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反应
1
作者 黄添友 赵明伦 黄培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本文探讨了PHA和Con A体外诱导NPC病人和VCA-IgA抗体阳性及阴性者外周血T_4、T_8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NPC病人的PBMC对上述二种有丝分裂原诱导T_4和T_8细胞的能力最低,VCA-IgA抗体阳性组次之,VCA-IgA抗体阴性组最高。同时还证实了PHA... 本文探讨了PHA和Con A体外诱导NPC病人和VCA-IgA抗体阳性及阴性者外周血T_4、T_8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NPC病人的PBMC对上述二种有丝分裂原诱导T_4和T_8细胞的能力最低,VCA-IgA抗体阳性组次之,VCA-IgA抗体阴性组最高。同时还证实了PHA主要是诱导T_4细胞,而Con A则主要是诱导T_8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原类 EB病毒 鼻咽肿瘤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引起的大鼠海马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信号传导通路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亚男 金英 +4 位作者 王世兴 姜艳 闫恩志 齐志敏 魏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2-368,共7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所致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β1-42损伤组,Aβ1-42+Pio20,40及80mg·kg-1组。d1与d2,Pio处理组大鼠灌胃给予Pio,正常对照组和Aβ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所致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β1-42损伤组,Aβ1-42+Pio20,40及80mg·kg-1组。d1与d2,Pio处理组大鼠灌胃给予Pio,正常对照组和Aβ1-42损伤组灌胃给予0.2%二甲亚砜。d2给药处理后,Aβ1-42损伤组及Pio处理组大鼠左侧脑室内单次注射Aβ1-425μL(2.0mmo·lL-1)制备大鼠痴呆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继续给药6d,处死大鼠,取海马CA1区,Western蛋白印迹法观察磷酸化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3/6(MKK3/6)、磷酸化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MAPK)、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2(ATF-2),磷酸化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MAPKAPK-2)和磷酸化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脑室内注射Aβ1-42可引起海马CA1区磷酸化的MKK3/6、磷酸化的p38MAPK和磷酸化的ATF-2表达明显增加,而磷酸化的MAPKAPK-2和磷酸化的HSP27表达明显降低。Pio可明显抑制Aβ1-42引起的磷酸化的MKK3/6、磷酸化的p38MAPK和磷酸化的ATF-2表达的增加;逆转Aβ1-42引起的磷酸化的MAPKAPK-2和磷酸化的HSP27表达降低的变化。结论Pio对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β1-42引起的磷酸化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通过激活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减轻脑缺血导致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脑水肿(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晓彩 羡晓辉 +3 位作者 蔡劲松 李文斌 张敏 李清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1-328,共8页
目的旨在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能否减轻脑缺血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脑水肿。方法72只永久凝闭椎动脉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LIP(双侧股动脉夹闭10min,间歇10min,3次循环),脑缺血,LIP+脑缺血,DMSO和SB 203580+LIP+脑... 目的旨在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能否减轻脑缺血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脑水肿。方法72只永久凝闭椎动脉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LIP(双侧股动脉夹闭10min,间歇10min,3次循环),脑缺血,LIP+脑缺血,DMSO和SB 203580+LIP+脑缺血组。各组大鼠中6只在脑缺血后3d处死,TUNEL染色计数凋亡细胞;6只在脑缺血后24h处死,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和LIP组海马CA1区偶有TUNEL阳性细胞;脑缺血组海马CA1区可见大量棕黄色着色的TUNEL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及LIP组相比,细胞数量明显增加;LIP+脑缺血组,TUNEL阳性神经元数与脑缺血组相比明显减少,提示LIP明显抑制缺血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拮抗剂SB 203580+LIP+脑缺血组,海马CA1区阳性染色锥体细胞明显增加,与DMSO+LIP+脑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表明SB 203580可拮抗LIP抑制凋亡的作用。与假手术和LIP组比较,脑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表明LIP降低了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LIP前应用SB 203580可抑制LIP的脑保护作用,使脑组织含水量较LIP+脑缺血组显著增加。结论LIP能够减轻脑缺血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脑水肿,可能与活化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 缺血预处理 肢体 SB 203580 细胞凋亡 脑水肿 脑缺血
下载PDF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表达PD-L1和PD-L2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迟晓云 何贤辉 +3 位作者 查庆兵 徐丽慧 曾耀英 王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3-877,共5页
