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盆地新近纪浮游有孔虫带、气候、生物生产力爆炸事件和沉降速度的转换时限 被引量:6
1
作者 林景星 杨慧宁 +4 位作者 姜仕军 王绍芳 张静 魏明瑞 许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依据浮游有孔虫带的研究,南海北部浅海区LH-19-4-1井和南海北部陆坡区ODP1148站更新世的N22带,晚上新世的N21带和N20带,早上新世的N19-N18带,中新世的N17带至N4带,和晚渐新世的N3带(N3带=P22带)的地层相当,可以对比。如生物多... 依据浮游有孔虫带的研究,南海北部浅海区LH-19-4-1井和南海北部陆坡区ODP1148站更新世的N22带,晚上新世的N21带和N20带,早上新世的N19-N18带,中新世的N17带至N4带,和晚渐新世的N3带(N3带=P22带)的地层相当,可以对比。如生物多样性在时间上的变化所示,南海北部浅海区,从晚渐新世的N3带末期至更新世N22带经历了五次降温事件(C1-C5)。C1,晚渐新世N3带末期(23.20~23.40Ma),可能相当于Mi-1事件;C2,早中新世早期N4带中晚期(22.50~21.80Ma),它与Mi-la事件相当,C2降温事件在陆坡区也有反应;C3,早中新世晚期N7带早中期(17.15~17.10Ma),可能相当Mi-lb事件;C4,中中新世中期N10带晚期(14.65~14.60Ma),可能与Mi-3事件相当;C5发生于早更新世N22带早期。14.60Ma是C4事件结束的时限、是本区古环境长时间尺度变化的时限,也是南海盆地在新近纪期间的沉降速度由慢速转入快速的时限。它还可能是青藏高原在中中新世中期开始由慢速隆升转入中速隆升变化的时限。本区从晚渐新世末期至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为中-外浅海环境,在此期间,共有五次生物生产力爆炸事件(BEE1-BEE5)。BEE1和BEE2发生在早中新世早期N4带,23.2~21.5Ma期间;BEE3发生在早上新世N18-N19交界处,4.80Ma;BEE4发生在晚上新世晚期N21带,3.10~1.80Ma期间;BEE。发生在早更新世初期,1.60Ma。爆炸事件期间的生物生产力高出非爆炸事件期间平均生产力5~11倍,为原生油气藏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给探寻原生油气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新近纪 浮游有孔虫带 气候 生物生产力爆炸事件 原生油气藏 沉降速度的转换时限
下载PDF
桂北额头村组—英塘组有孔虫带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容森 徐杰邦 吴祥和 《广西地质》 2001年第3期7-12,共6页
桂北地区浅水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额头村组—下石炭统英塘组有孔虫十分丰富 ,可划分为 10个组合带 ,每个带均可进行大范围对比 ,是研究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及建立以有孔虫谱系演化特征为标准的杜内阶
关键词 有孔虫带 额头村组 英塘组 广西 碳酸盐台地 上泥盆统 下石炭统
下载PDF
桂西北天峨地区下石炭统有孔虫带及地层划分 被引量:2
3
作者 陆刚 胡贵昂 +1 位作者 张喜 李玉坤 《广西地质》 2002年第3期9-14,19,共7页
桂西北天峨地区孤立碳酸盐台地 ,上泥盆统顶部至上石炭统下部有孔虫十分发育 ,可划分 15个有孔虫生物组合带 ,它们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以有孔虫Eoendothyra与Quasiendothyra的灭绝、Bisphaera的大量出现划分泥盆系 /石炭系 ,以Eo... 桂西北天峨地区孤立碳酸盐台地 ,上泥盆统顶部至上石炭统下部有孔虫十分发育 ,可划分 15个有孔虫生物组合带 ,它们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以有孔虫Eoendothyra与Quasiendothyra的灭绝、Bisphaera的大量出现划分泥盆系 /石炭系 ,以Eoparastaffella的出现作为维宪阶的底界 ,以Globivalvulina或Pseudostaffella的出现作为上、下石炭统的划分标志 ,生物分带明显 ,与岩石地层分界吻合或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有孔虫生物 下石炭统 上石炭统 上泥盆统 杜内阶 维宪阶 天峨地区 广西
下载PDF
福建下一中二叠统及其小有孔虫化石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祖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1-49,共9页
福建下一中二叠统地层发育良好、序列清楚 ,与类共生的小有孔虫动物群计有 2 4属 94种 ,其中新种 3个 .根据小有孔虫化石群垂直分布特点 ,可分为五个小有孔虫组合带 ,自下而上为 :Globivalvulina Nodosaria组合带 ,Geinitzina Pachyph... 福建下一中二叠统地层发育良好、序列清楚 ,与类共生的小有孔虫动物群计有 2 4属 94种 ,其中新种 3个 .根据小有孔虫化石群垂直分布特点 ,可分为五个小有孔虫组合带 ,自下而上为 :Globivalvulina Nodosaria组合带 ,Geinitzina Pachyphloia组合带 ,Langella Pseudoglandulina组合带 ,Hemigordiusqinglongensis Cribrogenerinacelebrata组合带及Hemigordiopsis Hemigordius组合带 .这五个小有孔虫组合带在福建均属首次发现 ,在国内也很少报道 .这发现不但为下一中二叠统的地层时代归属又提供了一佐证 ,而且填补了这段地层小有孔虫资料的空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化石 有孔虫动物群 下一中二叠统 高地组 栖霞组 童子岩组 福建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南缘早石炭世早期有孔虫化石带 被引量:9
5
作者 吴祥和 廖书正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308,共16页
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早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主要发育地区之一。本文通过滇东沾益、黔南独山、桂北罗城、环江、桂林、阳朔及灵川等 10条剖面系统研究 ,首次从泥盆系顶部至维宪统底部建立了 Quasiendothyra带 ,Bisphaera带 ,Chernyshinella带... 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早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主要发育地区之一。本文通过滇东沾益、黔南独山、桂北罗城、环江、桂林、阳朔及灵川等 10条剖面系统研究 ,首次从泥盆系顶部至维宪统底部建立了 Quasiendothyra带 ,Bisphaera带 ,Chernyshinella带 ,N odochernyshinella带 (进而又分为 N .tumulosa亚带和 Spinotournayellina亚带 ) ,Tuberen-dothyra带 ,Spinoendothyra带 (分为 Paradainella亚带和 Pseudodainella亚带 ,Dainella带 ,Globoendothyra带 ,Palaeoparastaffella带及 Eoparastaffella带等 10个带和 4个亚带 ,对每个带 (及亚带 )进行了有孔虫动物群详细分析。本文阐述了以 N .tumulosa为代表的节结状次生沉积物有孔虫类出现 ,是早石炭早期有孔虫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 Spinotournayellina,原始的 tuberendothyrid,进化的 tuberendothyrid至 Spinoendothyra的出现 ,结合其它节结状和无节结状有孔虫层序特征详细分析了 Tn2 b- Tn3 a间隔的有孔虫类一次次更新、演替关系。本文描述 Spino-tournayellina,Palaeospinoendothyra,Pseudoinflatoendothyra及 Pseudodainella等 4个新属及它们的模式种 ,简述了这些分类单位宏演化关系 ,对沿袭了半个世纪的岩关阶涵义作了修正 ,下限即为石炭系底界 ,始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化石 早石炭世早期 扬子地台西南缘 生物地层
下载PDF
