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贵荒 宋书宏 +4 位作者 刘晓丽 董丽杰 孙恩玉 张丽 陈艳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 1 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三粒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 1 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三粒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 ,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更替品种 遗传改进 农艺性状 辽宁
下载PDF
宁夏灌区春小麦更替品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续莲 康建宏 +4 位作者 马文礼 吴宏亮 许强 张万有 张燕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13,21,共6页
在田间条件下 ,对解放以来宁夏灌区春小麦四次更新品种的旗叶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表明 ,与地方品种相比 ,现代育成品种的光合午休现象明显减轻。宁春 4号孕穗期日变化为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 1 1 :0 0 ;白秃子开花期为单峰曲线 ,峰值... 在田间条件下 ,对解放以来宁夏灌区春小麦四次更新品种的旗叶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表明 ,与地方品种相比 ,现代育成品种的光合午休现象明显减轻。宁春 4号孕穗期日变化为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 1 1 :0 0 ;白秃子开花期为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 1 3:0 0 ;其他品种的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峰值孕穗期出现在 1 1 :0 0和 1 6 :0 0 ,开花期出现在 1 2 :0 0和 1 4 :0 0。所有品种上午的光合速率均高于下午。平均来看 ,育成品种的光合速率日均值稍有提高 ,而叶面积显著提高 ,表明育成品种增加了对光能的捕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更替品种 光合作用 日变化
下载PDF
我国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的演变 被引量:69
3
作者 王空军 郑洪建 +3 位作者 刘开昌 张吉旺 董树亭 胡昌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2-475,共4页
采用土柱栽培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我国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研究指出 :玉米根系的生长动态符合水蒸汽压力模型 (Vapor Pressure Model) ,1990 s品种根系干物质积累量随生... 采用土柱栽培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我国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研究指出 :玉米根系的生长动态符合水蒸汽压力模型 (Vapor Pressure Model) ,1990 s品种根系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增加迅速 ,直到成熟期仍维持较高水平 ,开花后根重持续时间长 ,且在深层土壤中的优势明显。在深 40~ 10 0 cm土层内根系重量 1990 s品种分别比 1970 s品种和 195 0 s品种高出 75 %和10 6 0 % ,当代品种根系在深层土壤中所占比率也明显增加 ;在距离植株 0~ 10 cm的水平范围内 ,当代玉米品种根系分布数量多、比率大。随玉米品种更替根系的空间分布呈“横向紧缩 ,纵向延伸”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更替 根系时空分布 演变特征
下载PDF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群体光合特性的演变 被引量:89
4
作者 董树亭 王空军 胡昌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对 50年代以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玉米品种的研究表明 :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替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群体光合衰减率降低 ,呼吸消耗所占总光合的百分率下降。灌浆期当代品种中、下部叶片的群体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老品种。种植密度是影响... 对 50年代以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玉米品种的研究表明 :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替 ,群体光合速率增强 ,群体光合衰减率降低 ,呼吸消耗所占总光合的百分率下降。灌浆期当代品种中、下部叶片的群体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老品种。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在高、中、低三种密度条件下 ,当代品种均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 ,表现出耐密性强、适应性广、源足库大产量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更替 群体光合特性 演变 产量
下载PDF
我国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生理特性的演进 Ⅰ.根系活性与ATPase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空军 董树亭 +2 位作者 胡昌浩 刘开昌 张吉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89,共5页
我国 195 0 s~ 1990 s期间主要推广玉米品种 (Zea mays L .)根系活力随播种后天数的变化可用高斯模型作较好地模拟 ,根系活力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后降 ,呈单峰曲线变化 ,在籽粒灌浆期 (播种后 6 7~ 74天 )达到高峰 ;上层 (0~ 2 0 c... 我国 195 0 s~ 1990 s期间主要推广玉米品种 (Zea mays L .)根系活力随播种后天数的变化可用高斯模型作较好地模拟 ,根系活力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后降 ,呈单峰曲线变化 ,在籽粒灌浆期 (播种后 6 7~ 74天 )达到高峰 ;上层 (0~ 2 0 cm )根系活力高于下层。随玉米品种更替根系活力增强 ,在 4 0~ 10 0 cm根层和生育后期更为突出。对根系生长的高斯方程积分 ,求得“根系活力日积”(RVDI) ,当代品种各生育阶段的 RVDI远高于 1970 s和 195 0 s品种 ,且在灌浆期间 (播种后 6 7天至 90天 )这种差别最大。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 ATPase活性随品种更替呈递增趋势 ,且在距离植株 10~ 15 cm的横向空间内活性提高最大 ,当代品种在 10~ 2 5 cm的横向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更替 根系活力 ATPASE活性 可溶性蛋白质
