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对纤维蛋白形成时间的影响
1
作者 黄平 朱明瑶 +2 位作者 黄申忠 潘道波 彭海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了解红细胞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常德市中心血站献血者的全血4.5ml3·2%枸椽酸钠抗凝,离心分离出血浆和红细胞,使用血栓弹性描记仪测定献血者血浆和全血的凝集时间以及强度。结果红细胞能使纤维蛋白形成时间缩短(P<... 目的了解红细胞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常德市中心血站献血者的全血4.5ml3·2%枸椽酸钠抗凝,离心分离出血浆和红细胞,使用血栓弹性描记仪测定献血者血浆和全血的凝集时间以及强度。结果红细胞能使纤维蛋白形成时间缩短(P<0.05),而对纤维蛋白交连程度(P>0.05)和血液凝固强度(P>0.05)不产生影响。结论红细胞对凝血有影响,能加快纤维蛋白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纤维蛋白/形成时间 血液/凝集
下载PDF
大鼠皮肤损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荧光法定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润红 祝家镇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193-196,共4页
本文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前1min至3h的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逐渐升高,生前30min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力相比有显... 本文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前1min至3h的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逐渐升高,生前30min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力相比有显著差异,形成能力的检出率与死后放置时间长短和温度有关,而与该部位有无尸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形成能力(FA) 损伤时间 皮肤生前伤与死后伤 荧光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荧光法定量研究
3
作者 谢润红 祝家镇 《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本文报告对124个大鼠切割皮肤样本采用荧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生前30分钟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有显著差异;此形成能的检出率与死后放置时间长... 本文报告对124个大鼠切割皮肤样本采用荧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生前30分钟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有显著差异;此形成能的检出率与死后放置时间长短和温度有关,而与该部位有尸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时间 纤维蛋白形成 荧光法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姜虹 王尚农 马中亮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高纤维蛋白原(FIB)血症与颈动脉内膜厚度(CAIM T)、股总动脉内膜厚度(FAIM T)及斑块累及的相关性。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164例2型糖尿病病人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CAIM T、FAIM T,同时测定凝血象...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高纤维蛋白原(FIB)血症与颈动脉内膜厚度(CAIM T)、股总动脉内膜厚度(FAIM T)及斑块累及的相关性。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164例2型糖尿病病人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CAIM T、FAIM T,同时测定凝血象、血脂等9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CAIM T≥0.09cm组与CAIM T<0.09cm组比较内膜厚度(IM T)与FIB、CH O、TG、LDL、年龄、DM病程(P<0.01)、高血压病程(P<0.05)呈正相关,与H DL、凝血酶时间(PT)呈负相关(P<0.01);FAIM T≥0.10cm组与FAIM T<0.10cm组结果与颈动脉组相似;两组DM组较正常对照组IM T均明显增厚(P<0.01),DM高FIB组较DM正常FIB组CAIM T、FAIM T均增厚(P<0.01),且上下肢均累及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FIB水平大动脉内膜增厚更明显,FIB升高是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内膜 CAIMT 颈动脉内膜厚度 多普勒超声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 纤维蛋白 动脉内膜增厚 糖尿病病人 统计学分析 凝血酶时间 正常对照组 FIB 股总动脉 高分辨率 同时测定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斑块形成 DM 相关性 健康者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翔 方智靓 李燕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静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静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确定是否形成DVT分为对照组38例和DVT组42例。2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对DVT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显示,肌间静脉血管管腔局部扩张,内透声不佳,可见絮状低回声,加压探头显示血管管腔改变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DVT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8±0.33)mg/L vs(0.37±0.10)mg/L,(9.19±2.50)s vs(13.35±3.46)s,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DVT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78.9%;D-二聚体对DVT阳性预测值为88.1%,阴性预测值为89.5%;凝血酶原时间对DVT阳性预测值为88.1%,阴性预测值为81.6%。ROC曲线分析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以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DVT的AUC分别为0.883、0.912、0.833、0.984,敏感性分别为0.976、0.833、0.857、0.976,特异性分别为0.789、1.000、0.816、0.94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三者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DVT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证券内幕信息形成时间的精确度量
6
作者 孙娟 《研究生法学》 2021年第3期55-65,共11页
