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流率测定诊断膀胱出口梗阻与逼尿肌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国虹 周尊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尿测定 诊断 膀胱出口梗阻 尿损伤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对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建武 张鹏 +5 位作者 牟艳嫣 郑卫军 杨小琴 孟军 丁家森 高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5期144-147,共4页
目的评价补中益气汤对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49例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2例)... 目的评价补中益气汤对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49例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2例)。留置导尿管后,对照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周期为1~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初感尿意量(VFD)、正常尿意量(VND)、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残余尿量(RV)水平。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Qmax、Pdet.max、Pdet.Qma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RV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VFD、VN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Qmax、Pdet.max、Pdet.Qma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VFD、VND、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膀胱活动低下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逼尿肌活动低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膀胱活动低下症 尿活动低下 尿动力学检查 最大尿 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
下载PDF
术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对BPH患者TURP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耿进成 王武 +4 位作者 冯连成 黄金星 刘军 王征 马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术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情况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6例BPH患者中,术前逼尿肌收缩力增强34例(A组)、收缩力低下30例(B组)、收力缩正常42例(C组),均行常规TURP治疗,术... 目的观察术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情况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6例BPH患者中,术前逼尿肌收缩力增强34例(A组)、收缩力低下30例(B组)、收力缩正常42例(C组),均行常规TURP治疗,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较术前均增加(P均<0.01),剩余尿量(PVR)减少(P均<0.01)。与术前相比,A组逼尿肌最大收缩力(Pdet)降低,B组Pdet增加(P均<0.01)。A组术后Qmax、PVR与C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P均<0.01。结论术前逼尿肌收缩力正常及增强的BPH患者较收缩力低下者,TURP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最大尿 剩余尿 尿收缩力 尿功能异常
下载PDF
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的外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耿进成 冯连成 +4 位作者 刘军 王霞 王征 马渊 黄金星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6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致逼尿肌收缩力弱的综合治疗措施及其疗效。方法:对79例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患者进行手术、药物、物理治疗,将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致逼尿肌收缩力弱的综合治疗措施及其疗效。方法:对79例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患者进行手术、药物、物理治疗,将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的Qmax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剩余尿量(PVR)明显减少,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明显增加(P均小于0.01)。结论:及时解除膀胱出口梗阻,选择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收缩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并使逼尿肌收缩能力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出口梗阻 综合治疗 膀胱尿收缩功能 最大尿 剩余尿 尿最大收缩力
下载PDF
最大自由尿流率联合残余尿对膀胱出口梗阻致排尿障碍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任衢军 成泽民 +3 位作者 杜义堂 曾东升 黄超 袁宗琳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4期4590-4592,共3页
目的探讨最大自由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联合评估膀胱出口梗阻致逼尿肌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尿动力学压力-流率测定(IPFS)确诊的膀胱出口梗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6例,根据IPFS结... 目的探讨最大自由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联合评估膀胱出口梗阻致逼尿肌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尿动力学压力-流率测定(IPFS)确诊的膀胱出口梗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6例,根据IPFS结果分为逼尿肌损伤组(48例)和无损伤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Qmax和残余尿,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逼尿肌损伤诊断指数(DDI)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DI、Qmax、残余尿诊断逼尿肌损伤的效率。结果损伤组患者的Qmax显著低于无损伤组[(9.2±2.8)m L/s比(10.5±3.1)m L/s,t=2.370,P<0.05],残余尿显著高于无损伤组[(62.7±13.6)m L比(40.5±15.4)m L,t=2.992,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逼尿肌损伤诊断指数模型DDI=0.127×残余尿-0.516×Qmax+3.268。以DDI、Qmax、残余尿诊断逼尿肌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72.9%、47.9%和83.3%、46.2%、76.9%,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579和0.685。结论DDI能较准确地诊断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逼尿肌损伤,为临床医师的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出口梗阻 尿损伤 最大自由尿 残余尿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功能异常患者尿动力学分析及应用意义
