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最小红斑量和光斑贴试验分析
1
作者 杨成林 胡婕 +2 位作者 王静 黄玲 王敏华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检测大理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最小红斑量(MED)及光斑贴试验,探讨CAD患者致病光谱差异及可能的致敏物质。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25例CA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ED检测,应用瑞敏标准光斑贴试剂盒进行光斑贴试验。结果:CA... 目的:检测大理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最小红斑量(MED)及光斑贴试验,探讨CAD患者致病光谱差异及可能的致敏物质。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25例CA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ED检测,应用瑞敏标准光斑贴试剂盒进行光斑贴试验。结果:CAD患者的长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UVA-MED)为25.63 J/cm^(2),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UVB-MED)为20.56mJ/cm^(2),健康志愿者UVA-MED为49.92 J/cm^(2),UVB-MED为38.80 mJ/cm^(2),CA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相比MED值均显著降低(P<0.05);CAD患者光斑贴试验阳性率为44%,常见的光变应原为:2-(4-二乙氨基-2-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盐酸异丙嗪和2-羟基-4-甲氧基苯酮。结论:CAD患者对UVA、UVB均敏感,光接触变应原的暴露可能是CAD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最小红斑量 贴试验
下载PDF
火针腧穴疗法联合湿毒清胶囊、丹皮酚软膏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最小红斑量、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熊大正 陈洪强 赵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4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火针腧穴疗法联合湿毒清胶囊、丹皮酚软膏对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最小红斑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火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湿毒清胶囊口服、丹皮酚软膏外... 目的:分析火针腧穴疗法联合湿毒清胶囊、丹皮酚软膏对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最小红斑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火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湿毒清胶囊口服、丹皮酚软膏外用治疗,火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火针腧穴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瘙痒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皮损面积、中医症状、生活质量)评分、最小红斑量、血清TGF-β1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火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最小红斑量均高于治疗前,且火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火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火针组有两例患者出现局部刺痛,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损局部有灼热、刺痒感。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火针组复发率为8.89%(4/45),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腧穴疗法联合湿毒清胶囊、丹皮酚软膏能有效改善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最小红斑量,降低血清TGF-β1水平,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血虚风燥型 火针腧穴疗法 湿毒清胶囊 丹皮酚软膏 转化生长因子-Β1 最小红斑量
下载PDF
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和广谱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被引量:40
3
作者 冯舸 张美华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的最小红斑量(MED)值及其与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10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窄谱及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测定。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MED为(661.2±183.3...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的最小红斑量(MED)值及其与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10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窄谱及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测定。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MED为(661.2±183.3)mJ/cm2。除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外,其他因素对MED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地区窄谱中波紫外线MED值接近国外报道的600~800mJ/cm2。MED值与性别、年龄大小无直接关系,与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 紫外线 窄谱 中波 紫外线 广谱 中波
下载PDF
中波高能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测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余婷婷 曹宇 +1 位作者 朱红柳 闵仲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中波高能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MED)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以Dualight targeted Phototherapy System UV120-2的UVB作为照射光源,测定73名健康志愿者和35例白癜风患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范围。结果... 目的探讨中波高能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MED)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以Dualight targeted Phototherapy System UV120-2的UVB作为照射光源,测定73名健康志愿者和35例白癜风患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范围。结果108名受试者MED值为(189.17±56.156)mJ/cm2,范围为90~330mJ/cm2;Ⅲ型皮肤为(155.88±34.996)mJ/cm2(90~210mJ/cm2),Ⅳ型皮肤为(218.95±54.957)mJ/cm2(120~330mJ/cm2),Ⅲ型显著低于Ⅳ型(P<0.01)。男性受试者中,Ⅲ型为(154.29±39.443)mJ/cm2(90~210mJ/cm2),Ⅳ型为(224.4±54.854)mJ/cm2(150~330mJ/cm2),男性Ⅲ型显著低于Ⅳ型(P<0.01)。女性受试者中,Ⅲ型为(157±32.179)mJ/cm2(90~210mJ/cm2),Ⅳ型为(214.69±55.532)mJ/cm2(120~330mJ/cm2),女性Ⅲ型也显著低于Ⅳ型(P<0.01)。两性别组间和各年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波高能紫外线的MED值与性别和年龄无直接关系,皮肤日光反应类型是影响其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高能紫外线 最小红斑量 白癜风