内幕信息形成时间认定系证券投资者是否被惩处之关键,形成时间认定愈精确执法愈公正。然而,行政实践中存有认定依据不当、形式标准混乱之困境。故追根溯源于认定要素,通过对重大性、确定性核心要素之省思可知,内幕信息形成时间以信息初... 内幕信息形成时间认定系证券投资者是否被惩处之关键,形成时间认定愈精确执法愈公正。然而,行政实践中存有认定依据不当、形式标准混乱之困境。故追根溯源于认定要素,通过对重大性、确定性核心要素之省思可知,内幕信息形成时间以信息初具重大性的确定性状态为标志。而重大性、确定性抽象认定标准的具象化转化为提高实操性之关键,即通过对内幕交易案件类型化分析,可将两者具体化为“最初实质性进展”客观标准,“实质性进展”推进状况亦与参与主体确信度密切相关。故而,执法机关认定内幕信息形成时间应在坚持主客观要素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握认定时间的形式要素即摒弃“不晚于”表述,以“实质规则+形式规则”认定路径实现精确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信息 形成时间 最初实质性进展 精确度量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后血栓再形成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洪利 马凯 +3 位作者 苑庆日 韩冰 张红岩 都凤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9-760,780,共3页
动脉栓塞的主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的血栓脱落栓塞于脑、上肢、腹腔干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血管,但多数栓塞于下肢血管,引起组织缺血,甚至坏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肢 栓塞和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 导管插入术 forgaty导管
下载PDF
温针配合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彩虹 陈峰 +1 位作者 周苗 刘莹莹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1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药物治疗脊髓损伤(SCI)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SCI后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药物治疗脊髓损伤(SCI)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SCI后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评分、患肢平面周径(大腿、小腿)、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影像学指标[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及腘静脉最大血液流速(Vmax)]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患肢平面周径(大腿、小腿)、凝血相关指标及影像学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患肢平面周径(大腿、小腿)、凝血相关指标及影像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SCI后DVT的有效方法,其机制或与其改善凝血相关指标及血流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脊髓损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9
作者 赵小娟 王兆钺 +6 位作者 张威 曹丽娟 马珍妮 董宁征 白霞 余自强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纤维蛋白原一直被作为预测血栓和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时间 纤维蛋白原水平 独立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 心血管事件 流行病学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康志敏 卢锌祥 +1 位作者 王金鑫 俞兰芳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150例骨科髋部周围骨折或下肢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钠...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150例骨科髋部周围骨折或下肢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均治疗至出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下肢肿胀情况,比较两组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肿胀、疼痛、DVT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IB水平为(3.32±0.24)g/L,较对照组的(3.75±0.33)g/L更低(P<0.05);观察组PT、APTT水平分别为(18.54±2.71)s、(37.96±4.53)s,均高于对照组的(15.97±2.46)s、(35.15±3.8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分别为(15.52±2.88)d、(2.96±0.58)d,均短于对照组的(21.03±3.12)d、(4.83±0.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水平为(0.52±0.14)cm,较对照组的(0.63±0.17)cm更低(P<0.05);观察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分别为(37.35±3.25)cm/s、(53.58±7.64)cm/s,均低于对照组的(28.26±3.04)cm/s、(45.24±7.3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疼痛、DVT发生率分别为4%、1.33%、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14.67%、1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骨折术后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肢消肿,缩短平均住院日,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 下肢肿胀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卵磷脂络合碘合用血府逐瘀胶囊致髂静脉血栓形成1例
11
作者 纪承寅 王崇才 +1 位作者 辛国华 王海英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17-217,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81岁,以尿路感染和陈旧性心肌梗死住院,行常规治疗,第3d右眼视物模糊,提示眼底和晶体出血,眼科会诊口服卵磷脂络合碘和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第5d10:00左右小腿胀痛.自述因为着凉和缺钙.本人要求肌注鲑鱼降钙... 1临床资料 患者,女,81岁,以尿路感染和陈旧性心肌梗死住院,行常规治疗,第3d右眼视物模糊,提示眼底和晶体出血,眼科会诊口服卵磷脂络合碘和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第5d10:00左右小腿胀痛.自述因为着凉和缺钙.本人要求肌注鲑鱼降钙素1支。约18:00左下肢胀痛加重,关节活动受限、有僵硬感。局部检查可见明显肿胀,皮肤温度正常,测量小腿中段周径,左腿较右腿增加3cm:但触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未见明显异常,疑诊左下肢静脉炎合并血栓形成,于20:30急查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增高至1000μg/L(正常〈200μg/L)、凝血酶原时间17s、凝血酶原比值1.44、纤维蛋白原测定6g/L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2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血栓形成 血府逐瘀胶囊 卵磷脂络合碘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陈旧性心肌梗死 纤维蛋白原测定 关节活动受限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晓聪 丁玉梅 +1 位作者 周前 刘武 《中医正骨》 2020年第10期35-41,共7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单纯利伐沙班组于术后6 h开始...