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曹刿论战》为例
1
作者 孙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设定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以《曹刿论战》为例,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笔者采用如下策略:朗...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设定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以《曹刿论战》为例,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笔者采用如下策略: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之美;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之美;悟读课文,领会作品思想之美。让学生在任务中品味语言、加强理解、思辨探究,进而加深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曹刿论战》 审美素养
下载PDF
曹刿论战
2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3期74-75,77,共3页
公元前684年,也就是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齐桓公又派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对一再欺负他们的齐国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决一死战。齐国的行径激起鲁国百姓的愤慨。有个名叫曹刿的鲁国人去见了鲁庄公,要求参加抵抗齐国的战争。鲁庄公高兴地接... 公元前684年,也就是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齐桓公又派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对一再欺负他们的齐国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决一死战。齐国的行径激起鲁国百姓的愤慨。有个名叫曹刿的鲁国人去见了鲁庄公,要求参加抵抗齐国的战争。鲁庄公高兴地接见了曹刿,并向他询问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庄公 鲁国 齐国 齐桓公 曹刿论 第二年
下载PDF
《曹刿论战》教学的三个切入口
3
作者 刘克智 《中学语文》 2024年第9期52-53,共2页
《曹刿论战》教学中主要抓住三个切入口,深入分析的战争背景,即齐国进攻鲁国的历史情境,分析主要人物曹刿和鲁庄公的背景,解析曹刿的战略见解,包括重视士气、善于抓住时机等,展示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分析文学特点,强调文字简练、对话... 《曹刿论战》教学中主要抓住三个切入口,深入分析的战争背景,即齐国进攻鲁国的历史情境,分析主要人物曹刿和鲁庄公的背景,解析曹刿的战略见解,包括重视士气、善于抓住时机等,展示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分析文学特点,强调文字简练、对话、修辞及比照和映衬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教学切入口 背景 战略见解 文学特点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为例
4
作者 岳滢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4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立足深度学习理念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契合性,以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立足深度学习理念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契合性,以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一文为教学案例,设计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活动。希望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析、思维拓展和迁移应用等环节的精心设计,为教师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初中文言文 阅读教学 曹刿论战》
下载PDF
鲁庄公“何以战”——基于文化语境对《曹刿论战》的解读
5
作者 张思桦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8期80-81,共2页
重视传统篇目中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以语境视角作为基础,揭示《曹刿论战》的深层文化内涵:首先,疏通上下文语境,理解文本表层意思;其次,注意情景语境,从曹刿“乡人”身份感受对话的独特性;最后,还原历史社会语境,发掘“衣食所安”“小... 重视传统篇目中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以语境视角作为基础,揭示《曹刿论战》的深层文化内涵:首先,疏通上下文语境,理解文本表层意思;其次,注意情景语境,从曹刿“乡人”身份感受对话的独特性;最后,还原历史社会语境,发掘“衣食所安”“小信未孚”“忠之属也”“小大之狱”等所折射出的“敬天保命”观和民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 语境视角 民本思想 曹刿论战》
下载PDF
《曹刿论战》“必以情”法律文化内涵
6
作者 芦淳 《学语文》 2023年第6期90-92,共3页
运用探寻词源、总结词语普遍用法、梳理词义历史变化等语言学方法,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视野中对《曹刿论战》中“情”的具体内涵进行推理,从政治传统到司法技术,逐渐把“实情”与“诚心”的解释统一起来。作为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法律文... 运用探寻词源、总结词语普遍用法、梳理词义历史变化等语言学方法,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视野中对《曹刿论战》中“情”的具体内涵进行推理,从政治传统到司法技术,逐渐把“实情”与“诚心”的解释统一起来。作为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法律文化,高度重视以主观的“诚”求客观的“情”,是儒家政治理想的反映,也体现出中国文化人文主义的特点和乐感文化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实情 诚心 语言学 法律文化
下载PDF
经典文言文教学应指向言意共生——《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7
