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记忆中的曹安和
1
作者 段宝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9-54,共6页
民族音乐学家曹安和,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见证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学界较多关注曹先生走出家乡后的艺术贡献,然而对其在家乡时期的成长探讨涉及甚少。曹安和的背后隐藏了一批地方精英,如音乐学家杨荫浏、曲学巨匠吴畹卿、... 民族音乐学家曹安和,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见证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学界较多关注曹先生走出家乡后的艺术贡献,然而对其在家乡时期的成长探讨涉及甚少。曹安和的背后隐藏了一批地方精英,如音乐学家杨荫浏、曲学巨匠吴畹卿、文人精英曹成章等。她的成长离不开家族的音乐传统和教育氛围,更离不开家乡传统女学和近现代女校的发展沃土。无论是“家族”,还是“家乡”,都构建了以“乡土”为核心的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安和 家乡 家族
下载PDF
响了一百年的琵琶--音乐学家曹安和
2
作者 张振涛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9,共15页
本文介绍了曹安和先生的生平经历。作为现代音乐学的第一位女性学者,曹安和见证了20世纪女性从事琵琶演奏、音乐教育、学术研究的不凡经历。琵琶立身,一不易也;笔耕不辍,二不易也;为兄分忧,三不易也;终生不嫁,四不易也;享寿百年,五不易... 本文介绍了曹安和先生的生平经历。作为现代音乐学的第一位女性学者,曹安和见证了20世纪女性从事琵琶演奏、音乐教育、学术研究的不凡经历。琵琶立身,一不易也;笔耕不辍,二不易也;为兄分忧,三不易也;终生不嫁,四不易也;享寿百年,五不易也。有此五不易,气象高华,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安和 琵琶演奏 音乐教育 学术研究
原文传递
论曹安和民族音乐观的现代性转换
3
作者 杨馥嫚 《艺术教育》 2019年第7期60-62,共3页
曹安和是中国近现代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与突出贡献。文章以中国民族音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为视角,通过剖析曹安和在琵琶演奏及教学、民族器乐记谱法、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 曹安和是中国近现代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与突出贡献。文章以中国民族音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为视角,通过剖析曹安和在琵琶演奏及教学、民族器乐记谱法、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促成其音乐观形成的客观因素,继而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对曹安和音乐成就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安和 琵琶艺术 民族音乐理论 现代性转换
原文传递
从阿炳及其《二泉映月》的发掘问世反思当前的民乐事业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少飞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文系统回顾了阿炳及其《二泉映月》的发掘问世过程,认为这是杨荫浏,曾安和等先生对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一大贡献.因为以此为契机,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事业在建国之初就取得了一次蔚然可观的长足进展。进而反观当前的民乐事业, 指出《... 本文系统回顾了阿炳及其《二泉映月》的发掘问世过程,认为这是杨荫浏,曾安和等先生对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一大贡献.因为以此为契机,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事业在建国之初就取得了一次蔚然可观的长足进展。进而反观当前的民乐事业, 指出《二泉映月》的发掘问世应该引起从业者主、客两方面的体味与思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炳 《二泉映月》 发掘问世 杨荫浏、曹安和 反思 民乐事业
下载PDF
从女高师音乐系走出的学生们 被引量:2
5
作者 祁斌斌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中国最早在女子大学开设音乐系的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其前身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其办学的17年间,女高师音乐系共招收学生近80人,培养出曹安和、萧淑娴、汪颐年、刘育和等一批优秀的女音乐家。文章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 中国最早在女子大学开设音乐系的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其前身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其办学的17年间,女高师音乐系共招收学生近80人,培养出曹安和、萧淑娴、汪颐年、刘育和等一批优秀的女音乐家。文章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学生生源及走向、学生名单、知名人物介绍等方面,勾勒出民国时期第一代专业音乐女教员的求学与人生轨迹。她所培育的新时代女性,其波浪式的展衍影响将无法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高师音乐系 韩权华 萧淑娴 曹安和 戴世佺 刘育和 汪颐年