河南鹤壁地区太原组有孔虫动物群及石炭-二叠系界限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昌峰 王占磊 +2 位作者 周雅倩 黎虹玮 李中璇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11期11-16,共6页
通过对华北地台河南鹤壁地区太原组有孔虫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有孔虫化石18属33种,建立了一个区域性有孔虫动物组合带:Bradyin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根据有孔虫化石的属种类型、数量,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组合带有孔虫化石在... 通过对华北地台河南鹤壁地区太原组有孔虫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有孔虫化石18属33种,建立了一个区域性有孔虫动物组合带:Bradyin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根据有孔虫化石的属种类型、数量,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组合带有孔虫化石在地层中的比例变化情况,并根据化石组合带与国内其它地区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鹤壁剖面有孔虫动物群Bradyin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归于晚石炭世晚期的早期(C22-1),进而对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进行探讨,界限应该放在第16层(泥岩)和第15层(灰岩)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有孔虫组合 石炭-二叠纪 河南鹤壁
下载PDF
古新统/始新统界线与特提斯大有孔虫生物带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清海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87,共16页
21世纪初,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简称P/E界线)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定义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简称PETM)期间碳同位素负漂的开始。然而,P/E界线在特提斯大有孔虫生物带(简称SBZ)中的具体位置却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近二... 21世纪初,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简称P/E界线)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定义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简称PETM)期间碳同位素负漂的开始。然而,P/E界线在特提斯大有孔虫生物带(简称SBZ)中的具体位置却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近二十年来对P/E界线的研究成果,认为P/E界线应该位于SBZ5的内部,而非SBZ4和SBZ5的界线处。在P/E界线处,大有孔虫没有发生明显的组分上的变化。而在P/E界线后的5—12万年内,大有孔虫发生了一次绝灭。这个绝灭事件被称为大有孔虫的绝灭和新生(简称LFEO)。大有孔虫的绝灭和新生不同于传统上认为的大有孔虫更替事件(简称LFT)。前者可能是由PETM后期强烈的陆地风化剥蚀引起海水富营养化后所造成的一次灾变事件,而后者代表了大有孔虫在长期稳定的浅海环境中形成的演化上的成功。通过回顾P/E界线的研究历史,笔者认为绝大部分地层剖面在P/E界线处的不连续性/不完整性是产生这些争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新统/始新统界线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 碳同位素负漂 有孔虫生物 有孔虫的绝灭和新生 有孔虫更替事件
原文传递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Live Foraminiferal Densities: Case Studies from Tropical and Temperate Intertidal Environments
8
作者 Ashleigh Costelloe Brent Wils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5年第11期591-606,共16页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p 〈 0.05 using the permutation t-test) among Live Foraminiferal Densities (LFDs) recovered in August, November, March and May were detected at tropical Caroni swamp, C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p 〈 0.05 using the permutation t-test) among Live Foraminiferal Densities (LFDs) recovered in August, November, March and May were detected at tropical Caroni swamp, Claxton bay (Trinidad), temperate Cowpen marsh and Brancaster marsh (U.K.). The monthly mean LFDs of the foraminiferal metacommunities (all stations), assemblages (groups of stations defined by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agglutinated and calcareous specimens within each were compared separately. The LFDs of the Caroni swamp metacommunity did not fluctuate significantly among months,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abundances of agglutinated specimens occurred in the upper assemblage in March; and calcareous specimens in the lower assemblage in November. At Claxton bay, monthly LFDs of the metacommunities and assemblages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but calcareous and agglutinated species within each favoured dry (March and May) and wet (August and November) months respectively At the temperate marshes, significantly higher LFDs of the metacommunities and assemblages were recorded in warmer months. August blooms of the Cowpen marsh metacommunity was attributed to agglutinated specimens in the upper assemblage, and calcareous specimens in the lower assemblage. May blooms of the Brancaster marsh upper assemblage were attributed to calcareous specimens, but there were no seasonal blooms of the lower assembl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AMINIFERA MARSH SWAMP INTERTIDAL SEASONAL trends densit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