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单纯利伐沙班组于术后6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片,每日1次,每次10 mg,共4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组在单纯利伐沙班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3次,共1周。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髌骨上15 cm处大腿周径与踝关节上方15 cm处小腿周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的血清含量,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血清含量。结果:(1)下肢周径。术前2组患者大腿周径、小腿周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1±3.75)cm,(40.70±3.62)cm,t=0.322,P=0.748;(27.90±2.64)cm,(28.58±2.71)cm,t=1.438,P=0.153];术后4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组患者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小于利伐沙班组[大腿周径:(42.90±2.13)cm,(44.83±2.92)cm,t=4.272,P=0.011;小腿周径:(30.02±1.81)cm,(32.19±2.44)cm,t=5.714,P=0.010],2组患者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大于术前(大腿周径:t=3.002,P=0.003;t=7.070,P=0.000;小腿周径:t=5.299,P=0.000;t=7.920,P=0.000)。(2)DVT发生率。利伐沙班组7例发生DVT,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组无DVT发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组DVT发生率低于利伐沙班组(χ2=5.440,P=0.020)。(3)凝血功能指标。术前2组患者PT、APTT、TT及FIB、D-二聚体血清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T:(11.29±1.43)s,(11.27±1.50)s,t=0.077,P=0.939;APTT:(32.06±5.02)s,(32.09±4.85)s,t=0.034,P=0.973;TT:(16.06±1.03)s,(16.10±1.06)s,t=0.217,P=0.829;FIB:(3.82±0.53)μg·L-1,(3.91±0.64)μg·L-1,t=0.866,P=0.388;D-二聚体:(164.52±35.90)μg·L-1,(163.31±37.54)μg·L-1,t=0.185,P=0.854];术后3 d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组PT、APTT、TT均长于利伐沙班组[PT:(14.13±1.28)s,(12.27±1.39)s,t=7.875,P=0.009;APTT:(41.15±5.36)s,(36.51±5.24)s,t=4.952,P=0.010;TT:(18.01±0.84)s,(16.97±0.73)s,t=7.476,P=0.008],FIB、D-二聚体血清含量均低于利伐沙班组[FIB:(3.06±0.72)μg·L-1,(3.42±0.39)μg·L-1,t=3.517,P=0.001;D-二聚体:(1 249.46±136.81)μg·L-1,(1 623.62±154.14)μg·L-1,t=14.525,P=0.000];2组患者PT、APTT、TT均长于术前(PT:t=11.838,P=0.000;t=3.912,P=0.000;APTT:t=9.902,P=0.000;t=4.952,P=0.000;TT:t=11.737,P=0.000;t=5.408,P=0.000),FIB血清含量均低于术前(t=6.801,P=0.000;t=5.230,P=0.000),D-二聚体血清含量均高于术前(t=61.365,P=0.000;t=73.639,P=0.000)。(4)eNOS和NO血清含量。术前2组患者eNOS和NO血清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NOS:(20.03±2.35)μmol·L-1,(20.16±2.17)μmol·L-1,t=0.325,P=0.746;NO:(62.75±4.80)×103μmol·L-1,(63.04±4.15)×103μmol·L-1,t=0.366,P=0.715];术后7 d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组患者eNOS和NO血清含量均高于利伐沙班组[eNOS:(29.58±2.49)μmol·L-1,(26.48±2.62)μmol·L-1,t=6.861,P=0.008;NO:(86.53±4.96)×103μmol·L-1,(79.39±5.20)×103μmol·L-1,t=7.949,P=0.006],2组患者eNOS和NO血清含量均高于术前(eNOS:t=22.314,P=0.000;t=14.862,P=0.000;NO:t=27.562,P=0.000;t=19.660,P=0.000)。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与单纯利伐沙班治疗相比,能减轻下肢肿胀,降低DVT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NOS和NO的表达,使凝血功能得以改善,从而预防DVT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补阳还五汤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 D-二聚体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老年人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乐乐 刘怡 +1 位作者 王梦妮 陈雯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凝药物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凝药物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腘静脉内径(POPV)及股浅静脉内径,观察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长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长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POPV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DVT疗效好,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指标,并促进血液回流,有效降低DVT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钙 利伐沙班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 腘静脉内径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蔺永强 王爱刚 +3 位作者 王振香 张颖 李红钰 王沐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6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行TKA治疗及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膝关节假体安装后松开止血带时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并于3 h后再次滴注,对照组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检测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输血率,观察术前、术后3 d凝血功能变化,采用外科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评估术前及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明显减少,输血率降低,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2个月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术后3 d D-二聚体水平及术后2个月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与本组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随访两个月,观察组1例(1.82%)出现皮下瘀斑,对照组7例(12.73%)出现皮下瘀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 P =0.028)。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TKA患者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亦未增加DVT发生风险,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氨甲环酸 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