下载PDF
我国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生理特性的演进 Ⅱ.根系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变化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空军 董树亭 +2 位作者 胡昌浩 刘开昌 张吉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4-388,共5页
采用土柱栽培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推广玉米品种 (Zea mays L.)根系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演进特性。研究表明 :随玉米品种更替 ,根系 SOD、CAT、POD等保护酶活性提高 ,膜脂过氧化产物 MDA含量降低 ... 采用土柱栽培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推广玉米品种 (Zea mays L.)根系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演进特性。研究表明 :随玉米品种更替 ,根系 SOD、CAT、POD等保护酶活性提高 ,膜脂过氧化产物 MDA含量降低 ,玉米品种更替的过程伴随根系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衰老缓慢。当代品种根系 SOD、CAT活性在生育后期下降缓慢 ,显著高于 1970 s和 195 0 s品种 ,下层根系尤为明显。MDA含量则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递增趋势 ,前期增加缓慢 ,后期增加迅速 ,上层根系高于中层和下层根系 ,生育前期品种间 MDA含量差异不显著 ,生育后期195 0 s品种显著高于 1970 s、 1990 s品种。当代品种具有更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 ,后期膜脂过氧化伤害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更替 根系 保护酶活性 膜脂过氧化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袁江 王丹英 +6 位作者 廖西元 丁艳锋 邵国胜 徐春梅 彭建 王绍华 章秀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41-2045,共5页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每穗粒数的增加是着粒密度改良所致。农艺性状与年代的回归分析表明,生物量与株高在1980年后有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决定早籼稻产量的农艺性状为生物量、株高、收获指数和每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品种更替 农艺性状 演变特征
下载PDF
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更替过程中的株型特征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民志 杨延龙 +5 位作者 王宇轩 田景山 徐守振 刘宁宁 党科 张旺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279-3290,共12页
【目的】分析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株型特征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趋势,结合发展机采棉对品种特性的需求,阐述品种更替中适宜机采特性的变化,为新疆棉花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和2018... 【目的】分析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株型特征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趋势,结合发展机采棉对品种特性的需求,阐述品种更替中适宜机采特性的变化,为新疆棉花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和2018年选择新疆近40年来自育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不同年代(1980s、1990s、2000s和2010s)大面积主栽品种(新陆早1号、新陆早7号、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对不同年代品种的第一果节长度、果枝节间长度、节枝比、株高、果枝始节、始节高度、果枝夹角、果枝数、叶枝数、倒四叶宽和茎粗共11个株型指标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随品种更替,棉株第一果节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节枝比逐渐增加,株型由紧凑型向较松散型转变;株高、果枝始节和始节高度逐渐增加,上部果枝与主茎的夹角逐渐减小,果枝上举,具有高产株型特征;根据棉花机采对品种特性的要求,2010s品种果枝始节高度和果枝角度较符合机采棉对株型的要求;不同年代品种间果枝数、叶枝数、倒四叶宽和茎粗无明显差异。皮棉产量、总铃数和衣分均随品种更替逐渐增加,其中1980s、1990s、2000s和2010s品种皮棉产量较当年区域试验产量分别高23%-53%、16%-20%、13%-14%和-2%-6%,膜下滴灌现代高产栽培技术对产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2000s和2010s品种收获指数显著低于1990s品种。与1980s和1990s品种相比,2010s品种上部铃期短4-5 d,吐絮相对集中,对脱叶剂敏感,吐絮率均在95%以上,无显著差异,但生育期偏长;与审定时品种的生育期相比,1980s和1990s品种提前了3-7 d,2000s和2010s品种提前了0-3 d,这可能与膜下滴灌促早熟栽培技术应用有关。2000s和2010s品种棉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和纺纱一致性明显改善,但马克隆值相对偏大,纤维强度的改善是以牺牲纤维细度为代价,纤维品质协调性不佳。【结论】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棉花经济性状改善,但品种株型由紧凑型向较松散型转变,生育期偏长,收获指数偏低,棉纤维马克隆值偏大;随着机采棉种植模式的应用,选育和选用纤维品质优、适宜机采的品种是保障新疆棉花产业稳步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品种更替 株型性状 纤维品质 机械采收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 被引量:7
