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桔梗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施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静 王渭玲 +3 位作者 徐福利 曹鲜艳 石福高 张晓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6-202,共7页
采用氮、磷、钾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310),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氮、磷、钾施肥量与桔梗产量和总皂苷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桔梗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对桔梗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大小... 采用氮、磷、钾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310),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氮、磷、钾施肥量与桔梗产量和总皂苷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桔梗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对桔梗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各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结果表明,桔梗目标产量在4200~4800 kg/hm2,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83.72~119.41 kg/hm2、P2O564.10~134.39 kg/hm2、K2O 78.80~147.20 kg/hm2;桔梗总皂苷含量在5.5%以上,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113.37~140.12kg/hm2、P2O585.96~153.44 kg/hm2、K2O 76.86~136.38 kg/hm2;桔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最优施肥量为N 113.37~119.41 kg/hm2、P2O585.96~134.39 kg/hm2、K2O 78.80~136.38 kg/hm2,N、P2O5、K2O的最优施用量配比为1∶0.72~1.18∶0.66~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产量 总皂苷含量 效应函数 最优施肥模式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梨枣树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施肥模式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璇 王渭玲 +1 位作者 徐福利 刘倩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6,共6页
采用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梨枣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梨枣产量的作用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氮、磷、钾肥对梨枣品质的作用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 采用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梨枣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梨枣产量的作用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氮、磷、钾肥对梨枣品质的作用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采用频率分析法对各效应函数进行寻优结果表明:梨枣目标产量在23000~27000kg·hm-2,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2 72~499kg·hm-2、P2O5 204~297kg·hm-2、K2O 243~323kg·hm-2;梨枣品质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407~737kg·hm-2、P2O5 158~306kg·hm-2、K2O 285~376kg·hm-2;梨枣高产优质的最优施肥量为N 407~499kg·hm-2、P2O5 204~297kg·hm-2、K2O 285~32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枣 产量 品质 最优施肥模式
下载PDF
福建闽楠人工幼林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施肥模式 被引量:19
3
作者 欧建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7,共6页
采用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福建明溪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氮、磷、钾及其配比对闽楠Phoebe bournei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闽楠的树高和冠幅生长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粗(地径)生长作用大小依次为... 采用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福建明溪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氮、磷、钾及其配比对闽楠Phoebe bournei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闽楠的树高和冠幅生长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粗(地径)生长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氮肥〉钾肥,且作用效果均为正效应。采用频率分析法对各效应函数进行寻优,结果认为:当目标树高y1≥120%试验对照(ck),目标地径y2≥120%试验对照(ck),目标冠幅y3≥110%试验对照(ck)时,在95%置信区间内,试验地闽楠人工幼林的优化施肥量为氮(N)16.81~21.61 g·株-1、磷(P2O5)5.76~9.64g·株-1、钾(K2O)3.31~6.44 g·株-1,m(氮)∶m(磷)∶m(钾)的最佳比例为3.94∶1.57∶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闽楠 生长 最优施肥模式 氮磷钾施肥
下载PDF
秦艽产量及主要药用成分对氮磷钾肥的响应
4
作者 盛玉章 骆汉 +3 位作者 谢永生 王渭玲 李镇 陈东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模式对秦艽产量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同时探明宝鸡地区秦艽种植的最优施肥方案,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因素2次饱和D-最优设计施肥方案,建立以氮、磷、钾肥施用量为自变量,秦艽产量、龙胆苦苷、马钱苷酸含量... 为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模式对秦艽产量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同时探明宝鸡地区秦艽种植的最优施肥方案,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因素2次饱和D-最优设计施肥方案,建立以氮、磷、钾肥施用量为自变量,秦艽产量、龙胆苦苷、马钱苷酸含量为因变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寻优获得最适施肥区间。根据对氮、磷、钾的单因素效应分析,适宜的氮肥、磷肥施用量可以增加秦艽产量以及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含量,而施用量过高则会产生抑制作用;钾肥对马钱苷酸的影响和氮肥、磷肥相同,但钾肥的施用不利于秦艽龙胆苦苷的积累。氮、磷、钾3种元素对秦艽产量、龙胆苦苷、马钱苷酸含量影响均表现为:磷>氮>钾。对各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到秦艽产量超过2100.0 kg·hm^(-2)、龙胆苦苷含量超过7.5%、马钱苷酸含量超过2.0%时的施肥区间为氮(N)147.2~185.1 kg·hm^(-2)、磷(P_(2)O_(5))92.6~98.9 kg·hm^(-2)、钾(K 2 O)95.8~134.2 kg·hm^(-2),N、P_(2)O_(5)、K_(2)O的最佳比例为:1∶1.49~2.00∶1.10~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产量 龙胆苦苷 马钱苷酸 最优施肥模式
下载PDF
甘草产量及药用成分对氮磷钾肥的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盛玉章 谢永生 +3 位作者 王渭玲 骆汉 陈洁 邹衡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1,共8页
为研究氮、磷、钾施肥模式对甘草产量以及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同时寻找出宝鸡地区甘草种植的最优施肥方案。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因素2次饱和D-最优设计施肥方案,建立起以氮磷钾肥施用量为自变量,甘草产量、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为因... 为研究氮、磷、钾施肥模式对甘草产量以及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同时寻找出宝鸡地区甘草种植的最优施肥方案。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因素2次饱和D-最优设计施肥方案,建立起以氮磷钾肥施用量为自变量,甘草产量、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为因变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寻优获得最适施肥区间。根据对氮、磷、钾的单因素效应分析,施用适宜浓度的氮、磷、钾肥对甘草产量的增加和甘草苷、甘草酸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但施肥浓度过高时促进作用就会逐渐降低甚至抑制。氮、磷、钾三种元素对甘草产量,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影响大小分别为:磷>钾>氮;氮>磷>钾;磷>氮>钾。对各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到甘草产量超过5300kg·hm^(-2)、甘草苷含量超过1.25%、甘草酸含量超过3.5%时的施肥区间为氮(N)112.36~148.91kg·hm^(-2)、磷(P_(2)O_(5))26.03~55.50kg·hm^(-2);钾(K_(2)O)126.64~160.24kg·hm^(-2),N、P_(2)O_(5)、K_(2)O的最佳比例为:1:0.18~0.49:0.85~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产量 甘草苷 甘草酸 最优施肥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