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开展地理环境演变与预测的研究
1
作者 周廷儒 张兰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5年第2期3-6,共4页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各种不同的时间尺度在演变。地理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各种生命有机体从而也对人类发生或是有利的、或是不利的多方面影响。较小的短时间尺度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只是局地性的或区域性的,但也往往足以成为...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各种不同的时间尺度在演变。地理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各种生命有机体从而也对人类发生或是有利的、或是不利的多方面影响。较小的短时间尺度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只是局地性的或区域性的,但也往往足以成为灾难。较大的长时间尺度的变化影响范围广大、后果深远,甚至可以迫使人类不得不作出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展地 地理环境 最后冰期 环境变化 自然演变 气候变化 大高原 人类活动 青藏
下载PDF
土壤再矿化
2
作者 瞿亮 《农村科技》 1998年第1期28-28,共1页
国外的一些农业专家和林业专家正在给土壤添加地壳岩料,目的是补充最后冰期以来土地丧失的自然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土壤再矿化。专家解释说,在某一冰期巨大而冰川将岩石压成岩粉,岩粉中的矿物质跟土壤结合,使之变得肥沃,树木和植物均长... 国外的一些农业专家和林业专家正在给土壤添加地壳岩料,目的是补充最后冰期以来土地丧失的自然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土壤再矿化。专家解释说,在某一冰期巨大而冰川将岩石压成岩粉,岩粉中的矿物质跟土壤结合,使之变得肥沃,树木和植物均长势良好。年复一年,久而久之,这些矿物质从土壤中逐渐消失,树木会死去,植物不再象过去那样茂盛。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认为,成土矿物质系伴随风吹雨打而流失,此外,人为的活动及化肥、农药等也使这些矿物质减少。而土壤再矿化过程可以把矿物质以及岩粉所含的其它重要元素回归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矿化 矿物质 土壤 最后冰期 得克萨斯 林业专家 岩粉 农业专家 不同作物 矿化过程
下载PDF
南召小空山上洞与房县樟脑洞——汉水流域两个晚期旧石器洞穴遗址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幼平 《华夏考古》 1988年第4期38-42,共5页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方之间,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旧石器文化都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了解这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特点,对于认识我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方之间,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旧石器文化都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了解这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特点,对于认识我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发掘了湖北房县樟脑洞晚期旧石器洞穴遗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了河南南召县小空山上洞晚期旧石器洞穴遗址。这两个遗址的发掘为我们认识这一地区晚期旧石器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华北地区 旧石器遗址 汉水流域 樟脑 自然地理环境 洞穴遗址 晚期 最后冰期 哺乳动物化石
原文传递
An abrupt cooling event early in the last interglacial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7
4
作者 涂霞 郑范 +4 位作者 王吉良 蔡慧梅 汪品先 C.Bühring M.Sarnthe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The high-resolu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nd the δ18O records of the section between 96.49-137.6 mcd at ODP Site 1144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t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veals an ab... The high-resolu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nd the δ18O records of the section between 96.49-137.6 mcd at ODP Site 1144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t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veals an abrupt cooling event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ur 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MIS 5.5, i.e. 5e). The dropping range of the winter SST may come to 7.5℃corresponding to 1.2‰ of the δ18O value of sea surface water. This event is comparable with those discovered in the west Europe and the northern Atlantic Ocean, but expressed in a more intensive way. It is inferred that this event may have been induced by middle- to Iow-latitude processes rather than by polar ice sheet change. Since the Kuroshio-index species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 lata displayed the most distinct change at the event, it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 paleocean ographic change of the Iow-latitude area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is event can be consid ered as one of 'Younger Dryas-style coolings' and is indicative of climate variability of the last in terglacial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南海 最后一个间冰期的时期 突然的冷却事件 MIS 5.5 气候可变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