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我国黄芩生态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小琼 鲁燕云 +3 位作者 朱颖 朱浩 郑强霞 晋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黄芩的生态适宜性,筛选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预测黄芩在我国的适宜栽培区。方法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收集黄芩药材231批次,记录采样点环境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55个生态因子的综合分析。结果降水... 目的了解黄芩的生态适宜性,筛选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预测黄芩在我国的适宜栽培区。方法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收集黄芩药材231批次,记录采样点环境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55个生态因子的综合分析。结果降水量、植被类型及土壤类型对黄芩生长影响较大,黄芩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陕西东部、河北西部及承德大部、山西大部、北京西部、辽宁西部、山东中部与东部、江苏与安徽交界处、云南北部、四川东部与南部。结论本研究对黄芩生态适宜区进行划分,研究结果可为黄芩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生态因子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区野生东北马鹿分布区预测与参数优化研究
2
作者 王彬影 李沁芳 +6 位作者 李成彬 斯琴毕力格 彭继革 茫来 郭金龙 张明海 张玮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2,共10页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潜在分布区和适宜生境进行预测,比较基于默认参数和优化参数的预测结果,探讨参数优化对东北马鹿种群潜在分布区和适宜生境预测...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潜在分布区和适宜生境进行预测,比较基于默认参数和优化参数的预测结果,探讨参数优化对东北马鹿种群潜在分布区和适宜生境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参数模型的特征组合选择线性、二次型、片段化、成积型和阈值型特征,调控倍率为4时,模型的拟合度和复杂度得到改善;优化参数建模下,温度季节性、距道路距离、距草地距离、最冷季平均温度、等温性、海拔和距河流距离是影响东北马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2种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东北马鹿均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东北部,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6.04 km^(2)和126.67 km^(2),占总面积的3.5%和12.6%。研究表明,使用MaxEnt模型进行濒危珍稀物种潜在适宜生境预测时,需根据影响物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选择最合理的参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马鹿 潜在分布 最大熵模型 ENMeval数据包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甘肃省蒙古黄芪潜在适生区预测及生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万广珍 罗永慧 +2 位作者 张鼎新 晋玲 陈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甘肃省蒙古黄芪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其潜在适生区,为甘肃省蒙古黄芪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查的蒙古黄芪分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当前(1970-2000)和未来(2041-2060)时期蒙古黄芪在...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甘肃省蒙古黄芪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其潜在适生区,为甘肃省蒙古黄芪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查的蒙古黄芪分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当前(1970-2000)和未来(2041-2060)时期蒙古黄芪在甘肃省的潜在适生区,综合环境因子贡献率和刀切法检验结果评估影响蒙古黄芪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影响甘肃省蒙古黄芪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最湿月份降水量、最湿季度平均温度和海拔。当前气候条件下甘肃省蒙古黄芪潜在适生区面积为65902.66 km2,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定西市;未来时期SSP126、SSP370和SSP585情景下,甘肃省蒙古黄芪的适生区面积均呈缩小趋势,尤其是高适生区面积大幅缩小。结论未来气候变化导致甘肃省蒙古黄芪适生区大幅缩小,适生区主要向高海拔山区移动,可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持蒙古黄芪资源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最大熵模型 甘肃省 适生区预测 生态特征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中国兜兰属植物潜在分布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智聪 舒江平 +1 位作者 严岳鸿 陈建兵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基于已知分布点和20个环境因子,该研究利用MaxEnt模型模拟在现在(1970—2000年)气候条件和2种不同共享经济路径情景下(SSP1-2.6、SSP5-8.5)未来(2081—2100年)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的潜在分布格局,找出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结... 