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最细粉对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及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玮 曹燕滔 艾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22-25,29,共5页
目的观察天麻最细粉和普通粉对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及血清中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的调节作用,对比最细粉和普通粉的疗效差别。方法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天麻最细粉和普通粉对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及血清中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的调节作用,对比最细粉和普通粉的疗效差别。方法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天麻普通粉组(1.8 g/kg)和天麻最细粉组(1.8 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周后,应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c AMP和c GMP的含量及c AMP/c GMP的比值。结果经过天麻普通粉和天麻最细粉的治疗后,两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且天麻最细粉组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优于普通粉组(P<0.05);天麻治疗后大鼠脑组织的DA、NE、5-HT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天麻最细粉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天麻普通粉组(P<0.05);天麻治疗后大鼠血清中的c AMP显著上升(P<0.05),c GMP显著降低(P<0.05),导致c AMP/c GMP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趋于正常,而且天麻最细粉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天麻普通粉组(P<0.05)。结论经过天麻普通粉和天麻最细粉的治疗后,P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提高了PD大鼠脑组织中降低了的DA、NE、5-HT水平,调节了血清中c AMP/c GMP平衡,且天麻最细粉的疗效优于普通粉,为天麻最细粉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最细粉 普通 帕金森病大鼠
下载PDF
我院2012~2014年中药最细粉使用情况分析
2
作者 周杰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期163-164,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最细粉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12-2014年门诊中药房中草药处方信息,对中药最细粉使用品种数、使用总量、使用总金额、药品使用频率以及中药最细粉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最细粉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12-2014年门诊中药房中草药处方信息,对中药最细粉使用品种数、使用总量、使用总金额、药品使用频率以及中药最细粉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我院中药最细粉药品使用品种数基本维持在19种,最细粉使用总量和使用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药最细粉不合理处方的主要问题为: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症不适宜、超剂量使用等。结论:中药最细粉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不合理使用问题日渐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最细粉 使用情况 处方分析
下载PDF
全蝎最细粉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梁刚 吴春红 +2 位作者 张红 张丹 刘明华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20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蝎最细粉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明确剂量-毒性反应关系及毒性靶器官。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全蝎最细粉高、中、低3个剂量[0.8,0.4,0.2 g/(kg·d)]和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给药10周。停药4周后,对大鼠的一般... 目的探讨全蝎最细粉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明确剂量-毒性反应关系及毒性靶器官。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全蝎最细粉高、中、低3个剂量[0.8,0.4,0.2 g/(kg·d)]和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给药10周。停药4周后,对大鼠的一般行为、生理指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大脑湿质量和肾系数等进行观察和检测,并对各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灌胃给药10周后,低剂量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灌胃给药第4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高(P<0.05);灌胃给药第10周,高剂量组的AST和低剂量组的尿素氮(BUN)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停药恢复期,高剂量组的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血钠(Na)、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肌酸激酶(CK)、血糖(Glu)虽有统计学差异,但并未反映出脏器毒性。停药恢复期,中、低剂量组大鼠大脑湿质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肾系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给药第4周,各组未发现明显组织学变化;给药第10周,各给药组大鼠肺、肝、肾、睾丸均发生病变;停药恢复期,各给药组大鼠肺、肾均发生病变。结论全蝎最细粉长期毒性主要的毒性靶器官可能为肝、肺和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最细粉 长期毒性 靶器官 大鼠
下载PDF
全蝎最细粉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刚 赵福兰 +2 位作者 鲍舒洁 杨彦哲 刘明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6期2418-2419,2424,共3页
目的探索全蝎最细粉的急性毒性剂量、毒性反应、可能的毒性靶器官及其毒性程度等。方法将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G1、G2、G3、G4、G5和G6组,每组20只。采用一次性灌胃并观察小鼠14 d内急性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半数致死量(... 目的探索全蝎最细粉的急性毒性剂量、毒性反应、可能的毒性靶器官及其毒性程度等。方法将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G1、G2、G3、G4、G5和G6组,每组20只。采用一次性灌胃并观察小鼠14 d内急性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各组小鼠均出现行为方式改变、短暂兴奋、呼吸困难、强直性痉挛、抽搐、小便失禁、死亡(无性别差异性)等毒性反应。100%致死剂量为14.000 0 g/kg,0%致死剂量为8.000 0 g/kg,LD50为10.199 9 g/kg,置信系数为0.05时,95%可信区间为9.824 3~10.589 8。结论全蝎最细粉口服给药LD50为10.199 9 g/kg,属于微毒级别,急性毒性主要损伤神经和呼吸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 急性毒性试验 最细粉
下载PDF
中药最细粉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燕斌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6X期43-44,44,共2页
