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剧要“认识自己”——再论粤剧的“原汁原味”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梓焜 《南国红豆》 2013年第6期6-7,共2页
近期我在广东电视台岭南戏曲频道看到高州粤剧团演的《孽海情鸳》和深圳市粤剧团演的《风雨泣萍姬》。两出粤剧剧名不同,剧情情节也有差别,但都是根据何非凡主演的《风雨泣萍姬》改编而成的。高州市粤剧团的主演者还保留了何非凡的某些... 近期我在广东电视台岭南戏曲频道看到高州粤剧团演的《孽海情鸳》和深圳市粤剧团演的《风雨泣萍姬》。两出粤剧剧名不同,剧情情节也有差别,但都是根据何非凡主演的《风雨泣萍姬》改编而成的。高州市粤剧团的主演者还保留了何非凡的某些唱腔特点。我认为,演前人曾演过的名剧不一定照抄,可以翻新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频道 南国红豆 粤曲 广东电视台 民间乐社 一曲多用 曾三多 潇湘馆 马师曾 现代题材
原文传递
生活在新中国(连载) 被引量:1
2
作者 文觉非 《南国红豆》 1994年第5期40-44,38,共6页
(二)上京汇演在解放初期,接二连三进行轰轰烈烈的剿匪反霸,减租退押,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土地改革等等运动。这些政治运动,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粤剧艺人,触及并不大。在旧社会,有道是"唔穷唔做戏"。
关键词 三反五反 曾三多 政治运动 李翠芳 有道 中央首长 凤仪亭 战争环境 马师曾 天安门城楼
原文传递
闲话“靓姓”粤剧演员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醒伯 《南国红豆》 1994年第2期48-53,共6页
过去,各行艺人为使自己的名号易于传扬,从艺后多启用艺名。成名之后,原姓名往往鲜为人知,而艺名却家喻户晓。清代时,粤剧演员的艺名,大多是在自己的名号前冠以某行或某角色的姓名(或称呼),如“太子×”(小生)、“皇娘×”(正旦... 过去,各行艺人为使自己的名号易于传扬,从艺后多启用艺名。成名之后,原姓名往往鲜为人知,而艺名却家喻户晓。清代时,粤剧演员的艺名,大多是在自己的名号前冠以某行或某角色的姓名(或称呼),如“太子×”(小生)、“皇娘×”(正旦)、“婆奶×”(女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艺 次伯 靓元亨 靓少佳 志士班 陈非侬 马师曾 梁天来 七擒孟获 曾三多
原文传递
二、三十年代的粤剧剧本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兆汉 《南国红豆》 1994年第2期2-10,共9页
I 粤剧发展概况近代粤剧是中国主要剧种之一,也是华南地区的一个大型剧种,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省小部分地区及海外粤籍华人聚居地。关于粤剧历史的年限应从何时算起的问题,众说纷纭,陈非依认为“南宋时已有粤剧... I 粤剧发展概况近代粤剧是中国主要剧种之一,也是华南地区的一个大型剧种,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省小部分地区及海外粤籍华人聚居地。关于粤剧历史的年限应从何时算起的问题,众说纷纭,陈非依认为“南宋时已有粤剧”何建青主张应从明代“有广东班”时算起,也有人认为粤剧诞生于清代,但仍有从雍正年间算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师曾 陈非侬 外江班 提纲戏 雍正年间 阎瑞生 梁垣三 粤曲 曾三多 粉妆楼
原文传递
粤剧的四次绝处逢生(上)
5
作者 钟哲平 《南国红豆》 2017年第4期4-7,共4页
粤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今粤剧艺术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活态传承。如今歌舞升平,演剧缤纷,粤剧头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芒,脚踏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的东风,可谓欣欣向荣。回顾粤剧广义上的... 粤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今粤剧艺术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活态传承。如今歌舞升平,演剧缤纷,粤剧头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芒,脚踏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的东风,可谓欣欣向荣。回顾粤剧广义上的五百多年发展史,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曲折迂回,停滞与发展交替。从自身来看,粤剧像所有的艺术生命体一样,经历稚嫩、生长、成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 艺术生命 马师曾 陈非侬 私伙局 红线女 赖伯疆 粤曲 曾三多 化敌为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