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翮 高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对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含量测定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乳酸-羟基醋酸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药物含量... 目的:对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含量测定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乳酸-羟基醋酸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药物含量和体外释药量。结果:所制备的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外形圆整,算术平均球径为62.2μm,载药量为7.47%,包封率为83.53%,体外释放可达1个月。结论: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具有很好的控释能力,使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 乳化-溶剂挥发法 体外释放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宇倩 江静 +2 位作者 陈梦含 邵依倩 冯剑颖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载药微球相较于其他载药方式具有缓释控释能力、生物可降解性、释药稳定性、靶向传递功能等优势,日益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微球制备技术的精进与微球产品质量的提高,其在...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载药微球相较于其他载药方式具有缓释控释能力、生物可降解性、释药稳定性、靶向传递功能等优势,日益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微球制备技术的精进与微球产品质量的提高,其在临床中已逐步推广使用,对肿瘤、骨关节炎、糖尿病、眼部疾病等方面的治疗成效显著,但目前缺乏PLGA微球在口腔领域应用的系统综述。本文旨在介绍PLGA微球的临床应用特点,并对PLGA微球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牙周炎、龋病和牙槽骨缺损等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为其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缓释 口腔
下载PDF
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药效学和药动学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余让辉 陈仲清 +2 位作者 陈辉 傅卫军 徐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2-505,共4页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空白乳酸-羟基乙酸微球(PLGA-MS)400mg·kg-1。每组植入微球后按0.5、1、2、4、8、12、24、36、48、72、96h时间点,以小鼠热踏板法检测小鼠埋药侧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值的变化评价微球镇痛效果,每个时间点测定5只小鼠;小鼠热踏板测定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药效学实验表明ROP-DXM-PLGA-MS组麻醉镇痛时间达72h以上较RoP-PLGA-MS组36h明显延长(P<0.01),空白微球未显示麻醉镇痛作用;药动学实验显示A、B两组罗哌卡因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MRT、t1/2分别为117.8和119.8ng·ml-1,24和12h,8793.2和6861.15ng·h·ml-1,43.7491和38.7743h,65.799和46.166h,A、B、C三组均未测到地塞米松血药浓度数据,C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均未测到。结论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中包入地塞米松可明显延长罗哌卡因的麻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醋酸地塞米松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效学 药动学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聚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微球的缓释性及其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在体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鹏飞 郝玉华 +3 位作者 杨娜 安建斌 刘丽娅 马景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9-495,共7页
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虽然以往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均有其缺点.研究表明,塞来昔布可以治疗实验性CNV,而寻求塞来昔布新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可为临床上研发治疗CNV疾病的缓释药物提供依据. 目的 评价... 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虽然以往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均有其缺点.研究表明,塞来昔布可以治疗实验性CNV,而寻求塞来昔布新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可为临床上研发治疗CNV疾病的缓释药物提供依据. 目的 评价体外释放实验中塞来昔布-聚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微球(CEL-PLGA-MS)的缓释性能及其玻璃体腔注射后对实验性CNV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EL-PLGA-MS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选取72只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用氪激光光凝法建立大鼠右眼CNV模型,将模型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EL-PLGA-MS组、塞来昔布组、空白PLGA组和PBS组,每组9只大鼠.根据分组的不同,大鼠玻璃体腔分别注射8μl含塞来昔布320 μmol/L PLGA微球、80 μmol/L塞来昔布、空白PLGA微球及0.01 moL/L PBS.于玻璃体腔注射后14 d,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法观察各组大鼠CNV生成情况,OCT测量各组视网膜脉络膜纤维血管增生(FVP)厚度,制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巩膜复合物标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FVP的形态结构.