下载PDF
玫瑰痤疮发病因素调查及其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荣利 李承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的发病因素及其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检测。方法制定针对玫瑰痤疮发病因素的调查表,对收集的98例玫瑰痤疮患者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对其中42例进行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检测。结果玫瑰痤疮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的发病因素及其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检测。方法制定针对玫瑰痤疮发病因素的调查表,对收集的98例玫瑰痤疮患者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对其中42例进行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检测。结果玫瑰痤疮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辛辣刺激食物、精神因素、温度变化、外用药物、系统性疾病,29例(29.59%)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其中检测的42例中34例(80.95%)患者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低于正常,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ultravioletB—minimalethemadose,UVB—MED),为7.70和15.70mJ/em。,长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ultravioletA—minimalethemadose,UVA—MED)为(11.10±4.77)J/em‘(5.40~18.20J/cm2),而且与UVB—MED相比,UVA—MED及(UVA+UVB)MED敏感的患者更易诱发病情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玫瑰痤疮的发病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紫外线照射(特别是UVA)是很重要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紫外线 最小红斑量 发病因素
下载PDF
河北地区人群中波高能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的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国强 王曙霞 +4 位作者 胡彩霞 程毅 康瑞花 张燕 高顺强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人群中波高能紫外线(MW high-energy UV)条件下的最小红斑量(MED)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以美国DuaLightTM高能紫外线治疗仪UV120-2型为光源,测定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的范...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人群中波高能紫外线(MW high-energy UV)条件下的最小红斑量(MED)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以美国DuaLightTM高能紫外线治疗仪UV120-2型为光源,测定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的范围。结果 90例健康受试者的MED值为(175±49)mJ/cm2。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发现,男性组的MED值为(171±48)mJ/cm2,女性组为(180±49)mJ/cm2,2组ME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37);按皮肤类型进行分层发现,Ⅳ型组的MED值(183±49)mJ/cm2高于Ⅲ型组(156±42)mJ/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进行年龄与MED值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未发现MED值与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r2=0.32,P=0.18)。结论初步掌握河北地区人群的高能中波紫外线下最小红斑量值的正常值范围,发现其与皮肤日光反应型有显著关系,但与年龄、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 河北地区 皮肤损伤
下载PDF
贵阳地区190例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世军 汪宇 +4 位作者 张伟 蔡灵龙 刘倩 韦蓉 陆洪光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075-1078,1107,共5页
目的:测定贵阳地区正常人群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方法:以SUV-l000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测定1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UVA-MED及UVB-MED,比较不同皮肤类型、性别、年龄及季节受试... 目的:测定贵阳地区正常人群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方法:以SUV-l000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测定1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UVA-MED及UVB-MED,比较不同皮肤类型、性别、年龄及季节受试者UVA-MED及UVB-MED。结果:190例志愿者UVA-MED中位数为48.25 J/cm2,UVB-MED为35.24 m J/cm2,男性UVA-MED和UVB-MED中位数均高于女性(P〈0.01),Ⅳ型皮肤MED中位数亦均显著高于Ⅲ型皮肤(P〈0.01);男性10~29岁组及30~49岁组UVA-MED明显高于≥50岁组(P〈0.01),10~29岁组UVB-MED高于30~49岁组及≥50岁组(P〈0.05);男性夏季UVA-MED显著低于春、秋两季(P〈0.01),女性夏季UVA-MED亦显著低于春、冬两季(P〈0.01);男、女性夏季UVB-MED低于春、秋、冬季(P〈0.05)。结论:皮肤日光反应类型、性别、年龄及季节是影响贵阳地区人群MED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 皮肤日光反应类型 紫外线 贵阳
下载PDF
