莒县 活动特征 几何结构 更新世-全新 活动断裂 断裂活动性 控制作用 走滑活动 活动时代 研究成果 主导地位 7级地震 强震 逆冲
下载PDF
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岭南地区的史前文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焦天龙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4,共24页
本文的岭南地区与地理学上的岭南稍有不同,主要指南岭以南的两广等省区,同时,有些遗址虽在南岭以北(如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由于与本文的议题密切相关,也列入讨论的范围之内。这里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是指距今30000—7000年左右... 本文的岭南地区与地理学上的岭南稍有不同,主要指南岭以南的两广等省区,同时,有些遗址虽在南岭以北(如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由于与本文的议题密切相关,也列入讨论的范围之内。这里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是指距今30000—7000年左右的一段时间,与地质学界所说的分界不尽一致。关于更新世和全新世的分界,学术界尚有争论。根据岭南地区史前遗址的具体情况,在综合对比遗址的绝对年代、动物群和文化遗物的特征以后,本文采用距今15000年作为全新世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 岭南地区 史前文化 更新世晚期 打制石器 文化层 考古学 洞穴遗址 小石器 仙人洞遗址
原文传递
郯庐断裂带安徽明光段紫阳山探槽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朋 姚大全 +4 位作者 郑海刚 杨源源 缪鹏 李军辉 疏鹏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2-651,共10页
郯庐断裂带安徽省内段落属于该断裂带的南段,断裂构造复杂,总体上断层活动性要弱于断裂带的山东、江苏段。近年来笔者多次在苏皖交界地区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淮河南北两侧的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淮河以南的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安徽省内段落属于该断裂带的南段,断裂构造复杂,总体上断层活动性要弱于断裂带的山东、江苏段。近年来笔者多次在苏皖交界地区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淮河南北两侧的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淮河以南的郯庐断裂带东支断裂明光段为探查重点,在明光紫阳山北侧跨断层开挖地质探槽。探槽(Tc1)显示断层表现为逆冲、张裂等活动形式,且断层向上延伸错动晚第四纪地层;结合年代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段断层晚第四纪以来有较强的活动,最新活动时代可达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探槽揭露的断层表现出多种活动形式,显示了明光段断层活动的多期次性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明光段 地质探槽 更新世-全新早期
下载PDF
北京古蓟城城址古地貌环境演变研究——以广义大厦工程剖面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升阳 苗水 徐海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5-852,共8页
广安门地区是北京最早的城址——古蓟城所在地。对广安门内的广义大厦工程地层剖面进行的古地貌复原研究表明,当地在2.2万年前为永定河河道,全新世以来发育成河旁高地,成为古代蓟城的选址地。经历了由晚更新世晚期较冷湿的疏林草地、较... 广安门地区是北京最早的城址——古蓟城所在地。对广安门内的广义大厦工程地层剖面进行的古地貌复原研究表明,当地在2.2万年前为永定河河道,全新世以来发育成河旁高地,成为古代蓟城的选址地。经历了由晚更新世晚期较冷湿的疏林草地、较干旱的草原植被景观、全新世较暖湿的疏林草地及较凉湿的草甸植被环境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城 更新世晚期 全新 环境演变 地貌
下载PDF
中国细石核类型和工艺初探——兼谈与东北亚、西北美的文化联系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淳 《人类学学报》 1983年第4期331-341,407-408,共13页
通过中国十个重要细石器遗址中细石核的观察,对中国细石核的类型和工艺技术作一初步的区分和综合的比较,以探讨中国细石器传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同时与发现于东北亚、西北美的细石核进行对比,从它们之间的异同来看这一地区在... 通过中国十个重要细石器遗址中细石核的观察,对中国细石核的类型和工艺技术作一初步的区分和综合的比较,以探讨中国细石器传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同时与发现于东北亚、西北美的细石核进行对比,从它们之间的异同来看这一地区在文化上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石器 更新世晚期全新 文化关系
下载PDF
天津蓟县太子陵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春雪 盛立双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4,共8页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于2005年4月发现,2005年5月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天津蓟县东北部孙各庄乡清太子陵东侧冲沟西面的黄土台地中,在其浅黄色粉砂质黏土层和地表发现石制品58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古人类选择地点附近的...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于2005年4月发现,2005年5月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天津蓟县东北部孙各庄乡清太子陵东侧冲沟西面的黄土台地中,在其浅黄色粉砂质黏土层和地表发现石制品58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古人类选择地点附近的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微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一侧采用锤击法正向加工而成。地貌与地层对比则显示遗址的时代大致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之末或全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蓟县 太子陵 细石叶遗存 更新世晚期 全新早期
下载PDF
福建沿海泥炭的分布及其形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从盛 《台湾海峡》 CAS 1987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本文根据对若干泥炭点的野外考察,研究了福建沿海泥炭的分布及其形成,井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泥炭层 砂质 石英砂层 更新世 植物残体 老红砂 福建沿海 全新晚期
下载PDF
