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林分的更替改造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乔艳辉 王月海 +1 位作者 姜福成 夏江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3,119,共8页
[目的]探索最优的林分更替改造模式,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退化林分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衰退林分及各自不同更... [目的]探索最优的林分更替改造模式,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退化林分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衰退林分及各自不同更替改造模式的生长、土壤及植被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①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林更替改造的不同模式在郁闭度、林木保存率和生长状况方面差异较大,总体上混交林好于纯林,耐盐能力强的树种好于耐盐能力差的树种。②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林的不同更替改造模式在土壤理化性能上皆得到提高,均能提升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不同更替改造模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的pH值和含盐量;两种衰退林分经更替改造为不同模式后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状况得到较大改善,随着林分模式的不同,其提高程度差异较大。③不同林分模式的植被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更替改造模式的生境好于衰退林分,出现耐盐能力较低的植物,其植被种类增多,但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耐荫植物出现,耐干旱耐盐植物种类减少。[结论]综合分析两种衰退林分更替改造不同模式的林分生长、土壤及植被,在衰退白榆林分的更替改造中,以竹柳刺槐白榆混交林模式为最佳,白榆纯林次之,刺槐纯林亦可考虑,竹柳纯林模式则不宜选择;在衰退八里庄杨林分更替改造的两种模式中,白榆纯林为最好,盐柳纯林最差,不宜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衰退林 更替改造模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次生柽柳退化林更替改造模式分析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乔艳辉 亓玉昆 +1 位作者 王月海 刘光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0-376,共7页
为筛选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柽柳退化林更替改造的最优林分模式,指导生产中天然次生柽柳林的保护与改造,以黄河三角洲次生柽柳退化林更替改造形成的4种林分和未进行改造的次生柽柳林(对照)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分(生长)状况、林地植被和土壤... 为筛选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柽柳退化林更替改造的最优林分模式,指导生产中天然次生柽柳林的保护与改造,以黄河三角洲次生柽柳退化林更替改造形成的4种林分和未进行改造的次生柽柳林(对照)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分(生长)状况、林地植被和土壤理化特征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次生柽柳退化林分更替改造5 a后的林分状况(林分郁闭度、林木保存率、胸径、树高、冠幅)虽因林分模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都明显好于次生柽柳退化林分。(2)在植被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方面,更替改造后形成的林分生境明显好于次生柽柳退化林,林下植物种类增多,耐重—中度盐碱植物种类减少,耐轻—中度盐碱植物种类增加。(3)更替改造的4种林分在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指标上均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密度、pH值和含盐量呈降低趋势,土壤理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4)对林分(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显示,更替改造的4种林分模式和未进行改造的柽柳退化林分的效应综合评价为:刺槐林>白榆林>白蜡林>盐柳林>次生柽柳退化林。依据柽柳退化林更替改造的4种模式在林分状况、林地土壤理化指标、林下植被的比较分析及综合评价,以刺槐林为最佳,白榆林次之,白蜡林较差,盐柳林最差,不宜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 次生柽柳林 退化林分 更替改造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