作者 王俊杰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第9期56-59,共4页
一、教材分析《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字展开,对话生动,叙事简明,详略得当,衬托精妙,生动地再现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也揭示出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根据文本特点,教学重点宜放在细读文本、品人物形象与综... 一、教材分析《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字展开,对话生动,叙事简明,详略得当,衬托精妙,生动地再现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也揭示出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根据文本特点,教学重点宜放在细读文本、品人物形象与综合分析取胜原因上。教学难点则为如何理性地把握人物形象。全课以诵读、对话贯之,辅以辩论、合作探究,以期在多样的学习情境中明意蕴、丰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 鲁庄公 文言文教学 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
下载PDF
《〈曹刿论战〉句读解惑》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玉平 《语文知识》 2014年第9期23-24,共2页
偶读陈剑峰先生《〈曹刿论战〉句读解惑》一文(下称陈文)[1],其中对《曹刿论战》一文中的两处标点提出意见,并加以论证.读后,有几点感想如下: 一、陈文虽然是对“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标点的考证,证成旧说,然并未提出新的证据、论... 偶读陈剑峰先生《〈曹刿论战〉句读解惑》一文(下称陈文)[1],其中对《曹刿论战》一文中的两处标点提出意见,并加以论证.读后,有几点感想如下: 一、陈文虽然是对“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标点的考证,证成旧说,然并未提出新的证据、论证方法和新的观点,属于重复性研究工作.因为该文还处于发现问题阶段,并未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也就不知道该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果只是教学的话,谈这样的观点,尚无可厚非,然而进行专门的研究,则必须要对该研究对象的研究状况进行深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解惑 句读 研究成果 重复性 标点 论证 调查
下载PDF
实施有效追问 引领学生思维——以《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应勇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7年第4期78-79,共2页
思维始于问题,而追问又能引领思维。有效的追问对于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捷性、深刻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追问不等于提问、设疑。《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 思维始于问题,而追问又能引领思维。有效的追问对于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捷性、深刻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追问不等于提问、设疑。《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思维 《邹忌讽齐王纳谏》 曹刿论战》 追问 思维活动 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敏捷性
下载PDF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10
作者 王俊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68,共3页
【教学目标】1.随文巩固重点虚实词用法。2.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3.感受对话描写之精,体会衬托手法之妙。【教学重点】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教学难点】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学准备】自读课文,借助注... 【教学目标】1.随文巩固重点虚实词用法。2.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3.感受对话描写之精,体会衬托手法之妙。【教学重点】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教学难点】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学准备】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大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对话描写 衬托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下载PDF
再识鲁庄公——对《曹刿论战》一文中庄公的另一种解读
11
作者 丰建霞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曹刿论战》 庄公 解读 中学 语文教材 素质
下载PDF
从《曹刿论战》教学看语文教师的学、教、研
12
作者 黄文龙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第3期62-63,共2页
语文教师职后的发展,根植于学习,落实于教学,发展于研究。学、教、研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忽略其中任何一项都将给教师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尽心尽责,而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必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笔者... 语文教师职后的发展,根植于学习,落实于教学,发展于研究。学、教、研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忽略其中任何一项都将给教师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尽心尽责,而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必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笔者结合《曹刿论战》探讨语文教师如何通过学、教、研求得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语文教师 教学 三位一体 学生 学习
