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禺研究在文化深层次上的突破——评宋剑华《困惑与求索—论曹禹早期的话剧创作》
1
作者 龙泉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0-293,共4页
以往的曹禺研究者都肯定曹禺早期思想接受西方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影响,而对曹禺接受基督教人文主义影响这一事实,大都秘而不宣,或略而不论。但正是在这里,回避了曹禺早期思想的根本问题,以至许多奇怪的创作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使曹... 以往的曹禺研究者都肯定曹禺早期思想接受西方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影响,而对曹禺接受基督教人文主义影响这一事实,大都秘而不宣,或略而不论。但正是在这里,回避了曹禺早期思想的根本问题,以至许多奇怪的创作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使曹禺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研究 话剧创作 文化深层 早期剧作 曹禹 基督教伦理 早期思想 早期话剧 阶级斗争 基督教人文主义
下载PDF
论曹禹戏剧结构的两种模式——关于《雷雨》和《日出》的透视
2
作者 朱招荆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53-61,共9页
在我国话剧史上,曹禺的《雷雨》和《日出》是两颗不可多得的明珠,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为这两个剧本下过种种“注脚”,可是就戏剧结构而言,大多数褒扬《雷雨》,贬责《日出》;更有甚者,有人主张用笔斧将《日出》的第三... 在我国话剧史上,曹禺的《雷雨》和《日出》是两颗不可多得的明珠,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为这两个剧本下过种种“注脚”,可是就戏剧结构而言,大多数褒扬《雷雨》,贬责《日出》;更有甚者,有人主张用笔斧将《日出》的第三幕砍掉。对于这种“不肯多体贴作者执笔的苦心”的作法,曹禺曾一再声明:“比较说,我是喜欢《日出》,因为它最令我痛苦”,况且又是“试探一次新路,哪怕仅仅是一次呢。”然而作者的这种表白,真正能体贴领会者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日出》 戏剧结构 曹禺 话剧史 戏剧结构模式 半个世纪 曹禹 矛盾冲突 剧作家
下载PDF
曹禹剧作象征手法浅析
3
作者 杨新宇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9年第6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象征手法 《雷雨》 现实主义 曹禹 陈白露 中心意象 象征物 曹禺戏剧 《日出》 诗化的意境
下载PDF
句末语气词的层次地位 被引量:32
4
作者 黄国营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共9页
论文指出“吗、呢、吧、了、的、啊、罢了、来着”等句末助词,既可能属于全句,也可能只属于句中部分成分,还可能是上两种情况的融合。由超音段成分或标点符号表示的语气也有同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句首部分存在显性的语用行事提示成分。
关键词 句末语气词 侯宝林 钱钟书 “吧” 小句 曹禹 “了” 从维熙 行为提示 雷雨
下载PDF
现代悲剧艺术对峙的双峰——曹禺和郭沫若的创作风格
5
作者 胡润森 《中州学刊》 1987年第5期70-72,共3页
如果我们把中国现代戏剧史里的悲剧艺术比作一个山系,那么,曹禺和郭沫若就是这山系里巍然对峙、竞险斗奇的双峰。他们在选材眼光、人物旨趣、艺术精神、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形成了颇为引人注目的区别对照。这类对照既饶有趣味,也极富意义... 如果我们把中国现代戏剧史里的悲剧艺术比作一个山系,那么,曹禺和郭沫若就是这山系里巍然对峙、竞险斗奇的双峰。他们在选材眼光、人物旨趣、艺术精神、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形成了颇为引人注目的区别对照。这类对照既饶有趣味,也极富意义,既泾渭分明,又经纬交错。 “现实中的小人物”和“历史上的英杰” 曹禺悲剧和郭沫若悲剧在表象层次的区别对照十分明显。曹禺悲剧题材无一例外地来自当代现实,它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代中国社会,挨得紧密贴得着实,郭沫若悲剧却毫无二致地采自古代历史,它在遥远的历史生活领域里纵横驰骋。悲剧女神的锋利刻刀,在曹禺手中雕琢着背心旗袍、粗衣短褐的现代人物,在郭沫若手里则塑造出峨冠博带、佩剑陆离的古代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曹禹 现代悲剧 曹禺悲剧 浪漫主义 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 悲剧语言 小人物 戏剧意象
下载PDF
揭示创作心理的新成果──读《曹禺评传》
6
作者 韩日新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4期108-109,107,共3页
关键词 创作心理 《评传》 新成果 曹禹 “评” 《雷雨》 曹禺 《日出》 戏剧创作 周朴园
下载PDF
影响与革新──《雷雨》和《娜拉》比较探折
7
作者 陈立军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雷雨》 易卜生 周朴园 象征手法 资产阶级 海尔茂 创作思想 《群鬼》 个性解放 曹禹
下载PDF
嘴功──成名路上练六功之二(上)
8
作者 黄道弘 《新疆新闻界》 1998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采访对象 被采访者 钻井队长 毛泽东 六功 《飘》 曹禹 保卫人员 警卫人员 《西行漫记》
