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据安大简《曹沫之阵》“咠”字异体谈春秋金文“印燮”的读法
1
作者 袁金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1,共4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曹沫之阵》“咠”字数见,有一例从“口”“印(抑)”声的异体写法,颇具文字学价值。“咠”可写作从“印(抑)”声,为“咠”“印(抑)”相通提供了出土文献中的确切用例,也为解决旧有疑难问题带来了重要启示。春秋器曾...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曹沫之阵》“咠”字数见,有一例从“口”“印(抑)”声的异体写法,颇具文字学价值。“咠”可写作从“印(抑)”声,为“咠”“印(抑)”相通提供了出土文献中的确切用例,也为解决旧有疑难问题带来了重要启示。春秋器曾伯■簠铭文“印燮繁阳”之“印”,向无善解。今据安大简用字及相关资料可将其读作“辑”,“印(辑)”“燮”并训和,属同义连用。新出卫侯之孙书钟铭“燮■(辑)”、清华简《四告》“燮■”均可与之互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曹沫之阵 金文 抑燮
下载PDF
《曹沫之阵》与传世军事文献合证两则
2
作者 沈奇石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1期53-58,共6页
《曹沫之阵》中的两处字词释读,经合勘两种出土文献传本,与传世军事文献合证,得以解决。一是上博简本“■”是“■”的讹形。安大简本作“■”。所在简文可与《司马法·定爵》相关文句合证。旧读“敦”虽然合理,但要理解为“信”。... 《曹沫之阵》中的两处字词释读,经合勘两种出土文献传本,与传世军事文献合证,得以解决。一是上博简本“■”是“■”的讹形。安大简本作“■”。所在简文可与《司马法·定爵》相关文句合证。旧读“敦”虽然合理,但要理解为“信”。二是上博简本“■”是一种带有“人”形饰笔的“鱼”字讹形,与“备”形近。安大简本作“■”。所在简文可与《左传》成公十六年相关文句合证。当读为“虏”。又据“鱼”“备”形体易混,可揭《玺汇》2562号印文当为“鱼(䰻/渔)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沫之阵 文献合证
下载PDF
上博简《曹沫之阵》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光胜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上博简《曹沫之阵》与《左传》、《国语》中的原始材料一样,应该是战国时期流传到楚地的“教材类短文”。《曹沫之阵》强调“是故夫陈(阵)者,为三教之末”,与儒家重视教化在治国中作用相契合。结合战国时期儒学南传,对《曹沫之阵》可能... 上博简《曹沫之阵》与《左传》、《国语》中的原始材料一样,应该是战国时期流传到楚地的“教材类短文”。《曹沫之阵》强调“是故夫陈(阵)者,为三教之末”,与儒家重视教化在治国中作用相契合。结合战国时期儒学南传,对《曹沫之阵》可能为儒家文献的认识更加清晰,从中可以管窥早期儒学对楚政治、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沫之阵 教材类短文 儒家文献 儒学南传
下载PDF
先秦儒家的战争观——从竹书《曹沫之阵》到《孟子》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阳祯人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9-41,共13页
《曹沫之阵》虽然汲取了墨家的思想,但它仍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儒家兵书。它代表了战国时期先秦儒家面临新的时代,急剧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思潮涌动。《曹沫之阵》提出的军事思想实际上是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的交融,体现了孔子?德... 《曹沫之阵》虽然汲取了墨家的思想,但它仍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儒家兵书。它代表了战国时期先秦儒家面临新的时代,急剧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思潮涌动。《曹沫之阵》提出的军事思想实际上是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的交融,体现了孔子?德政?的理想。由此,本文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与曹沫同时或稍晚的孟子,在撰写《孟子》文本的时候,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这一思潮的精华。《孟子》的成功是长期以来此前儒家不断探索、积淀而形成的结果,其深刻的政治理念不仅是对《六韬》《孙子兵法》等同类著作的超越,在其精神境界上已经超过了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沫之阵 《墨子》 《孟子》 兵书 先秦儒家 政治哲学
下载PDF
《曹沫之阵》“■”字考——兼谈战国文字中几个从“巤”的字
5
作者 王晓阳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4期24-31,125,126,共10页
本文认为上博简《曹沫之阵》简63中的"■"可读作"猎","弗猎危地"即"不夺取危险的地方",是国君在战败后用以自责、恢复国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梳理了东周文字中从"巤"的字,... 本文认为上博简《曹沫之阵》简63中的"■"可读作"猎","弗猎危地"即"不夺取危险的地方",是国君在战败后用以自责、恢复国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梳理了东周文字中从"巤"的字,归纳各区系中"巤"字的形体演变规律并分析相关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曹沫之阵
下载PDF
楚简《曹沫之阵》豫教章新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思旺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2期33-42,共10页
楚简《曹沫之阵》是目前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存在状态最为古老的兵家文献,以往论者对该文献的简支编联和简文释义存有较大分歧,其中尤以豫教章分歧最多。本文从解读其中关键的第25简的性质内容入手,继而对该简中的将军、嬖大夫、大官之师... 楚简《曹沫之阵》是目前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存在状态最为古老的兵家文献,以往论者对该文献的简支编联和简文释义存有较大分歧,其中尤以豫教章分歧最多。本文从解读其中关键的第25简的性质内容入手,继而对该简中的将军、嬖大夫、大官之师与公孙公子等进行考释,最后为豫教章提供了新的简支编联次序和文义解读,为进一步整理这部先秦兵家文献,也为从新的角度研究先秦军事思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曹沫 曹沫之阵 《左传》
原文传递
论传世典籍中的官师与出土竹简中的大官之师
7
作者 孙思旺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8,共9页
楚竹书《曹沫之阵》有"大官之师"一词,与将军、嬖大夫、公孙公子比次论列。论者多据《礼记·祭法》、韦昭《国语解》立说,以为大官之师即依礼得立一庙、身份阶层为士的"官师",由此形成对竹简文义及曹沫军事思... 楚竹书《曹沫之阵》有"大官之师"一词,与将军、嬖大夫、公孙公子比次论列。论者多据《礼记·祭法》、韦昭《国语解》立说,以为大官之师即依礼得立一庙、身份阶层为士的"官师",由此形成对竹简文义及曹沫军事思想的错误判断。实际上,大官之师一词与古籍旧典中用来泛称一官之长、通常等同于大夫的"官师"义出一辙。而官师问题,本涉及学术史上的诸多公案,或因义解,或因文本,或因字诂,有必要就其原委得失做一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官、大官与大夫阶层之关系以及官、爵、禄三者在考察标准上的是非异同,将有助于对相关简文及其隐含的军事思想形成更为透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师 大官之师 传世典籍 楚简 曹沫之阵
原文传递
说“咠”及其相关字
8
作者 徐在国 《中国文字学报》 2022年第1期88-91,共4页
楚简中有“■”及以之为偏旁的字形,过去释作“肙”,本文认为其下与“月(肉)”有别,而是手形与人形的下部分,故应改释作“咠”。“咠”的早期写法象拱手行礼之形,应为“揖”的初文,并对相关字形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 上博简 曹沫之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