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的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叶聪秀 万苗坚 +1 位作者 易金玲 赖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994-1996,共3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es,MED)的范围及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以GS2004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测定330名健康志愿者背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结果:330名受试者的MED均值为(1176.1±322.90)mJ...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es,MED)的范围及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以GS2004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测定330名健康志愿者背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结果:330名受试者的MED均值为(1176.1±322.90)mJ/cm2,男性MED均值为(1132.8±339.38)mJ/cm2,女性MED均值为(1212.2±304.76)mJ/cm2,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2);Ⅱ型皮肤男性MED值显著低于女性(P=0.02);大于30岁男性MED值显著低于女性(P<0.05)。结论: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MED值范围与中国其他地区正常人MED值有一定差异,其与性别关系不能笼统地分析,必须考虑年龄及皮肤光生物学分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 紫外线
下载PDF
308nm准分子光照射身体不同部位产生最小红斑量的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宋秀祖 樊奇敏 +1 位作者 胡慧丽 许爱娥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部位的皮肤经308nm准分子光照射后,产生最小红斑量的差异,指导临床治疗剂量的选择。方法采用308nm准分子光疗仪,对50名志愿者的前臂、腹部、背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分别进行照射。结果背部和腹部的最小红斑量相比较差异...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部位的皮肤经308nm准分子光照射后,产生最小红斑量的差异,指导临床治疗剂量的选择。方法采用308nm准分子光疗仪,对50名志愿者的前臂、腹部、背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分别进行照射。结果背部和腹部的最小红斑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臂与背部和腹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部位皮肤的最小红斑量有差异,临床采用308nm准分子光治疗时,应根据不同部位的最小红斑量选择适当的起始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 紫外线
下载PDF
重庆市人群皮肤类型调查及最小红斑量和最小持续黑化量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戚东卫 吕静 +1 位作者 龚娟 刘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区人群的皮肤光型(又称日光反应性分型),以及最小红斑量(MED)和最小持续黑化量(MPPD)的范围。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问卷调查皮肤类型, GS2004/2006多波段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MED和MPPD。结果200名受试者... 目的:调查重庆市区人群的皮肤光型(又称日光反应性分型),以及最小红斑量(MED)和最小持续黑化量(MPPD)的范围。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问卷调查皮肤类型, GS2004/2006多波段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MED和MPPD。结果200名受试者的Ⅱ型、Ⅲ型、Ⅳ型皮肤分别占15.0%、73.5%、11.5%,未见Ⅰ、Ⅴ、Ⅵ型皮肤。Ⅱ、Ⅲ、Ⅳ型皮肤MED均值分别为(63.21±18.22) mJ/cm2、(70.23±17.01) mJ/cm2、(78.45±20.11) mJ/cm2, MPPD均值分别为:(12.52±3.41) J/cm2、(10.22±3.09) J/cm2、(8.43±2.51) J/cm2,从Ⅱ型~Ⅳ型皮肤,MED值逐渐增加,而MPPD值逐渐减小,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皮肤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皮肤类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所调查的重庆市人群中皮肤类型以Ⅲ型为主,其MED、MPPD平均值分别(70.23±17.01)mJ/cm2、(10.22±3.09) J/cm2,重庆市人群皮肤类型与国内其他几所大城市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而紫外线MED、MPPD值范围与国内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类型 最小红斑量 最小持续黑化 重庆市
下载PDF
广西南宁地区132例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文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2-353,共2页
为了解南宁地区正常人的紫外线最小红斑量(MED)值,我科于2006年3月-2009年10月对132名南宁地区健康志愿者进行MED测定.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 紫外线 南宁 广西
下载PDF
成都市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培媚 路永红 +2 位作者 卞彩云 刘兰 刘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81-82,共2页
目的测定成都及周边郊县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的最小红斑量(MED)值,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成都及周边郊县101名健康志愿者和非炎症性皮肤病患者进行NB-UVB的MED测定。结果受试者NB-... 目的测定成都及周边郊县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的最小红斑量(MED)值,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成都及周边郊县101名健康志愿者和非炎症性皮肤病患者进行NB-UVB的MED测定。结果受试者NB-UVB的MED值为(649.6±151.1)mJ/cm2,MED值与性别和年龄均无相关性(rs分别为0.097和0.124,均P〉0.05),而与皮肤反应类型有关(rs=0.586,P〈0.05)。结论成都及周边郊县NB-UVB的MED值接近国内报道的600~800 mJ/cm2。光疗前有必要进行MED值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 窄谱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广州地区102例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小彦 唐增奇 +1 位作者 韩艳芳 郭庆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测定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MED)的正常值范围,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皮肤日光类型的关系。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测定102名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Ⅲ型、Ⅳ型皮肤)。结果:102名受试者MED均... 目的:测定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MED)的正常值范围,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皮肤日光类型的关系。