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绿色公路理念的互通立交最小间距设计方法研究
1
作者 金成华 《江西建材》 2023年第6期137-138,143,共3页
由于影响互通立交间距的因素较为复杂,故互通立交最小间距设计难以满足实际道路通行需求。为此,文中提出基于绿色公路理念的互通立交最小间距设计方法研究,从绿色公路理念的角度出发,对互通立交间距影响因素展开全面分析,明确了不同道... 由于影响互通立交间距的因素较为复杂,故互通立交最小间距设计难以满足实际道路通行需求。为此,文中提出基于绿色公路理念的互通立交最小间距设计方法研究,从绿色公路理念的角度出发,对互通立交间距影响因素展开全面分析,明确了不同道路状态因素对其影响,结合分析结果,根据不同主线出口预告标志的设置情况,实现对互通立交最小间距的设计。在测试结果中,设计互通立交最小间距下道路的交通冲突率始终稳定在0.645%以内,交通冲突密度始终稳定在0.345次/h以内(车流速度达到110km/h时),能够有效满足道路通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公路理念 互通立交 最小间距 道路状态因素 交通冲突率 交通冲突密度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研究
2
作者 彭伟宸 王晓玉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第14期0036-0038,共3页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网不断加密,互通式立交间距较近已成为常态。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间距是决定车辆运行安全的重要指标,道路车辆密度、匝道几何特性、分合流区及交织区的交通流特性对互通式立交的间距有重要影响。文章根据驾驶员对...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网不断加密,互通式立交间距较近已成为常态。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间距是决定车辆运行安全的重要指标,道路车辆密度、匝道几何特性、分合流区及交织区的交通流特性对互通式立交的间距有重要影响。文章根据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认知特性、行驶特性以及车辆的运行特性,结合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给出了不同运行速度下独立的两互通立交所需的最小净距建议值,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互通式立交 最小间距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爱增 李文权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为了得到符合我国交通流特性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实现城市快速路的安全高效运行,首先对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加速车道长度、两立交净距和减速车道长度3部分;然后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 为了得到符合我国交通流特性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实现城市快速路的安全高效运行,首先对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加速车道长度、两立交净距和减速车道长度3部分;然后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主线交通量对加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交通标志的位置设置对互通立交净距进行了研究;运用动力学原理并结合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对减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到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最后计算得到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互通立交最小间距 概率论 微分法 动力学 城市快速路 组成要素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被引量:23
4
作者 肖忠斌 王炜 +1 位作者 李文权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5-108,129,共5页
分析了影响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各种因素,给出了互通立交间距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引入临界安全间隙概念,采用概率论、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运动学的方法,在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互通立交加、减速车道长度及车辆完成车道... 分析了影响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各种因素,给出了互通立交间距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引入临界安全间隙概念,采用概率论、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运动学的方法,在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互通立交加、减速车道长度及车辆完成车道变换所需要的基本路段的长度,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通过与仿真软件CORSIM模型的求解值比较验证了该模型是有效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适宜的最小间距为1.0~2.0km,说明我国现行规范中立交间距的设计标准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最小间距 运动学 互通立交 临界安全间隙
下载PDF
公路隧道通风中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杨秀军 王晓雯 陈建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40-43,164,共5页
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确定对于风机正常经济的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射流风机工作原理和隧道内流态进行分析,依据射流力学的有关原理找到了影响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因素和计算方法。确定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 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确定对于风机正常经济的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射流风机工作原理和隧道内流态进行分析,依据射流力学的有关原理找到了影响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因素和计算方法。确定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通过工程类比和CFD软件数值模拟验证,符合真实情况,可为今后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确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射流风机 纵向最小间距 射流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间距 被引量:20
