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平原河网结构重建及最大槽蓄容量 被引量:9
1
作者 侯鑫 潘威 《热带地理》 2015年第6期883-889,共7页
基于1954年美国陆军制图局编制的中国地形图、1930―1934年日军参谋本部所绘中国地形图、广东省水文志和研究区各县县志等历史文图资料,重建研究区20世纪30年代的河网模型,对传统农业末期平原河网水系进行高精度复原,计算其最大槽蓄容... 基于1954年美国陆军制图局编制的中国地形图、1930―1934年日军参谋本部所绘中国地形图、广东省水文志和研究区各县县志等历史文图资料,重建研究区20世纪30年代的河网模型,对传统农业末期平原河网水系进行高精度复原,计算其最大槽蓄容量并分析其区域特点。结果表明:1)20世纪30年代珠三角河网(除干流河道)的最大槽蓄容量为6.78亿-20.75亿m^3,其极值为20.75亿m^3,平均值为13.38万m^3/km^2。其中1级河道最大槽蓄容量占总量的33.5%-49.1%,对于整个河网的容蓄洪水能力及水资源调度能力影响更大。与现阶段不同,传统农业时代末期(20世纪30年代)珠三角河网的槽蓄容量与河网密度呈正相关,槽蓄容量的大小受河网密度的影响较为明显。2)20世纪30年代珠三角河网的形成与传统时期的农业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河网水系是自然发育与该时期围田业对其开发、围垦的共同结果,围田开发的兴修堤围、挑挖河道等活动对于河网的扩展及其最大槽蓄容量的增加具有客观上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结构 最大槽蓄容量 珠三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