基于已知分布点和20个环境因子,该研究利用MaxEnt模型模拟在现在(1970—2000年)气候条件和2种不同共享经济路径情景下(SSP1-2.6、SSP5-8.5)未来(2081—2100年)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的潜在分布格局,找出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兜兰属植物的最适宜分布区位于滇东南地区、贵州西南、广西西部、广东南部、海南北部。影响该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降水量、年温度变化和最干旱季降水量。随着全球变暖,适生区有向北和西北方向扩张的趋势,逐渐往西北亚热带方向延伸。在SSP5-8.5的情景下,高适生区出现大幅度收缩。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不同种群的分布区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其分布格局响应气候变化的趋势也有所不同,因此该文针对分布区变化趋势不同的物种提出了不同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属 最大熵模型 气候因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潜在适宜生境研究
5
作者 李章贵 阮方佑 张学全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潜在适宜生境,采用当前和未来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的19个生物气候因子及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澳洲坚果生境模型构建,并进行适宜生境等级划分及空间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50年RCP45...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潜在适宜生境,采用当前和未来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的19个生物气候因子及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澳洲坚果生境模型构建,并进行适宜生境等级划分及空间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3个等级的适宜生境大体上仍然保持与当前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即高度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南部,中、低度适宜生境分布在高度适宜生境区以北及以东区域。未来气候变化引起高度和中度适宜生境面积小幅度缩减(5.6%和2.4%),低度适宜生境面积增加22.5%。气候变化同时引起高度适宜生境景观格局破碎化。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澳洲坚果在云南高、中度适宜种植区总面积略有缩减,虽幅度不大,但空间分布上发生位移,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产业规划时应考虑产业生命周期内气候变化造成对适宜生境迁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适宜生境 最大熵模型 生物气候因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应用最大熵模型预测多脉青冈在不同时期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亚娇 张沈安 +4 位作者 栾东涛 刘翔 王铖 黄清俊 许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多脉青冈(Quercus multinervis)在不同时期的潜在地理分布,筛选出152个物种分布点和10个气候环境变量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多脉青冈在末次冰盛期、当前(1970—2000年)以及未来(... 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多脉青冈(Quercus multinervis)在不同时期的潜在地理分布,筛选出152个物种分布点和10个气候环境变量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多脉青冈在末次冰盛期、当前(1970—2000年)以及未来(2061—2080年)3种代表性浓度路径环境(RCP 2.6、RCP 4.5、RCP 8.5)的潜在分布区,探究气候变化对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多脉青冈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平均气温(bio1)、等温性(bio3)、最湿季降水量(bio16)和最暖季降水量(bio18);(2)在当前气候环境,多脉青冈适生区总面积为220.90×10~4 km~2,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和重庆;(3)末次冰盛期,多脉青冈总适生区面积为197.15×10~4km~2,较当前缩减了10.75%;(4)未来3种不同CO_(2)浓度排放环境,多脉青冈适生区总面积均呈收缩趋势,未表现出向高纬度地区转移的现象,说明气候变暖对多脉青冈的分布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使其适宜生境缩减、生态位变窄。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多脉青冈分布的重要因素,未来其适生区面积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但分布区总体相对稳定,未来仍具有广阔的自然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青冈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区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宁强天麻生产区划研究
7
