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拱棚用有孔膜代替无孔膜的新尝试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洪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3-494,505,共3页
采用覆有孔膜的中拱棚栽培蔬菜,使用每平方米130个小孔的有孔膜,进行孔径分别为3 mm、7mm、10 mm的茄子试验。结果表明,直径7 mm孔径者最佳,其前期产量比对照增加27.4%,总产量增加28.2%。
关键词 有孔膜 中拱棚 茄子产量
下载PDF
紫色有孔膜大棚内栽培甜椒试验初探
2
作者 谢洪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2-764,共3页
塑料大棚使用紫色有孔膜栽培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同使用传统的无色透明无孔膜相比,棚内的小气候更利于甜椒的生长,不论是幼苗期和营养生长期的甜椒植株形态、干重,还是生殖生长期的果实产量(包括春提前产量和秋延后产量),都... 塑料大棚使用紫色有孔膜栽培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同使用传统的无色透明无孔膜相比,棚内的小气候更利于甜椒的生长,不论是幼苗期和营养生长期的甜椒植株形态、干重,还是生殖生长期的果实产量(包括春提前产量和秋延后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紫光透过率的提高,又使果实中的VC含量明显增加。3种孔径(3 mm、7 mm、10 mm)的有孔膜相比,7 mm者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有孔膜 甜椒 紫光透过率 产量 VC含量
下载PDF
水稻有孔膜无拱架育秧效果好
3
作者 王永福 《垦殖与稻作》 1999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水稻育秧 有孔膜 无拱架育秧法
下载PDF
有孔地膜栽培甘蓝试验
4
作者 雷锋进 《山西农业科学》 1991年第7期29-29,共1页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品种为中甘11号。 2.试验地设在阳泉市郊区。小区面积30平方米。覆膜后,用木板,铁钉自制打孔板进行打孔,孔径0.2厘米,孔数5000个/平方米。对照为全膜覆盖。 3.整地铺膜于4月5日开始,膜宽80厘米,垄宽55~60厘米,沟...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品种为中甘11号。 2.试验地设在阳泉市郊区。小区面积30平方米。覆膜后,用木板,铁钉自制打孔板进行打孔,孔径0.2厘米,孔数5000个/平方米。对照为全膜覆盖。 3.整地铺膜于4月5日开始,膜宽80厘米,垄宽55~60厘米,沟宽40厘米。苗期采用常规管理。4月8日定植。苗龄4片叶,株距26.4厘米。 4.测定10、50、100厘米处气温,5~25厘米处地温和10、15厘米处土壤水势的变化。调查植株的生长状况。试验结束时,随机取样10株,分析不向处理物质分配情况,测出小区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塑料薄 有孔膜 栽培
下载PDF
机插水稻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
5
作者 王守林 苏宝林 +3 位作者 芦永鹏 何振丰 李忠 陈宏信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0,共3页
我们在引进日本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逐渐简化育秧设备,形成了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新工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该技术1989~1990年推广面积约1万亩,在实践中表现具有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秧片质量好,漏插... 我们在引进日本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逐渐简化育秧设备,形成了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新工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该技术1989~1990年推广面积约1万亩,在实践中表现具有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秧片质量好,漏插率低、省工、省本、产量高等优点。该育秧方法于1990年9月通过鉴定。根据该技术录制的《育秧新路》,于1990年布拉格国际农业电影节上,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丰收之神》铜像奖。现将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介绍如下。一、种子处理主要是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为培养叶龄整齐的壮秧奠定内在的基础。 (一)晒种晒种2~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孔育秧 育秧 机插
下载PDF
有孔膜无拱架水稻育秧技术
6
作者 王永福 《新农业》 1998年第8期16-16,共1页
有孔膜无拱架水稻育秧技术大石桥市旗口镇农业站王永福在稻区提起水稻育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提起有孔膜无拱架育秧却很少有人了解。为了克服常规拱架覆膜育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摸索出了这种育秧新方式,具体做法如下。1.育秧膜选... 有孔膜无拱架水稻育秧技术大石桥市旗口镇农业站王永福在稻区提起水稻育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提起有孔膜无拱架育秧却很少有人了解。为了克服常规拱架覆膜育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摸索出了这种育秧新方式,具体做法如下。1.育秧膜选择把原来2米幅宽的育秧膜用皮带冲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技术 有孔膜
原文传递
水稻粮醛渣调酸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
7
作者 孙士民 《河北农业科技》 1993年第3期8-9,共2页
1990年,我场引进了水稻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新技术。经二年实验及生产实践,用糠醛渣作调酸剂,进行水稻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获得成功,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并获得了亩产千斤以上的高产。用糠醛渣调酸育秧比用工业硫酸调酸有以下优点:1、作... 1990年,我场引进了水稻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新技术。经二年实验及生产实践,用糠醛渣作调酸剂,进行水稻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获得成功,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并获得了亩产千斤以上的高产。用糠醛渣调酸育秧比用工业硫酸调酸有以下优点:1、作业安全,工艺简单,便于群众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糖醛渣 有孔