目的:对比中药细粉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最细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治疗总... 目的:对比中药细粉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最细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最细粉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中药饮片,且使用方便、质量稳定,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药饮片 中药最细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3种中药最细粉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考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化玮 刘洋 +1 位作者 艾国 黄正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296-3302,共7页
目的制备3种中药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的最细粉,比较不同粒径的中药粉体的理化性质差异。方法分别制备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对其粒径、形貌结构、流动性、吸湿性等粉体学特征以及醇溶性浸出物的量和有效成分的量进行考察。结果... 目的制备3种中药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的最细粉,比较不同粒径的中药粉体的理化性质差异。方法分别制备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对其粒径、形貌结构、流动性、吸湿性等粉体学特征以及醇溶性浸出物的量和有效成分的量进行考察。结果药材经过粉碎后,3种中药材的粉体学性质及醇溶性浸出物和有效成分的量均发生一定的改变。随着粒径的减小,中药粉体的比表面积增加,流动性稍有降低,吸湿性稍有增加,醇溶性浸出物的量和有效成分的量均有所提高。结论 3种中药材经过粉碎后,粉体学性质有所改变,能够促进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为中药最细粉的入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最细粉 体学性质 浸出物 粒径
原文传递
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菲 艾国 +2 位作者 盛柳青 王建美 黄正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397-3401,共5页
目的考察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质量稳定性。方法采用常温留样实验考察,连续追踪12个月,比较不同时间的3种中药最细粉的形貌结构、粒径、比表面积、堆密度、休止角等粉体学特征以及有效成分的量和体外溶出曲线。结果经过12个月... 目的考察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质量稳定性。方法采用常温留样实验考察,连续追踪12个月,比较不同时间的3种中药最细粉的形貌结构、粒径、比表面积、堆密度、休止角等粉体学特征以及有效成分的量和体外溶出曲线。结果经过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粉体学特征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3种中药最细粉的有效成分的量基本保持不变,体外溶出率曲线的差异性很小,具有等价性。结论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在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考察期内,质量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浙贝母 天麻 红景天 最细粉 稳定性 有效成分 体外溶出率
原文传递
天麻最细粉和普通粉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慧 艾国 黄正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天麻最细粉和普通粉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对比最细粉和普通粉的作用差别。方法: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天麻普通粉低、中、高... 目的:观察天麻最细粉和普通粉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对比最细粉和普通粉的作用差别。方法: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天麻普通粉低、中、高剂量组(0.45,0.9,1.8 g·kg-1)和天麻最细粉低、中、高剂量组(0.45,0.9,1.8 g·kg-1)。观察PD大鼠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变化。结果:经过天麻普通粉和最细粉的治疗后,PD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学改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一氧化氮(NO)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亦降低,且最细粉的效果更佳。结论:天麻普通粉和最细粉均对P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炎症反应有改善作用,而且天麻最细粉的作用更加明显,为天麻最细粉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最细粉 普通 帕金森病大鼠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红景天最细粉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宏山 艾国 黄正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研究红景天最细粉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质量排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N模型组,红景天普通粉治疗组... 目的 研究红景天最细粉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质量排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N模型组,红景天普通粉治疗组(3 g/kg·d-1),及红景天最细粉低剂量组(0.75 g/kg·d-1)、中剂量组(1.5 g/kg·d-1)、高剂量组(3 g/kg·d-1)各10只,均灌胃给药,1次/d.7周后,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STC)、尿素氮(BUN)、肌酐(Cr)、尿液尿蛋白(Upro);光镜观察各组肾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DN模型组FBG、STC、BUN、Cr、Upro[分别为(24.78±3.66) mmol/L、(4.07±1.32) mmol/L、(22.36±2.54) mmol/L、(86.78±7.47) μmol/L、(50.23±6.82) mg],与红景天普通粉治疗组,红景天最细粉中、高剂量组的FBG[分别为(18.67±2.74) mmol/L、(17.21±3.17) mmol/L、(15.48±2.46) mmol/L]、STC[分别为(3.33±0.87) mmol/L、(3.42±0.74) mmol/L、(3.21±0.92) mmol/L],BUN[分别为(15.43±2.04) mmol/L、(16.56±1.85) mmol/L、(12.44±1.36) mmol/L]、Cr[分别为(66.17±4.43) μmol/L、(68.42±5.06) μmol/L、(61.33±4.21) μmol/L]、Upro[分别为(37.47±5.64) mg、(35.66±4.72) mg、(27.37±3.92) mg]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红景天最细粉高剂量组的疗效更佳.DN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各红景天治疗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结论 红景天对DN大鼠有保护作用,且相同剂量最细粉组的疗效优于普通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最细粉 糖尿病肾病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少棘蜈蚣最细粉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3月慢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春红 梁刚 +2 位作者 张红 张丹 刘明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索少棘蜈蚣最细粉的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大鼠3月慢性毒性,包括毒性剂量、毒性反应和可能的毒性靶器官。方法:小鼠24小时内一次性灌胃不同剂量的少棘蜈蚣最细粉,观察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SD大鼠连... 目的:探索少棘蜈蚣最细粉的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大鼠3月慢性毒性,包括毒性剂量、毒性反应和可能的毒性靶器官。方法:小鼠24小时内一次性灌胃不同剂量的少棘蜈蚣最细粉,观察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SD大鼠连续灌胃不同剂量的少棘蜈蚣最细粉(0.5 g/kg、1.0 g/kg、2.0 g/kg,分别为临床常用剂量10倍、20倍、40倍)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给药4周、12周和恢复2周,测定血液学指标、血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发现毒性靶器官,并进行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少棘蜈蚣最细粉对小鼠LD50为8.8218 g/kg,其95%可信限为8.3800≤LD50≤9.2870 g/kg。少棘蜈蚣最细粉对大鼠体重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血液学检查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GB)降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升高,血生化检查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肌酐(CREA)均明显升高,病理组织检查主要可致肾、肝、肺和睾丸病变。结论:少棘蜈蚣最细粉小鼠LD50为8.8218 g/kg,属于微毒级别,大鼠3月慢性毒性主要有一定溶血毒性,且毒性靶器官可能为肾脏、肝脏、肺和睾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棘蜈蚣最细粉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慢性毒性
