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女性初婚模式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淡静怡 姜全保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8,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的初婚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使用人口普查资料、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以及IPUMS数据,通过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曾婚比例、年龄别初婚概率、终身结婚期待率和预期单身寿命等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的初婚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使用人口普查资料、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以及IPUMS数据,通过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曾婚比例、年龄别初婚概率、终身结婚期待率和预期单身寿命等指标探究我国女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初婚模式变动情况。研究发现30多年来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在波动中上升,到2017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达到25.60岁,而教育程度的提高会推迟女性进入婚姻的时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明显高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另外,通过对各教育程度平均初婚年龄标准化与分解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对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影响作用增大;20-30岁年龄段女性婚姻推迟明显,曾婚比例不断降低,但女性终身未婚比例很低,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婚姻推迟现象最为明显,但其自身的结婚意愿并未降低,大部分女性只是推迟结婚时间,并不是不结婚。对净婚姻表各指标进行计算发现1982-2010年女性的年龄别初婚概率下降,尤其在20-30岁年龄段下降明显,初婚峰值年龄推迟,结婚年龄集中现象减弱。终身结婚期待率下降速度趋缓,随着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2010年27岁之后的终身结婚期待率要高于1990年与2000年,29-35岁女性的预期单身寿命也较前30年低,较大年龄未婚女性结婚等待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初年龄 曾婚比例 姻表 年龄别初概率
下载PDF
中国女性婚姻的推迟与补偿 被引量:8
2
作者 姜全保 淡静怡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65,127,共14页
中国女性推迟结婚,结婚率下降和初婚年龄的提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使用1990、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依据年龄别初婚频率、曾婚比例及婚姻推迟、补偿和补偿指数指标,分析女性1930~1985年出生队列婚姻推迟和补偿情况,以及1965~1... 中国女性推迟结婚,结婚率下降和初婚年龄的提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使用1990、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依据年龄别初婚频率、曾婚比例及婚姻推迟、补偿和补偿指数指标,分析女性1930~1985年出生队列婚姻推迟和补偿情况,以及1965~1980年出生队列婚姻推迟和补偿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1930~1985年出生队列,各年龄曾婚比例下降、婚姻推迟,婚姻的推迟和补偿存在城乡差异,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女性婚姻具有推迟效应。1930~1970年全国出生队列婚姻推迟得到完全补偿,1975~1980年婚姻推迟最终虽未完全补偿,但补偿指数较高,终身未婚比例很低。1985年出生队列补偿指数比之前的出生队列明显降低,终身未婚比例增加,晚婚转变为不婚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 曾婚比例 姻推迟 姻补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