目的:探讨PD-L1和PD-L2在正常人外周血静息和活化的B细胞、T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规律。方法:利用荧光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静息状态及经多克隆刺激剂脂多糖(LPS)和美洲商陆丝裂原(PWM)刺激6、24、48和72 h后表达PD-L1和PD-L2的... 目的:探讨PD-L1和PD-L2在正常人外周血静息和活化的B细胞、T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规律。方法:利用荧光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静息状态及经多克隆刺激剂脂多糖(LPS)和美洲商陆丝裂原(PWM)刺激6、24、48和72 h后表达PD-L1和PD-L2的B细胞和T细胞百分率,同时分析静息状态及经IFN-γ和LPS共同刺激244、8、72和96 h后表达PD-L2的单核细胞百分率。结果:静息B细胞和T细胞表面不表达PD-L1,LPS和PWM刺激6 h后表达PD-L1的B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静息B细胞,24 h达到最高,分别为(46.26±10.71)%和(43.67±6.14)%,之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表达PD-L1的T细胞百分率在LPS刺激下无显著变化,但PWM刺激6 h后百分率明显高于静息条件,24 h达到最高,为(25.42±9.23)%,之后下降。静息B细胞和T细胞不表达PD-L2,活化后PD-L2表达也无明显上调。另外,静息状态单核细胞表面不表达PD-L2,体外活化24 h后表达PD-L2的单核细胞百分率显著上调,48 h达到最高为(28.70±14.22)%,之后随时间而降低。结论:活化的淋巴细胞表达PD-L1,但不表达PD-L2,后者在活化的单核细胞表面表达,并且后者达到高峰的时间迟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1 B7-DC 脂多糖 商陆有丝分裂原类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下载PDF
抗CD3、CD7单抗-PAPs免疫毒素的构建及其联合杀伤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玲 李官成 +1 位作者 朱兆玲 林学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抗(抗CD3和抗CD7),分别与商陆抗病毒蛋白(PAPs)偶联构成两种免疫毒素,并探讨这两种免疫毒素在体外联合对T淋巴细胞和T淋巴母细胞(CEM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选用抗CD3和抗CD7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 [目的]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抗(抗CD3和抗CD7),分别与商陆抗病毒蛋白(PAPs)偶联构成两种免疫毒素,并探讨这两种免疫毒素在体外联合对T淋巴细胞和T淋巴母细胞(CEM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选用抗CD3和抗CD7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经纯化后以SPDP为交联剂,将两种单抗分别与商陆抗病毒蛋白偶联构建成抗CD3和抗CD7单抗免疫毒素;分别以及联合后对T淋巴细胞和CEM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结果]构建的两种单抗-PAPs免疫毒素活性良好,其特异性杀伤T淋巴细胞和T淋巴母细胞CEM细胞的效应比单一抗CD3-PAPs和抗CD7- PAPs更强,对照组仅有轻微的杀伤效应。[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抗 CD3和抗 CD7单抗-PAPs免疫毒素,及其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免疫结合物,并证明联合应用抗CD3-PAPs和抗CD7-PAPs免疫毒素有相加的杀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商陆有丝分裂原类 单克隆抗体 T淋巴细胞 杀伤效应
下载PDF
COnA、LPS对脐血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秀明 梁晓燕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2-165,共4页
本文应用Fura-2荧光测定技术,检测9例脐血细胞在ConA、LPS作用下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ytosolicfreecalciumconcentration[Ca ̄(2+)]i)的改变。结果如下:10μg/mlC... 本文应用Fura-2荧光测定技术,检测9例脐血细胞在ConA、LPS作用下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ytosolicfreecalciumconcentration[Ca ̄(2+)]i)的改变。结果如下:10μg/mlConA和10μg/mlLPS分别使血细胞[Ca ̄(2+)]i增加1.75±0.59倍及1.64±0.59倍,(P<0.01)但两者的作用比较,无显著差异。本文还对Fura-2荧光测定[Ca ̄(2+)]i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血 有丝分裂原类 伴刀豆球蛋白 钙离子
下载PDF
Ras-MAPK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昌毓穗 刘季春 +5 位作者 傅华群 喻本桐 徐建军 王一明 魏益平 邹书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6-380,共5页
Ras蛋白是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信号通路的重要元件。当Ras变异时,将信号转导到下游信号元件可能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肿瘤发生。抑制Ras及其下游信号可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Ras信号通路在食管肿瘤的发病过程中... Ras蛋白是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信号通路的重要元件。当Ras变异时,将信号转导到下游信号元件可能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肿瘤发生。抑制Ras及其下游信号可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Ras信号通路在食管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RAS蛋白 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ERK信号通路在檞皮素促大鼠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奉水旺 杨丽 +4 位作者 王攀攀 李淑琴 汪甜 尹素娟 张荣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檞皮素(QUE)促进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用0.01μmol/L、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 QUE干预MSCs,MTT法检测各浓度QUE对MSCs增殖的...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檞皮素(QUE)促进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用0.01μmol/L、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 QUE干预MSCs,MTT法检测各浓度QUE对MSCs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试剂盒检测各浓度QUE对MSCsALP表达的影响;(2)用ERK1/2抑制剂干预后,加入QUE,用ALP测定试剂盒检测ALP的表达,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素(BG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骨形成蛋白2(BMP-2)mRNA和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表达。