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是社会的最高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德兴 楼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6,22,共5页
美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是真与善的统一,因而也不是如康德所说的是感性与理性、自然与道德之间的中介。美是人的生命的自由流露和实现,是对真与善的超越,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当劳动是出于对丰富个性、全面的能力发展的渴望这种内在必... 美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是真与善的统一,因而也不是如康德所说的是感性与理性、自然与道德之间的中介。美是人的生命的自由流露和实现,是对真与善的超越,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当劳动是出于对丰富个性、全面的能力发展的渴望这种内在必然性时,就是在进行美的创造。遵循生命的自由呼唤,尽情地任由内在丰富本性的全面展现,就是美的规律。美作为社会的最高价值,引导社会确立以人为目的的价值目标,培养人们树立非功利导向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人的本质 社会文化 最高价值 最高存在方式
下载PDF
哲学:人类认识的最高境界——“应用哲学”说异议
2
作者 江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67-69,共3页
哲学的最通俗和最精奥理解,都不能超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哲学是人类认识的最高境界,是最普遍也最一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按照古希腊人的说法,它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这甚至从词根源起和语义发生学的角度都可以得到明晰的解释。但是,目前... 哲学的最通俗和最精奥理解,都不能超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哲学是人类认识的最高境界,是最普遍也最一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按照古希腊人的说法,它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这甚至从词根源起和语义发生学的角度都可以得到明晰的解释。但是,目前我国哲学界流行着不少的派别和学科体系,如所谓应用哲学、领导哲学、大众哲学、管理哲学,等等,我们将其总称为应用哲学。这倒并不是有意将它们作简单的类同混淆,而是因为这些流派都一概声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哲学 哲学批判 领导哲学 管理哲学 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 现代哲学 回过头 最高存在 实证科学
下载PDF
禅宗——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相互选择
3
作者 顾伟康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0年第4期178-183,共6页
一、惮宗演化的特殊现象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乃是特指南禅宗风——它初始于惠能门下洪州、石头两宗,大成于其后衍“五家七宗”。而早期禅宗史上达摩、慧可、东山宗和牛头宗等各家各派,其宗旨宗风完全不是如... 一、惮宗演化的特殊现象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乃是特指南禅宗风——它初始于惠能门下洪州、石头两宗,大成于其后衍“五家七宗”。而早期禅宗史上达摩、慧可、东山宗和牛头宗等各家各派,其宗旨宗风完全不是如此。比较禅宗史上的前后差别,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文化选择 禅宗史 稳定选择 最高存在 牛头宗 定向选择 南禅 中国化
下载PDF
关怀下的反思——另一种视野里的自然
4
作者 蔡虎堂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6-40,共5页
面对和谐的自然环境日已遭到人的破坏,带着一种对自然关怀式的情感,从分析自然的脆弱性、多样性、反应性、最高存在性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自然的一些内在特性入手,以期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情感和理智的交融中唤起人们对自然的一种人文式的... 面对和谐的自然环境日已遭到人的破坏,带着一种对自然关怀式的情感,从分析自然的脆弱性、多样性、反应性、最高存在性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自然的一些内在特性入手,以期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情感和理智的交融中唤起人们对自然的一种人文式的理解与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多样性 反应性 最高存在 自然
下载PDF
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续)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元和 《五台山研究》 1992年第1期21-23,46,共4页
四、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既然佛身、真如、般若等佛教的最高存在,就存在于此岸的感性现实世界中,那么传统佛教在彼岸世界追求极乐静土、涅槃成佛,就变成了一种虚妄、幻想。到这里,禅宗的反叛达到了顶峰:连成为一切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彼... 四、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既然佛身、真如、般若等佛教的最高存在,就存在于此岸的感性现实世界中,那么传统佛教在彼岸世界追求极乐静土、涅槃成佛,就变成了一种虚妄、幻想。到这里,禅宗的反叛达到了顶峰:连成为一切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彼岸世界也给否定掉了。禅宗这种反叛,早在惠能那里便表述得相当明确:“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敦煌本《坛经》)。在惠能看来,所谓彼岸的西方净土,实际上是“凡愚”的痴妄和执迷;对于通达真谛的“悟人”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能 《坛经》 禅宗美学 成佛 自性 彼岸世界 淡泊宁静 最高存在 敦煌本 恒安