下载PDF
曹刿论战——平民参政的传奇——《曹刿论战》再读
13
作者 王君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9年第7期95-97,共3页
重读《曹刿论战》,再次拍案称奇。以弱胜强本已彰显了齐鲁之役的传奇性质,但是更为传奇的是,通过曹刿论战,我们隐约看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先民们借助左丘明的笔所描画出来的对于民主政治的愿景。
关键词 曹刿论战》 传奇 参政 平民 春秋战国时代 民主政治 左丘明
下载PDF
《曹刿论战》中的几个字词
14
作者 莫如彪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第2期45-46,共2页
拟对《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间""鄙"等8个疑难字词进行分析,探寻其在文中的意义与本义的关系,以为教师备课参考。
关键词 曹刿论 字词 溯源
下载PDF
《曹刿论战》:经典文本的文化精神取向教育(二)
15
作者 苏宁峰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12期55-60,共6页
问战:穿透疑问见史官精神关于《曹刿论战》的第二项教学困惑其实早已有之。质疑者名声显赫,柳宗元也。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中曾如此评说柳宗元:
关键词 曹刿论战》 精神取向 经典文本 教育 文化 《柳南随笔》 教学困惑 柳宗元
下载PDF
关于《曹刿论战》中“加”“与”的质疑
16
作者 邱兴宇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11期41-41,共1页
《曹刿论战》是初中语文的传统课文,近些年一直选编在初三语文课本中。不论是过去的教材还是新课改后的实验教材,对“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和“公与之乘。”的注释都是一样的,课文中把“加”解释为“虚报”,“与”解释为... 《曹刿论战》是初中语文的传统课文,近些年一直选编在初三语文课本中。不论是过去的教材还是新课改后的实验教材,对“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和“公与之乘。”的注释都是一样的,课文中把“加”解释为“虚报”,“与”解释为“和”,可是根据春秋时期的礼来说,这种解释似有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与” 实验教材 初中语文 语文课本 春秋时期 新课改 课文
下载PDF
平民赤子心——《曹刿论战》的思想探微
17
作者 张勇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4年第3期74-75,共2页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一篇极具个性风采的文章。它通过人物言论这一巧妙的角度,深刻地表现了以曹刿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军事家的先进思想韬略。曹刿当时只是鲁国的一位下层武士,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一篇极具个性风采的文章。它通过人物言论这一巧妙的角度,深刻地表现了以曹刿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军事家的先进思想韬略。曹刿当时只是鲁国的一位下层武士,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国家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和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曹刿的一颗平民赤子之心,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仁人志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平民 国家大事 个性风采 《左传》 先进思想 军事行动 赤子之心
下载PDF
为鲁庄公正名——《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形象新探
18
作者 欧阳炎中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6年第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曹刿论战》 鲁庄公 人物形象 初二 语文版 上册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曹刿论战》的叙事视角
19
作者 闫存林 《山东教育》 2016年第12期49-49,共1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左传》之《曹刿论战》在叙事视角上很有现代色彩,因为其采用了限知视角,或者叫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即使是出于偶然,但如此叙事也令人颇为惊讶了。因为两三百年之后的司马迁也并没想这么写过。历史叙事,因其材料的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左传》之《曹刿论战》在叙事视角上很有现代色彩,因为其采用了限知视角,或者叫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即使是出于偶然,但如此叙事也令人颇为惊讶了。因为两三百年之后的司马迁也并没想这么写过。历史叙事,因其材料的搜集、全面的实录往往采用全知视角,这样便于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原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叙事视角 限知视角 现代色彩 《左传》 第三人称 历史叙事 全知视角
下载PDF
《曹刿论战》:经典文本的文化精神取向教育(一)
20
作者 苏宁峰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10期50-54,共5页
问难:不置于丘壑,如何见精神?经典名篇《曹刿论战》进入到中学语文教材是在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第241-244页。同书下引皆从此。且简称为《用书》)相应篇章一以贯之地... 问难:不置于丘壑,如何见精神?经典名篇《曹刿论战》进入到中学语文教材是在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第241-244页。同书下引皆从此。且简称为《用书》)相应篇章一以贯之地从文章学的角度进行程序化的分析与教学指导。纵观全文,其分析要义与指导核心旨在于"褒曹贬庄":编者以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答语作为全文纲领,以"远谋"为全文关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 关眼 教师教学用书 中学语文教材 经典文本 文化知识 教学指导 鲁庄公 经典名篇 左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