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更路簿的历史性研究——基于历史学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国良
赵贇
曾超莲
-
机构
海南大学法学院
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
-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50-55,共6页
-
基金
中国法学会规划研究课题"南海海洋划界中的历史性证据体系研究"(CLS2015C6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近几年更路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然而在其研究方法上与其研究思路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客观上讲,更路簿的研究必然是建立在历史本体论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研究更路簿本身所拥有的历史性价值。因此,这种历史性价值的研究目标决定了研究者首先在更路簿的分类上必然区分出两种脉络,即渔人更路簿和文人更路簿。因为两者所承载的历史性价值不同,前者所承载的是渔人的耕海历史性经验;而后者所承载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国家疆域意识与海洋领土的祖宗所有权意识。其次是更路簿的研究方式必然要求对更路簿本身进行一种历史性解释。第三,对围绕着更路簿所形成的文献资料坚持以历史文献价值论。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决定了我们对今天所留存的更路簿所形成的态度,即更路薄是一种历史性文化与生产生活的记录。而这种历史性文化、生产、生活恰好被本文理解为耕海性文化、耕海性生产与生活。通过对更路薄的历史性解读,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中华民族的耕海文明程度远远高于西方地中海文明,中国对海洋的意识完全是建立在海洋疆土意识之上的,而与西方地中海的路桥通道意识截然相反的。
-
关键词
渔人更路薄
文人更路簿
历史性研究
祖宗所有权意识
-
Keywords
fishermen's Genglubu
scholar's Genglubu
historical study
the ancestor ownership consciousness
-
分类号
D509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南海“更路簿”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周伟民
唐玲玲
-
机构
海南大学
-
出处
《新东方》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
文摘
"更路薄"作为一种海南民间文书,形成于明代初期,盛行于明清及民国。它不仅证明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且体现着海南岛东南部人民的海洋文化自觉,见证了明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对海南发展的贡献,因此而具有较为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
关键词
南海
更路薄
文化意义
价值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