作者 王尚涛 郭怡博 +4 位作者 朱成豪 张远帆 周建国 张伟 孙志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3-772,779,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汉中宁强县天麻生态适宜性、产量和品质区划的研究,为宁强县天麻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产地调研、文献信息收集及样品采集和含量测定,解析影响天麻产量和品质的生态环境变量,构建天麻有效成分... 目的:通过对汉中宁强县天麻生态适宜性、产量和品质区划的研究,为宁强县天麻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产地调研、文献信息收集及样品采集和含量测定,解析影响天麻产量和品质的生态环境变量,构建天麻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进行天麻品质区划和生产区划研究,总结小尺度(县域)范围内天麻生产区划的研究方法。结果:对采集到的89个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最终选择13个生态因子做进一步分析,影响天麻的环境因子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地形(43.2%)>气候(27.9%)>土壤(22.3%)>植被(6.5%);宁强天麻生态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中东部、南部和县北部的部分地区;产量高适宜区主要在县东部;品质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西部、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高海拔区天麻浸出物含量相对较低,而地势平坦区巴利森苷E的含量相对较高,巴利森苷B、C和天麻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较一致。结论:在陕西宁强县地形、气候和土壤是影响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天麻品质区划与产量区划中适宜区的分布规律不相同,在进行天麻生产区划研究时应注重品质与产量区划研究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生产区划 生态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品质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海南杜鹃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8
作者 云英英 范秋云 史佑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039,共9页
海南杜鹃(Rhododendron hainanense Merr.)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研究其生态需求和适生范围,对于海南杜鹃的保护与栽培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基于海南杜鹃现有地理分布信... 海南杜鹃(Rhododendron hainanense Merr.)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研究其生态需求和适生范围,对于海南杜鹃的保护与栽培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基于海南杜鹃现有地理分布信息和气候因子,模拟海南杜鹃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具体分析影响海南杜鹃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及适宜阈值。结果表明:在当代气候情景下(1970—2000年),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海南杜鹃适生区进行模拟的准确度较高,气温和降水对海南杜鹃的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海南杜鹃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最暖季降水量(bio18)和平均气温日较差(bio2)。平均气温日较差(bio2)在5~7℃区间、最暖季降水量(bio18)在610~3990 mm区间的气候环境有利于海南杜鹃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海南杜鹃的出现概率会随着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在中国区域,海南杜鹃比较适应海南、广西、广东、台湾地区、四川东部、重庆以及贵州等地的气候环境,当代气候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为132.36×10^(4) km^(2),总适生区范围整体上会随着未来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增大。本研究旨在为海南杜鹃的保护与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杜鹃 最大熵模型 气候响应 潜在地理分布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城市内涝风险预测:以北京市主城区为例
9
作者 张震禹 刘家福 +2 位作者 祝悦 张柏豪 孔祥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652-5661,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内涝频发且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研究内涝影响因素,进行内涝风险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获取内涝空间数据和影响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进行探究,识别内涝潜在风险区和...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内涝频发且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研究内涝影响因素,进行内涝风险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获取内涝空间数据和影响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进行探究,识别内涝潜在风险区和分析影响因子与内涝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内涝风险的主导因子为与立交桥的距离、建筑密度、不透水面比例、人口密度、暴雨持续时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研究区内超过24.6%区域范围都处于内涝风险区,高风险区总面积约为40.17 km^(2),中风险区的总面积约为298.09 km^(2);较低风险与低风险区面积分别为423.75 km^(2)和30.53 km^(2)。各区内涝点分布数量大小关系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西城区、东城区;历史内涝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密北疏,西密东疏”的分布格局与“多核中心,次中心团带连接”的特征。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风险概率在丰台区中部,海淀区东北部、南部,石景山区东部地区呈高-高聚集,表明该区域在未来可能会受到周围区域的影响而发生内涝灾害,要高度关注该区域实现精准防控。相关成果为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完善改造、潜在内涝积水点防治、制定应急减灾预案和应对措施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最大熵模型 空间自相关 风险预测 北京市主城区
