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曹娥江下游可培养嗜盐细菌的组成分布特征
1
作者 宋晓雪 王新莹 +2 位作者 谢宁栋 赵吉 许继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为了探究浙江曹娥江下游可培养嗜盐细菌的分布特征,通过平板分离筛选技术研究了该水系中可培养嗜盐细菌的种类及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37℃和50℃下,通过3种常用嗜盐菌分离培养基,共获得可培养嗜盐细菌54株.对其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 为了探究浙江曹娥江下游可培养嗜盐细菌的分布特征,通过平板分离筛选技术研究了该水系中可培养嗜盐细菌的种类及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37℃和50℃下,通过3种常用嗜盐菌分离培养基,共获得可培养嗜盐细菌54株.对其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知,这些细菌由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19株)和芽孢菌纲(Bacilli)(35株)中的8类微生物种群组成,隶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aceae).对这8类种群的α-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多样性不高且均匀度低,优势种群明显,尤以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 Z482)居多,占整个群落个体的38.89%.这与类似环境中嗜盐细菌的组成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与河流的位置以及当地生产生活废水的大量排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江下游 嗜盐菌 16S RRNA基因 组成分布
下载PDF
曹娥江下游XYC孔粒度特征及沉积记录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丽东 王俊 +4 位作者 裴豪杰 叶玮 李凤全 莫东坡 林海意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4-465,共12页
基于曹娥江下游星一村钻孔(XYC)1717个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探讨钱塘江南岸地区全新世沉积环境记录。初步结论如下:1基于粒度组成,XYC孔沉积物分为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粘土质粉砂等4种岩性,自下而上分为9个单元,组成多个粒度粗... 基于曹娥江下游星一村钻孔(XYC)1717个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探讨钱塘江南岸地区全新世沉积环境记录。初步结论如下:1基于粒度组成,XYC孔沉积物分为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粘土质粉砂等4种岩性,自下而上分为9个单元,组成多个粒度粗细变化旋回。其中,第1、4两层为粉砂质砂,砂含量高于粉砂,粘粒含量10%~15%,分选差,动力条件复杂;第3、5两层属砂质粉砂,粉砂为主但含量不超过70%,砂含量20%以上,粘粒含量低;第2、7、9三层为粉砂,粉砂含量超过70%,粘粒、砂含量均低于20%;第6、8两层为粘土质粉砂,粉砂含量高于70%,粘粒含量20%以上。2基于C-M图最大搬运动能和平均搬运动能强弱及其变化幅度分析,初步识别出4种沉积相,自下而上依次为河流相、潮坪相、浅海相、湖沼相。第1、2两层为高能且不稳定的水动力搬运环境,属河流相沉积;第3~7层,最大搬运动能减弱,搬运动力与上虞近海滩涂样品SYTT相似,为潮坪相沉积;第8~9层,搬运动能低且变幅小,属低能静水沉积环境;第8层下段为浅海相,该层上段至第9层为湖沼相。3粒度纵向变化表明,粘粒含量自下而上波动增加;砂含量自下而上波动减少,平均粒径向上变细、分选性向上变好。XYC孔记录了该地区9690~5131 cal.a BP时段海面上升,达到高海面继而又海退的过程。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探索钱塘江流域的古环境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江下游 粒度 沉积相 沉积环境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