下载PDF
神、自然和实体在斯宾诺莎体系里的内在统一 被引量:1
6
作者 洪汉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60-68,共9页
一个好的哲学体系,按照斯宾诺莎自己在《知性改进论》里的说法,应当从"那个能够表示自然全体的根源和源泉的观念"开始,"凡是能指示我们如何指导心灵依照一个最完善存在的观念为规范去进行认识的方法,就是最完善的方法&qu... 一个好的哲学体系,按照斯宾诺莎自己在《知性改进论》里的说法,应当从"那个能够表示自然全体的根源和源泉的观念"开始,"凡是能指示我们如何指导心灵依照一个最完善存在的观念为规范去进行认识的方法,就是最完善的方法",因此斯宾诺莎首先是从一个最高的存在范畴出发,发展他的哲学体系的. 斯宾诺莎在表述他的最高的存在范畴时,使用了三个名词,这就是"神","自然"和"实体".如果我们从历史上考察,这三个名词显然都不是斯宾诺莎自己的创造,它们都分别有其历史出处,斯宾诺莎同时使用这三个名词,正是反映其哲学的不同来源.他的"神"的概念,主要来自犹太神学和中古犹太经院哲学.斯宾诺莎在青少年时代曾潜心研究过犹太圣经和圣法经传,对于犹太神学和哲学有很高的造诣,十二世纪犹太哲学家阿本·以斯拉 (1092-1167)、麦蒙尼德 (1125-1204) 和葛雷斯卡 (1340-1410) 都对他发生很大的思想影响,这些人在对圣经的评注里所阐发的以无限圆满的神作为最高存在的观念,使斯宾诺莎最早确立了宇宙应当从一个最高统一的东西进行解释的一元论观点,这种观念在他思想里是这样根深蒂固,以致在他前后的所有著作中,他都用"神"这一名词来表述他的最高存在.他的“自然"概念,主要来自布鲁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家,布鲁诺提出的神与自然同一的思想对斯宾诺莎影响很大,从布鲁诺那里他吸取了自然神圣性和宇宙无限性的泛神论思想.这种影响在斯宾诺莎的著作、特别是《神、人及其幸福简论》这部早期著作里是非常明显的.他的"实体"概念,无疑是得自希腊哲学和笛卡尔哲学,笛卡尔哲学对于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莱布尼兹曾经说过,"在自然主义方面,斯宾诺莎是从笛卡尔结束的地方开始的."我们可以说,斯宾诺莎哲学虽然与笛卡尔哲学有质的不同,但他的哲学出发点却是笛卡尔哲学,他的一元论实体学说是在继承、批判和改造笛卡尔的实体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这三个名词的同时使用,可以表明斯宾诺莎哲学融会了许多哲学派别,有着多种思想渊源.当然,斯宾诺莎的世界观并不就是这许多影响的机械的合併或总和,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质的不同的崭新的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诺莎哲学 精神实体 笛卡尔哲学 自然哲学 哲学体系 最高存在 经院哲学 名词 泛神论 犹太神学
下载PDF
马克思对宗教问题的早期探究——兼论宗教的本质与人的本质 被引量:1
7
作者 牛苏林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26-35,共10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无神论是对神的否定,并且正是通过这种否定而肯定人的存在。”据此,我们认为,马克思早期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对宗教的批判,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它的...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无神论是对神的否定,并且正是通过这种否定而肯定人的存在。”据此,我们认为,马克思早期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对宗教的批判,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它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批判宗教的结果引申出关于人的理论。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必须推翻那些奴役人、屈辱人和蔑视人的一切关系。因此,对宗教的否定成为马克思研究人的理论前提,而对“人的存在”的肯定,又是批判宗教的最后证实。宗教问题与人的学说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就构成马克思早期宗教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问题 论宗教 社会作用 哲学手稿 费尔 杨弃 德法年鉴 最高存在 异化劳动 《手稿》
下载PDF
从佛维尔看法国心态史研究动向
8
作者 吴建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40-44,27,共6页
什么是心态?什么是心态史研究?这对于我国史学似乎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一方面是我们对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了解很不够,或者说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从某种定义上说,我们也许还并不承认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认识它... 什么是心态?什么是心态史研究?这对于我国史学似乎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一方面是我们对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了解很不够,或者说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从某种定义上说,我们也许还并不承认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认识它,也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探讨。心态史研究可以说是历史发展本身的要求,是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新领域。如同历史科学中各专门学科的研究一样,它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心态史研究,因其中牵涉到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形态 历史科学 专门学科 历史研究 研究动向 芒德 社会史研究 精神结构 信仰问题 最高存在