下载PDF
基于SVM和最大熵模型的桥梁极值风速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公连 陈坤 +3 位作者 王芬 葛浩 肖尧 饶惠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25-3436,共12页
大跨度桥梁对极值风荷载作用十分敏感,基于桥址处长期实测风速数据得到合理的极值风速至关重要。由于在桥址处进行长期风速监测较难实现,研究极值风速预测方法对于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泉州湾高速铁路斜拉桥为工程背景,... 大跨度桥梁对极值风荷载作用十分敏感,基于桥址处长期实测风速数据得到合理的极值风速至关重要。由于在桥址处进行长期风速监测较难实现,研究极值风速预测方法对于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泉州湾高速铁路斜拉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最大熵模型的极值风速预测方法。通过临近风速观测塔与桥面风速仪同步实测短期风速数据建立SVM风速预测模型,预测得到桥面长达3 a的平均风速数据,进而采用最大熵方法计算得到桥梁高度处不同重现期内极值风速,最后采用时域分析方法进行桥梁抖振响应分析,探讨不同风速下桥梁抖振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SVM模型应用于风速预测效果比较理想,测试集预测风速与实测风速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115和0.252。基于桥面预测平均风速样本,采用最大熵理论计算得到100 a重现期极值风速为21.52 m/s,小于泉州湾高铁斜拉桥抗风设计时采用的极值风速49.4 m/s。SVM模型预测得到的极值风速对应的主梁跨中位置横向、竖向和Rotx扭转抖振位移响应峰值与采用设计风速为49.4 m/s的桥梁抖振响应比较,降幅分别为80.3%,79.6%和78.7%。桥梁抖振响应受平均风速影响较大,选择准确的桥址处极值风速对桥梁抖振响应研究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可应用于仅有短期实测风速数据的桥梁得到合理的极值风速,为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极值风速预测 最大熵模型 高铁斜拉桥 桥梁抖振响应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河蚬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杨欣 皮杰 +3 位作者 刘新华 向建国 曾聪 李德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50-4259,共10页
河蚬是一类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底栖贝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近年来,河蚬野生资源量锐减,了解河蚬在国内的潜在分布能为河蚬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参考。基于河蚬在中国的136个分布点和8个环境因子,采用ENMeval包和biasfil... 河蚬是一类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底栖贝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近年来,河蚬野生资源量锐减,了解河蚬在国内的潜在分布能为河蚬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参考。基于河蚬在中国的136个分布点和8个环境因子,采用ENMeval包和biasfile优化后的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分别河蚬现代和未来(2041—2060年和2081—2100年)6个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环境因子贡献率评估影响现代河蚬潜在分布的主要因子,比较未来气候情景下潜在适生区差异从而分析预测河蚬适宜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准确度极高,平均AUC值为0.900±0.037,平均AUCDIFF值为0.019,现代河蚬潜在分布区域总面积为188.33×10^(4)km^(2),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区域以及黄河流域下游和渤海湾沿岸区域。(2)影响河蚬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温度(年均温和温度年较差)和降水(年降水量)。(3)在未来6种气候情景下,河蚬主要潜在分布区有向北和向西移动的趋势,潜在适生区面积在SSP245情景下明显减少,而在SSP126和SSP585情景下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这也表明气候变化下河蚬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存在缩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MaxEnt) 潜在分布
下载PDF
应用最大熵模型预测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西康玉兰潜在地理分布 被引量:2
12
作者 宦智群 徐小蓉 +4 位作者 朱冬梅 耿兴敏 唐明 圣倩倩 祝遵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05,共8页
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ep.)Rehd.)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该种繁殖能力弱,对环境要求苛刻,分布区域狭窄、种群较小,被列为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植物。预测气候变化对西康玉兰分布范围的影... 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ep.)Rehd.)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该种繁殖能力弱,对环境要求苛刻,分布区域狭窄、种群较小,被列为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植物。