分别于玻璃体腔注射后7d、28 d,采用逆转录PCR (RT-PCR)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激光斑区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环氧合酶2(COX-2)mRNA的相对表达量(RQ).结果 CEL-PLGA-MS的平均粒径为2 467.9 nm,平均载药量为7.77%,体外释放可持续45 d,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0.91%.玻璃体腔注射后CEL-PLGA-MS在玻璃体中呈团状.注射后14d,OCT测量显示空白PLGA组、PBS组、塞来昔布组和CEL-PLGA-MS组平均FVP厚度值分别为(94.67±4.64)、(98.56±4.72)、(71.00±4.77)、(50.44±.3.01) μm,其中空白PLGA组和PBS组大鼠平均FVP厚度值均明显高于CEL-PLGA-MS组和塞来昔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EL-PLGA-MS组平均FVP厚度值明显低于塞来昔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FA晚期可见空白PLGA组和PBS组视网膜光凝斑区大量荧光素渗漏,呈强荧光,而塞来昔布组和CEL-PLGA-MS组荧光素渗漏量少.光学显微镜下视网膜光凝区中空白PLGA组和PBS组纤维血管组织较塞来昔布组和CEL-PLGA-MS组厚.玻璃体腔注射后7d及28 d空白PLGA组大鼠RPE-脉络膜-巩膜标本中COX-2 mRNA和VEGF mRNA的RQ值均明显高于塞来昔布组和CEL-PLGA-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玻璃体腔注射后7d塞来昔布组大鼠RPE-脉络膜-巩膜标本中COX-2 mRNA RQ值明显低于CEL-PLGA-MS组,而注射后28 d塞来昔布组COX-2 mRNA和VEGFmRNA RQ值均明显高于CEL-PLGA-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CEL-PLGA-MS形态规则,粒径均匀,体外实验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大鼠玻璃体注射CEL-PLGA-MS后能抑制实验性CNV,其抑制作用较塞来昔布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聚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 缓释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药物含量和体外释放度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蔡翠芳 唐星 +1 位作者 邹梅娟 李积军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8年第3期72-76,共5页
目的建立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和释放度测定的方法,为易降解药物的含量测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聚合物缓释微球中醋酸地塞米松及降解产物的含量,并建立降解产物峰面积与减少的原... 目的建立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和释放度测定的方法,为易降解药物的含量测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聚合物缓释微球中醋酸地塞米松及降解产物的含量,并建立降解产物峰面积与减少的原形药物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准确测定和计算微球中药物的释放度。结果微球中醋酸地塞米松含量测定方法回收率为(101.8±1.2)%(n=6),日内日间精密度高,线性回归降解产物峰面积与减少的原形药物峰面积得关系式Adegradation=0.9087(A0-At)-994.76(R2=0.9974),Atotal=(Adegradation+994.76)/0.9087+At。此方法补偿了降解所引起的测定误差。结论该测定方法对于易降解药物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 醋酸地塞米松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叶向阳 孙湘 +3 位作者 贾会文 汤立新 赵玉果 甄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9608-9612,共5页
背景: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制备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微球的报道,但这些微球粒径多在10μm左右,不适合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制备成具有良好降解性的抗结核修复材料。目的:制备大粒... 背景: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制备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微球的报道,但这些微球粒径多在10μm左右,不适合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制备成具有良好降解性的抗结核修复材料。目的:制备大粒径利福平/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特性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将利福平分散于PLGA的有机溶剂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PLGA缓释微球。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测定微球平均直径和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以溶出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并拟合药物体外释放曲线建立曲线方程。结果与结论:利福平/PLGA微球电镜观察呈圆球形,分散性好,粘连少,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80.0±9.4)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3.18±1.36)%,(54.79±1.13)%。体外缓释试验显示突释期内微球释放度为(14.66±0.18)%,前3d累计释放度(18.09±0.45)%,到42d体外累积释放度达到(92.17±1.23)%。提示利福平/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结核药物的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PLGA是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可以用来制备载药缓释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利福平 药物载体 缓释 骨缺损
下载PDF
复合三联抗结核药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胤 杨宗强 +6 位作者 王骞 施建党 王自立 金少举 刘海涛 岳学峰 赵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6-461,共6页
