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石刻中的“声符替代字”现象
1
作者 吕志峰 《中国文字研究》 2008年第1期213-216,共4页
东汉石刻中的"声符替代字",从性质上看,有的是古字,有的是通假字,还有个别是异体字。本文探讨了"声符替代字"性质的判定标准及其使用原因。
关键词 东汉 石刻 声符替代字
下载PDF
替代字刍议
2
作者 封家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陈澧说:“文字既作,意与声皆附丽焉.”(《说文声表自序》)本来,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抽象概念的认识,拟制文字形体,以寓语音意义,似乎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然而,我们对汉字系统作一古今比较,便不难发现,复杂的内部矛盾运动贯串于汉字演... 陈澧说:“文字既作,意与声皆附丽焉.”(《说文声表自序》)本来,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抽象概念的认识,拟制文字形体,以寓语音意义,似乎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然而,我们对汉字系统作一古今比较,便不难发现,复杂的内部矛盾运动贯串于汉字演变流程,其中就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循音而易字,易字而托义.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字 《说文》 古今 同源 《玉篇》 演变 引申义 假借 本义 兼容式
下载PDF
从浙大校歌里的三个替代字看原件的再解读
3
作者 杜明明 《成长》 2020年第2期59-60,共2页
经与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1938年谱写的浙江大学校歌歌词原件相比较,发现浙江大学现行校歌里有三个文字被替代,重温浙大校歌之原件并赋以新义加以解读,探寻原件原意及在新时代值得被重新关注的意义。
关键词 浙大 校歌 《大不自多》 马一浮 替代字
下载PDF
对《说文解字》重文的再认识及其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宇鸿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说文解 价值 异体 许慎 异构 异写 同音通假 同义替代字 构形学 用学
下载PDF
鲁迅手抄儿歌中的“甥”字本字是什么?
5
作者 刘玉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4,共1页
鲁迅手抄儿歌中的“甥”字本字是什么?●刘玉凯1914年2月6日,鲁迅曾将自己收集整理的六首“儿歌”寄给周作人。其中:直隶高阳”的一首:棉花桃,满地蹦①。姥姥②见了外甥甥③。原注①蹦,跃也。②外祖母也。③第二甥字不知本... 鲁迅手抄儿歌中的“甥”字本字是什么?●刘玉凯1914年2月6日,鲁迅曾将自己收集整理的六首“儿歌”寄给周作人。其中:直隶高阳”的一首:棉花桃,满地蹦①。姥姥②见了外甥甥③。原注①蹦,跃也。②外祖母也。③第二甥字不知本字,系动词,谓甚爱也。这是从口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儿歌 手抄 民间文学 北方俗语 独生子女 民间歌谣 民间习惯 替代字
下载PDF
厉鹗山水诗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英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4X期43-49,共7页
清代浙派领袖厉鹗一生创作以描写江南山水为主要题材,堪称山水诗人。由于仕途多次受挫以及不谐俗的孤僻个性,厉氏宦情淡薄而转向山水自然,以求得涤荡胸襟、消解苦闷。生活阅历狭窄与气质情趣的孤澹,决定了厉氏偏爱描写清寒、孤寂的山水... 清代浙派领袖厉鹗一生创作以描写江南山水为主要题材,堪称山水诗人。由于仕途多次受挫以及不谐俗的孤僻个性,厉氏宦情淡薄而转向山水自然,以求得涤荡胸襟、消解苦闷。生活阅历狭窄与气质情趣的孤澹,决定了厉氏偏爱描写清寒、孤寂的山水之境;而逃禅倾向,又使厉氏喜写佛寺山水,以得禅悦之趣。虽然其诗风格欠丰富,又好用僻典替字,但清幽的风格、典雅的文词,使厉氏山水诗于王士禛、朱彝尊之外自树一帜,并影响到浙派诗人创作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清” 诗歌创作 厉鹗 随园诗话 龙门山 佛寺 替代字 查慎行 主体风格
下载PDF
敦煌变文释词商兑
7
作者 陈治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6-80,40,共6页
这篇文章的初稿油印本曾在今年九月由深圳大学中文系主办的近代汉语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上散发过。为了节省纸墨人力,打印稿的字数有限制,因而有些地方说得不够清楚。现在重写,文字略加改动。谬误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一 "不曾触犯豹... 这篇文章的初稿油印本曾在今年九月由深圳大学中文系主办的近代汉语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上散发过。为了节省纸墨人力,打印稿的字数有限制,因而有些地方说得不够清楚。现在重写,文字略加改动。谬误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一 "不曾触犯豹尾"里的"豹尾" 敦煌写本《燕子赋(其一)》里有下面这么几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学术讨论会 敦煌写本 近代汉语 燕子 道安 解释 读者批评 替代字 深圳大学
下载PDF
应该加强清词话修辞思想研究
8
作者 谭汝为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4期6-7,共2页
在汉语修辞学史上,清朝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文学史的各种文体,文化史上各种学术思想,发展到清代,几乎都形成了对历代成果百川吸纳的集大成式的总结阶段。表现在汉语修辞学领域,无论是诗词、散文,还是戏曲、小说,各类文体修辞论方面都取... 在汉语修辞学史上,清朝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文学史的各种文体,文化史上各种学术思想,发展到清代,几乎都形成了对历代成果百川吸纳的集大成式的总结阶段。表现在汉语修辞学领域,无论是诗词、散文,还是戏曲、小说,各类文体修辞论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本文仅从清词话修辞思想这个领域进行分析阐发。 词这种文体的发展经历了宋代的极盛和明代的衰微后,至清代又呈现出全面中兴的气象。叶恭绰编《全清词钞》著录清词人三千余家,词家词作数量大大超过以往历朝。特别是清代同论更蔚为大观。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上起来代,下至清末民初,绝大部分是清词话。 清词话与清代词坛的流派互为表里,亦可分为三大流派,请看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词话 修辞思想 汉语修辞学史 郑子瑜 替代字 王国维 《史稿》 修辞论 中国修辞学史
下载PDF
不“通”,则“通”
9
作者 韦秉文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3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通假 讲得通 句子过程 讲不通 引申义 比喻义 替代字 关键 常用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