原文传递
灯盏花最细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卫标 伍兰萼 郭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4726-4730,共5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最细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最细粉组和普通粉组。对照组常规喂养,其余3组ig腺嘌呤(250 mg/kg)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持续喂养21 d。造模成功后,对... 目的研究灯盏花最细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最细粉组和普通粉组。对照组常规喂养,其余3组ig腺嘌呤(250 mg/kg)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持续喂养21 d。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灯盏花最细粉组和普通粉组按照3 g/kg的剂量每天ig给予相应的灯盏花粉1次,持续治疗42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m 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光镜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最细粉组和普通粉组大鼠的Scr、BUN水平均降低(P<0.05),肾组织TGF-β1、PAI-1 m RNA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TNF-α和IL-1β量降低(P<0.05),病理改变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灯盏花最细粉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粉组。结论灯盏花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最细粉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最细粉 慢性肾功能衰竭 保护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原文传递
百草堂“中药最细粉高频振动气流粉碎新工艺及产品”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12
《泸州科技》 2012年第1期31-31,共1页
2012年2月23日,泸州百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药最细粉高频振动气流粉碎新工艺及产品"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成果鉴定。
关键词 科技成果鉴定 最细粉 百草堂 高频振动 气流 省级 中药
原文传递
三七等9种中药超微粉的粒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温俊达 杨永华 +1 位作者 杨瑛 彭小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研究三七等9种超微粉的粒径分布,并与其细粉、最细粉、极细粉进行比较。探讨超微细粉的粒径范围。方法采用w inner99显微颗粒图象分析系统,检测三七等9种超微粉的粒径分布。结果细粉、最细粉、极细粉的粒径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目的研究三七等9种超微粉的粒径分布,并与其细粉、最细粉、极细粉进行比较。探讨超微细粉的粒径范围。方法采用w inner99显微颗粒图象分析系统,检测三七等9种超微粉的粒径分布。结果细粉、最细粉、极细粉的粒径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中药及细粉粒径似超微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细粉 超微 winner99显微颗粒分析仪
下载PDF
基于HPLC-ELSD比较三七的三种粉末制剂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14
作者 陈立 李建 +3 位作者 王谦 赖慧 米晓琴 赵福兰 《四川中医》 2019年第7期67-71,共5页
目的:对三七的三种粉末制剂中三七总皂苷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进行比较。方法:以人参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作为检测指标,分别灌胃给药各剂型三七粉末制剂,按规定时间取血,甲醇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检测样品。结... 目的:对三七的三种粉末制剂中三七总皂苷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进行比较。方法:以人参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作为检测指标,分别灌胃给药各剂型三七粉末制剂,按规定时间取血,甲醇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检测样品。结果:人参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点符合二室模型的特征。与普通细粉比较,配方颗粒与最细粉的生物利用度均有显著提高,配方颗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4.05%~131.76%,而最细粉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0.51%~176.56%。结论:对三七三种粉末制剂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进行比较,三七最细粉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三七 生物利用度 最细粉 配方颗粒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剂型黄芪中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谦 赖慧 +3 位作者 陈立 李建 米晓琴 赵福兰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比较3种剂型黄芪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检测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结果黄芪饮片、黄芪配方颗粒、黄芪最细粉中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 074... 目的比较3种剂型黄芪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检测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结果黄芪饮片、黄芪配方颗粒、黄芪最细粉中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 074 6±0. 003 5)%,(0. 056±0. 004 5)%,(0. 129±0. 005 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 031±0. 002 1)%,(0. 022±0. 002 4)%,(0. 025±0. 001 9)%。结论 3种剂型黄芪中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标准。黄芪最细粉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最高,黄芪饮片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最高。本研究中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3种黄芪剂型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芪甲苷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饮片 配方颗粒 最细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