6
作者 谢永丹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功能异常患者接受尿动力学检查情况,分析其应用意义。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4月研究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功能异常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尿动力学检测数据,研究指标为不同剩余尿...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功能异常患者接受尿动力学检查情况,分析其应用意义。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4月研究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功能异常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尿动力学检测数据,研究指标为不同剩余尿量尿动力学情况、不同排尿期最大尿流率尿动力学检查情况。结果:PVR<30mL、30~60mL、>60mL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随着数据增加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增加,P<0.05;Q_(max)<10mL/s、≥10mL/s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随着数据增加尿动力学检查指标降低,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功能异常患者可以通过PVR、Q_(max)判断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情况、逼尿肌功能异常情况,为临床相关疾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功能异常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最大尿 尿动力学检查
下载PDF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研究——附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梁月有 曹明欣 +1 位作者 梁卫洁 戴宇平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SUI的女性患者(尿失禁组)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并与同期的非SUI的29例同龄女性患者(对照组)的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尿失禁组及对照组的最...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SUI的女性患者(尿失禁组)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并与同期的非SUI的29例同龄女性患者(对照组)的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尿失禁组及对照组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分别为28(17~43)mL/s、21(10~33)mL/s及19(7~31)mL/s、8(2~16)mL/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尿失禁组及对照组的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分别为23(11~34)cmH2O、13(5~25)cmH2O、31(10~50)cmH2O及38(16~62)cmH2O、28(8~48)cmH2O、41(22~82)cmH2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SUI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增大,而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女性 最大尿 最大尿 最大尿道闭合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伊光慧 王宁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170-1171,共2页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也是导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常见原因。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为了保证手术的疗效,对93例BPH患者进行了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也是导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常见原因。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为了保证手术的疗效,对93例BPH患者进行了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3例患者临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者,年龄56~83岁,平均76岁,其中排尿困难伴尿频、尿急16例,排尿困难伴尿不净、尿潴留68例,双肾积水输尿管扩张6例,糖尿病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检查 尿困难 双肾积水 膀胱出口梗阻 尿 药物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 尿管扩张
下载PDF
176例次老年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树桂 张洪滨 +1 位作者 杨丽华 张韬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53-53,共1页
本院对60岁以上患泌尿系统疾病的老年病人行尿流动力学检查176例次,其中尿流率测定155例次。测得4个参数,其中最大尿流率(MFR)和排尿时间(T)是最有意义的两个参数。检查表明,不同性别、年龄、病期、病情以及排尿量的不同。
关键词 尿动力学检查 尿系统疾病 尿测定 尿 尿 尿 尿 协同失调 吴阶平
下载PDF
癃闭舒胶囊联合坦洛新对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所致排尿困难的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向东 刘胜 孙鹏宇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930-931,共2页
膀胱颈出口梗阻与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的两大因素,且膀胱颈出口梗阻本身亦可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为了解癃闭舒胶囊对膀胱颈出口梗阻所致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的治疗作用,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的120例膀胱... 膀胱颈出口梗阻与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的两大因素,且膀胱颈出口梗阻本身亦可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为了解癃闭舒胶囊对膀胱颈出口梗阻所致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的治疗作用,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的120例膀胱颈出口梗阻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困难 膀胱出口梗阻 尿收缩乏力 癃闭舒胶囊 坦洛新 最大尿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荣 徐汇义 +3 位作者 仇学文 徐卓群 胡强 阮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尿 尿 BPH