下载PDF
向您九鞠躬,曹禺先生
9
作者 舒乙 《佛教文化》 1997年第2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曹禺 老舍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 追思会 三世佛 遗像 曹禹 心灵交流 超度亡灵 茉莉花
下载PDF
曹禺的贡献、失误及其最后的觉悟 被引量:2
10
作者 甘竞存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关键词 曹禹 《雷雨》 通灵宝玉 创作个性 曹禺 黄永玉 吴祖光 创作方法 诗意与美感 独立思考
下载PDF
从《悲悼》和《雷雨》看奥尼尔对曹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龙兆修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7-60,共4页
早在30年代,读者就发现《雷雨》与《悲悼》很相象,但论述者在论述曹禺所受奥尼尔影响时,大多循着曹禺戏剧主题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人物或某些技巧作比较;而这些比较也往往只是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或加以类比,或揭示其影响所在,而忽略了... 早在30年代,读者就发现《雷雨》与《悲悼》很相象,但论述者在论述曹禺所受奥尼尔影响时,大多循着曹禺戏剧主题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人物或某些技巧作比较;而这些比较也往往只是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或加以类比,或揭示其影响所在,而忽略了对于曹禺所受奥尼尔剧影响的特点和程度,其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以及这种影响对曹禺戏剧创作的意义等的探讨。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些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雷雨》 人物性格 《悲悼》 表现主义 戏剧技巧 曹禹 易卜生戏剧 奥尼尔戏剧 象征主义
下载PDF
斩不断的创作之源——论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情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盖绍普 龙泉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7-73,共7页
谁没有童年?谁没有感情?童年的感情是记忆河边上的第一排小树,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霜雨雪,它总要成长壮大,垂下一片绿荫,绿荫给大地带来清凉,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情结,给他们的创作带来源泉和养分。
关键词 童年情结 中国现代作家 巴金 鲁迅 曹禹 肖红 作品 祖父 显意识 奶妈
下载PDF
“会”和“能”及其在句中的换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小兵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73-81,共9页
本文讨论动词VP前边的“会”和“能”及其相应句式。“会+VP”和“能+VP”有时可以换着说.如: 他会说汉语 他能说汉语 雨不会停了 雨不能停了那么,“会”和“能”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换用,什么情况下不行?弄清上述问题,... 本文讨论动词VP前边的“会”和“能”及其相应句式。“会+VP”和“能+VP”有时可以换着说.如: 他会说汉语 他能说汉语 雨不会停了 雨不能停了那么,“会”和“能”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换用,什么情况下不行?弄清上述问题,对外族人学汉语有帮助,对深化汉语助动词的研究也有价值。 本文力求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从语法语义两个层面探讨“会”和“能”的内部分化、异同及其在句式中的换用情况,最后谈谈语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 曹禹 助动词 句式 否定句 带时 助词 体词性 《雷雨》 女店员
下载PDF
论作为一种文人生存模式的“曹禺现象”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0-49,共10页
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从缤纷的文学世界走向非文学的世界,他们的共同发展轨迹是以极富个性和独立品格的文学创作冲上文坛,显示出勃勃朝气;而随着世界观的转变,又以呆板、单一、缺乏个性的标语口号化的功利主义... 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从缤纷的文学世界走向非文学的世界,他们的共同发展轨迹是以极富个性和独立品格的文学创作冲上文坛,显示出勃勃朝气;而随着世界观的转变,又以呆板、单一、缺乏个性的标语口号化的功利主义文学结局,从而失却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力,而代之以政治的附庸.这是让海外许多中国学家困惑的现象.人们不明白,是什么有这么大的诱惑力使有独立品格、追求过自由的人们那么虔诚地皈依.有这么一批富有个性的作家主动拒绝文学而愿被政策所束缚,这是二十世纪中国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禹 前期剧作 《雷雨》 《王昭君》 生存模式 《北京人》 曹禺 《原野》 《日出》 独立品格
下载PDF