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测定102名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Ⅲ型、Ⅳ型皮肤)。结果:102名受试者MED均值:UVA为50.0 J/cm2,UVB为43.0 m J/cm2。不同皮肤类型间,Ⅲ型皮肤MED均值:UVA为38.5 J/cm2,UVB为36.1 m J/cm2;Ⅳ型皮肤MED均值:UVA为50.0 J/cm2,UVB为47.0 m J/cm2,Ⅳ皮肤MED均值均明显大于Ⅲ型皮肤(P值均<0.01)。不同性别间,男性MED均值:UVA为50.0 J/cm2,UVB为43.0 m J/cm2;女性:UVA为50.0 J/cm2,UVB为43.0 m J/cm2,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的不同年龄阶段间UVA、UVB MED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UVA-MED的正常值范围为≥30 J/cm2,UVBMED的正常值范围为≥29.1 m J/cm2。结论:紫外线MED的影响因素与皮肤日光反应类型有关,Ⅲ型皮肤UVA-MED、UVB-MED均明显低于Ⅳ型皮肤(P<0.01)。本组受试者MED与性别和年龄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 紫外线
下载PDF
深圳地区白癜风患者高能紫外光最小红斑量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湘辉 吴轶西 +3 位作者 周佳慧 张荣 鲁东平 邓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9期570-572,共3页
目的:测定深圳地区白癜风患者高能紫外光最小红斑量(MED)。方法:以针对性光疗系统(Dualight targeted Phototherapy System)UV120-2的UVB为光源,测定92例白癜风患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结果:92例患者MED值范围90~300 mJ/cm。,中位数18... 目的:测定深圳地区白癜风患者高能紫外光最小红斑量(MED)。方法:以针对性光疗系统(Dualight targeted Phototherapy System)UV120-2的UVB为光源,测定92例白癜风患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结果:92例患者MED值范围90~300 mJ/cm。,中位数180 mJ/cm^2。Ⅲ型皮肤28例,MED值中位数135 mJ/cm^2;Ⅳ型皮肤64例,MED值中位数180 mJ/cm^2。Ⅳ型皮肤MED值显著高于Ⅲ型皮肤(Z=-6.308,P<0.05)。男59例,MED值中位数180 mJ/cm^2;女33例,MED值中位数150 mJ/cm^2。男女MED值无统计学差异(Z=-1.81,P>0.05)。Ⅲ型皮肤:男13例,女15例,男女MED值无统计学差异(Z=-0.671,P>0.05)。Ⅳ型皮肤:男46例,女18例,男女MED值亦无统计学差异(Z=-0.584,P>0.05)。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户外停留时间组间M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日光反应类型是决定MED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高能 304 NM 最小红斑量 白癜风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最小红斑量、光斑贴试验及有关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晗菲 邓丹琪 +2 位作者 赵静 韩朝霞 袁李梅 《皮肤病与性病》 2015年第4期190-193,共4页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 CAD)患者最小红斑量和光斑贴试验的情况,探讨IL-6、TNF-α与C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UV 1000型日光模拟器对21例CA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最小红斑量的测定。采用SS-0...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 CAD)患者最小红斑量和光斑贴试验的情况,探讨IL-6、TNF-α与C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UV 1000型日光模拟器对21例CA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最小红斑量的测定。采用SS-03AB型紫外线光疗仪和标准光斑贴试验试剂盒对21例CAD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光斑贴试验(光源:UVA 5J/c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D患者、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结果 1 CAD患者的UVAMED、UVB-MED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CAD患者的MED值与皮肤类型无关(P>0.05),正常对照组的MED值与皮肤类型、性别均无关(P>0.05);2 CAD患者、正常人中光斑贴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7.1%,47.6%。CAD患者最常见的光变应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D-松萝酸、木材合成物;正常人最常见的光变应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D-松萝酸、秘鲁香脂;3 IL-6在CAD患者组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TNF-α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小红斑量的测定提示CAD的发病与UVA、UVB的照射有关,其中UVA更为敏感;CAD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都对多种(光)接触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CAD的发病可能和IL-6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最小红斑量 贴试验 机理
下载PDF
上海地区常驻居民紫外线最小红斑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凡 马彦云 +5 位作者 孔凡旗 樊国彪 加尔佐特·卡洛斯 刘玉洁 王久存 谈益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上海常驻居民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肤色指标、个体类型角及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使用GS2004多波段SPF测试日光模拟器对受试者背部进行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波... 目的:探讨上海常驻居民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肤色指标、个体类型角及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使用GS2004多波段SPF测试日光模拟器对受试者背部进行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波段照射,并测定健康受试者背部MED值,并采集肤色、皮肤类型及体质指数等信息,采用t检验与线性回归分析采集指标与MED间的关联。测试光源波段来源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4444:2010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人体测试方法。结果:共纳入受试者222名,MED均值为(22.52±5.41)mJ/cm2。研究发现:MED值与年龄、个体类型角、体质指数呈负相关(P<0.05),且与女性皮肤亮度值L*负相关(P<0.05);但与皮肤红色值b*呈正相关(P<0.001)。MED与皮肤分型及性别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上海常驻居民中,肤色越浅、年龄越大、体质指数越高对紫外线越敏感。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MED值的生理机制和精准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最小红斑量 日光防护系数 皮肤色素 体质指数