下载PDF
双膜育秧技术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尊忠 《江苏农机化》 2002年第1期10-10,共1页
2001年盐城市水稻机械化栽插实施面积达1411hm2。采用简易双膜育秧的占94.2%,亩成本23.5元,比软盘、硬盘育秧每亩分别降低1.5元和8.5元。机插成本比雇工栽秧每亩省5元。机插水稻比手工栽插水稻亩平均增产2%以上,节本增收比较显著。但... 2001年盐城市水稻机械化栽插实施面积达1411hm2。采用简易双膜育秧的占94.2%,亩成本23.5元,比软盘、硬盘育秧每亩分别降低1.5元和8.5元。机插成本比雇工栽秧每亩省5元。机插水稻比手工栽插水稻亩平均增产2%以上,节本增收比较显著。但是该技术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面较广、技术环节较多的综合性技术,需要周密安排、精心操作,否则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秧板不平整,床土不过筛,造成床土厚度无法一致,出苗不齐,无法机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市 水稻机械化栽插 秧板 有孔 出苗 育秧技术 对策
下载PDF
THEORETICAL EFFECTS OF MOLECULAR DIMENSION AND CONFIGURATION ON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ACROMOLECULES IN MICROPOROUS MEMBRANES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志敏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1995年第1期47+42-47,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acromolecules in the microporous membrfines in view of the effects of molecular dimension and configuration. On the basi...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acromolecules in the microporous membrfines in view of the effects of molecular dimension and configu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hindered diffusion theory of spherical neutral macromolecules in a micropore of a long cylinder, the effects of molecular dimension and configuration are studied by defining two molecular dimensions:the mean projected radius to predict the concentration partition and the ' hydrodynamically equivalent sphere' radius to evaluate the hydrodynamic reverse drag force. T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for different macromolecules predicted by the present method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available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microporous membrane molecular size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下载PDF
Formation of efficient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by introducing an interfacial layer of hierarchically ordered macro-mesoporous TiO_2 film 被引量:6
10
作者 HALPERT Jonathan E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930-935,共6页
Hierarchically ordered macro-mesoporous TiO2 films (Ti-Ma-Me) were fabricated on fluorine-doped tin oxide (FTO) substrates through the confinement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prepared Ti-Ma-Me possesses periodically ord... Hierarchically ordered macro-mesoporous TiO2 films (Ti-Ma-Me) were fabricated on fluorine-doped tin oxide (FTO) substrates through the confinement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prepared Ti-Ma-Me possesses periodically ordered structure and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hich was applied as an interfacial layer between the nanocrystalline TiO2 film (P25-TiO2) and FTO electrode in th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DSSC). The introduction of a Ti-Ma-Me interfacial layer increased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c) from 7.49 to 10.65 mA/cm2 and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oc) from 0.65 to 0.70 V as the result of its improved light harvesting efficiency by allowing for the high roughness factor and enhanced multiple internal reflection or scattering as well as reducing the back-transport reaction by blocking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electrolyte and FTO electrode. Therefore, the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η) was improved by 83% from 3.04% to 5.55%, as compared to a device using a bare P25 TiO2 photoa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hierarchical ordered macro-mesoporous PHOTOANO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