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后贷款人理论变革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1
作者 刘莉亚 周峰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4-64,共11页
最后贷款人救助是金融监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前,针对传统理论的救助原则争议不断,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理论突破。金融危机以后,最后贷款人理论出现了三个显著的转变:其一,传... 最后贷款人救助是金融监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前,针对传统理论的救助原则争议不断,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理论突破。金融危机以后,最后贷款人理论出现了三个显著的转变:其一,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的争议融入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其二,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关注焦点由单个问题机构转移到对市场的救助,即“最后做市商”职能;其三,危机管理模式不再局限于最后贷款人的“救”与“不救”,针对“如何救”出现了突破,即提出“自救机制”。本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变革,以及危机后新的理论突破,并结合我国的金融环境与制度现状,对我国金融监管实践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最后贷款人 金融监管 最后做市商 自救机制
原文传递
英国央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的分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简 《国际金融》 2022年第6期45-50,共6页
2020年3月,美元流动性短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此次“美元荒”的重要推动力量,引起了国际机构和各国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英国央行分析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的传染性、流动性乘数机制对流... 2020年3月,美元流动性短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此次“美元荒”的重要推动力量,引起了国际机构和各国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英国央行分析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的传染性、流动性乘数机制对流动性冲击的放大作用,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脆弱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将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宏观审慎监管,加强事前监管,增强其韧性;二是央行由最后贷款人向最后做市商转型,在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救助的同时防范其道德风险;三是绘制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链“地图”,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英国央行的观点或可为我国提供前瞻性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非银行金融机构 流动性乘数 宏观审慎政策 最后做市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