下载PDF
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及皮肤最小红斑量的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学文 宋蒙蒙 单士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64-1165,共2页
颜面再发性皮炎也称颜面部复发性皮炎(facial reccurent dermatitis,FRD),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的接触性皮炎,多见于女性颜面和颈部,表现为红斑、鳞屑性皮炎。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接触过敏、花粉吸入、光敏感有关。本研究拟通过... 颜面再发性皮炎也称颜面部复发性皮炎(facial reccurent dermatitis,FRD),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的接触性皮炎,多见于女性颜面和颈部,表现为红斑、鳞屑性皮炎。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接触过敏、花粉吸入、光敏感有关。本研究拟通过斑贴试验、最小红斑量检测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群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肤病 皮炎 片试验 颜面再发性皮炎 贴试验 最小红斑量
下载PDF
330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教全 梁碧华 +3 位作者 彭丽倩 唐奕 李华平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05-109,113,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与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关系,以及最小红斑量(MED)的影响因素。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比较330例CAD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及不同季节受试者UVA-MED值及UVB-... 目的:分析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与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关系,以及最小红斑量(MED)的影响因素。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比较330例CAD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及不同季节受试者UVA-MED值及UVB-MED值。结果:男性患者UVB-MED值明显低于女性MED值[(45.23±21.01)mJ/cm^(2)比(48.50±22.59)mJ/cm^(2),t=2.79,P=0.43]。年龄大于50岁组UVA-MED值和UVB-MED值明显低于同性别19~29岁组和30~50岁组(t值分别为3.12、1.03、3.03、1.32,P值均<0.05)。病程为12~36个月和大于36个月组UVA-MED值和UVB-MED值均明显低于同性别病程小于12个月组(t值分别为2.25、2.81、2.60、2.34,P值均<0.05)。男性CAD患者夏季UVA-MED值均低于春季、秋季MED值(t值分别为5.46、3.21,P值均<0.05),但与冬季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7,P=0.58)。男性和女性夏季UVB-MED值均明显低于春、秋和冬季(P值均<0.05)。结论:CAD的发病与UVA、UVB的照射有关,CAD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对MED值的检测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最小红斑量 紫外线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身体不同部位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一栋 陈银雪 +3 位作者 周仁恩 石学波 季孙平 徐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白癜风患者不同部位皮肤经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后产生最小红斑量的差异,指导临床治疗剂量的选择。方法:采用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仪对52例白癜风患者的前臂、小腿、腹部及背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分别进行照射。结果:前臂、小腿、腹部... 目的:研究白癜风患者不同部位皮肤经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后产生最小红斑量的差异,指导临床治疗剂量的选择。方法:采用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仪对52例白癜风患者的前臂、小腿、腹部及背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分别进行照射。结果:前臂、小腿、腹部和背部照射后最小红斑量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白癜风患者不同部位皮肤的最小红斑量有差异,因此临床采用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时,应根据不同部位的最小红斑量选择适当的起始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中波 高能 白癜风 最小红斑量
下载PDF
高能紫外光最小红斑量值测定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吴轶西 李湘辉 周佳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9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能紫外光最小红斑量值测定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与性别、年龄、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利用304nm高能紫外光(DuaLightTMUV120-2)测定本院122例白癜风患者的皮肤最小红斑量值MED,测量后比较其与性别、年龄、皮肤... 目的:探讨高能紫外光最小红斑量值测定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与性别、年龄、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利用304nm高能紫外光(DuaLightTMUV120-2)测定本院122例白癜风患者的皮肤最小红斑量值MED,测量后比较其与性别、年龄、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结果:122例白癜风患者的MED值为(176.23±49.163)mJ/cm2,范围为90~330mJ/cm2;Ⅲ型皮肤为(143.82±33.923)mJ/cm2(90~210mJ/cm2),Ⅳ型皮肤为(211.92±53.856)mJ/cm2(120~330mJ/cm2),Ⅲ型MED值要显著低于Ⅳ型(P<0.05);男性患者中,Ⅲ型为(152.18±32.133)mJ/cm2(90~210mJ/cm2),Ⅳ型为(219.36±52.613)mJ/cm2(150~330mJ/cm2),男性患者Ⅲ型显著低于Ⅳ型(P<0.05);女性患者中,Ⅲ型为(152.11±29.116)mJ/cm2(90~210mJ/cm2),Ⅳ型为(216.57±53.211)mJ/cm2(120~330mJ/cm2),女性患者Ⅲ型也显著低于Ⅳ型(P<0.05)。男、女性别组间和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日光反应类型是高能紫外光最小红斑量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紫外光 最小红斑量 白癜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