下载PDF
糖尿病膀胱病的临床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卫中庆 田成功 +6 位作者 Gommert van Koeveringe 王昱 孙则禹 于洪波 易超然 陈炜 Philip van Kerrebreck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获得最大尿流率、排尿量、初始感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参数,对以上数据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15.97±5.71)ml/s,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8.75±4.20)ml/s,P<0.01],膀胱容量增加[(472.5±32.9)ml,P<0.01],残余尿量增多[(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有膀胱尿道的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膀胱病 尿动力学 尿病患者 膀胱病 动力学研究 尿收缩功能 尿动力学改变 最大尿 早期诊治 正常对照组
下载PDF
前列腺梗阻程度与电切手术效果的尿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振军 于有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2907-2909,共3页
下尿路症状(LUTS)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目前手术治疗BPH和LUTS应用最广泛的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评估术前LUTS的方法中,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下尿路症状(LUTS)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目前手术治疗BPH和LUTS应用最广泛的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评估术前LUTS的方法中,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动力学检查是最常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前列腺梗阻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路症状 尿 膀胱出口梗阻 膀胱功能障碍 尿动力学 尿道狭窄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尿路综合管超早期康复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尹晶 蔡少康 +5 位作者 杨军 周蓓 余玲玲 骆小娟 夏杨 张照庆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572-2575,2579,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尿路综合管理的超早期康复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4),2组均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尿路综合管理的超早期康复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4),2组均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尿路综合管理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发病24 h内开启此康复模式,而对照组在发病满2周时开启,疗程1个月,比较2组尿失禁严重程度积分与相关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尿失禁严重程度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个月后,2组最大尿流率和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 <0. 05);最大逼尿肌压,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尿路综合管理的超早期康复模式,较之早期康复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症状与程度,改善膀胱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康复模式 温针灸 尿路综合管理 脑卒中后尿失禁 尿动力学 尿 膀胱容量 尿
下载PDF
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力搏 李黎娜 +11 位作者 许盛飞 陈江 蔡丹 凌青 张宗彪 曹鹏 徐磊 武宵瑜 袁晓奕 杨为民 陈园 杜广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2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0±13... 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2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0±13.0)岁;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排尿费力、尿失禁等。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诊断DU 141例,非DU 134例。对两组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进行分型,并分析各型曲线患者自由尿流率、膀胱充盈期测压和压力-流率测定的指标,分析比较DU组和非DU组患者中各型异常曲线的比例。结果DU组141例中无正常钟形尿流曲线,异常曲线形态可分为5种:Ⅰ型(带锯齿的钟形曲线)20例(14.2%),Ⅱ型(类盒子形曲线)34例(24.1%),Ⅲ型(递减三角形曲线)62例(43.9%),Ⅳ型(递增三角形曲线)6例(4.3%),Ⅴ型(潮汐波浪形曲线)19例(13.5%)。DU组Ⅰ型患者的最大尿流率[(28.4±9.7)ml/s]显著大于Ⅱ、Ⅲ、Ⅴ型[分别为(17.0±4.1)、(15.8±5.4)、(12.9±6.4)ml/s,P均<0.05];Ⅲ型和Ⅴ型患者的尿流时间[(43.7±17.2)s和(50.1±28.9)s]显著长于Ⅰ、Ⅱ型[(18.5±7.3)s、(27.2±9.7)s,均P<0.05];在Ⅲ型和Ⅴ型患者中残余尿量>50ml者分别占30.6%(19/62)和36.8%(7/19),明显高于其他类型[Ⅰ型0,Ⅱ型2.9%(1/34),Ⅳ型0];膀胱充盈测压期异常表现主要为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和压力性尿失禁;Ⅴ型患者最大流率时逼尿肌压力[(7.4±5.0)cmH2O]显著低于Ⅰ、Ⅱ、Ⅲ型[(11.8±6.7)、(12.0±5.3)、(12.1±5.0)cmH2O,P均<0.05]。非DU组134例中正常钟形曲线19例(14.2%),Ⅰ型曲线88例(65.7%),Ⅱ型4例(2.9%),Ⅲ型15例(11.2%),Ⅳ型1例(0.7%),Ⅴ型7例(5.2%)。DU组Ⅱ、Ⅲ、Ⅴ型曲线的比例显著高于三者在非DU组中的比例(P均<0.05)。结论女性DU患者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收缩持续性不足、膀胱排空延迟或排空不全的特点可以反映在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上,这些曲线形态的变异,尤其是Ⅱ、Ⅲ、Ⅴ型尿流曲线,有助于女性DU的初步筛选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女性 尿活动低下 尿路功能障碍 自由尿
原文传递