目的 :制备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聚乳酸-羟基乙酸(HRZ/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450mg)为载体,避光条件下称取H(40mg)、R(60mg)、Z(125mg),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HRZ/PLGA缓释微... 目的 :制备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聚乳酸-羟基乙酸(HRZ/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450mg)为载体,避光条件下称取H(40mg)、R(60mg)、Z(125mg),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HRZ/PLGA缓释微球,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采用溶出法、HPLC于3h、6h、12h、1d、2d、3d、6d、9d、12d、15d、20d、25d、30d、40d、50d测定H、R、Z三种药物的浓度,观察其是否均大于10倍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日均释药率、累计释药率。结果:HRZ/PLGA微球在电镜下观察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3±4.7μm;H、R、Z三种药物的载药量分别为(18.02±0.36)%、(22.46±0.24)%、(21.68±0.37)%,包封率分别为(54.79±1.13)%、(72.35±0.39)%、(67.21±0.68)%;体外缓释试验显示微球缓释前12d左右,三种药物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了50%,日均释药率分别为5.05%、4.89%、6.86%;第12天后三药的缓释基本趋于稳定,日均释药率分别为0.17%、0.26%、0.16%;三种药物缓释到50d时均大于10倍MIC。结论:HRZ/PLGA微球具有优良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抗结核药物缓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聚乳酸-羟基乙酸 缓释
下载PDF
载多烯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药物稳定性 被引量:7
8
作者 蔡敏娴 陈志奎 +5 位作者 林礼务 薛恩生 赖源发 周小玲 杨菁 魏洪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856-3860,共5页
背景:目前临床使用的多烯紫杉醇注射液多采用吐温80作为增溶剂,容易导致过敏反应,且全身化疗不良反应大。采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包载多烯紫杉醇制备的缓释微球进行肿瘤间质化疗可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减轻全身不良反应。目的:制备一种用... 背景:目前临床使用的多烯紫杉醇注射液多采用吐温80作为增溶剂,容易导致过敏反应,且全身化疗不良反应大。采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包载多烯紫杉醇制备的缓释微球进行肿瘤间质化疗可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减轻全身不良反应。目的:制备一种用于肿瘤间质化疗的载多烯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药物稳定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投料比载药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将制备的微球于5,15,25kGy60Co3种剂量辐照灭菌,体外细菌培养观察灭菌效果。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载药微球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23.1μm。聚乳酸-羟基乙酸与多烯紫杉醇的投料比为100mg/5mg时可获得最佳的包封率(96.3%)和载药率(4.82%);载药微球体外4周平稳释放药物达81.6%,无明显突释效应,包裹在微球内的多烯紫杉醇结构稳定性明显提高;3种剂量60Co辐照后均未见短小芽孢杆菌生长。说明采用溶剂挥发法可制备粒径及分布适宜、释放周期较理想、药物稳定性好的载多烯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紫杉醇 聚乳酸-羟基乙酸 缓释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下载PDF
载羟基喜树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秀娟 柯丽明 +4 位作者 杨菁 林礼务 薛恩生 俞丽云 陈志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其相关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药微球表面形态,测定平均粒径及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放... 目的制备一种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其相关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药微球表面形态,测定平均粒径及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放情况,改良寇氏法计算小鼠半数致死量。结果制备的载药PLGA微球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平均粒径30.8μm,跨距0.9,包封率为85.5%、载药率4.28%,在体外28 d累积释放药物81.4%。羟基喜树碱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8.4 mg/kg,肌内注射半数致死量为71.3 mg/kg,而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肌内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38.5 mg/kg。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粒径适宜,包封率、载药率高,缓释效果好,毒性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聚乳酸-羟基乙酸 缓释材料
下载PDF
石杉碱甲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微球的加速释放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符旭东 高永良 +1 位作者 平其能 汤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建立石杉碱甲微球的加速释放度试验方法。方法:通过考察温度和释放介质的pH对石杉碱甲微球释药速度的影响,确定体外加速释放的条件。通过相关性评价建立加速与长期释放度数据的回归方程。结果:加速释放度与长期释放度数据之间具有... 目的:建立石杉碱甲微球的加速释放度试验方法。方法:通过考察温度和释放介质的pH对石杉碱甲微球释药速度的影响,确定体外加速释放的条件。通过相关性评价建立加速与长期释放度数据的回归方程。结果:加速释放度与长期释放度数据之间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相关(r2=0.994 8),可以通过加速释放度数据较好地预测长期释放度数据。结论:加速释放度试验可用于快速评价石杉碱甲微球的释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 体外释放度 加速试验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炜 王晓彤 刘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845-4847,共3页
