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超高龄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尤威 贾海波 +9 位作者 叶飞 吴志明 陈绍良 张俊杰 田乃亮 李晓波 王蓉 许田 刘玲玲 徐海梅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3-958,共6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脉内应用替罗非斑在超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超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且经急诊冠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试...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脉内应用替罗非斑在超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超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且经急诊冠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栓积分在3分以上患者,分为经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组(对照组,42例)和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组(研究组,36例),比较两组行急诊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90 min心电图sum STR、住院期间和1年后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出血发生率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TIMI血流3级、TMPG 3级以及术后90 min心电图sum STR≥70%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研究组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1年后随访时研究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出血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能有效改善其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心肌水平的灌注、住院期间及1年后左心功能,且治疗措施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微导管 替罗非斑 超高龄患者
下载PDF
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佟刚 徐世新 马臣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0期261-262,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以急诊形式来我院进行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以急诊形式来我院进行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均应用替罗非斑。结果观察组患者冠脉血流TIMI 3级发生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P<0.01)。观察组患者的皮肤黏膜出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结论替罗非斑能够显著提高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的发生率,替罗非斑联合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安全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斑 急性ST段抬高性 心肌梗死 急诊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替罗非斑对介入治疗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海坚 莫逆 +2 位作者 梁金春 熊子武 詹永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24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 45 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盐酸替罗非斑 10 μg/kg 3 min 静脉推注,继以 0.15 μg/(kg·min) ...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 45 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盐酸替罗非斑 10 μg/kg 3 min 静脉推注,继以 0.15 μg/(kg·min) 持续点滴后,行急诊 PCI,术后继续维持 48 h;对照组直接再次行急诊 PCI.结果:观察组中 26 例 ST 段回落,对照组 4 例 ST 段回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TIMI血流 2~3 级者 24 例,对照组 6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轻、中度出血发生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结论:PCI 联合静脉推注大剂量替罗非斑,能缓解患者胸痛的症状,改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情况,改善冠脉血流,从而减少亚急性支架内的血栓量,化解清除部分或全部支架内的血栓,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斑 亚急性血栓 PCI
下载PDF
替罗非斑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卞野 赵春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8期58-58,共1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应用替罗非斑和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复常时间及30d内不良...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应用替罗非斑和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复常时间及30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0d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均为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斑与常规的抗凝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心肌及冠脉血流动力学损伤恢复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斑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电图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替罗非斑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红 赵雪峰 杨晨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3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罗非斑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加替罗非斑)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对照组静点硝酸甘油,口服阿托伐他汀、卡托普利、倍他乐克、肠溶阿...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罗非斑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加替罗非斑)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对照组静点硝酸甘油,口服阿托伐他汀、卡托普利、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替罗非斑静脉持续点滴48-72h,起始剂量0.4ug/(kg.min)30min,而后0.1ug/(kg.min)静点,低分子肝素减半,余治疗同对照组,终点事件是30d的复合缺血事件。结果 30d的复合缺血事件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心电图ST段压低及缺血导联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替罗非班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及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罗非斑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短期过量应用替罗非斑致不良反应1例
6
作者 李作坤 田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68-368,共1页
患者,男性,67岁,主因“发作性胸痛、胸闷5d,再发加重1h”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最高180/110mmHg(1mmHg=0.133kpa)长期服用得高宁,血压控制可;有脑梗塞病史3年,现留有左侧肢体无力、跛行,生活能自理。无糖尿病及吸烟... 患者,男性,67岁,主因“发作性胸痛、胸闷5d,再发加重1h”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最高180/110mmHg(1mmHg=0.133kpa)长期服用得高宁,血压控制可;有脑梗塞病史3年,现留有左侧肢体无力、跛行,生活能自理。无糖尿病及吸烟饮酒史。入院时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电解质及肌钙蛋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低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替罗非斑 高血压病史 左侧肢体无力 发作性胸痛 长期服用 血压控制 血凝四项
下载PDF
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
7
作者 白冬阳 《海峡药学》 2015年第5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应用药物区别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和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应用药物区别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急诊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前后均应用替罗非斑,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情况和出血情况。结果针对两组患者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和皮肤黏膜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冠脉血流TIMI3级发生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5%,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皮肤黏膜出血率14.3%,对照组为10%,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应用替罗非斑能够显著提高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远端血流情况,安全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斑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急诊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
下载PDF