投射逼尿肌等容收缩压1在评价女性逼尿肌收缩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宁 何峰 +3 位作者 王海 黄广林 满立波 廖利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投射逼尿肌等容收缩压1(PIPl)在评价女性逼尿肌收缩力中的应用。方法女性患者112例,平均年龄55(18~84)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均行尿动力学检查,PIPl以公式PmQmax+Qmax计算。统计学分析PIPl与患者年龄、WFmax、... 目的探讨投射逼尿肌等容收缩压1(PIPl)在评价女性逼尿肌收缩力中的应用。方法女性患者112例,平均年龄55(18~84)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均行尿动力学检查,PIPl以公式PmQmax+Qmax计算。统计学分析PIPl与患者年龄、WFmax、膀胱初始感觉、膀胱最大容量的相关性。112例患者分为PIPl降低组(〈30cmH20,1cmH2O-0.098kPa)、正常组(30~75cmH2O)和升高组(〉75cmH2O),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术前、术后组,比较各组间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112例患者平均PIPl为(42.6±16.3)cmH20,平均PmQmax(29.2土15.2)cmH20,平均Qmax(13.3±7.3)ml/s,平均WFmax(9.2±5.4)μW/mm^2。PIPl与年龄(r=0.343,P=0.000)、WFmax(r=0.540,P=0.000)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IPl降低组、正常组、升高组之间年龄(P=0.006)、PdetQmax(P=0.000)、Qmax(P=0.003)、WFmax(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平均PIPl分别为(44.4±14.2)、(35.4±13.5)cmH2O,平均PdetQmax分别为(29.3±13.2)、(23.6±11.2)cmH2O,平均Qmax分别为(15.1±7.7)、(11.8±5.9)ml/s,患者术后PIPl显著下降(P=0.027),组间PdetQmax(P=0.114)和Qmax(P=0.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Pl适于评价女性逼尿肌收缩力,PIPl与年龄和WFmax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力-测定 尿
原文传递
重复膀胱灌注测压中不同类型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宁 何峰 +5 位作者 满立波 黄广林 王海东 王海 李贵忠 王建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9-781,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膀胱灌注测压中不同类型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的变异性。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78例男性DO患者,其中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41例,BPH37例。DO诊断标准为在膀胱充盈灌注期间... 目的探讨重复膀胱灌注测压中不同类型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的变异性。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78例男性DO患者,其中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41例,BPH37例。DO诊断标准为在膀胱充盈灌注期间发生逼尿肌非自主性收缩(involuntary detrusor contraction,IDC)。患者均进行两次膀胱灌注测压,间隔时间为10min。分别记录两次检查的膀胱初始感觉容量、膀胱最大容量、Qmax、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初次IDC容量、最大IDC压力,IDC频次等参数。在SCI与BPH两组中分别对两次检查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SCI组中,两次检查的各项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组第2次与第1次检查比较,膀胱初始感觉容量分别为(120.0±40.2)ml、(112.3±42.1)ml,膀胱最大容量分别为(307.5±73.3)ml、(295.4±82.5)ml,初次IDC容量分别为(146.2±43.9)ml、(134.3±48.2)ml,IDC频次分别为(2.2±1.5)次、(2.8±1.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在第2次检查中未发生DO。结论在重复膀胱灌注测压中,不同类型DO的变异性存在差异。神经源性DO的变异性不强,而特发性DO有减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力-测定 尿过度活动 变异性
原文传递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126例尿动力学改变及分析
18
作者 尉永太 陈玲 杨强 《基层医学论坛》 2007年第S1期40-41,共2页
本文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来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治疗前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特点,为该类型患者提供治疗依据。126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55岁~86岁,平均年龄68.6岁,糖尿病病程3年~25年。术前... 本文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来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治疗前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特点,为该类型患者提供治疗依据。126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55岁~86岁,平均年龄68.6岁,糖尿病病程3年~25年。术前均接受血糖监测、尿动力学检查、B超,尿动力学包括尿流率、剩余尿量、膀胱感觉、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肌电图,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病史。均行TUR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主要特点是膀胱感觉迟钝、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及膀胱出口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前列腺增生 尿 神经系统病 充盈期 剩余尿 尿路功能障碍 感觉迟钝 协同失调
下载PDF
尿动力学研究压力/流率分析方法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建宏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01年第S1期172-175,共4页
关键词 尿动力学研究 分析方法 膀胱出口梗阻 尿 尿 尿 非梗阻 膀胱 临床应用 缩短速度
原文传递
现代尿动力学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与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利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84-186,共3页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病率的增高,对其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成为泌尿外科领域的热点,其中关于BPH尿动力学的研究更为如此。另一方面,先进的电脑控制尿动力学仪器应用临床,促进了该领域研究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前列腺增生症 尿不稳定 单纯尿测定 尿无力 尿尿 尿功能 尿动力学检查 尿动力学研究 外科治疗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