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法在免疫调节类药物临床起始剂量设计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杜萍 安卓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368-2372,共5页
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是药物从临床前推进到临床阶段的关键节点。免疫调节类药物因其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可引发包括细胞因子风暴、过敏等严重免疫相关毒性。在TGN1412事件发生后,传统的以毒理学终点为基础的临床起始剂量计算... 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是药物从临床前推进到临床阶段的关键节点。免疫调节类药物因其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可引发包括细胞因子风暴、过敏等严重免疫相关毒性。在TGN1412事件发生后,传统的以毒理学终点为基础的临床起始剂量计算在免疫调节类药物中的应用面临很大挑战。本文结合欧洲药品管理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高风险药物首次临床试验的指南,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表的相关电子刊物,总结了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minimum expected biological effect dose,MABEL)法出现的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基于MABEL法的临床起始剂量计算考量要素等。最后,以免疫激活药白细胞介素-2和CD3:hEGFRvⅢ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抑制药CD28单克隆抗体等临床在研药物为案例,介绍了其基于MABEL法的首次人体试验剂量的设计过程,旨在为免疫调节类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 免疫调节类药物 临床起始剂量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抑菌活性的金银花颗粒效价测定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容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2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固体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化学-生物联合评价模式。方法:以金银花颗粒为模型药,采用菌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考察金银花提取液对4种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大肠埃希菌... 目的:探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固体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化学-生物联合评价模式。方法:以金银花颗粒为模型药,采用菌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考察金银花提取液对4种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性。建立敏感菌抑菌圈直径与不同浓度金银花提取液之间的相关曲线,计算不同厂家金银花颗粒的生物效价,并将测定结果与HPLC法测定(以绿原酸计)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抑菌实验表明,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边缘清晰、敏感度较高。当金银花的质量浓度在0.0142~0.0680 g·ml^(-1)范围内时,对数浓度与反应效应呈线性关系,且相关性好(r=0.990 9)。结论:以生物活性为导向的效价评价方法有望成为评价中药固体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手段之一,可配合传统检验方法对中药材及其制剂进行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生物效价测定法 剂量效应曲线 菌敏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生物制品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拟定的一般考虑 被引量:1
3
作者 闫莉萍 孙涛 +1 位作者 王海学 王庆利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044-1049,共6页
全新药物从临床前向临床推进的过程中,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是一个关键风险控制节点。生物制品与小分子药物存在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和毒性风险,在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上具有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考虑侧重点。重点阐述支持首... 全新药物从临床前向临床推进的过程中,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是一个关键风险控制节点。生物制品与小分子药物存在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和毒性风险,在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上具有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考虑侧重点。重点阐述支持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拟定所需要的临床前研究信息;根据国内外的指导原则,介绍了基于毒性终点、药理终点、以及PK/PD模型进行起始剂量拟定的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尽管毒性反应剂量法依然是传统保守的方法,但是对于具有免疫激发作用的生物制品更倾向于采用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法。研究者应基于药物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拟定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选取最合适安全的剂量,并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品 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 临床前研究 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 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 PK/PD模型
原文传递
单抗诱发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尉骁璐 孙建华 宫丽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5-1189,共5页
单克隆抗体引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具有发病迅速、危害严重、难以预测和控制等特点。近年来,建立可靠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CRA)预测CRS的发生成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热点。该文着重从CRA的适用对象、方法... 单克隆抗体引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具有发病迅速、危害严重、难以预测和控制等特点。近年来,建立可靠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CRA)预测CRS的发生成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热点。该文着重从CRA的适用对象、方法设计考虑因素、方法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CRA预测平台的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TGN1412 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 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 临床前安全性研究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在创新药物首次人体试验起始剂量计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魏春敏 王水强 杨进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341-2344,共4页
首次人体试验起始剂量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在确定起始剂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已有的动物药效、毒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数据,既要避免因起始剂量过大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以保证受试者安全,又要考虑在不过多增加受试者数量的情况下... 首次人体试验起始剂量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在确定起始剂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已有的动物药效、毒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数据,既要避免因起始剂量过大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以保证受试者安全,又要考虑在不过多增加受试者数量的情况下较快达到试验目标。本文详细介绍了根据临床前体外或体内毒性和药理活性水平的暴露量,推算相应的人体药动力学参数,综合考虑药物作用及靶点特征,获得预期人体药效学或毒性剂量,比较并确定合理的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方法,以期有效降低首次人体试验风险,提高试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人体试验 起始剂量 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剂量 最小预期生物效应水平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新药人体首次剂量设计的技术考虑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凤琴 孙涛 +1 位作者 王海学 王庆利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456-1463,共8页
确定人体首次(first in human,FIH)安全起始剂量是新药研发的关键步骤之一。多国监管机构发布了关于人体首次研究最大推荐起始剂量选择的指导性文件。基于非临床研究未见不良反应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以体表积... 确定人体首次(first in human,FIH)安全起始剂量是新药研发的关键步骤之一。多国监管机构发布了关于人体首次研究最大推荐起始剂量选择的指导性文件。基于非临床研究未见不良反应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以体表积标准化计算人体等效剂量,并根据试验药物特点等给予一定安全系数确定人体首次剂量的方法在药物开发领域广泛应用;基于最小预期生物效应剂量(minimal antici-pated biological effect level,MABEL)的人体首次剂量计算方法,综合了试验药物的PK/PD特性,以经验性总结和合理假设为基础建模和模拟,获得越来越多研发企业和监管机构的关注。本文旨在梳理FIH研究中最大推荐起始剂量(maximum recommended starting dose,MRSD)估算的规则,并以举例介绍常用的FIH剂量估算方法,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讨论,为新药研发和评价提供实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首次 最大推荐起始剂量 异速缩放 最小预期生物效应剂量 药动学/药效学建模
原文传递
板蓝根类制剂抑菌生物效价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阮健 陈彤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研究板蓝根微生物检定法的适用剂量范围,建立其对敏感菌株的剂量效应曲线,并且根据板蓝根量效曲线测定不同厂家板蓝根片的效价,从而建立板蓝根和板蓝根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菌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考... 目的:研究板蓝根微生物检定法的适用剂量范围,建立其对敏感菌株的剂量效应曲线,并且根据板蓝根量效曲线测定不同厂家板蓝根片的效价,从而建立板蓝根和板蓝根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菌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考察板蓝根水提液对5种标准菌株(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性。利用不同浓度板蓝根提取液对敏感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浓度的关系建立标准曲线,构建适用于板蓝根的生物检定法,通过测定不同厂家产地的板蓝根和板蓝根片的抑菌圈直径,代入量效曲线计算它们的生物效价。结果:抑菌实验表明,板蓝根对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多种菌敏感,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边缘清晰,敏感度较高。当板蓝根的质量浓度在0.029~0.136 g·mL^-1范围内时,对数浓度与反应效应呈线性关系,且相关性好(r=0.991 2)。板蓝根在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在90.0%~110.0%范围内,可信限率均在10%以内,RSD为3.7%。结论:采用微生物检定法建立板蓝根、板蓝根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是可行的,它可以有效配合传统检验方法对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进行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抗菌活性 生物效价 生物检定法 剂量效应曲线 菌敏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