浅谈西方文化对曹禺话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建卫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0-32,42,共4页
曹禺话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外国戏剧的学习和借鉴。综观其话剧创作,基督教文化、希腊悲剧、易卜生、莎士比亚和契诃夫等西方文化和戏剧家的创作对曹禺的话剧影响最大,曹禺的话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关键词 西方文化 曹禹 影响
下载PDF
动词的语义范畴:“动作”与“状态”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宁生 《汉语学习》 1985年第1期16-19,共4页
现代汉语的“着”是未完成体标记,“了”是完成体标记,结果补语也具有完成的意思。在一般情况下,完成体与未完成体的区别是严格的。奇怪的是,在存在句中,“着”与“了”,“着”与充当结果补语的成分可以分别替换而不改变句子的意义。例... 现代汉语的“着”是未完成体标记,“了”是完成体标记,结果补语也具有完成的意思。在一般情况下,完成体与未完成体的区别是严格的。奇怪的是,在存在句中,“着”与“了”,“着”与充当结果补语的成分可以分别替换而不改变句子的意义。例如: 杆上糊着张红纸。(《二马》174) 一扇朝北开的花格子窗子糊了旧报纸。(《山乡巨变》36)她并不好看,有些胖,满脸涂着粉。(《曹禺剧作选》208)上面歪歪涂了四行字……(同上206)后面悬着个破元宝筐子。 (《骆驼祥子》209)各屋的画儿子上全悬上一枝冬青叶。(《二马》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语义范畴 存在句 “了” 结果补语 未完成体 张洁小说 《二马》 《三里湾》 曹禹
下载PDF
动量词“下”与动词重叠此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月华 《汉语学习》 1984年第1期1-8,共8页
0.“下”是动量词。但与其他动量词相比,意义和用法都要复杂得多。“下”常常在动词后作补语。这样用时与动词重叠有相似之处。本文主要比较作补语的“下”与动词重叠在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的异同。 1.“下”的基本意义和表达功能 “... 0.“下”是动量词。但与其他动量词相比,意义和用法都要复杂得多。“下”常常在动词后作补语。这样用时与动词重叠有相似之处。本文主要比较作补语的“下”与动词重叠在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的异同。 1.“下”的基本意义和表达功能 “下”的表达功能与动作进行的时间有密切关系。这一点与动词重叠是相同的。 1.1 表示已然动作的“下” 如果动作已经发生,“下”用于表示非持续性动作动词后时,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动量词 曹禹 表达功能 动作动词 作时 邓友梅 补语 汉语课本 非持续性
下载PDF
试论“不”的语法功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作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89-95,共7页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本文仅对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进行一些探讨。 “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组合成偏正词组“不V”,“不A”。(动词和动词性词组用“V”表示,形容词和形...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本文仅对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进行一些探讨。 “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组合成偏正词组“不V”,“不A”。(动词和动词性词组用“V”表示,形容词和形容词性词组用“A”表示——下同)。本文主要从“不V”、“不A”这两类组合中去观察“不”的语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 语法功能 类格 形容词 “不A不B” 现代汉语 赵树理 偏正词组 曹禹 疑问
下载PDF
论曹禺早期剧作的悲剧爱情三部曲
19
作者 贡献 陈留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0-174,共5页
关键词 早期剧作 陈白露 爱情描写 《北京人》 曹禹 曹禺 悲剧 曾文清 生活原型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两种带“得”的动补结构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穆力 《汉语学习》 1981年第2期33-35,共3页
带“得”的动补结构,即“动词+(得)+补语”形式,其中的补语,有的表示可能,有的表示结果。本文只试图把二者的不同做一个大致的分析、比较。看以下两组例子: A组(1)在曲折的回廊上,看得见大院里青翠的竹林和松柏。 (《人民文学》79。11,7... 带“得”的动补结构,即“动词+(得)+补语”形式,其中的补语,有的表示可能,有的表示结果。本文只试图把二者的不同做一个大致的分析、比较。看以下两组例子: A组(1)在曲折的回廊上,看得见大院里青翠的竹林和松柏。 (《人民文学》79。11,78页) (2)不过现在也赶得上,你来的还是时候。 (《曹禺选集》119页) B组(3)今天的鸽子飞得真高啊! (同上,282页) (4)这次事,我帮你做得相当漂亮。 (同上,250页) 以上四例,划“——”处均是动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结构 “得” 补语 可能式 否定形式 《人民文学》 “不” 偏正词组 曹禹 选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