6
作者 贺玉龙 刘小明 任福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1,共4页
分析了对影响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间距的因素,根据道路使用者的心理特性,考虑驾驶员的最不利驾驶状况,并与交通条件相结合,根据北京快速路──三环路的观测数据,提出了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间距值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快速路 互通式立交 最小间距
下载PDF
地下道路地面出入口与交叉口最小间距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司徒炳强 靳文舟 +1 位作者 胡郁葱 王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4,共5页
地下道路在地面的出入口位置影响着地下和地面车流的衔接.文中分析了出入口间相对位置的组合模式,以交织段换道次数为主要判断依据,建立交织段最小长度模型,通过算例,给出寻找连续换道最大关键次数和关键车流的方法,针对交通流的混合特... 地下道路在地面的出入口位置影响着地下和地面车流的衔接.文中分析了出入口间相对位置的组合模式,以交织段换道次数为主要判断依据,建立交织段最小长度模型,通过算例,给出寻找连续换道最大关键次数和关键车流的方法,针对交通流的混合特性,运用Matlab编程给出交织段最小长度的离散阈值,为地下道路地面出入口与交叉口最小间距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道路 最小间距 换道次数 组合模式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主线侧连续出口最小间距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灵利 李新伟 +1 位作者 潘兵宏 王海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6-631,共6页
以高速公路主线侧连续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驾驶员认读标志的特点,高速公路车头时距的分布规律以及换道模型特征,建立主线侧连续出口匝道最小间距模型,提出基于车道数及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主线侧连续出口匝道最小间距的建议... 以高速公路主线侧连续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驾驶员认读标志的特点,高速公路车头时距的分布规律以及换道模型特征,建立主线侧连续出口匝道最小间距模型,提出基于车道数及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主线侧连续出口匝道最小间距的建议值。该建议值比规定值稍大,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行驶车辆的出口正确率和保证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降低高速公路出口事故率。对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连续出口匝道的设置提供了参考,且得出高速公路主线侧连续出口最小间距与车道数有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连续出口 车头时距 换道模型 最小间距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至出口最小间距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少伟 赖泓志 +2 位作者 潘兵宏 姚晶 严考权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3-652,共10页
针对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紧接主线的出口路段间距过小,可能导致驾驶员错过出口或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现象,以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至主线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确定满足其需求的最小长度.基于驾驶员不熟悉路况的最不利情况下,研究主... 针对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紧接主线的出口路段间距过小,可能导致驾驶员错过出口或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现象,以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至主线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确定满足其需求的最小长度.基于驾驶员不熟悉路况的最不利情况下,研究主线相互合流至主线出口之间的间距需考虑6个部分,分别是主线相互合流构造距离、车流重新分布距离、认读标志距离、车辆换道距离、安全确认距离及出口减速段.从安全角度出发,建立主线相互合流构造距离计算模型;结合主线相互合流后的交通流特性,根据不同的主线相互合流方式及车道数,确定换道类型和换道次数,并以此计算出车流重新分布所需距离.根据车辆进行换道时的特征和轨迹,建立五阶多项式换道模型,计算车辆换道距离;提出最小间距建议值,并对建议值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当且仅当间距大于等于建议值时,冲突率满足模糊隶属度评价,安全水平为安全.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合理可靠,据此计算的最小间距建议值可保证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最小间距 换道模型 高速公路 主线相互合流 主线出口
下载PDF
考虑主线车道数与匝道车速的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裴玉龙 金英群 王宇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6,共8页
为完善现行标准、规范,满足日趋精细化的工程实践需求,开展了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研究。总结了快速路出入口组合形式与最小间距划分方式,根据车辆变道目的,提出将交织段进一步划分为合流变道段与分流变道段;以尽量避免分合流... 为完善现行标准、规范,满足日趋精细化的工程实践需求,开展了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研究。总结了快速路出入口组合形式与最小间距划分方式,根据车辆变道目的,提出将交织段进一步划分为合流变道段与分流变道段;以尽量避免分合流车辆对主线交通流干扰为原则,重新建立了不同组合形式下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式。针对快速路主线自由流、稳定流上段和稳定流3种运行状态,考虑匝道车速,分别建立了加、减速段长度计算模型;引入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等待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以变道条件最差为前提,结合主线车道数,提出了车道变换长度的确定方法,并据此优化了加速车道、减速车道、车道变换、出口标志识认4类长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三级服务水平下,对应于不同主线设计速度、车道数和匝道设计速度的出入口最小间距推荐值,结果表明,在76.5%的工况中,推荐值小于规范值;推荐值高于规范值的情况集中于主线设计速度高于80 km/h,单向车道数为4的工况中;对应于60 km/h,80 km/h,100 km/h的主线设计速度,推荐值平均比规范值低160 m,138 m,70 m。与规范值相比,推荐值能满足更为灵活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设计 城市快速路 出入口最小间距 间隙接受理论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公交停靠站与出入口的最小间距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晓光 许建 朱彤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0年第2期1-7,27,共8页