下载PDF
琵琶曲《陈隋》与《汉宫秋月》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彦春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9-61,共3页
刘德海新编《陈隋》是在传统琵琶文曲《汉宫秋月》(曹安和演奏谱)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除对原曲精髓有所继承之外,刘德海还从段落结构、指法技巧以及审美意蕴等方面进行新编,这体现了他对传统音乐继承与创新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 刘德海 《陈隋》 曹安和 《汉宫秋月》
下载PDF
刘天华——杰出的民族音乐家 被引量:1
7
作者 黎松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年第3期75-79,87,共6页
刘天华先生(1895—1932)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五四时代卓越的民族音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对我国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刘天华 先生 琵琶 曹安和 二胡 演奏技巧 拨弦乐器 胡琴 民族音乐教育 刘先
下载PDF
重塑梁溪清音——无锡天韵社现状考察
8
作者 吴欣晨 《大音》 2023年第1期216-237,共22页
无锡天韵社是创始于明代末年的文人清唱曲社。从最早的曲局,到后来的天韵社,历经300余年,社员们始终秉持“梁溪清音”的文人曲唱风范。2013年年末,无锡的昆曲爱好者借“天韵社”之名,成立了新的昆曲社。复社之初,社员们因共同的兴趣爱好... 无锡天韵社是创始于明代末年的文人清唱曲社。从最早的曲局,到后来的天韵社,历经300余年,社员们始终秉持“梁溪清音”的文人曲唱风范。2013年年末,无锡的昆曲爱好者借“天韵社”之名,成立了新的昆曲社。复社之初,社员们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定期地聚集在一起拍曲吟唱。然而,不断萌发的文化自觉意识使社员们尝试沟通历史与当下,希冀在祭奠仪式中,在追寻曲唱规范中,在发现、整理、发行传承曲谱中,对历史上的天韵社深度挖掘和精神继承。文章以法国学者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为主要理论,阐释新天韵社如何以曲社为记忆框架,以“天韵社”三字为精神符号,并且通过实践对老天韵社的历史进行建构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韵社 清曲 清工 杨荫浏 曹安和
原文传递
音乐理论、作曲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慧 《音乐生活》 2006年第3期32-35,共4页
曹安和,音乐学家,琵琶演奏家。曾先后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国立音乐院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顾问等,在民族音乐的研究上,尤其在对昆曲和琵琶曲的研究方面有卓越的贡献。早在上世纪40年代,... 曹安和,音乐学家,琵琶演奏家。曾先后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国立音乐院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顾问等,在民族音乐的研究上,尤其在对昆曲和琵琶曲的研究方面有卓越的贡献。早在上世纪40年代,曹安和就开始整理研究琵琶乐谱。1941年,她与杨荫浏合编的《文板十二曲琵琶谱》以她从刘天华所学的技法为依据,进行整理,对各曲都有结构等的分析,开创了用科学方法整理琵琶乐曲的先例。1950年夏天,曹安和与杨荫浏在他人陪同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浏 音乐学 乐谱 音乐科学 艺术学 曹安和 谷建芬 琵琶曲 陈怡 音乐家 《多耶》 戏曲 昆曲 昆剧 刘天华
原文传递
《二泉映月》最初录音亲历记(2006)
10
作者 黑陶 《天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6,1,共7页
二胡曲《二泉映月》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是一篇口述实录,祖籍广东、在江苏无锡长大的黎松寿先生,是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退休教授,他回忆了少年时与阿炳的交往,展示了阿炳不为外... 二胡曲《二泉映月》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是一篇口述实录,祖籍广东、在江苏无锡长大的黎松寿先生,是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退休教授,他回忆了少年时与阿炳的交往,展示了阿炳不为外人所知的生活细节;他回忆了后来影响巨大的《二泉映月》录音过程,那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抢救过程,也是一段触动人心的独特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浏 曹安和 《二泉映月》 琵琶曲 二胡曲 钢丝录音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