结果:(1)0.1μmol/L、1μmol/L和10μmol/L QUE剂量依赖性地促进MSCs ALP的表达,同时能促进MSCs的增殖;(2)与空白组相比,QUE组ALP、BGP和ColⅠ表达均增加(P<0.01),加入ERK1/2抑制剂后,磷酸化的ERK1/2表达减少(P<0.05),同时ALP、BGP和ColⅠ表达降低(P<0.01);(3)与空白组比较,QUE组TGF-β1mRNA、BMP-2 mRNA和Cbfα1mRNA的表达均增加(P<0.05),加入ERK1/2抑制剂后这3个基因的表达都下降(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QUE能促进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ERK通路的激活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JNK的激活在MP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方芳 陈晓春 +1 位作者 朱元贵 周宜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 :探讨MPP+ 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可能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用吖啶橙 -溴化乙锭染色观察SHSY5Y细胞凋亡率 ,Westernblot法检测JNK激酶的活性 ,用JNK反义寡核苷酸转染SHSY5Y细胞抑制JNK激酶的活性。结果 :MPP+ 可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 目的 :探讨MPP+ 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可能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用吖啶橙 -溴化乙锭染色观察SHSY5Y细胞凋亡率 ,Westernblot法检测JNK激酶的活性 ,用JNK反义寡核苷酸转染SHSY5Y细胞抑制JNK激酶的活性。结果 :MPP+ 可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在凋亡过程中JNK激酶活性增强 ,用NAC预处理或用JNK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MPP+ 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减少 ,同时JNK激酶活性增强可被抑制 ,裂解的caspase 3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 :MPP+ 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是通过JNK激酶的激活从而激活caspase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 神经细胞瘤 细胞凋亡 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 CASPASE3
下载PDF
罗非昔布抑制胰腺癌细胞ERK、AP-1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旭春 唐承薇 刘纯伦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增殖的信号转导作用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裸小鼠胰腺癌移植瘤中c-Fos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BXPG-3中c-Fos、ERK蛋白的改变,采用EMSA技术检测罗非昔布对胰腺癌细胞AP-1活...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增殖的信号转导作用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裸小鼠胰腺癌移植瘤中c-Fos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BXPG-3中c-Fos、ERK蛋白的改变,采用EMSA技术检测罗非昔布对胰腺癌细胞AP-1活化的影响。结果罗非昔布可抑制裸小鼠胰腺癌移植瘤c-Fos的表达。随着罗非昔布浓度的增加,胰腺癌细胞中c-Fos、ERK蛋白逐渐下降。EMSA分析显示,20%胎牛血清能刺激胰腺癌细胞BXPC-3中AP-1的活化增加,罗非昔布能抑制这种刺激作用。结论罗非昔布可通过抑制胰腺癌细胞ERK、AP-1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抗炎药 罗非昔布 肿瘤移植 有丝分裂激活蛋白酶 转录因子AP-1 小鼠
下载PDF
SB203580对急性肺栓塞后肺动脉高压及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淳 蔡学定 +3 位作者 黄晓颖 任卓超 严建平 王良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41-1746,共6页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与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后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与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后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急性PTE后肺动脉高压及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复制Sprague-Dawley大鼠急性PT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观察1 h、4 h和8 h 3个时点;急性PTE模型复制前1 h,分别对MCP-1中和抗体C1142组及SB203580组进行药物预处理;在1 h、4 h和8 h检测各组肺动脉平均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和MCP-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在相同时点,急性PTE组MPAP和MC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溶剂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在相同时点,C1142组及SB203580组MPAP和MC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急性PT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1)急性PTE后MCP-1的大量表达参与急性PTE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2)SB203580可能通过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MCP-1表达,降低急性PTE肺动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03580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p38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压力超负荷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江 吴芹 黄燮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ligustrazine)对大鼠压力超负荷所致心肌肥厚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川芎嗪(25,50及100mg·kg-1)组。