下载PDF
黑格尔东方美学思想述评
9
作者 查新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54-61,共8页
黑格尔的《美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内容极其丰富。他的东方美学思想是他整个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他在三大艺术类型的划分中,又把东方艺术放在首位,作为整个象征型艺术阶段的代表,因而他的东方美学思想又明显地具有相对独立... 黑格尔的《美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内容极其丰富。他的东方美学思想是他整个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他在三大艺术类型的划分中,又把东方艺术放在首位,作为整个象征型艺术阶段的代表,因而他的东方美学思想又明显地具有相对独立性。在黑格尔的心目中,东方是人类精神初步觉醒的地方,也是人类艺术创造和审美意识的策源地。他不仅从整体上对东方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自己明确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普遍意义 思想述评 人格化 美学体系 人类精神 感性形式 表现形式 最高存在 现象界
下载PDF
惊异、怀疑与批判——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反思一则
10
作者 钱远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马克思有一句著名格言:“真理探讨本身应当是合乎真理的。”作为人类智慧之精髓的哲学,它以探寻真理——而且是最普遍最深刻的真理——为己任,自然以“合乎真理的”即科学的、正确的方法为实现自己崇高目的之先决条件。哲学史、人类认... 马克思有一句著名格言:“真理探讨本身应当是合乎真理的。”作为人类智慧之精髓的哲学,它以探寻真理——而且是最普遍最深刻的真理——为己任,自然以“合乎真理的”即科学的、正确的方法为实现自己崇高目的之先决条件。哲学史、人类认识史的实际情形也正是样这:哲学一产生,就同时遇上了方法论问题,就开始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任何一位严肃的哲学家,任何一种严肃的哲学,总是十分关注研究方法。方法的先进、正确与否,决定其有无成就、成就的大小;从持定意义上说,一部哲学史、人类认识史,就是方法论的演进史、上升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方法论 历史反思 人类认识史 方法论问题 学史 最高存在 哲学探索 内在根据 演进史 蒙昧状态
下载PDF
对辩证的“圆圈式”哲学方法论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11
作者 钱远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12,35,共7页
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某种严整的“秩序”;人类认识的产生和演进,有着一定的“逻辑”。宏观天体,微观粒子,其永恒运行的轨迹,总是大体近似于圆圈;人类创立的科学,“向前运动的路线”,自成“一个圆圈”,其“整体本身是一个圆圈”。以探... 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某种严整的“秩序”;人类认识的产生和演进,有着一定的“逻辑”。宏观天体,微观粒子,其永恒运行的轨迹,总是大体近似于圆圈;人类创立的科学,“向前运动的路线”,自成“一个圆圈”,其“整体本身是一个圆圈”。以探索世界和人类认识的本质规律为目标的哲学,走着一种“圆圈式”的发展道路,运用着一种与其对象和内容一致的方法,即“正是内容在自身所具有的,推动内容前进的辩证法”;——形象地说,亦即“圆圈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方法论 辩证法思想 本质规律 辩证思维 三一体 感性世界 最高存在 本质关系 理论体系 方法论原则
下载PDF
关于贝克莱哲学性质的探讨
12
作者 刘庆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3-18,37,共7页
在我们的哲学界,有一种传统的、流行的看法,就是认为贝克莱的哲学在性质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这种看法是否合适,我认为有必要提出来商榷。 为了说明问题方便,我想就目前已经出版的一些哲学教材涉及的材料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贝克莱 人类知识原理 创造物 知者 实在性 意识形态领域 救主 最高存在 新柏拉图主义 神迹
下载PDF
简论吴梅村诗歌的悲剧特色
13
作者 裴世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89-93,共5页
简论吴梅村诗歌的悲剧特色裴世俊明清易代是汉族士大夫惨重的人生悲剧。尤其对吴梅村,更是沉哀人骨,恨海难消。他是前朝的旧臣.先帝的隆遇,让他倍尝人生荣耀,现在从生活顶峰跌人低谷,又被逼出仕,黍食新朝之禄,失去故国节操.也... 简论吴梅村诗歌的悲剧特色裴世俊明清易代是汉族士大夫惨重的人生悲剧。尤其对吴梅村,更是沉哀人骨,恨海难消。他是前朝的旧臣.先帝的隆遇,让他倍尝人生荣耀,现在从生活顶峰跌人低谷,又被逼出仕,黍食新朝之禄,失去故国节操.也失去一切引以为荣的东酉,堕人痛苦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 诗歌 人生悲剧 悲剧痛感 悲剧特色 农民起义军 “历史” 士大夫 价值目标 最高存在
下载PDF
生命教育的长宽高
14
作者 雅言 《少年儿童研究》 2010年第8X期1-1,共1页
教育与生命的关联真是太大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有人说,教育本质上是生命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因此,不难理解,生命教育就是呵护生命、关爱生命。
关键词 长宽 风云变态 梁漱溟先生 一叶障目 超越的 主体性 三重性 境界说 最高存在 自我实现
下载PDF
价值·权威·传统与中国哲学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来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26-32,共7页