目的:制备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表柔比星PLGA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结构,激光粒度分布测量仪检测其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 目的:制备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表柔比星PLGA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结构,激光粒度分布测量仪检测其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主药含量,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10 d内的累积释放度;采用MTT法检测所制微球和表柔比星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所制表柔比星PLGA微球的粒径为(175.2±16.8)μm,载药量为(8.6±1.3)%,包封率为(46.7±8.6)%(n=7);4 h、24 h、10 d累积释放度分别为27.8%、41.7%、92.3%。与表柔比星比较,表柔比星PLGA微球能延长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至96 h(表柔比星48 h的抑制率为96.7%,表柔比星PLGA微球96 h的抑制率为99.3%)。结论:成功制得表柔比星PLGA微球,其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载药微球控制体外释放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燕香 张海燕 +2 位作者 郭兆荣 陈晓燕 杨明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5期575-577,共3页
体外释放行为研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微球在体内的释药状况,有利于筛选出更理想的处方及工艺。体外释放度试验是微球制剂释药速度的体外评价方法,可以了解制剂的生物药剂学特点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使体外释放获得的数据... 体外释放行为研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微球在体内的释药状况,有利于筛选出更理想的处方及工艺。体外释放度试验是微球制剂释药速度的体外评价方法,可以了解制剂的生物药剂学特点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使体外释放获得的数据能与体内数据具有相关性。体外释放度实验是常用的微球制剂体外释药速度的评价方法。建立体内外相关性后就能以体外实验代替体内实验来测定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根据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和释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PLGA 体外释放 因素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斐 胡懿郃 汪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92-97,共6页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功能高分子化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展现了其重要作用。以PLGA为材料制备载药微球的方法有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盐析法、喷雾干燥法、膜乳化法、纳米沉淀法、超临界流体...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功能高分子化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展现了其重要作用。以PLGA为材料制备载药微球的方法有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盐析法、喷雾干燥法、膜乳化法、纳米沉淀法、超临界流体技术等。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PLGA载药微球各种制备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以及各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载药 制备 综述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具有促进兔静脉皮瓣成活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红炬 李明 +1 位作者 邓颖 陈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1期10039-10044,共6页
背景:与正常生理性皮瓣相比,静脉皮瓣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但其成活率不稳定。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olylactic-co-glycolicacid,bFGF-PL... 背景:与正常生理性皮瓣相比,静脉皮瓣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但其成活率不稳定。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olylactic-co-glycolicacid,bFGF-PLGA)缓释微球对兔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南华大学完成。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bFGF-PLGA缓释微球组、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8只/组。方法:应用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优化处方制备bFGF-PLGA微球。3组兔均制作侧腹壁静脉皮瓣,术前5d,bFGF-PLGA缓释微球组向皮瓣皮内注射28.85g/L优化处方后的bFGF-PLGA微球3mL(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空微球组同法注射同等质量空微球+等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混合溶液,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考察bFGF-PLGA微球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质。术后7d检测皮瓣成活率,取兔皮肤标本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的表达及皮瓣内微血管密度。结果:所制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无粘连现象;微球粒径98%分布在12.50~43.49μm,平均粒径26.93μm,径距0.611±6.60;载药量为[(23.11±0.44)×10-3]%,包封率为(86.51±0.83)%;突释期内微球的体外释放度为27.78%,30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1.56%,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7)。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的静脉皮瓣成活率及皮瓣内微血管密度基本相似(P=0.597,P=0.336),但均明显低于bFGF-PLGA缓释微球组(P=0.0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FGF-PLGA能够促进皮瓣与周围建立血供关系,改善皮瓣的成活,并表达较为丰富的CD34+。结论:应用W/O/W复乳-干燥法可成功制备表征良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bFGF-PLGA微球,该微球通过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兔静脉皮瓣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缓释 静脉皮瓣
