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殊菩萨与梵本《金刚针论》
1
作者 巫白慧 《五台山研究》 1989年第4期9-12,25,共5页
一、归敬颂象其他经论一样,梵本《金刚针论》开章就有二首归敬颂。颂曰:南无妙德主身口意敬礼,妙音世之师。马鸣如理趣,阐述金刚针。文殊菩萨在大乘经论中最常见的称号是Manjusri。这个梵文称号在汉语中有不同的音泽,如文殊师利、满殊... 一、归敬颂象其他经论一样,梵本《金刚针论》开章就有二首归敬颂。颂曰:南无妙德主身口意敬礼,妙音世之师。马鸣如理趣,阐述金刚针。文殊菩萨在大乘经论中最常见的称号是Manjusri。这个梵文称号在汉语中有不同的音泽,如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或简缩为“文殊”二字。意译也有好几种,如妙首、濡首、妙德、妙吉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针论 文殊菩萨 梵本 文殊师 曼殊室利 大乘经 经论 吠陀天启 佛教哲学 法称
下载PDF
五台山研究2007年总目录
2
《五台山研究》 2007年第4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五台山研究 佛教戒律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五台山研究2010年总目录
3
《五台山研究》 2010年第4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五台山图 法显 华严学 五台山研究 因明学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2010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五台山寺庙释名
4
作者 廉考文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1期47-48,共2页
1、演教寺在中台顶。取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演教说法之意。文殊,全称文殊师利,亦称曼殊室利,为古印度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中国佛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道场。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 1、演教寺在中台顶。取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演教说法之意。文殊,全称文殊师利,亦称曼殊室利,为古印度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中国佛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道场。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向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请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师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金刚密迹 东台顶 世尊 华严经 中国佛教 清凉山志 东北方向
下载PDF
文殊智慧之光
5
《佛学研究》 2004年第1期206-206,共1页
崔正森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出版。本书系2002年召开的“五台山佛教国际文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书中收录了会议论文40余篇,分别以“智慧之光”、“佛学思想”、“佛教文化”几个主题,论述了五台山的历史与现状,文殊菩萨信仰和开发... 崔正森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出版。本书系2002年召开的“五台山佛教国际文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书中收录了会议论文40余篇,分别以“智慧之光”、“佛学思想”、“佛教文化”几个主题,论述了五台山的历史与现状,文殊菩萨信仰和开发五台山的建议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智慧 五台山 宗教圣地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下载PDF
天地灵石——西藏天珠
6
作者 姚乐 《中国西藏》 2015年第4期100-101,共2页
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麓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养育了古老的藏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使这个民族的任何事物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而一种名为天珠的灵石,因其丰富独特的花纹,美丽的传说及隐喻的含义更成为了神秘藏文化的标志物品之... 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麓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养育了古老的藏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使这个民族的任何事物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而一种名为天珠的灵石,因其丰富独特的花纹,美丽的传说及隐喻的含义更成为了神秘藏文化的标志物品之一。天珠藏语发音“ZI”汉语译为“斯”或“瑟”,藏民称“天降石”,是珍贵的宝石和护身符,也是治疗血疾的特效药。天珠一词源自《怙主颂文》:“在殊胜宫中,有天珠宝石,又称如意宝,具有心想事成之功能,故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珠 怙主 藏文化 藏族人 心想事成 如意宝 颂文 曼殊室利 苯教 金刚亥母
下载PDF
圆仁求法目录所记五台山石刻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史睿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重要时代,日本全面学习隋唐文化,其中日本来华的求法高僧尤其值得注意.今存日本的大量早期汉籍文献,往往是他们由唐土携回日本的.东来求法诸僧当中,圆仁(794-864)最为著名,他巡礼五台、参拜长安诸寺,求取...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重要时代,日本全面学习隋唐文化,其中日本来华的求法高僧尤其值得注意.今存日本的大量早期汉籍文献,往往是他们由唐土携回日本的.东来求法诸僧当中,圆仁(794-864)最为著名,他巡礼五台、参拜长安诸寺,求取了大量的法宝、典籍,曾编为《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慈觉大师在唐送进录》和《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入唐新求圣教目录》编成在后,著录经籍最多①.圆仁在五台山巡礼时曾抄写经卷②,礼拜佛像③,临摹图画④,摹写碑文,故所编《入唐新求圣教目录》中包含了以上这些巡礼活动所得文献.圆仁抄录的五台山石刻也著录其中,惜不见于历代石刻著录.今特举出此五种石刻,结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⑤、《行历钞》⑥、《广清凉传》⑦、《宋高僧传》⑧、《净土往生传》⑨、敦煌文献等,考证其来源和本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窟 法照 文殊师 五台山 宗教圣地 圆仁 《广清凉传》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竹林寺 般若寺 《法华经》 功德记 目录 检索工具 求法