预测气候变化对西康玉兰分布范围的影响,为西康玉兰的野生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与最大熵模型(MaxEnt)计算西康玉兰主要气候因子的贡献率及对应不同适生等级的阈值范围,分析西康玉兰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地理分布,并统计主要分布区域的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和现阶段分布点的比例,在4种气候情景(RCP2.6、RCP4.5、RCP6.0、RCP8.5)下,预测未来西康玉兰适生区分布范围以及其质心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西康玉兰潜在生境分布的特征曲线(ROC)训练集的AUC(ROC曲线下的面积)值为0.972;年均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湿度最小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温是影响西康玉兰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3.8%、26.7%、14.6%、14.3%。现阶段,西康玉兰的高、中、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带,适生区总面积104.52×10^(4)km^(2),其中高适生区占总适生面积的16.62%,现有分布点处于高适生区内的比例为65.11%。未来20~50 a,全球气候变暖将有利于西康玉兰在中国的分布,其适生区分布基本格局不变,适生区总面积增加,但高适生区的东侧与南侧有缩减与破碎化的趋势;现阶段西康玉兰的潜在分布中心位于四川省的西昌市德昌县内,西康玉兰潜在分布中心有向西北部迁移的趋势,将迁移至西昌市的盐源县内。因此,对西康玉兰濒危资源的保护应结合地理分布,制定多样性保护策略(野生资源调查、野外回归的迁地保护、建立保护区、开展繁殖与栽培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康玉兰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地理分布 质心转移
下载PDF
应用最大熵模型预测的欧李潜在适生区分布及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雅茜 王淋 +8 位作者 包福海 张淑宁 红梅 刘一超 陈俊兴 蔺悦 敖敦 白玉娥 包文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4-62,共9页
为预测我国欧李适生区分布及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利用R语言和ArcGis筛选出欧李(Cerasus humilis(Bunge)Sok)134个分布数据和25个环境因子;调用ENMeval程序包,优化最大熵生态位模型参数;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分析,筛... 为预测我国欧李适生区分布及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利用R语言和ArcGis筛选出欧李(Cerasus humilis(Bunge)Sok)134个分布数据和25个环境因子;调用ENMeval程序包,优化最大熵生态位模型参数;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分析,筛选出建模所需的环境因子,利用刀切法评估影响欧李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利用优化后的模型,构建欧李适生区的地理分布,推测末次间冰期、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中期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其历史时期适生区分布变化,预测不同气候情景欧李未来分布区的变化趋势。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默认参数设置时,调控倍率为1,特征组合为LQHPT,delta.AICc值为297.65。将模型参数优化后,在特征组合为LQH,调控倍率为2.5时,delta.AICc值为0,最大熵模型的拟合度最佳。据刀切法评估结果,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冷月极端低温、海拔、最湿月降水量、气温变异系数是影响欧李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当前我国欧李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天津、北京、山东、河北地区;气候变化对欧李的影响较为明显;未来气候变暖将会引起欧李适生区的向北迁移,尤其在温室气体高排放浓度下更敏感,迁移距离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遥感土地利用多分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东阳 张林 李国庆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影像解译中对土地利用单分类的关注成为遥感研究的热点问题。最大熵模型(MaxEnt)被评价为最有潜力的单分类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的单分类研究。然而,单分类算法(包括MaxEnt)是否能够进行土地利用多分类尚不明晰。为了解决该问题,... 影像解译中对土地利用单分类的关注成为遥感研究的热点问题。最大熵模型(MaxEnt)被评价为最有潜力的单分类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的单分类研究。然而,单分类算法(包括MaxEnt)是否能够进行土地利用多分类尚不明晰。为了解决该问题,文章建立了利用MaxEnt进行遥感土地利用多分类的技术流程,并将该流程应用在云岩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多分类研究中。使用总体分类精度、Kappa系数、灵敏度以及特异度评估MaxEnt的总体分类效果以及在各个地类上的预测表现;同时使用Kappa值评估MaxEnt与随机森林(randem forest,RF)、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MLC)、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在土地利用预测上的一致性表现。结果表明:①MaxEnt的分类表现最好,总体分类精度为84%,Kappa系数为0.8;②MaxEnt在各个地类上没有最差的表现,甚至在某些地类上达到了最优的表现;③MaxEnt与RF和SVM的分类一致性较高,这3种算法预测的土地利用之间一致性评估Kappa值均超过了0.6;④MLC与其他3种分类算法预测土地利用的差异较大,Kappa值小于0.4,说明MLC不适合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解译。文章建立的技术流程仅仅依赖于土地利用发生概率,而不依赖于阈值选择,从而使得以MaxEnt为代表的单分类算法在遥感土地多分类应用中能够发挥巨大潜力。