下载PDF
蛋白质/多肽药物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风华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缓释微粒给药系统是蛋白质/多肽药物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乳酸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制备缓释微球最常用的载体材料。蛋白质/多肽药物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挥发法(复乳法)、相分离法... 缓释微粒给药系统是蛋白质/多肽药物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乳酸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制备缓释微球最常用的载体材料。蛋白质/多肽药物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挥发法(复乳法)、相分离法和喷雾干燥法。本文总结了微球制备中面临的难点如蛋白质/多肽药物稳定性、包封率、药物突释和药物吸附等问题,并综述了保持药物结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提高包封率、改善药物释放曲线等微球制备方法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多肽 聚乳酸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包载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缓释微球的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志奎 林礼务 +3 位作者 张志强 薛恩生 王艳 俞丽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5-578,共4页
背景:眼镜蛇毒细胞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活性,但缺乏特异性,全身用药可导致严重毒副作用,而采用缓释载体包载进行间质化疗可达到提高肿瘤局部治疗效应,并且减轻全身毒性。目的:制备眼镜蛇毒细胞毒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观察其一般性... 背景:眼镜蛇毒细胞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活性,但缺乏特异性,全身用药可导致严重毒副作用,而采用缓释载体包载进行间质化疗可达到提高肿瘤局部治疗效应,并且减轻全身毒性。目的:制备眼镜蛇毒细胞毒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观察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2/2008-05在福建医科大学医药生物工程中心完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烯醇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广东产中华眼镜蛇毒。方法:采用分子筛、离子交换分离,反相疏水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纯化细胞毒素,MTT法检测细胞毒活性,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球。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载药微球的表面形态,激光粒径仪测微球粒径,计算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周期。结果:纯化的眼镜蛇细胞毒素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HepG2细胞12,24h的IC50分别为1.43,1.12mg/L。复乳法制备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粒径2~8μm,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4.10±9.92)%和(0.72±0.09)%,21d药物累积释放63.3%,释放细胞毒素保持较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可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良好缓释效果、保持完整生物学活性的眼镜蛇毒细胞毒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 缓释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宗强 何胤 施建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1-426,共6页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但缓释微球的突释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对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特征、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规律及突释的影响...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但缓释微球的突释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对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特征、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规律及突释的影响。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载体,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微球(实验组)和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微球(对照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聚合物缓释微球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微球在不同时段模拟体液中的利福平药物浓度及累计释放量,计算两组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减小、分散良好,包封率和载药量明显提高。实验组微球3 h内药物释放量最大,1 d左右药物释放趋于平稳稳定状态,1 d药物累计释放量小于20%;对照组微球3 h内药物释放量最大,约为实验组的1.5倍,1 d左右药物释放也趋于平稳状态。