公交停靠站与出入口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快速路公交优先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将出入口分为公交出入口、非公交出入口,将停靠站分为路边型停靠站、路中型停靠站,解析了两类出入口与两类停靠站相互影响的机理,得到了停靠站与出入口的最小间距... 公交停靠站与出入口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快速路公交优先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将出入口分为公交出入口、非公交出入口,将停靠站分为路边型停靠站、路中型停靠站,解析了两类出入口与两类停靠站相互影响的机理,得到了停靠站与出入口的最小间距应该满足的条件。基于运动学原理、交通波动理论、概率论等知识建立了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蒙特卡罗等方法求解模型。利用天津市快速路大量的实测数据给出计算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最小间距 概率论 蒙特卡罗方法 城市快速路 公交优先
下载PDF
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进 杨晓光 《城市交通》 2010年第3期50-57,共8页
平面式快速路是快速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出入口最小间距影响因素复杂,科学确定其值对提高快速路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已有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特征,对四类出入口组合的出入口间距... 平面式快速路是快速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出入口最小间距影响因素复杂,科学确定其值对提高快速路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已有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特征,对四类出入口组合的出入口间距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以快速路主线车道数、主线流量、出入口流量、辅道流量为输入条件,计算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下的出入口最小间距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反映各类影响因素,可针对具体条件得到更为科学的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平面式快速路 计算模型 出入口 最小间距
下载PDF
苜蓿叶立交集散车道连续入出口最小间距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兵宏 刘娟 +2 位作者 柴虎 李翔 张冉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5-313,共9页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中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同侧入口与下游出口(简称连续入出口)之间的间距尚未规定,当连续入出口距离较小时,交织车流相互影响,不仅降低通行能力,还会影响区域交通安全.本研究选择苜蓿叶立交主线设置集散...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中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同侧入口与下游出口(简称连续入出口)之间的间距尚未规定,当连续入出口距离较小时,交织车流相互影响,不仅降低通行能力,还会影响区域交通安全.本研究选择苜蓿叶立交主线设置集散车道的情况,通过分析此区域车辆运行特性,确定连续入出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根据《公路通行能力手册》确定交织类型与交织区车辆速度等关键参数,计算出交织区长度与饱和度,并对交织区长度和服务水平进行检验,提出苜蓿叶立交集散车道连续入出口最小间距推荐值.利用VisSim软件构建连续入出口路段的交通仿真模型,以冲突率为安全性评价指标,对不同设计速度组合下最小间距推荐值的仿真冲突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推荐的入出口最小间距安全水平为安全、较安全和临界安全,故间距推荐值合理.研究成果可为苜蓿叶立交集散车道的连续入出口设计提供参考,完善相关规范与设计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苜蓿叶立交 集散车道 连续入出口 交织 最小间距 VISSIM仿真
下载PDF
互通式立交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建平 廖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匝道连续分流点间距是互通式立交规划设计的重点,对交通运行有重要影响。首先分析了交通量、运行速度、交通标志布置对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的影响;其次,结合现场调研,分析匝道连续分流区车辆换道行为和不同换道型式下最小间距组成,... 匝道连续分流点间距是互通式立交规划设计的重点,对交通运行有重要影响。首先分析了交通量、运行速度、交通标志布置对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的影响;其次,结合现场调研,分析匝道连续分流区车辆换道行为和不同换道型式下最小间距组成,运用交通冲突技术对不同车道变换型式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基于驾驶员行为理论和可接受间隙理论,从交通标志识认距离、车辆换道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减速车道长度等3方面,建立互通式立交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最小间距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可以为山地城市互通式立交规划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互通式立交 匝道 连续分流区 最小间距 车道变换模型
下载PDF
高速公路先入后出型匝道最小间距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治炉 陈宽民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5-340,共6页
