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家围子断陷南部沙河子组致密气成藏主控因素探讨及有利探区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蔡来星 卢双舫 赵开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对徐家围子断陷南部沙河子组(Ks)砂、泥岩样品开展物性分析,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镜质体反射率等测试,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地球化学等相关资料,归纳徐家围子断陷南部Ks致密气成藏条件,深度剖析控制致密气成藏的地质要素,总... 通过对徐家围子断陷南部沙河子组(Ks)砂、泥岩样品开展物性分析,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镜质体反射率等测试,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地球化学等相关资料,归纳徐家围子断陷南部Ks致密气成藏条件,深度剖析控制致密气成藏的地质要素,总结该地区致密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Ks广覆式、高品质源岩展布范围控制天然气藏分布,优质储层发育是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区域性高品质盖层是致密气得以保存的有利保障,源储沟通是构造一岩性气藏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深大断裂的发育不利于Ks致密气成藏。在综合考虑上述地质条件的基础之上,指出徐家围子断陷南部Ks有利探区位于三级层序SQ3段,远离深大断裂的前缘砂体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要素 有利探区 致密气 沙河子组 徐南地
下载PDF
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选区评价标准及有利勘探区预测 被引量:8
2
作者 任东超 王晓飞 +4 位作者 刘冬冬 宋达林 何身焱 梁强 张帅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确定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富集地质条件及选区评价标准,对筇竹寺组黑色页岩露头及岩心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其沉积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总结出页岩气选区评价标准,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稳定,单层厚度... 为确定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富集地质条件及选区评价标准,对筇竹寺组黑色页岩露头及岩心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其沉积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总结出页岩气选区评价标准,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稳定,单层厚度较大,为250~350m;有机碳含量高,平均为2.15%,成熟度较高,达到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1型为辅;页岩中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利于页岩的压裂开发。综合分析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总结出页岩气选区评价标准,研究区达到评价标准中的Ⅱ级标准,具有商业开发价值。采用信息叠合法初选出面积约为1500km2的页岩气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地 筇竹寺组 页岩气 评价标准 有利探区
下载PDF
S103井区玄武岩分布和厚度的确定及与低潜山成藏关系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占文 陈振岩 运利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6-710,共5页
对S103井区测得的磁力资料向上延拓一定高度,并求取垂向二阶导数,获得反映中等深度的房身泡组玄武岩的磁异常。根据剩余磁异常分布及磁异常零值线划分高(正)磁异常与低(负)磁异常边界,高磁异常区在本区可视为玄武岩磁性体大致分布范围,... 对S103井区测得的磁力资料向上延拓一定高度,并求取垂向二阶导数,获得反映中等深度的房身泡组玄武岩的磁异常。根据剩余磁异常分布及磁异常零值线划分高(正)磁异常与低(负)磁异常边界,高磁异常区在本区可视为玄武岩磁性体大致分布范围,玄武岩缺失区为负磁异常范围,据此勾绘出两处玄武岩缺失区。用二度半体人机联作方法对磁异常剖面进行计算,结合工区钻井资料及磁性参数测定,求取每条剖面的玄武岩厚度,并勾绘视厚度图。勘探实践表明,房身泡组玄武岩的分布与厚度直接影响低潜山的成藏,笔者讨论了本区火山岩分布与低潜山成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测 磁性地质体 玄武岩边界 厚度 磁化强度 高(低)磁异常 成藏条件 有利探区
下载PDF
微构造对低渗透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油田西区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忠文 刘建朝 李荣西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34-242,共9页
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作用主要受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但是,勘探实践表明,在砂体背景之上分布的微构造对低渗透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丰富川油田西区为多层系低渗透复合含油区,油气成藏类型复杂多样。笔... 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作用主要受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但是,勘探实践表明,在砂体背景之上分布的微构造对低渗透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丰富川油田西区为多层系低渗透复合含油区,油气成藏类型复杂多样。笔者以该区为例,在对该区主要含油层系微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鼻状隆起构造对油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丰富川油田西区在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多个自东向西倾没的鼻状隆起构造;本区侏罗纪古河道下切深度小,残余的长1厚层泥岩限制了油气向上运移,延安组石油富集程度明显弱于延长组。低幅度鼻状隆起微构造对长2和长4+5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长2油层组顶面构造高点清楚,微隆起构造对油气富集控制作用非常明显,长2油藏具上油下水特征,发育低水和边水,油水界面清楚,具有岩性-构造油藏的基本特征。而长4+5和长6油藏除了岩性油藏外,也发育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研究表明,微构造研究对低渗透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和老油区扩边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构造 鼻隆构造 低渗透油层 油气成藏 有利探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