9
作者 许世蛟 熊小丽 +2 位作者 王艳艳 辛俊 赵言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42-1248,共7页
以江苏省1950~2006年间种植过的312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产量随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52年的765 kg/hm^2增加到2006年的4714 kg/hm^2,56年来增加... 以江苏省1950~2006年间种植过的312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产量随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52年的765 kg/hm^2增加到2006年的4714 kg/hm^2,56年来增加了3494 kg/hm^2,平均每年增加73 kg/hm^2。随着产量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增加,且在35~52 g的范围内波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上升;湿面筋含量变化不显著;生育期有所提前,中早、中熟品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春冬性有所加强,形成了淮南麦区以春性、偏春性品种占主导地位和淮北麦区以弱冬性品种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为我省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更替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北疆特早熟棉区棉花品种更替过程中棉铃发育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褚贵新 孙杰 +3 位作者 刁明 苏子友 刘涛 沈其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北疆特早熟棉区植棉 5 0年以来的 1 2个重要棉花品种棉铃发育特性的研究表明 ,随着棉花品种的更替 ,棉铃发育中各性状发生了如下变化 :1 )棉花结铃性、衣分有明显的提高 ,近期品种的衣分和单株结铃数分别比早期品种多 7%和 2个 ,而单... 对北疆特早熟棉区植棉 5 0年以来的 1 2个重要棉花品种棉铃发育特性的研究表明 ,随着棉花品种的更替 ,棉铃发育中各性状发生了如下变化 :1 )棉花结铃性、衣分有明显的提高 ,近期品种的衣分和单株结铃数分别比早期品种多 7%和 2个 ,而单铃重则有下降的趋势 ,由早期品种的 6 .0 g降到近期品种的 5 .5 g;2 )棉花纤维比强度随品种更替从 2 2 .5 c N· tex- 1降到 1 9.5 c N· tex- 1,绒长则提高了 3 mm左右 ,麦克隆值普遍偏大 ;3 )铃的干物质积累旺盛期、最大积累容量、生长特征值随品种更替逐渐增加 ;4)对棉铃有关的铃壳、子指等性状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特早熟棉区 棉花 品种更替 棉铃 发育特性
下载PDF
渭北旱塬70年来冬小麦品种更替中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旭 郝明德 +1 位作者 许晶晶 朱亚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2-46,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小麦品种整个生育期光合特性以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渭北旱塬小麦品种的改良,不同品种生育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呈递增趋势,现主推品种长旱58灌浆期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处于较...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小麦品种整个生育期光合特性以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渭北旱塬小麦品种的改良,不同品种生育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呈递增趋势,现主推品种长旱58灌浆期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处于较高水平,日均Pn达11.58μmol.m-2.s-1,较40年代品种五指麦提高了3.75μmol.m-2.s-1,增幅47.79%,日均Tr及Gs较五指麦增加了25.37%和4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冬小麦 品种更替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冠层结构特征的演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延龙 肖飞 +4 位作者 徐守振 王宇轩 左文庆 梁福斌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8-1526,共9页
选用新疆近30年不同年代(1990s、2000s、2010s)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大面积主栽品种,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测定其冠层开度、叶倾角、冠层光分布等指标,明确品种更替及产量提高过程中棉花冠层结构的变化特征,为棉花新品种... 选用新疆近30年不同年代(1990s、2000s、2010s)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大面积主栽品种,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测定其冠层开度、叶倾角、冠层光分布等指标,明确品种更替及产量提高过程中棉花冠层结构的变化特征,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棉花品种更替及产量提高过程中,不同年代品种生育期相差不大,2010s品种生育期相对较长;盛铃期至吐絮期,2010s的主栽品种冠层开度相对较适宜,光吸收率比1990s和2000s的品种平均高1.06%和5.95%,且生育后期冠层开度、冠层光吸收率均能维持较高水平。2010s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比1990s和2000s的品种平均高11.51%和15.59%,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随品种更替叶倾角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叶倾角与叶片面积呈负相关。因此,随着棉花品种更替,目前推广品种生育中后期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开度,光吸收率维持在90%左右,总干物质积累量较大是其冠层结构和光合物质生产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早熟品种 品种更替 冠层结构 产量 新疆
下载PDF