为解决先入后出型匝道间距设置过近引起的交通紊乱和行车安全问题,通过分析交织区车辆运行特性,利用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对净交织长度进行反算,运用动力学原理对交织车辆必要加减速行程进行分析,构建了先入后出型匝道连接部最小... 为解决先入后出型匝道间距设置过近引起的交通紊乱和行车安全问题,通过分析交织区车辆运行特性,利用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对净交织长度进行反算,运用动力学原理对交织车辆必要加减速行程进行分析,构建了先入后出型匝道连接部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标定相应参数及筛选条件。结果表明:匝道组合形式一定时,先入后出型匝道最小间距随着主线设计速度增加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其推荐值集中在300~550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间距 交织区 加速长度 减速长度 动力学原理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与隧道入口最小间距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少飞 李伟聪 +1 位作者 陈学文 陈振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76,共3页
针对当前出现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入口间距较近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交通安全、驾驶员反应时间和车辆操作时间需求等角度,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入口间距推荐值。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和安全管... 针对当前出现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入口间距较近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交通安全、驾驶员反应时间和车辆操作时间需求等角度,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入口间距推荐值。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安全保障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互通式立交 交通安全 最小间距
下载PDF
匝道收费广场中心至前方分流点最小间距研究
17
作者 杨少伟 万健 潘兵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5-399,共5页
以匝道收费广场中心至前方分流点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将从收费站值分流点的整个行驶过程分为加速过程和换道过程2个阶段进行研究,通过对驾驶人加速过程的分析和驾驶人认读标志的特点以及换道模型特征,建立匝道收费广场中心至前方分流点... 以匝道收费广场中心至前方分流点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将从收费站值分流点的整个行驶过程分为加速过程和换道过程2个阶段进行研究,通过对驾驶人加速过程的分析和驾驶人认读标志的特点以及换道模型特征,建立匝道收费广场中心至前方分流点最小间距模型,并提出基于车道数的匝道收费广场中心至前方分流点最小间距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匝道 收费广场 换道模型 最小间距
下载PDF
考虑排队长度的道路信号交叉最小间距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大德 《交通世界》 2007年第07X期72-73,共2页
交通拥堵现象是世界各地城市交通的通病。一些城市交通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交通拥堵现象与交叉口因素直接或间接相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交叉口相互间距不合理,相邻交叉口间距太近,当交叉口排队较长时,就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因此,... 交通拥堵现象是世界各地城市交通的通病。一些城市交通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交通拥堵现象与交叉口因素直接或间接相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交叉口相互间距不合理,相邻交叉口间距太近,当交叉口排队较长时,就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因此,本文基于城市道路信号交叉的交通特性,对交叉口排队长度进行分析,并讨论考虑排队长度的信号交叉最小间距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间距 排队长度 道路信号 交通拥堵现象 城市交通 交叉口 调查资料 交通特性
下载PDF
车道变换模型确定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探讨
19
作者 杜立平 程海波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年第4期38-41,13,共4页
该文分析了交通量、互通式立交相邻侧构造、交织段、司机驾驶、交通标志布置以及经济、地区7个因素对互通式立交间距的影响。根据立交间距的定义,采用匝道切线长和变速车道长度确定构造长度;采用车道变换模型、交通标志布置以及满足主... 该文分析了交通量、互通式立交相邻侧构造、交织段、司机驾驶、交通标志布置以及经济、地区7个因素对互通式立交间距的影响。根据立交间距的定义,采用匝道切线长和变速车道长度确定构造长度;采用车道变换模型、交通标志布置以及满足主线无交织运行的距离确定立交净距。最后,提出了主线设计速度80 km/h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 构造长度 交通标志 交织长度 车道变换模型
下载PDF
井眼测量误差椭球最小间距计算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宁 王少萍 洪迪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0-1325,共6页
随着丛式井和加密井在油田的广泛应用,对井眼防碰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井眼分离系数是防碰分析的一个常用指标,然而不同误差椭球分离距计算方法导致结果差异较大,为此提出测量误差椭球最小间距计算新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应用需要。在坐... 随着丛式井和加密井在油田的广泛应用,对井眼防碰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井眼分离系数是防碰分析的一个常用指标,然而不同误差椭球分离距计算方法导致结果差异较大,为此提出测量误差椭球最小间距计算新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应用需要。在坐标变换及误差椭球计算基础上,推导了中心向量法误差椭球分离距计算公式,进而应用最优化理论求解了两误差椭球最小间距,并研究了快速求解策略,可精确、快速地计算井眼分离系数。算例分析表明,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新方法能更好地指导井眼防碰风险评价工作,在丛式井设计和定向钻井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式井 井眼防碰 分离系数 误差椭球 最小间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