表明聚乙二醇可改善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的成球率,减小其粒径,增加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控制其突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 利福平 突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替莫唑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翮 高申 +2 位作者 丁雪鹰 俞媛 高静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1-393,共3页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替莫唑胺微球,考察了制备工艺中影响微球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主要因素,筛选处方工艺。按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62.2μm,载药量7.5%,包封率83.5%,体外试验表明该载药微球有明显...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替莫唑胺微球,考察了制备工艺中影响微球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主要因素,筛选处方工艺。按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62.2μm,载药量7.5%,包封率83.5%,体外试验表明该载药微球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乳化-溶剂挥发法 制备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内葡激酶突变体(K35R)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进田 王改珍 +1 位作者 冯美彦 宋后燕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93-597,共5页
目的研究微球内葡激酶突变体(K35R,DGR)的存在状态和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微球内DGR的二级结构的变化,并纤溶活性测定法考察了pH和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表面对DGR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 目的研究微球内葡激酶突变体(K35R,DGR)的存在状态和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微球内DGR的二级结构的变化,并纤溶活性测定法考察了pH和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表面对DGR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包封的DGR的二级结构明显发生了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β-折叠受到微扰的结果,并未影响微球内DGR的稳定性;②体外释放时,微球内PLGA的降解产物产生的酸性微环境会导致DGR变性,在内水相中加入Mg(OH)2纳米粒可以抑制DGR的变性聚集;③对PLGA吸附DGR的研究表明,PLGA表面对DGR的吸附是离子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也是造成DGR失活的重要原因。结论PLGA对DGR的包封会导致蛋白质药物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但是并不影响微球内DGR的稳定性;导致微球内DGR变性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微球内的酸性微环境,碱性添加物可以抑制这种变性失活。PLGA表面对蛋白质药物的非特异性吸附也会导致部分DGR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突变体 聚乳酸-羟基乙酸 蛋白质稳定性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载溶菌酶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源岗 周长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6198-6202,共5页
目的:分析载溶菌酶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形成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完成。采用双乳液法(W/O/W法)制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通过改变微球的制备条件[初乳时间(15,30,45,60,120s)、初乳... 目的:分析载溶菌酶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形成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完成。采用双乳液法(W/O/W法)制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通过改变微球的制备条件[初乳时间(15,30,45,60,120s)、初乳速度(6000,10000,14000,18000,22000r/min)、聚乙烯醇质量浓度(0,5,25,50,100g/L)、复乳时间(0.5,2.5,5,8,11.5h)、复乳速度(200,400,600,800,1000r/min)、初始药物质量浓度(0,20,40,60,80,100g/L)、内/外水相添加剂(吐温-80、葡聚糖、蔗糖、氯化钠)、油相潜溶剂(丙酮、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砜)],制备不同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扫描电镜下观察微球内/外部结构。结果:制备出不同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微球表面主要呈3种状态:光滑致密、光滑多孔或粗糙多孔。微球的内部呈多孔洞或核壳结构。①初乳速度较低时(<10000r/min),微球表面以光滑为主,内部多孔,中间有一大的核心;初乳速度较高时(>18000r/min),微球表面较为粗糙,内部孔洞致密,呈蜂巢状。②不同初乳时间制备的微球仍以表面平滑为主,有的微球表面有孔洞,大小在几个微米左右,微球内部仍然是蜂巢状结构。③聚乙烯醇质量浓度影响复乳的稳定性,从而对微球的形成过程影响很大。④复乳时间对微球形成过程的影响较为明显,反应时间过短(<0.5h),微球未充分固化,增加反应时间,球形度相对提高。⑤复乳速度直接影响到复乳体系的稳定。速度较低时(200r/min),形成的微粒体积较大,易形成不规整的大块聚集体。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微粒球形度也相应提高。但是当速度过大时(1000r/min),微粒容易破裂形成碎散的不规则聚集体。⑥初始药物质量浓度对微球形成过程的影响很大,药物质量浓度高时(100g/L),微球表面粗糙,碎片较多;药物质量浓度为60g/L时,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度很好。⑦不同的内水相添加剂(吐温-80、葡聚糖、蔗糖、氯化钠)制备的微球球形度均较好,微球表面平滑,但是存在部分微球相互粘连的情况。外水相添加蔗糖和氯化钠,微球的球形度较好,微球之间无粘连。但外水相添加吐温-80,形成的产物体积较大且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聚集体。外水相添加葡聚糖形成的微球表面粗糙且含较多碎屑。⑧选用不同的油相潜溶剂(丙酮、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砜)均存在部分的微球融合现象。结论:从多角度系统阐述了载溶菌酶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形成机制。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微球的结构影响各异,微球的尺寸分布及形态性能是初乳与复乳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