对于大范围的土地利用解译,加入并行计算将有利于提高利用MaxEnt解决多分类问题的时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土地利用 单分类算法 多分类算法 遥感解译 云岩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濒危藏药尼泊尔黄堇适生分布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冬璠 赵丽萍 +2 位作者 汪圣 旦增顿珠 徐福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濒危藏药尼泊尔黄堇的适生分布区,为该物种的合理利用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选用19个环境因子预测尼泊尔黄堇在当前气候和未来时期(2041-2060年、2061-2... 目的 研究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濒危藏药尼泊尔黄堇的适生分布区,为该物种的合理利用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选用19个环境因子预测尼泊尔黄堇在当前气候和未来时期(2041-2060年、2061-2081年)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8.5)情景下的适宜分布区和适宜生存等级。结果 在19个环境因子中,最暖月最高温和等温性对预测结果影响显著。在当前气候环境下,尼泊尔黄堇适宜区总面积为264.412×104 km2,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7.43%。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未来随着RCP升高,适宜区面积减少,适宜区重心向西藏中部偏移。结论 温度是影响尼泊尔黄堇分布的主要因素,未来尼泊尔黄堇适宜区面积减少,RCP2.6情景下,适宜区面积相对较大,高适宜区分布以西藏中部为主,青海西南部少数地区也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尼泊尔黄堇 适生区分布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苍术生态适宜性及品质区划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红阳 马文琪 +5 位作者 景志贤 蒋待泉 彭政 徐扬 张燕 康传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47-1856,共10页
目的:对全国范围内的野生苍术进行生态适宜性和品质区划,为苍术的栽培选址和优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文献搜集的方法收集近30年与苍术分布和挥发油含量相关的研究数据,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野生苍术生态... 目的:对全国范围内的野生苍术进行生态适宜性和品质区划,为苍术的栽培选址和优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文献搜集的方法收集近30年与苍术分布和挥发油含量相关的研究数据,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野生苍术生态适宜性进行区划,并对苍术的适宜种植区和品质形成区进行预测。结果:1)野生苍术最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燕山山脉、太行山脉、陕北高原南部、秦岭山脉、伏牛山区、大巴山区、桐柏山区、大别山区、茅山周边及黄山周边地区;2)合格野生苍术(苍术素含量>0.30%)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湖北省中部的大洪山、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处的桐柏山和大别山区、安徽省中部的张八岭和江苏省南部的茅山山区至上海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大别山区的野生苍术品质差异较大。结论:MaxEnt和GIS对野生苍术生态适宜性分布区预测结果可靠有效。生态环境因子并不是影响苍术品质形成的唯一决定因素,生产合格苍术药材需要有优良的种质资源,以及合适的生态种植环境,如林下、林缘或田间作物套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苍术 生态适宜性区划 苍术素 品质区划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野生马麝夏季生境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浩翔 申立泉 +12 位作者 刘瑞 王功 张爱萍 陈蕾 张毅祯 张学炎 祁军 王春玲 耿硕 周鑫 吕青昕 吴佳忆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1-448,共8页
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珍稀濒危资源动物,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生境结构、质量及分布是对区域内野生马麝进行成功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但... 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珍稀濒危资源动物,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生境结构、质量及分布是对区域内野生马麝进行成功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但迄今缺乏大尺度的马麝生境适宜性研究。利用实地调查得到的兴隆山保护区的野生马麝夏季分布点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形、归一化植被指数、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等环境变量数据,进行野生马麝的夏季生境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野生马麝夏季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坡向、植被和河流,其贡献率分别达40.3%,23.4%,18.6%和10.9%;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的夏季潜在适宜生境分布面积为123.34 km^(2),占整个保护区的41.11%,占保护区林地的61.92%;野生马麝夏季潜在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保护区的中部和西部,其中高适宜性生境约为保护区的4.47%,各适宜区间及适宜区之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连续分布。为加强对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种群及生境的就地保护,建议通过生境保育措施,提高野生马麝潜在分布区的生境适宜性,同时增加各适宜生境之间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最大熵模型(MaxEnt) 适宜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最大熵模型的人类出行活动强度空间格局模拟:以云南省域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秦淑洁 钱天陆 +2 位作者 吴朝宁 李云昊 王结臣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60-1370,共11页
