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热年代学在沉积盆地研究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北部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云涛 袁玉松 +1 位作者 胡圣标 邱楠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低温热年代计,如磷灰石与锆石裂变径迹、(U-Th)/He等矿物年代计,具有较低的封闭温度(约60~250℃),是研究沉积盆地埋藏-剥蚀历史的重要工具之一。四川盆地地层向西逐渐变年轻,这一现象指示盆地可能经历了显著的后期剥蚀,但是剥蚀过程及... 低温热年代计,如磷灰石与锆石裂变径迹、(U-Th)/He等矿物年代计,具有较低的封闭温度(约60~250℃),是研究沉积盆地埋藏-剥蚀历史的重要工具之一。四川盆地地层向西逐渐变年轻,这一现象指示盆地可能经历了显著的后期剥蚀,但是剥蚀过程及时限不确定。四川盆地北部钻井样品碎屑锆石(U-Th)/He(ZHe)数据显示上三叠统至中侏罗统下部ZHe年龄已经发生了部分乃至完全重置。最小的两个年龄分布峰值(约80~100 Ma)已经完全重置,制约了川北最大埋深时代下限。这一解释与该区残余的最晚沉积记录以及已经发表的AFT数据一致。河坝1井AFT和(U-Th)/He数据联合反演模拟的结果显示川北地区的剥蚀速度可能在约32 Ma左右加快。这一加速剥蚀很可能是区域现象,但也可能反映了局部的新生代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沉积盆地 四川盆地 最大埋藏 热演化 剥蚀历史
下载PDF
昌德含气系统成藏关键时刻的确定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玉峰 万俭英 +1 位作者 杨波 栾长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随浓度变化的三段式 ,建立了昌德地区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模式 ,同时计算了该区最大古埋藏深度以及古地温梯度。在热史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对含气系统中主要烃源岩沙河子组生、排烃史进行了模拟 ,给出了沙河子组的生气高...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随浓度变化的三段式 ,建立了昌德地区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模式 ,同时计算了该区最大古埋藏深度以及古地温梯度。在热史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对含气系统中主要烃源岩沙河子组生、排烃史进行了模拟 ,给出了沙河子组的生气高峰为 10 0~ 80Ma (相当于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 ) ,其中最大峰值约为 90Ma (大约相当于青山口组沉积末期 )。最后指出 ,青山口组沉积末期是昌德地区深部含气系统成藏的关键时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最大埋藏深度 古地温梯度 含气系统 烃源岩 沙河子组 油气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有机质演化异常与古地温场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平 印峰 +4 位作者 余谦 汪正江 刘家洪 张娣 张道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99-1309,共11页
以四川盆地东南缘武隆地区为例,系统采集下古生界一中生界层系样品并进行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对镜质体反射率异常带进行划分与成因分析,分别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梯度法及最大埋藏温度法恢复各层系地质... 以四川盆地东南缘武隆地区为例,系统采集下古生界一中生界层系样品并进行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对镜质体反射率异常带进行划分与成因分析,分别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梯度法及最大埋藏温度法恢复各层系地质历史过程中地温梯度及最大埋藏温度。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古生界中生界存在4个镜质体反射率异常带,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底部异常高值带、中二叠统栖霞组顶部一上二叠统龙潭组异常高值带、五峰组一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段异常高值带及其以下层系异常低值带,形成机制分别为油气运移带来的热流体活动、晚海西期峨眉玄武岩喷发、热液流体屏蔽层底部增温及地质流体高压封存箱。利用最大埋藏温度法恢复的古地温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恢复结果显示:受地质流体封存箱控制,下古生界地温梯度变化较大,寒武系地温梯度总体较低,志留系平均地温梯度可达41.47℃/km,上古生界一中生界古地温梯度为25.10~28.01℃/km,平均为26.18℃/km,大地热流背景值为66.78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缘 镜质体反射率 最大埋藏温度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