“传统”(tradition)与“过去”(Past)在中国哲学中一直受到高度尊重,以至有学者称中国哲学为“过去取向的”或“崇古”的。可以说,中国哲学这种对于作为传统的过去的崇敬的取向,既是它源远流长、连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使得它在十九世... “传统”(tradition)与“过去”(Past)在中国哲学中一直受到高度尊重,以至有学者称中国哲学为“过去取向的”或“崇古”的。可以说,中国哲学这种对于作为传统的过去的崇敬的取向,既是它源远流长、连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使得它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受到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内在动力 基本价值 传统主义 圣人 孔子 价值理性 精神传统 最高存在 文化系统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五种’Aληθεvειν中的Φρóνησιs与Σοφiα——基于海德格尔的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章印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6年第1期48-82,共35页
下面主要基于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以下简称亚氏)的解读,来梳理亚氏五种aληθεvειν中的φρóνησιs和σοφiα。所谓基于海德格尔的解读,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的:首先是主要基于海德格尔的《柏拉图智者篇》。从早... 下面主要基于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以下简称亚氏)的解读,来梳理亚氏五种aληθεvειν中的φρóνησιs和σοφiα。所谓基于海德格尔的解读,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的:首先是主要基于海德格尔的《柏拉图智者篇》。从早期弗莱堡时期直至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智慧 解蔽 存在 智者篇 实践行为 终态 现实活动 聚形 最高存在 弗莱
原文传递
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妨碍了历史学的建立(续)
17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42-47,共6页
4、人生四要和四期人,包括古代印度的哲学家们在内,都是生活在丰富多采的物质世界中的,受着七情六欲的支配。谁都知道:所有那些世界虚无、人生如寄的理论,均是尚待证明的假设,而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存在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印度教本... 4、人生四要和四期人,包括古代印度的哲学家们在内,都是生活在丰富多采的物质世界中的,受着七情六欲的支配。谁都知道:所有那些世界虚无、人生如寄的理论,均是尚待证明的假设,而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存在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印度教本着现实态度,为其信徒设计了人生四要和四期的生活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古代印度 宗教哲学 印度教 奥义书 物质世界 人生观 社会生活 最高存在 解脱
原文传递
傅圣泽对于《道德经》及其他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弥维礼 韦凌 《国际汉学》 2005年第1期183-191,共9页
当我在罗马传信部的档案馆里偶然发现傅圣泽(JeanFrancois Foucquet)《神学问题》的一份抄本时,兴致顿生。抄本与其他许多有关著名的"礼仪之争"的文件一起被束之高阁。最近人们才又重新发现了它们,并大致将其归类为:"东... 当我在罗马传信部的档案馆里偶然发现傅圣泽(JeanFrancois Foucquet)《神学问题》的一份抄本时,兴致顿生。抄本与其他许多有关著名的"礼仪之争"的文件一起被束之高阁。最近人们才又重新发现了它们,并大致将其归类为:"东印度及中国文稿(1623—1799)",文稿第20号:"关于汉字‘道’的论争"(即它是否等同于基督宗教之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宗教 傅圣泽 礼仪之争 古代经典 东印度 耶稣基督 最高存在 狄奥尼修斯 训辞 克雷芒
原文传递
《那先比丘经》中的灵魂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广锠 《南亚研究》 1983年第1期76-84,共9页
近代以来,中外不少佛教研究者都认为佛教主张无灵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想以研究者们经常援引的《那先比丘经》(以下简称《那经》)为对象探讨一下其中所反映的灵魂观。灵魂观念产生得很早,还在远古时代,人们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 近代以来,中外不少佛教研究者都认为佛教主张无灵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想以研究者们经常援引的《那先比丘经》(以下简称《那经》)为对象探讨一下其中所反映的灵魂观。灵魂观念产生得很早,还在远古时代,人们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对一些生理现象、精神活动无法解释,他们不把人的思维与感觉看作是人体固有的功能,而把它抽象为一种寓于肉体内部又独立于肉体、可以自由活动的神秘的超自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思想 灵魂观念 灵魂不死 自然存在 最高存在 轮回 形神观 奥义书 表现形式 基督教
原文传递
这思想曾像一颗星绚烂于世界的天空
20
作者 何滨柔 陈春文 《人物》 2013年第4期34-36,共3页
Q: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人物PORTRAIT=P陈春文=CP: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把"烦"作为"在"的存在状态和人生态度,这与我们通常说的"烦"
关键词 存在与时间》 西方哲学 主体哲学 日常语言 最高存在 现代性问题 现代化问题 中国现代化道路 中国文化界 现代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