原文传递
论《高丽再雕藏》中所见的《契丹藏》 被引量:2
8
作者 柳富鉉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08年第2期409-442,共34页
一、序言《契丹大藏经》(以下称《契丹藏》),开雕于辽兴宗重熙年间(1032一1054),至道宗清宁五年(1059),完成了大藏原有的5 048卷经典的雕版工作,又陆续补刊了一些经典续入大藏,至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579帙大藏全部刊雕完毕。这已... 一、序言《契丹大藏经》(以下称《契丹藏》),开雕于辽兴宗重熙年间(1032一1054),至道宗清宁五年(1059),完成了大藏原有的5 048卷经典的雕版工作,又陆续补刊了一些经典续入大藏,至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579帙大藏全部刊雕完毕。这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本 文殊师 若波 咸雍 道宗 比丘尼戒 宋藏 自在王 曼殊室利 卷第
原文传递
《毗陵藏》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廣錩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10年第3期335-434,共100页
一、资料的发现2001年8月28日,参观大连图书馆书库,在普通线装书特藏中发现三本编号为1411/74/1、1411/74/2、1411/74/3的刻本佛经。这三本书的尺寸、装帧、形态一致。每本的封面都粘有一张方形木刻纸签。纸签形态亦相同:四周子母栏,内... 一、资料的发现2001年8月28日,参观大连图书馆书库,在普通线装书特藏中发现三本编号为1411/74/1、1411/74/2、1411/74/3的刻本佛经。这三本书的尺寸、装帧、形态一致。每本的封面都粘有一张方形木刻纸签。纸签形态亦相同:四周子母栏,内容第一行为大字,分别作"忠中十四经同本"、"当中十七经同本"、"杜中五经同本",其余诸行字号略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陵 佛教文献 金刚顶瑜伽 曼殊室利 文殊 威怒王 空藏 毗奈耶 金刚大 若波
原文传递
悠远神韵明佛像 被引量:1
10
作者 寒风 《检察风云》 2006年第12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佛像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古代雕塑艺术
原文传递
因相轮抉择
11
作者 陳那 韓鏡清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题解]《因相轮抉擇》(Gtan-tshigs-kyi hkhor-lo gtan-la dbabpa),印度因明著作。一卷。印度陳那论师著,为著名的陈那八论之一。陈那论师本文主要是介绍因明论式中因法与喻的九种格式,并分析九式的正误,以图例形式说明,最终揭示陈那论... [题解]《因相轮抉擇》(Gtan-tshigs-kyi hkhor-lo gtan-la dbabpa),印度因明著作。一卷。印度陳那论师著,为著名的陈那八论之一。陈那论师本文主要是介绍因明论式中因法与喻的九种格式,并分析九式的正误,以图例形式说明,最终揭示陈那论师新因明的核心理论"因三相"之来源。此《因相轮抉擇》梵本久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那 梵本 丹珠尔 相轮 论师 论式 共不定 佛教文献 因三相 曼殊室利
原文传递
佛教的五大菩萨(二)——文殊菩萨
12
作者 明旸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0-33,49,共5页
一、文殊的事迹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音译,略称文殊。或译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妙吉祥。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1.天降甘露,2.地涌七珍,3.仓变金粟。4.庭生莲花,5.光明满室,6.鸡生凤子,7.马产祥麟,8.牛生白犊,9.猪诞龙... 一、文殊的事迹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音译,略称文殊。或译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妙吉祥。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1.天降甘露,2.地涌七珍,3.仓变金粟。4.庭生莲花,5.光明满室,6.鸡生凤子,7.马产祥麟,8.牛生白犊,9.猪诞龙豚,10.六牙象现。公元前六世纪(与释迦同时代),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胁而生,身紫金色,堕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馀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文殊师 曼殊室利 舍卫国 善财 一行三昧 公元前六世纪 释迦 华严经 大乘佛教
原文传递
菩提道灯论科摄
13
作者 任杰 章嘉·若必多杰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菩提道灯论 自性 方便般若 曼殊室利 仪轨 受持 八大悉地 一切众生 补特伽罗 梵行
原文传递
佛教名山——五台山
14
作者 马志强 《华北民兵》 2010年第11期64-64,共1页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及印度的四处佛山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关键词 五台山 宗教圣地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名山 台顶 佛教 释教
原文传递
西藏西部佛像雕塑艺术
15
作者 李逸之 《荣宝斋》 2008年第1期24-31,共8页
西藏西部范围大致相当今阿里地区,古文献称『羊同』或『娑播慈』。其地南与尼泊尔、印度接壤,西与克什米尔毗邻,北部连接新疆及中亚各地。公元二世纪到七世纪为古代象雄部落重要发展地及原始本教发祥地,公元七世纪后为吐蕃附属国,佛教... 西藏西部范围大致相当今阿里地区,古文献称『羊同』或『娑播慈』。其地南与尼泊尔、印度接壤,西与克什米尔毗邻,北部连接新疆及中亚各地。公元二世纪到七世纪为古代象雄部落重要发展地及原始本教发祥地,公元七世纪后为吐蕃附属国,佛教大致也在这个时期零星陆续传入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艺术 古格 佛教 释教 联珠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克什米尔 身型 仁钦桑布 阿里地区 佛造像 传世品 鲁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