定量评价人类出行活动强度(下文简称“人类出行强度”)是进行人类干扰研究的基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城市与非城市区域之间的差异,为了提高人类出行强度对环境变量的响应程度,本文针对云南省非城市区域,基于腾讯位... 定量评价人类出行活动强度(下文简称“人类出行强度”)是进行人类干扰研究的基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城市与非城市区域之间的差异,为了提高人类出行强度对环境变量的响应程度,本文针对云南省非城市区域,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和最大熵模型探究环境变量对人类出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人类出行强度的各环境变量在交互作用下呈现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类型,距居民点距离与地表覆盖类型共同作用下对人类出行强度的解释力达到最大;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好”的标准(Area Under Curve,AUC=0.855),研究区内的人类出行强度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距居民点距离、地表覆盖类型、距道路距离和坡度是主要的影响变量,累积贡献率超过90%;从整体上看,云南省内的人类出行活动集中于地势平缓、气候温暖、雨量适中且交通便利的居民区附近,实验结果对于揭示人类出行的分异性影响因素有价值,可为云南省的物种保护与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人类出行活动强度 地理探测器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最大熵模型在海洋生物适生区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继超 董民星 +1 位作者 种衍飞 徐勤增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8-707,共10页
最大熵模型是以最大熵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物种分布模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最大熵模型的计算方法不断迭代并趋于稳定,并在陆地生物适生区预测中开展了系统的、成熟的应用。而在海洋环境中,最大熵模型的应用也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最大熵模型是以最大熵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物种分布模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最大熵模型的计算方法不断迭代并趋于稳定,并在陆地生物适生区预测中开展了系统的、成熟的应用。而在海洋环境中,最大熵模型的应用也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受限于数据量的匮乏,最大熵模型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仍旧需要不断的探索。最大熵模型具有小样本量预测的优势,其相关应用成果为单一物种、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入侵事件的管控和预警,渔业养殖的减耗增效等提供了关键性的数据支撑,同时在海洋古生态学研究、海洋基因资源获取、海洋极端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极具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最大熵模型 海洋生物适生区 物种分布模型 适生区预测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及最大熵模型的弧边招潮蟹生境适宜性比较
20
作者 周鑫 张丽源 +5 位作者 何晨翔 胡成业 王晶 李艺 李雪丽 水柏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827,共9页
为研究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生境适宜性及最适分析模型,基于2020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及12月(冬季)对浙江省温州市沿浦湾秋茄林大型底栖动物和若干环境因子的调查,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与最大... 为研究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生境适宜性及最适分析模型,基于2020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及12月(冬季)对浙江省温州市沿浦湾秋茄林大型底栖动物和若干环境因子的调查,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与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模型对弧边招潮蟹生境适宜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HSI模型分析显示,各采样站位弧边招潮蟹的栖息地适宜性总体上呈现近岸段>中段>离岸段及东南部>西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3个季节的栖息地适宜性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上呈现夏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分布特征;采用MaxEnt模型分析显示,各采样站位弧边招潮蟹的栖息地适宜性总体上呈现近岸段>中段>离岸段及东南部>西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呈现秋季>夏季>冬季的季节分布特征。研究表明,HSI模型较MaxEnt模型更适宜用于弧边招潮蟹适生区的调查分析,温度、底质、地质和潮汐等是影响弧边招潮蟹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盐度等是影响弧边招潮蟹分布的关键理化因子,这些因子对弧边招潮蟹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影响其适宜生境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边招潮蟹 适宜性指数模型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