替罗非斑联合Diver血栓抽吸导管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永培 林良才 罗招川 《西部医学》 2017年第7期974-977,981,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联合Diver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经冠...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联合Diver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合并冠脉血栓,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PCI术中给予Diver血栓抽吸导管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PCI术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进行治疗。两组再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支架置入或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90min内ST回落、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手术前后冠脉血流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90min内ST回落、CTFC差异明显(p<0.05),但观察组患者90min内ST回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TFC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差异不明显(u=0.59,p>0.05)。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明显(u=6.75,p<0.05)。两组患者心脏猝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生率为19.0%,观察组患者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生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X2=5.44,p<0.05)。观察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牙龈出血、穿刺点血肿、尿潜血、大便潜血、总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斑联合Diver血栓抽吸导管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灌注,但并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斑 Diver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榆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6期749-751,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斑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患者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ACS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判定无复流者57例...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斑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患者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ACS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判定无复流者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罗非斑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斑10μg/kg)33例,硝酸甘油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μg)24例。观察两组给药后30 min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2 d后安全性的终点及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斑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患者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显著高于硝酸甘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vs.16.7%,P<0.05);校正的TIMI计帧数显示替罗非斑组血流快于硝酸甘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8)帧数vs.(90±17)帧数,P<0.01]。替罗非斑组30 d MACE发生率低于硝酸甘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vs.12.5%,P>0.05)。两组均未见血小板减少。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ACS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替罗非斑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
下载PDF
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爱德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4期70-70,72,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溶栓治疗一周后冠脉造影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情况及出血发生率。...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溶栓治疗一周后冠脉造影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情况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溶栓治疗、造影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TIMI血流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结论替罗非斑在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远端的血流,并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罗非斑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替罗非斑和低分子肝素对肺心病患者血流变学影响(附98例分析)
11
作者 周宏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9期1527-1527,1530,共2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和低分子肝素对肺心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肺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在均给予抗炎、止咳、平喘、纠正心衰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再给予替罗非班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给予负荷...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和低分子肝素对肺心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肺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在均给予抗炎、止咳、平喘、纠正心衰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再给予替罗非班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给予负荷量10mg/iv,然后给予8mg/h持续泵入48小时:低分子肝素0.6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共7天。一个疗程后观察98例病人血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10项血流变学指标中有9项恢复正常,总有效率95.8%,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和低分子肝素能够通过纠正血流变学异常而改善肺心病患者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斑 低分子肝素 肺源性心脏病
下载PDF
替罗非斑参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12例观察
12
作者 霍剑虹 《云南医药》 CAS 2006年第3期279-279,共1页
关键词 替罗非斑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进展性脑卒中采用替罗非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13
作者 鄢丽 王雪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07-110,共4页
探讨进展性脑卒中采用替罗非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2019年2月开始,截止2022年2月结束在我院所收治过的进展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共有8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斑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则必须首先在常规... 探讨进展性脑卒中采用替罗非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2019年2月开始,截止2022年2月结束在我院所收治过的进展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共有8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斑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则必须首先在常规给予常规治疗组患者常规的治疗及药物治疗的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再开始接受替罗非斑的药物治疗,治疗方案开始进行后还要密切进行观察随访与临床比较分析该方案两组联合治疗的患者之间各自药物的整体或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肢体的直立行走活动状态;结果:替罗非斑治疗组的临床观察疗效均明显或优于常规治疗组疗效(P<0.05),活动负重能力差异也无任何统计学的意义(P>0.05)。替罗非斑治疗组的行走负重能力都明显和优于常规负重治疗组(P<0.05)。结论:替罗非斑治疗脑卒中后患者疗效更佳,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替罗非斑 有效性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对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京林 杨跃进 +6 位作者 尤士杰 荆志成 吴永建 杨伟宪 陈纪林 高润林 陈在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55-2359,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 ial infarction,AM I)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抗血小板药物对其影响。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治疗组、替罗非斑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 ial infarction,AM I)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抗血小板药物对其影响。