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前牙替换萌出路径对牙弓周长的影响
1
作者 童丹 姚军 +1 位作者 张琰君 王雅林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替换萌出路径对牙弓周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实验对象34例(均来自福建省政和县,男孩19例,女孩15例)的连续5副牙颌模型。制取模型的起始年龄均为5.5岁,每两年取一次。通过3DSS扫描仪及计算机软件Geomagic 12.0将石膏模型转...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替换萌出路径对牙弓周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实验对象34例(均来自福建省政和县,男孩19例,女孩15例)的连续5副牙颌模型。制取模型的起始年龄均为5.5岁,每两年取一次。通过3DSS扫描仪及计算机软件Geomagic 12.0将石膏模型转化成数字化三维模型,以切牙乳头及左右第一腭皱襞三者的中点构筑三角形作为重叠标志,将每个研究对象的5副数字化模型重叠,借助计算机软件3Matic曲率分析选取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各标志点,通过这些点观测前牙替换移动路径,唇向为正,腭向为负。结果从5.5~11.5岁,上颌中切牙由乳牙列至恒牙初期整个替换轨迹,平均移动量女(3.925±0.738)mm,男(3.875±1.07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中切牙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上颌侧切牙整个替换轨迹,平均移动量女(3.566±1.079)mm,男(4.073±1.06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切牙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上颌尖牙整个替换轨迹平均移动量为女(3.325±0.936)mm,男(3.024±1.0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尖牙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萌出轨迹从5.5~11.5岁,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右同名牙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的萌出移动高峰出现在7.5~9.5岁,上颌尖牙的移动高峰出现在9.5~11.5岁,其中中切牙向唇侧的移动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牙弓 替换萌出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