下载PDF
血块形成对凝血三项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5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块形成对我院患者凝血三项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日常检验工作中发现血块标本100份,标本均来自梗死性病例的送检血样。比较血液两种状态下凝血三项以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差异。... 目的探讨血块形成对我院患者凝血三项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日常检验工作中发现血块标本100份,标本均来自梗死性病例的送检血样。比较血液两种状态下凝血三项以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血凝的状态下,D-二聚体明显升高,APTT降低,PT和FIB也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有血块形成对凝血三项和D-二聚体检测的结果有很大影响,而一些小的凝块有时容易被忽略,检验者可根据异常结果怀疑标本的状态,并通过仔细的检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三项 D-二聚体 血块形成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
下载PDF
蒙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玉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1999年第S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蒙西医 结合治疗 脑血栓偏瘫 下肢瘫痪 纤维蛋白 大小便失禁 凝血酶原时间 活血化瘀 静脉点滴
下载PDF
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临床观察
17
作者 姜德惠 何海军 +3 位作者 张玲 苗翠苹 王爱梅 付维范 《黑龙江医学》 1996年第6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精制蝮蛇抗栓酶 脑血栓形成 临床观察 纤维蛋白 大兴安岭地区 不良反应 症状体征 后遗症期 出凝血时间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血栓形成体质和胎儿丢失综合征患者妊娠期间止血系统状态
18
作者 姜文革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58-258,共1页
为研究胎儿丢失综合征和血栓形成体质患者在妊娠期间止血系统状态,将97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其中胎儿丢失综合征和抗磷脂综合征(APS)26例(Ⅰ组),胎儿丢失综合征和遗传型血栓形成体质53例(Ⅱ组)。多原型血栓形成体质18例... 为研究胎儿丢失综合征和血栓形成体质患者在妊娠期间止血系统状态,将97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其中胎儿丢失综合征和抗磷脂综合征(APS)26例(Ⅰ组),胎儿丢失综合征和遗传型血栓形成体质53例(Ⅱ组)。多原型血栓形成体质18例(Ⅲ组)。另选健康妊娠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Ⅳ组),检测复钙活化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总数及血小板功能活性、血管内血栓形成标志物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含量。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体质 抗磷脂综合征 胎儿丢失 止血系统 妊娠期间 状态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下载PDF
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俊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75例住院患者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8例七厘散,1剂/d,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 d为1疗程... [目的]观察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75例住院患者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8例七厘散,1剂/d,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 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下肢深静脉血栓形阳性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5 d),判定疗效。[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阳性率治疗组2. 63%(1/38)低于对照组16.22%(6/37),(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PT、APTT、Fbg两组均有改善(P <0.05,P<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PT、Fbg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 <0.01),APTT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髋膝关节置换术 七厘散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钙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阳性率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李中伟 《中华临床内科杂志》 2004年第3期849-851,共3页
目的:降纤酶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降纤酶10“加入0.9%氯化钠250ml,一日一次静滴,连滴两天。第三天停药,第四天改为隔日一次静滴,一疗程6次,共计10天。对照组红花25ml,加入0.9%氯化钠150静滴,每... 目的:降纤酶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降纤酶10“加入0.9%氯化钠250ml,一日一次静滴,连滴两天。第三天停药,第四天改为隔日一次静滴,一疗程6次,共计10天。对照组红花25ml,加入0.9%氯化钠150静滴,每日一次,20天为一疗程。结果:降纤酶组和红花组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一个疗程前后FG(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表3、4,然而两组治疗后FG、PT比较发现,降纤酶组的FG显著低于红花组,而PT则较红花组延展(P<0.01)表5。结论:降纤酶在降低FC水平上优于红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药物治疗 脑血栓形成 急性期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