后4组采用缩窄腹主动脉(AAC)造模... 目的观察川芎嗪(ligustrazine)对大鼠压力超负荷所致心肌肥厚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川芎嗪(25,50及100mg·kg-1)组。后4组采用缩窄腹主动脉(AAC)造模,术后次日开始ig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给药结束后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左心室肥厚指数(LVHI)和左心室重/右心室重(LVW/RVW)为左心室肥厚参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肥厚标志心房利钠因子(ANF)和ERK-1mRNA的表达。结果AAC术后3周,与正常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中颈总动脉收缩压(SBP)、左心室内收缩压(LVSP)及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升高,而左心最大收缩/舒张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左心室肥厚参数LVHI与LVW/RVW显著增加,ANF和ERK-1mR-NA表达明显上调。川芎嗪ig给药3周不影响SBP及LVSP,但显著降低LVEDP,增加±dp/dtmax,减轻LVHI和LVW/RVW,降低ANF和ERK-1mRNA的表达。结论川芎嗪能抑制大鼠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中ERK-1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肥厚 左心室 腹主动脉缩窄 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抑制苯并(a)芘诱导小鼠前胃癌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薛英本 陈炳卿 +2 位作者 刘家仁 郑玉梅 刘瑞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构成的共轭亚油酸 (CLA)对苯并 (a)芘 [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B(a)P在昆明种小鼠体内建立前胃癌模型 ,观察不同构成的CLA对小鼠前胃癌形成的抑制作用 ,同时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小鼠前胃组... 目的 探讨不同构成的共轭亚油酸 (CLA)对苯并 (a)芘 [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B(a)P在昆明种小鼠体内建立前胃癌模型 ,观察不同构成的CLA对小鼠前胃癌形成的抑制作用 ,同时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小鼠前胃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a)P组、75 %纯度c9,t11 CLA组、98%纯度c9,t11 CLA组、98%纯度t10 ,c12 CLA组的前胃肿瘤发生率分别为 10 0 0 %、75 0 %、6 9 2 %、5 3 8% ;蛋白印迹法分析结果表明 ,CLA抑制ERK 1的表达 ,促进MKP 1的表达 ,而对MEK 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不同构成的CLA对B(a)P诱导小鼠前胃癌均具有抑制作用 ;CLA影响MAPKs级联反应ERKs及此途径负调控子MKP 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胃肿瘤 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 癌前状态 苯并(A)芘
原文传递
大黄酚及P38阻断剂对紫外线诱导人永生化表皮细胞光老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辉 杨柳 +4 位作者 李建民 王业秋 胡中花 耿放 张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黄酚及P38阻断剂SB203580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导的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 immortalizedhuman epidermal cells,HaCaT)光老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大黄酚及SB203580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将细胞... 目的 研究大黄酚及P38阻断剂SB203580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导的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 immortalizedhuman epidermal cells,HaCaT)光老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大黄酚及SB203580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酚组、P38阻断剂组.培养24 h后,大黄酚组及P38阻断剂组分别加入10-6 mol/L大黄酚及10-7 mol/L SB203580溶液.继续培养24 h,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细胞于紫外灯下照射,照射强度0.61 mW/cm2,照射时间7 min,照射距离10 cm.继续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38、磷酸化P38(P-P38)、TNF-α 及IL-6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aCaT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酚组及P38阻断剂组HaCaT细胞增殖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酚组及P38阻断剂组细胞P-P38[(0.419±0.029)、(0.398±0.015)比(0.497±0.051)]、TNF-α[(0.435±0.025)、(0.411±0.021)比(0.509±0.040)]及IL-6[(0.457±0.027)、(0.432±0.018)比(0.478±0.036)]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大黄酚及SB203580可抑制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光老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通路及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P38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 人永生化表皮细胞 光老化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协同上调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诱导的MUCSAC表达及其信号通路
15