论滑坡的时代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传正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科学界定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的时代,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应用价值。基于形成时代的滑坡概念或术语定义原则应该是含义明确、科学有据、易于接受和便于应用。关于滑坡时代的认识已经历过相当长的时期。原苏联Ф.П.萨瓦连斯基(1932)... 科学界定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的时代,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应用价值。基于形成时代的滑坡概念或术语定义原则应该是含义明确、科学有据、易于接受和便于应用。关于滑坡时代的认识已经历过相当长的时期。原苏联Ф.П.萨瓦连斯基(1932)、B.B.波波夫(1958)先后提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和埋藏滑坡的概念。卢螽槱(1984)提出古滑坡是在更新世或更早的时代曾有滑动,在现代已相对稳定的滑坡;老滑坡是已稳定的;新滑坡是正在活动的。胡广韬(1995)认为古滑坡发生于15万年以前;老滑坡发生于0.5-15万年之间;新滑坡发生于0.5万年以来。晏同珍(2000)认为古滑坡发生于更新世晚期及以前;老滑坡发生于全新世中早期;新滑坡发生于全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更新世晚期 全新晚期 相对稳定 形成时代 原苏联 科学 应用
下载PDF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远 《地理教育》 2006年第5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更新世晚期 干旱地区 海平面 夏季风 历史时期 全新 中学 地理教学 教学参考
下载PDF
论旧石器时代的漳台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五岳 《南方文物》 1996年第3期48-51,共4页
论旧石器时代的漳台关系曾五岳连横先生(1878~1936),字雅堂,台湾省人,祖籍漳州府龙溪县马崎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志学家,也是一位炽热的爱国主义者。他为"成风雨名山之业"①,积数十年之努力,搜集有关台湾的中外文... 论旧石器时代的漳台关系曾五岳连横先生(1878~1936),字雅堂,台湾省人,祖籍漳州府龙溪县马崎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志学家,也是一位炽热的爱国主义者。他为"成风雨名山之业"①,积数十年之努力,搜集有关台湾的中外文献、档案和传闻,撰成宏著《台湾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莲花池山 长滨文化 哺乳动物化石 漳台 砸击法 全新 绝对年代 小石器 更新世晚期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泥炭藓泥炭α-纤维素δ^(13)C记录的1000~4000a BP间环境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芸 陈晔 +4 位作者 赵志军 萧家仪 张茂恒 舒强 赵红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108-3116,共9页
神农架大九湖盆地位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内,是一个罕见的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该沼泽中心部位上部120cm的泥炭藓泥炭层经花粉浓缩物AMS14C测年表明其跨时4000a.根据C3植物碳同位素分馏模式方程和苔藓植物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方程,利用泥... 神农架大九湖盆地位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内,是一个罕见的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该沼泽中心部位上部120cm的泥炭藓泥炭层经花粉浓缩物AMS14C测年表明其跨时4000a.根据C3植物碳同位素分馏模式方程和苔藓植物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方程,利用泥炭藓泥炭样品的α-纤维素δ13C数据,定量恢复了研究区晚全新世湿度的变化过程.结合TOC,C/N等指标分析,发现1000~4000aBP研究区环境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暖湿变冷干,在3000aBP前后的气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3400~3200,3000~2600,2200~2000和1600~1400aBP发生了4次显著的相对偏干的突变事件,在全球众多记录中也有反映.大九湖湿度记录指示的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过程与印度夏季风变化同步,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降低,赤道热带辐合带逐渐南移,是这一时期亚洲季风强度持续减弱的控制因素.大九湖盆地湿度变化存在664,302和277a的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大九湖 泥炭藓泥炭 全新晚期 α-纤维素δ13C 大气湿度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中山地区ZK201-2钻孔硅藻组合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炽新 吴聪 +3 位作者 谢叶彩 周洋 龙桂 郑志敏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5-346,共12页
经对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地区ZK201-2钻孔86个岩芯样品进行硅藻分析,鉴定出45属168种(包括未定种和变种),分属海水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3种生态类型,据其组合状况和部分典型属种的现代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结合钻孔地层沉积特征和AMS14 C测... 经对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地区ZK201-2钻孔86个岩芯样品进行硅藻分析,鉴定出45属168种(包括未定种和变种),分属海水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3种生态类型,据其组合状况和部分典型属种的现代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结合钻孔地层沉积特征和AMS14 C测年结果,在该孔自下而上确定了6个组合带。组合1 Ethmodiscus rex-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和组合2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divisus中硅藻均发生明显溶蚀现象,样品中个体数量(丰度)变化较大,两组合分别对应晚更新世河口湾相及末次盛冰期花斑粘土风化沉积层;组合3 Gomphonema kaznakowii-Cymbella affinis-Eunotia clevei,组合4 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divisus-Coscinodiscus excentricus,组合5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Nitzschia cocconeiformis和组合6 Cyclotella striata-Coscinodiscus blandus-Coscinodiscus divisus,分别对应全新世河漫滩-滨海河湾、潮滩相、河口湾相、河口坝-湿地沉积。该钻孔硅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海洋氧同位素MIS3和MIS1期两次较大的海侵海退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组合 古环境 MIS3和MIS1期海侵 更新世晚期全新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