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治疗组、替罗非斑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3 h,松解1 h制备AM I再灌注模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AM I前、后和再灌注后血一氧化氮(NO)的含量;采用催化L-Arg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正常、再流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内NOS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1)替罗非斑组可提高血NO水平(P<0.05-0.01),增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c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减少再流区心肌组织中i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P<0.05-0.01)。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不能提高血NO水平,增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c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仅能减少再流区心肌组织中i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结论:替罗非斑可能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并不能保护内皮功能,仅能减轻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氯吡格雷 替罗非斑 一氧化氮合酶 再灌注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补救PCI 3例报道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会校 张海军 +3 位作者 张强 韩继如 张巍 李俊峡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702-703,共2页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49岁,主因'突发剑突下不适7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 mg负荷量口服,尿激酶150万...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49岁,主因'突发剑突下不适7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 mg负荷量口服,尿激酶150万u行药物溶栓治疗,患者上述症状不缓解,伴烦躁。查体:血压:95/60 mm Hg(1 mm Hg=0.133kpa),Sa O2:95%,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往高血压病 拜阿司匹林 药物溶栓 肺呼吸音 前降支 尿激酶 替罗非斑 球囊预扩张 动脉鞘管 肺底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PCI术后应用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继伟 潘杰锋 王冬霞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708-1709,共2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应用于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PCI术后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前及术后用药相同,观察组行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持续治疗,对照组行PCI术后给予肝素,...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应用于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PCI术后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前及术后用药相同,观察组行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持续治疗,对照组行PCI术后给予肝素,比较两组术后出血风险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PCI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33%、6.66%、3.33%,对照组心绞痛、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3.33%、23.33%、10.1%,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病情较为复杂,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出血风险及心绞痛、脑梗死的复发,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斑 PCI术后 冠心病合并脑梗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俞锁 张庆华 张丽霞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0期889-890,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替罗非斑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刘军 刘江涛 王天巨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1442-1444,共3页
目的:研究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70例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标准化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基础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替... 目的:研究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70例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标准化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基础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替罗非班,观察在住院2周内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两组心电图的改善和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高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助于压低的ST段及T波倒置恢复,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倾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替罗非斑 高危组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京林 杨跃进 +8 位作者 吴永建 荆志成 尤士杰 杨伟宪 孟亮 田毅 陈纪林 高润林 陈在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2187-2191,共5页
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药物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32只随机分成(1)对照组,(2)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氯吡格雷第一天300mg/d,以后3mg·kg-1·d-1,阿司匹林10mg·kg-1·d-1,每天喂... 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药物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32只随机分成(1)对照组,(2)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氯吡格雷第一天300mg/d,以后3mg·kg-1·d-1,阿司匹林10mg·kg-1·d-1,每天喂药一次,共3天),(3)替罗非斑治疗组(以15μg/kg静脉推注后继以0.5μg·kg-1·min-1的剂量持续静点直至实验结束)和(4)假手术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两治疗组行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替罗非斑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均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降低(给药前分别为46.8%和45.7%,给药后分别为12.9%和14.3%)。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斑可显著改善心功能(P<0.05~0.01),冠脉血流量增加(对照组45.8%;替罗非斑组73.2%,P<0.01),减少无再流结扎区心肌范围(LA)(MCE对照组LA78.5%;病理染色测定LA为82.3%;替罗非斑组:MCE染色测定LA22.8%病理染色测定LA为23.2%(P<0.01),减少无再流结扎区心肌坏死范围(NA)(对照组:98.5%;替罗非斑组:89.2%LA,P<0.05)。然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冠脉血流量、无再流范围及心肌坏死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罗非斑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则完全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后无再流 防治 氯吡格雷 替罗非斑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治疗破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过程中急性血栓形成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雷 冯光 +3 位作者 陈剑 刘军 苏春海 刘运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联合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并发血栓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应用电解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256例,其中12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联合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并发血栓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应用电解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256例,其中12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均给予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介入溶栓以及机械性破栓治疗,每10分钟造影观察血管溶通情况.直至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分析总结溶栓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为椎动脉外,其余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Gonner再通分级标准3级,1例术后肢体轻度偏瘫,余8例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血管大部分再通1例,Gonner分级标准2级,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期因心肌梗死死亡;完全再通1例,Gonner分级标准2级,术后左侧肢体瘫痪,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部分血管再通1例,Gonner分级标准2级,术后3月残留右侧肢体偏瘫;溶栓治疗1个月后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1分1例,3分2例,4分2例;5分7例;术后第90天用BI指数评估患者生活状态,评分优8例,良3例,差1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时并发的急性栓塞,替罗非斑联合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斑 尿激酶 弹簧圈 介入溶栓 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