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路雅茹 秦勤 李广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7-609,共3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PAG)的变化,探讨其与UA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10例UAP患者(UAP组)与111例对照(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PAG)的变化,探讨其与UA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10例UAP患者(UAP组)与111例对照(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Lp(a)、Fg水平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的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Lp(a)、Fg水平及PAGM与UAP的关系。结果:(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UAP组Lp(a)、Fg水平及PA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23±0.156)比(0.170±0.124)mmol/l,P=0.005;(3.619±0.726)比(3.303±0.646)mg/dl,P=0.001;(45.427±11.002)%比(38.888±7.844%,P<0.01),两组BMI、FBG、TC、TG、LDL-c、HDL-c、VLDL-c、apoA、apoB及血小板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PAGM与Fg水平呈正相关(r=0.167,P=0.013),与Lp(a)水平无相关性(r=0.064,P=0.345),Lp(a)与Fg水平正相关(r=0.254,P<0.001)。(4)Logistic回归分析高Lp(a)、Fg水平及PAG与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有关。结论:UAP患者Lp(a)、Fg水平及PAG均显著升高,是UAP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脂蛋白(a)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玉敏 齐振生 +3 位作者 姚淑艳 张颖 吉向军 邢佳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709-1712,1716,共5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水平变化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三医院首次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水平变化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三医院首次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再按应激状态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非ACS组,分析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各组间的变化,探讨其与Hcy、hs-CRP的相关性。结果 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以ADP和AA为诱导剂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CS组与非ACS组以ADP和AA为诱导剂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冠心病患者hs-CRP、Hcy水平与AA、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r 1=0.29、0.33;r 2=0.37、0.34, P <0.05)。结论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在ACS、非ACS患者中呈现不同的变化且与hs-CRP、Hcy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危险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高脂血症促进大鼠血小板活化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志军 柯元南 +2 位作者 李海涛 白华 温见燕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19-1220,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高脂血症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大鼠 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二磷酸腺苷 花生四烯酸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翠萍 马建军 +2 位作者 李学 冯艳 徐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6-1367,共2页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方法SCI和正常对照组各47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用不同诱导剂测定血小板最大...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方法SCI和正常对照组各47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用不同诱导剂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TXB2)和(6-keto-PGF1α)的水平用ELISA法测定。结果SCI患者的MPV、PDW、P-LC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01);两组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SCI组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6-keto-PGF1α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及血小板功能亢进是SCI发生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测定,对于预防SCI发展为有郑状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计数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烷B2 6-酮-前列腺素F1Α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3
5
作者 石冬敏 陈雪梅 钱连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 5项参数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 10 8例脑梗塞住院患者和 4 0例中老年体检者的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血小板比积 (PCT)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R) ,对血小... 目的 探讨血小板 5项参数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 10 8例脑梗塞住院患者和 4 0例中老年体检者的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血小板比积 (PCT)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R) ,对血小板 5项参数进行比较并作相关分析 ,同时对脑梗塞组中 4 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 5项参数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脑梗塞组PLT减少、MPV和MAR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0 .0 5 )。PDW、PCT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PLT与MPV为中度负相关 (r =- 0 .5 5 ,P <0 .0 1) ,脑梗塞组二者为低度负相关 (r =- 0 .37,P <0 .0 5 )。脑梗塞组治疗后MPV减小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LT、PDW、PCT和MAR无显著差异。结论 MPV增大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 ,观察PLT、MPV和MAR的变化对脑梗塞的诊断和预防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患者 血小板参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Ia C_(807)T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畅 张晨 +3 位作者 陈红兵 金丽英 杨学伟 郭云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aC807T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发生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39例脑梗死患者、51例脑出血患者及120名正常对照者的GPIaC807T基因型,比浊...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aC807T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发生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39例脑梗死患者、51例脑出血患者及120名正常对照者的GPIaC807T基因型,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和高危脑梗死患者的T807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C807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对照组与脑梗死组,GPIa基因T等位基因携带者加入胶原90s时血小板聚集率较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增高(P<0.05),而两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膜GPIaT807等位基因可能是年轻脑梗死患者和高危脑梗死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迅速启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脑血管 疾病易感性 脑梗死患者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等位基因频 疾病遗传易感性 血小板聚集功能 基因携带者 正常对照 GPIa基因 遗传危险因素 脑出血患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血小板聚集性和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彬 何家富 +4 位作者 吴校林 饶绘 刘开琴 朱锐 润袁敏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小板聚集性和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06-2011-06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85例,其中再狭窄组23例,未再狭窄组162例。另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9...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小板聚集性和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06-2011-06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85例,其中再狭窄组23例,未再狭窄组162例。另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98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术后1h、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膜P选择素水平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并随访1年。结果:未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h的P选择素水平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再狭窄组术后1个月及1年的P选择素水平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未再狭窄组(均P<0.05)。结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选择素水平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高,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小板的聚集性和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支架再狭窄 PCI术 P选择素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原文传递
精氨酸对大鼠急性肝损伤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8
作者 赵龙凤 温秀平 韩德五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精氨酸对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所致急性肝损伤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数据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N组);精氨酸灌胃组(L-arg组);精氨酸灌胃+急性肝损伤组(L-arg+TAA组);急... 目的探讨外源性精氨酸对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所致急性肝损伤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数据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N组);精氨酸灌胃组(L-arg组);精氨酸灌胃+急性肝损伤组(L-arg+TAA组);急性肝损伤组(TAA组)。采用普利生全自动旋转式血液黏度计和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全血黏度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同时测肝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做Weigert改良革兰法特殊染色,光镜观察血管内微血栓并计数分析。结果L-arg组与其他3组相比,全血黏度、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及微血栓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 L-arg+TAA组与TAA组相比前组上述指标也明显降低(P<0.05)。L-arg组肝匀浆MDA、TXB2含量低于L-arg+TAA组,L-arg+TAA组低于TAA组,而SOD均为前组高于后组。结论给予外源性精氨酸后,SOD增加,MDA、TXB2降低,微血栓数减少,全血黏度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改善了肝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大鼠急性肝损伤 精氨酸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血栓素B2(TXB2) Wistar大鼠 丙二醛(MDA) L-ARG 全血黏度 血小板聚集 血管内微血栓 硫代乙酰胺 血液黏度 一氧化氮 组织匀浆 特殊染色 光镜观察
下载PDF
CYP2C19~* 2基因多态性、血瘀证与氯吡格雷抵抗、PCI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睴臣 于学会 +4 位作者 李艳华 霍鸿波 张龙 孙巍巍 白文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5期2173-2175,共3页
目的探讨CYP2C19*2基因多态性、血瘀证与氯吡格雷抵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瘀证冠心病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程度的血瘀证病人CYP2C19*2基因分布进行统计,记录不... 目的探讨CYP2C19*2基因多态性、血瘀证与氯吡格雷抵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瘀证冠心病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程度的血瘀证病人CYP2C19*2基因分布进行统计,记录不同程度血瘀证病人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降低幅度,以及PCI术后病人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冠心病病人和PCI术后病人的重度血瘀情况引起的基因突变例数高于轻度血瘀证。冠心病病人和PCI病人重度血瘀证的MPA降低幅度分别为(10.57±2.35)%、(12.35±3.45)%,轻度血瘀证为(16.54±3.24)%、(15.24±3.35)%,重度血瘀证MPA降低幅度较少,与轻度血瘀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对PCI术后病人进行随访,发现重度血瘀证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轻度高(P<0.05)。结论重度血瘀证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抵抗有着密切关系,会增加PCI术后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CYP2C19* 2基因多态性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氯吡格雷抵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