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小量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
作者 王玉 范传峰 +1 位作者 季强 谭瑞礼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6例(76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并按术后是否应用中药煎剂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2组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 目的探讨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6例(76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并按术后是否应用中药煎剂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2组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共有68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89.5%;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治疗组平均(1.39±0.79)天,对照组(2.53±2.78)天,经t检验,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力改善率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下液吸收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量手术 中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球囊顶压最小量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朝忠 牟敏 +2 位作者 吴艳蕊 张慧卿 高髻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926-927,共2页
目的探讨球囊顶压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方法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用球囊进行巩膜外顶压,以封闭裂孔,促进视网膜复位,再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一次手术复位率96(25/26)。补充激光1眼,联合玻璃体腔注气(C3F8)1眼,矫正视力... 目的探讨球囊顶压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方法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用球囊进行巩膜外顶压,以封闭裂孔,促进视网膜复位,再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一次手术复位率96(25/26)。补充激光1眼,联合玻璃体腔注气(C3F8)1眼,矫正视力由术前的数指~0.3提高到术后的0.6~1.0,3~18个月无复发。结论球囊顶压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球囊顶压 最小量手术
下载PDF
最小量外路手术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翠文 谢林英 +2 位作者 刘琳琳 吴维霖 蒋贻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对比最小量外路手术与玻璃体切割伴硅油填充术在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518例RRD(黄斑裂孔除外)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对比最小量外路手术与玻璃体切割伴硅油填充术在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518例RRD(黄斑裂孔除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8例行最小量外路手术(外路组);260例行玻璃体切割伴硅油填充术(玻璃体切割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在外路组及玻璃体切割组分别为96.90%和9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路组术后1、3、6月视力提高4行患者比率分别为37.60%、43.41%、48.84%,提高2~4行的患者比率分别为:41.08%、44.57%、46.51%,提高不足2行患者的比率分别为:21.32%、12.02%、4.65%;玻璃体切割组术后1、3、6月视力提高4行的患者比率分别为15.77%、19.23%、21.54%,提高2~4行的患者比率分别为:31.54%、36.15%、37.31%,提高不足2行或视力下降的患者比率分别为:52.69%、44.62%、41.15%,1、3、6个月外路组手术患者视力改善幅度均较玻璃体切割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路组和玻璃体切割组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94%、26.15%,白内障发生率分别为0%、89.23%,外路组白内障和高眼压发生率均小于玻璃体切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最小量外路手术与玻璃体切割术伴硅油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最小量外路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收益较好,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最小量外路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填充术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手术护理的共性与特性
4
作者 王金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521-522,共2页
目的:结合视网膜脱离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手术的具体特点,探讨该术式护理的共性与特性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对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1年内完成的37例病例进行了护理经验的探索和积累,通过心理护理,临床的体位,药物等护理... 目的:结合视网膜脱离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手术的具体特点,探讨该术式护理的共性与特性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对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1年内完成的37例病例进行了护理经验的探索和积累,通过心理护理,临床的体位,药物等护理,观察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对于该术式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观察,并总结出护理上的个性与共性。结果:经过与文献的对照研究,在强调视网膜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心理护理为核心,以舒适护理为手段的个性化护理方法,可以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进行最大化的术前检查,术后取得患者最良好的配合,使得甚至部分重症患者,也能取得手术成功。结论:对于拟定的需要最小量视网膜脱离的外垫压患者,通过医护和患者三方的配合,结合个性化的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手术 护理 共性与特性
下载PDF
最小量节段性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其失败病例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桂军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评估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分析初次手术失败病例的原因。方法:对37例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最小量节段性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在放液后,在手术显微... 目的:评估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分析初次手术失败病例的原因。方法:对37例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最小量节段性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在放液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以冷凝头顶压定位裂孔,对裂孔周围做适度冷凝;根据裂孔的大小及形态,使用放射状硅胶海绵或轮胎缝合。只垫压视网膜裂孔区,不做环扎术。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对失败病例做具体评估。结果:本组37例(37眼)中包括男23例和女14例,年龄13~73岁。30例的脱离时间不超过1mo。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4眼,包括PVRD1级患者1例。初次手术成功率为92%。初次手术后复位失败3眼,虽然视网膜裂孔位于垫压嵴上,但裂孔瓣膜受到牵拉仍然漏水。这3例中,2例先行玻璃体注气术,随后1~2wk内做激光光凝,其中1例复位;另1例因PVR再次脱离,经玻璃体手术和注入硅油复位成功。第3例患者拒绝再次手术,患眼保持浅脱离。最终手术复位成功率为97%。结论:大多数新鲜、不复杂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由最小量节段性垫压治愈,因此这一术式应为首选。个别病例因牵拉引起裂孔瓣膜漏水,造成初期手术失败,仍可经注气或玻璃体手术获得成功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垫压 最小量手术
下载PDF
颧眶骨折局部小切口手术复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云峰 赵学武 单蕾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讨颧眶骨折合并颜面畸形局部小切口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7例颧眶骨折患者,采用下睑缘皮肤切口联合颧面皮肤切口,或颧面弧行切口,将骨折断端显露,眶下壁、眶外侧壁、颧弓同时复位,钛板固定外侧眶壁及颧弓,利用咬肌和颧肌所形成的三... 目的探讨颧眶骨折合并颜面畸形局部小切口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7例颧眶骨折患者,采用下睑缘皮肤切口联合颧面皮肤切口,或颧面弧行切口,将骨折断端显露,眶下壁、眶外侧壁、颧弓同时复位,钛板固定外侧眶壁及颧弓,利用咬肌和颧肌所形成的三角力,稳定骨折对位,修复颧眶骨折畸形。结果27例患者手术后颧眶骨折复位好,患者术后眼球运动基本到位,眼球无明显内陷,咬合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局部小切口手术是一种良好的矫正颧眶骨折合并颜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眶骨折 最小量手术 颧面畸形
