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佐辛对插入喉罩时丙泊酚最低有效血浆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美 刘陆陆 吕黄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期间插入喉罩时丙泊酚最低有效血浆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79例,随机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均靶控输注丙泊酚,P组、R组、D1组、D2组分别同时静脉给予氯化钠注射液、瑞芬太尼2μg·...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期间插入喉罩时丙泊酚最低有效血浆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79例,随机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均靶控输注丙泊酚,P组、R组、D1组、D2组分别同时静脉给予氯化钠注射液、瑞芬太尼2μg·L^-1、地佐辛0.1mg·kg^-1和地佐辛0.15mg·kg^-1,20min后插入喉罩。采用上下交叉法,根据插入喉罩时患者是否发生体动调节丙泊酚的靶控浓度,计算各组丙泊酚cp50值。记录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前、插入喉罩时各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四组麻醉诱导前的HR、MAP、BIS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插入喉罩前,R组HR低于其他三组(P〈0.05),MAP、BIS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插入喉罩时。R组HR低于D1组和P组(P〈0.05)。与插入喉罩前比较,插入喉罩时P组、D1组MAP升高(P〈0.05),R组HR、BIS值升高(P〈0.05)。P组、R组、D1组和D2组的丙泊酚c。50值分别为(4.86±0.50)、(2.42±0.43)、(3.25±0.51)和(2.71±0.40)μg·mL^-1,P组%50值高于其他三组(P〈0.05),D2组与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可以降低插入喉罩时丙泊酚cp50,0.15mg·kg^-1剂量作用强于0.1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丙泊酚 瑞芬太尼 最低有效血浆浓度 喉罩
原文传递
纳布啡对插入喉罩时最低丙泊酚有效血浆质量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霍奇帆 赵静 +1 位作者 郭建伟 蒋延安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17-121,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纳布啡是否影响全麻诱导过程中喉罩插入时最低丙泊酚有效血浆质量浓度(C_(p50))。方法纳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日间手术的病人89例,随机分为4组。P组:丙泊酚与氯化钠注射液(n=25);R组:丙泊酚与2ng·...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纳布啡是否影响全麻诱导过程中喉罩插入时最低丙泊酚有效血浆质量浓度(C_(p50))。方法纳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日间手术的病人89例,随机分为4组。P组:丙泊酚与氯化钠注射液(n=25);R组:丙泊酚与2ng·mL^(-1)瑞芬太尼(n=22);N_(1)组:丙泊酚与0.15mg·kg^(-1)纳布啡(n=22);N_(2)组:丙泊酚与0.2mg·kg^(-1)纳布啡(n=20),所有病人均采用靶控输注。当丙泊酚的血药质量浓度和效应室质量浓度处于平衡后将喉罩插入。采用改良的Dixon上下交叉序贯方式,根据喉罩插入过程中病人是否出现体动调整靶控丙泊酚的质量浓度,计算各组丙泊酚C_(p50)值。记录麻醉诱导前(t)、喉罩插入前(t_(1))、喉罩插入时(t_(2))和喉罩插入后3min(t_(3))时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麻醉诱导前4组病人的HR、MAP和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插入前,R组HR较其他3组下降(P<0.05),P组MAP较其他3组下降(P<0.05),BIS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喉罩插入时和喉罩插入后3min的HR、MAP和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和麻醉诱导前比较,各组病人喉罩插入后的HR、MAP和BIS值均明显下降(P<0.05)。P组C_(p50)值较其他3组更高(P<0.05),N_(2)组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能有效降低喉罩插入时丙泊酚C_(p50)值,0.2mg·kg^(-1)的作用比0.15mg·kg^(-1)强,其效能和2ng·mL^(-1)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质量浓度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靶控输注 最低丙泊酚有效血浆质量浓度(C_(p50))
下载PDF
异氟醚麻醉下雷米芬太尼抑制切皮心血管反应的最低血浆有效浓度
3
作者 杨玲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2期112-112,114,共2页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在异氟迷麻醉下对切皮心血管反应进行抑制的最低血浆有效浓度。方法该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共80例,均为该院收治的择期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按A组和B组各40例划分,A组呼吸末异氟醚浓度于0.5MAC维持,B组呼吸末异氟醚...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在异氟迷麻醉下对切皮心血管反应进行抑制的最低血浆有效浓度。方法该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共80例,均为该院收治的择期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按A组和B组各40例划分,A组呼吸末异氟醚浓度于0.5MAC维持,B组呼吸末异氟醚浓度于1.0 MAC维持,并稳定>15 min。按预设浓度在气管插管后两组均取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以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切皮刺激反应为指标,对雷米芬太尼的MPCBAR进行测定,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及切皮前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诱导前无差异,诱导后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BAR 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在切皮前后AEPindex阴性和阳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呼气末异氟醚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可使雷米芬太尼对切皮心血管反应抑制的最低血浆有效浓度明显降低,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雷米芬太尼 抑制 切皮心血管反应 最低血浆有效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