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夏季转换期东亚地表热通量对温度月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姚素香 张耀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0-248,共9页
利用1948-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春夏季节转换期间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地面热通量对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4~7月地面气温月际变化存在明显的与纬度有关的南北向差异、与海陆分布有关的东西... 利用1948-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春夏季节转换期间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地面热通量对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4~7月地面气温月际变化存在明显的与纬度有关的南北向差异、与海陆分布有关的东西向差异以及大陆上中低纬地区以90°E为分界线的东西向差异,大陆上温度月际变化比海洋上显著。通过对月际变温指数的研究发现,中南半岛以及高原东侧在4~5月月际变温明显,印度半岛及高原西侧6~7月月际变温明显,表明月际最大变温有从90°E以东地区向90°E以西地区推进的过程。研究月际变温与地面热通量关系发现,高纬地区大陆上月际温度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以及潜热变化关系较大,而中低纬地区大陆上月际变温与感热、潜热以及辐射关系都比较密切,且90°E以东的中南半岛及邻近地区的4~5月的月际变温与地面热通量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90°E以西的印度半岛及邻近地区6~7月的月际变温与热通量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此时青藏高原西侧辐射以及感热加热作用显著。对于热通量与地面月际变温显著相关区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地面热通量对于温度场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近地层,在高层,两者之间相关关系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际变温 地面热通量 季节转换 东亚地区
下载PDF
东北深震的孕震三步曲 被引量:7
2
作者 汤懋苍 廖留峰 郭维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31-1937,共7页
中国东北地区存在一条震源深度达600公里深震带,频发深源地震,本文通过分析1973年9月27日东北7.7级深震发震前0.5~1年的月际变温场和降水距平场的变化特征,得出中国东北区域深震的孕震过程与我国浅震一样也存在孕震三步曲;近30年9次深... 中国东北地区存在一条震源深度达600公里深震带,频发深源地震,本文通过分析1973年9月27日东北7.7级深震发震前0.5~1年的月际变温场和降水距平场的变化特征,得出中国东北区域深震的孕震过程与我国浅震一样也存在孕震三步曲;近30年9次深震的统计分析表明:东北深震的整个孕震时间以及各步之间的孕震时间均与我国浅震的孕震时间基本相同,唯地壳被压缩的时间东北深震比我国浅震要短一倍左右.东北深震孕震第一步中"热旱区"外围相对多雨带的平均半径与未来震级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6,用环带半径可估计出未来的震级,根据深震孕震三步曲的各步时间可估算出发震时间.东北深震与相匹浅震组成的"拍地热涡"亦可引发强大多雨区.表明深震肇因与浅震一样均来自壳幔层以下,其差别仅在于岩石圈的脆性层深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深震 月际变温 降水距平百分率 孕震三步曲 拍地热涡
下载PDF
旱灾的地气环流形势分类 被引量:6
3
作者 成青燕 汤懋苍 赵红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0-1497,共8页
旱灾与地气环流有很好的相关,根据对近50多年旱灾成因的普查,可将形成旱灾的地气环流形势分成4类:(1)大地冷涡;(2)月(季)际地温的大片负变温区;(3)大震前的大旱(旱震关系);(4)强震地热涡出现之后的地冷涡区。研究发现,大地冷涡因其波长... 旱灾与地气环流有很好的相关,根据对近50多年旱灾成因的普查,可将形成旱灾的地气环流形势分成4类:(1)大地冷涡;(2)月(季)际地温的大片负变温区;(3)大震前的大旱(旱震关系);(4)强震地热涡出现之后的地冷涡区。研究发现,大地冷涡因其波长较长,故移动缓慢,造成的干旱一般均较严重。T′_(32)的月际负变温区一般是表示该地区地下热活动减弱,故可预测下月将少雨;T′_(32)的季际负变温区,同理也可预测下季将少雨。强地震对正常地热活动是一个强干扰,我国的大旱大涝几乎均与强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强地震 地气环流 (季)变温 土壤温度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