晋南冬小麦品种更替与再高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行翠平 张哲夫 +2 位作者 安林利 李世平 韩东翠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14-16,共3页
山西南部冬小麦主产区近半个世纪以来 ,由于多次品种更新 ,单产由 2 0世纪 50年代的6 34.5kg/hm2 提高到 90年代的 2 70 1.5kg/hm2 ,总产由 73.7万t增加到 2 6 9万t。分析品种演变规律和高产潜力 ,提出今后育种目标 :株形紧凑 ,叶片上... 山西南部冬小麦主产区近半个世纪以来 ,由于多次品种更新 ,单产由 2 0世纪 50年代的6 34.5kg/hm2 提高到 90年代的 2 70 1.5kg/hm2 ,总产由 73.7万t增加到 2 6 9万t。分析品种演变规律和高产潜力 ,提出今后育种目标 :株形紧凑 ,叶片上举 ,株高 75~ 85cm ,穗数 52 5万~ 6 0 0万 /hm2 ,尽可能提高穗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更替 晋南冬小麦 高产潜力 小麦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中农艺性状演变和发展方向的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田笑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97-303,共7页
本文研究了新疆冬小麦4个推广时期的32个代表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品种更替中,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表现为株高明显下降;穗粒数、穗粒重、收获指数和单株粒重大幅度增加;千粒重趋于稳定,单株穗数趋向减少;生物学产... 本文研究了新疆冬小麦4个推广时期的32个代表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品种更替中,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表现为株高明显下降;穗粒数、穗粒重、收获指数和单株粒重大幅度增加;千粒重趋于稳定,单株穗数趋向减少;生物学产量变化不大。决定冬小麦品种单株产量的首要因素是每穗粒重,影响每穗粒重的主要因素是每穗粒数。今后新疆冬小麦产量育种应主攻穗粒数,采取增多结实小穗数,适当控制小穗粒数,稳定千粒重的途径;要继续降低株高至90—95厘米,以提高收获指数;不必要强调对单株穗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更替 农艺性状 育种
下载PDF
加快玉米品种更替、大力推广种植耐密植品种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清琢 王国宏 刘晓丽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99,共2页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玉米生产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粮食产量,关系着粮食安全的大事;决定玉米生产水平的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玉米品种。从玉米生产发展的历程来看玉米产量的每次提高和飞跃,都离不开玉米品种上的革...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玉米生产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粮食产量,关系着粮食安全的大事;决定玉米生产水平的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玉米品种。从玉米生产发展的历程来看玉米产量的每次提高和飞跃,都离不开玉米品种上的革命,即品种更新。玉米杂交种秸秆质量的改善及紧凑型耐密品种的出现,使密植栽培成为可能,使得玉米产量稳步增加。从玉米生产的历程和美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看我们辽宁玉米生产的密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玉米生产单纯依靠挖掘单株生产力而达到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已十分困难,因此逐步增加种植密度是我们辽宁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种植耐密植品种是我省农民增收、生产增效、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更替 耐密植品种
下载PDF
华北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叶片细胞形态和光合性能演替规律的研究──Ⅰ.叶片细胞形态的演替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莹 李雁鸣 张立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1,共5页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各年代大面积推广的19个代表性冬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其春生第1,3,5,6叶的叶片细胞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主要结果表明,随品种由远及近的更替顺序,同一叶位叶片叶肉细胞中多环细胞的频率逐渐提高,叶...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各年代大面积推广的19个代表性冬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其春生第1,3,5,6叶的叶片细胞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主要结果表明,随品种由远及近的更替顺序,同一叶位叶片叶肉细胞中多环细胞的频率逐渐提高,叶肉细胞变小,旗叶叶肉厚度增加,叶肉细胞层数增加。这表明,随品种更替,叶片细胞的形态和组成有逐渐复杂化的趋势,而这种变化可能是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有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更替 叶片 细胞形态 光合性能
下载PDF
中国花生品种更替引发的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瑾 李玉荣 +3 位作者 程增书 陈四龙 宋亚辉 张朋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9-316,共8页