下载PDF
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正华 高晓唯 +2 位作者 肖云 田艳明 顾永欣 《农垦医学》 2009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57眼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进行最小量单纯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利用三面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明确视网膜裂孔,术中使用双... 目的:探讨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57眼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进行最小量单纯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利用三面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明确视网膜裂孔,术中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已冷凝头顶压定位裂孔对裂孔周做适度冷凝并做标记。根据裂孔的大小、位置及形态,使用水平状、放射状海绵、硅胶块及复合加压块(硅胶块+硅海绵缝合为一体)加压缝合。在前房穿刺致眼压降低后只垫压视网膜裂孔区,不做环扎术。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6例(57眼)中包括男25例25眼和女31例32眼,年龄15~74岁。51例的脱离时间不超过1月。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3眼(时间2~90天),包括PVRC1~3 14例、PVRD1级1例。初次手术成功率93%。初次手术后复位失败4眼,虽然视网膜裂孔位于加压嵴上,但玻璃体收缩致裂孔瓣受到牵拉仍然漏水。这4例中2例行环扎外加压术后复位,2例行玻璃体腔注气术,1例复位,另1例因玻璃体腔注气发生严重PVR再次脱离,经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手术和硅油填充术复位成功。结论:最小量单纯外垫压对大多数新鲜性(裂孔较大,位置靠后)、陈旧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视力恢复好,这一术式首选。个别病例因各种因素术后发生牵拉引起裂孔瓣膜漏水,造成手术失败,仍可经环扎、注气或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成功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垫压 最小量手术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与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蒋玲月 陈朝阳 谭毅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789-790,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与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2例不同复发原因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中情况结合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结果 22眼手术中,玻璃体切割术与术中...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与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2例不同复发原因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中情况结合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结果 22眼手术中,玻璃体切割术与术中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13例,玻璃体切割术与术后1次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7例,2次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2例,随访6~12个月,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术后视力12眼≥0.02,10眼<0.02,视力提高较术前明显增多;术后前房深度变浅、眼轴延长、屈光度和散光度向负值偏移。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结合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最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手术
下载PDF
双腔球囊顶压术与巩膜外垫压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薛丽丽 耿燕 张振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自行研制的眼用双腔球囊顶压器在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中的疗效。方法选取RRD患者74例(74眼),其中球囊手术组40眼,采用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术;巩膜外垫压组34眼,采用常规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结果术后3个月,2组的视... 目的对比观察自行研制的眼用双腔球囊顶压器在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中的疗效。方法选取RRD患者74例(74眼),其中球囊手术组40眼,采用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术;巩膜外垫压组34眼,采用常规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结果术后3个月,2组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手术组手术时间为(27±8.60)min,术后3个月的柱镜度数为(0.81±0.41)D,术前为(0.52±0.33)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膜外垫压组手术时间为(47±14.30)min,术后3个月的柱镜度数为(1.83±0.69)D,术前为(0.65±0.32)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治疗临床上单个或数个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C1级及以下),精确、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双腔球囊顶压器 节段性巩膜外垫压 最小量手术
下载PDF
眼用双腔球囊顶压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燕 张振华 +1 位作者 杨朝忠 顾艳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研制的Lincoff-Kreissig球囊替代品(眼用双腔球囊顶压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3例(43眼),采用自制双腔球囊顶压器行球囊巩膜外顶压术:在定位导丝的引导下,自球结膜切口将... 目的观察研制的Lincoff-Kreissig球囊替代品(眼用双腔球囊顶压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3例(43眼),采用自制双腔球囊顶压器行球囊巩膜外顶压术:在定位导丝的引导下,自球结膜切口将球囊置于视网膜裂孔区相应的巩膜外,注入无菌液体,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将裂孔完全顶起封闭。观察术后视力、散光状态、视网膜复位、裂孔封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8.00±8.62)min,球囊手术成功率93.0%,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2眼,视力保持不变或下降11眼;术后3个月平均柱镜度数为(0.81±0.41)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球囊移位或脱管3眼。结论应用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术治疗单个或数个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C1级及以下),简单、可靠、创伤小、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球囊顶压器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最小量手术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视网膜手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先勇 黄旭东 +2 位作者 黄静 徐鑫彦 娄华东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单纯巩膜外加压+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5例14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结果138例138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95.2%。失败7眼,其中6眼再次...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单纯巩膜外加压+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5例14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结果138例138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95.2%。失败7眼,其中6眼再次手术后复位,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第1天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102眼(70.3%),30眼术后2~3 d完全吸收,4眼术后3~7 d吸收,2眼术后15 d以后吸收。随访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实施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是治疗绝大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最小量视网膜手术 巩膜外加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