作者 黄玉仙 张文宏 翁心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GF)协同上调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诱导MUC5AC黏液素基因表达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及Luciferase分析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EGF及NTHi对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GF)协同上调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诱导MUC5AC黏液素基因表达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及Luciferase分析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EGF及NTHi对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21激活激酶(PAK)4磷酸化的协同作用。采用P38MAPK或EGF特异性抑制剂,共转染P38MAPK、ERK显性失活质粒及PAK4 siRNA,判断对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MUC5AC表达的影响,并研究PAK4显性失活质粒对EGF及NTHi所致的P38MAPK及ERK协同激活的影响。结果在HM3、HeLa和HMEEC-1细胞mRNA及转录水平上,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基因表达。EGF及NTHi对P38MAPK、ERK、PAK4磷酸化有协同作用;P38MAPK、ERK特异性抑制剂或共转染P38MAPK、ERK显性失活质粒、PAK4siRNA,可显著抑制EGF对NTHi诱导的MUC5AC表达的协同作用,PAK4显性失活质粒抑制EGF和NTHi诱导的P38MAPK和ERK磷酸化的协同作用。结论EGF通过PAK4依赖的P38MAPK及ERK细胞信号通路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黏液素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菌 流感 表皮生长因子 MUCSAC 有丝分裂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 黏蛋白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MKK4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与中国南方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斌芳 吕嘉春 +1 位作者 丘福满 刘斌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4,MKK4)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人群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800例肺癌病例和900例正常对照,采用TaqMan技术检测M...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4,MKK4)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人群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800例肺癌病例和900例正常对照,采用TaqMan技术检测MKK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位点rs3826392(-1304T>G)的基因型。应用SAS9.3软件分析其与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MKK4基因启动子区-1304T>G基因型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149),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携带TT基因型个体相比,携带TG杂合子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下降25%[校正比值比(oddratio,OR)=0.7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8~0.97],而携带GG变异纯合子者患肺癌的风险下降45%(校正OR=0.55,95%CI=0.33~0.94);随着变异型等位基因G的个数增加,肺癌发病风险逐步降低(P趋势<0.001)。结论:MKK4基因启动子区-1304T>G基因遗传变异可能降低肺癌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激酶 多态现象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原文传递
异补骨脂素对紫外线诱导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俊岑 刘海洋 +4 位作者 刘国良 王月莹 高海南 耿放 张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 研究异补骨脂素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HDF)增殖活性及抗老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异补骨脂素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雌二... 目的 研究异补骨脂素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HDF)增殖活性及抗老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异补骨脂素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雌二醇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异补骨脂素组、P38通路阻断剂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进行干预24 h。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给予紫外线照射,照射剂量为150 mJ/cm2。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 COLⅠ)、MMP-1、雌激素受体b(estrogen receptor b, ERb)、P38、p-P38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MP-1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异补骨脂素10、1、0.1、0.01 μmol/L组HDF细胞增殖率升高(P<0.01);异补骨脂素10 μmol/L组HDF细胞COLⅠ[(0.326±0.006)比(0.176±0.007)]、ERb[(0.281±0.011)比(0.143±0.006)]蛋白表达升高(P<0.01),MMP-1[(0.256±0.006)比(0.395±0.006)]和p-P38[(0.224±0.003)比(0.318±0.005)]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异补骨脂素10 μmol/L组比较,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异补骨脂素组ERb[(0.120±0.007)比(0.281±0.011)]蛋白表达下降、MMP-1 mRNA[(1.377±0.012)比(1.024±0.010)]表达升高(P<0.01)。结论 异补骨脂素可能通过ER-P38 MAPK信号通路使MMP-1降解,进而促进胶原合成,达到预防和治疗光老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素 雌激素受体beta p38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皮肤衰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