【目的】旨在了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花生品种更替所引发的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变化,以期为花生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54对SSR引物对68个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进行检测。【结果】共获得173个位点,检测到872个等位变异,平均为5.04... 【目的】旨在了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花生品种更替所引发的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变化,以期为花生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54对SSR引物对68个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进行检测。【结果】共获得173个位点,检测到872个等位变异,平均为5.04个等位变异/位点,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014~0.881,平均0.477。20条染色体中,b07遗传多样性最高,染色体a04最低。品种更替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品种更替对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影响最为显著,与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品种相比,表现为等位基因遗传丰富度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加、品种间遗传距离略有降低。20世纪80年代以后,SSR位点的等位基因丰富度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品种间遗传距离均无明显变化。检测到5个等位变异数随年代增加减少的SSR位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类群分布与系谱及地理来源相关,与品种更替年代无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花生品种更替过程中,主栽品种等位基因丰富度增加,而等位基因分布均匀度尚未产生显著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更替 主栽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夏大豆品种更替中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其虎 张复宁 杨加银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看出本区夏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品种性状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单株干物质相对生长率三节和六节期无显著差异,...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看出本区夏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品种性状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单株干物质相对生长率三节和六节期无显著差异,盛花期则由大变小,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盛花期前改良种低于早期地方种,而盛花期后迅速提高,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更替中以营养生长为主的苗期至盛花期缩短,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下降,而以生殖生长为主的盛花期至成熟期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是大豆品种改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品种更替 生长率 积累速率 相关性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与旗叶叶肉细胞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笑明 叶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7-275,共9页
本文报道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中旗叶叶肉细胞变化趋势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品种更替中旗叶多环叶肉细胞的频率基本是按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自育品种方向逐渐提高的。2.旗叶叶肉细胞形态变化的趋势表现为,细胞环数与细胞总宽之比值按... 本文报道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中旗叶叶肉细胞变化趋势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品种更替中旗叶多环叶肉细胞的频率基本是按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自育品种方向逐渐提高的。2.旗叶叶肉细胞形态变化的趋势表现为,细胞环数与细胞总宽之比值按品种演变顺序逐渐减小。细胞高而不宽,峰谷明显。说明可能是向增强光合作用能力方向发展。3.杂交育种对于改良自育品种的旗叶叶肉细胞,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引进品种作出了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更替 叶内细胞 旗叶
下载PDF
品种更替对中熟粳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朋 张志高 +1 位作者 周义东 孙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84,共3页
以江苏省各时期代表性中熟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品种更替过程中氮素吸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主要生育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现代品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早期品种;各类型品种氮素积累均主要集中在拔节期-抽穗期,且此阶段营养元... 以江苏省各时期代表性中熟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品种更替过程中氮素吸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主要生育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现代品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早期品种;各类型品种氮素积累均主要集中在拔节期-抽穗期,且此阶段营养元素吸收占整个生育期养分吸收的比例随品种更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早期品种在成熟期仍有大量的氮、磷、钾营养残留在茎鞘中,而现代品种尤其是杂交稻,成熟期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运转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粳稻 品种更替 氮素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