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妙笔巧绘有形诗——《驴背吟诗图》赏析
1
作者 若耶 《满族研究》 1987年第1期96-96,共1页
中国画讲究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意,它是人们审美活动中“典型化”的具体表现之一。这种艺术境界具有极大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的艺术价值,故而为历代画家... 中国画讲究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意,它是人们审美活动中“典型化”的具体表现之一。这种艺术境界具有极大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的艺术价值,故而为历代画家所孜孜以求。 本期封底所刊登的《驴背吟诗图》便是具有浓郁诗意的山水佳作。 画的题款是“诗思在灞桥驴子背上”。典故出自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书中记载,唐代诗人郑綮,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写诗,别人问他,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郑綮驴背上诗之有无与优劣且不去管它,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话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古长安的灞桥,即灞陵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驴背 有形诗 画家 艺术境界 《北梦琐言》 孙光宪 意境 题款 画中有 唐代
下载PDF
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浅谈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美
2
作者 郇晶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Z1期37-39,共3页
由于特殊的文化渊源和艺术发展过程,中国的文人和画家历来提倡诗画结合,从而达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统一的境界。中国的山水画,不仅能表现“以大观小”,还能表现“小中见大”的空间美。这种山水画和诗的结合有外在形式的“... 由于特殊的文化渊源和艺术发展过程,中国的文人和画家历来提倡诗画结合,从而达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统一的境界。中国的山水画,不仅能表现“以大观小”,还能表现“小中见大”的空间美。这种山水画和诗的结合有外在形式的“诗配画”,也有内在意境的结合“画中有诗”,我们应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山水画艺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有形诗 无形画 以大观小 画结合 空间美 空间意识 小中见大 山水画家 艺术空间
下载PDF
画是有形诗
3
作者 方爱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6期7-8,共2页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而诗与画的关系尤其密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绘画艺术向内容与形式的一体性方面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形式感。文章主要探究了绘画与诗的关系,以此最求更高的绘画境界。
关键词 有形诗
下载PDF
试论诗歌中的色彩学
4
作者 陈世杰 《经济经纬》 1986年第3期113-119,共7页
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色彩美,是绘画艺术的一项审美內容?笆俏扌位?画是有形诗。”①因此,诗也讲究色彩美。闻一多先生曾经指出,诗应具有“绘画的美”,“音乐的美”。这里的“绘画美”,就突出表现在色彩美上。著名诗人艾青... 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色彩美,是绘画艺术的一项审美內容?笆俏扌位?画是有形诗。”①因此,诗也讲究色彩美。闻一多先生曾经指出,诗应具有“绘画的美”,“音乐的美”。这里的“绘画美”,就突出表现在色彩美上。著名诗人艾青也明确强调:“没有新鲜,没有色调,没有光彩”②的诗,是没有艺术生命的。诗人要“能以准确而调和的色彩描画生活”,③要象捕捉彩蝶一样,去努力摄取“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④”。马克思指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感觉⑤”。柏拉图也说:“真正的快感来自所谓美的颜色⑨”。苍天碧海,绿叶红花,大千世界,色彩缤纷。这些色彩一经入诗,则每每使得诗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美丽。“瞻彼淇奥,绿竹青青”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美 绘画艺术 色彩学 着色法 表现手段 艺术生命 有形诗 色调 绘画美 色彩感
下载PDF
视觉的诗 ——读唐鸣岳先生的画
5
作者 王一翌 《科技信息》 2002年第5期48-49,共2页
眼前是一幅表现在羊毛壁毯上的画,名《沂水东流》,表达是源自山东鲁山,流经古琅琊郡,东由江苏入海的沂河的光荣。那滚滚的流水叠加着游龙的蜿蜒,白云的自在,直奔向前,与相逆而来的海浪会合,水中嵌着《八阵图》、《出师表》、《兰亭序》... 眼前是一幅表现在羊毛壁毯上的画,名《沂水东流》,表达是源自山东鲁山,流经古琅琊郡,东由江苏入海的沂河的光荣。那滚滚的流水叠加着游龙的蜿蜒,白云的自在,直奔向前,与相逆而来的海浪会合,水中嵌着《八阵图》、《出师表》、《兰亭序》,青铜器……这些图形要说的是它曾养育出诸葛亮,王羲之,它曾成就了大汶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形诗 出师表 生物链 青铜器 兰亭序 八阵图 诸葛亮 沂水 羊毛 山东
下载PDF
诗画结合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6
作者 邹玉梅 《中国商界》 2009年第4期378-378,共1页
中国画与诗的结合由来已久,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这种结合越发紧密起来,对中国画创作及审美标准产生了巨大影响,画中有诗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苏轼是最早提出诗画结合理论的人,他所指的王维的画中有诗是指:"有形诗"、"... 中国画与诗的结合由来已久,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这种结合越发紧密起来,对中国画创作及审美标准产生了巨大影响,画中有诗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苏轼是最早提出诗画结合理论的人,他所指的王维的画中有诗是指:"有形诗"、"无声诗"."有形诗"即绘画形象本身所表达的诗意,"无声诗"是可观览而又不可吟读的诗境,即意境.画中有诗有两种,一种是画上题诗,一种是画面有诗境,画上题诗也是增加诗境的方法之一,画上题诗,诗被"画"化.诗歌创造的是一个虚幻迷离的空间;绘画则是画家借助对人物形象及典型环境的描绘,诉诸于视觉.诗画结合,赋诗的无形为有形,完成诗意与画意有机结合的创造.因此,诗画结合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结合 中国画创作 有形诗 有机结合 人物形象 文化艺术 歌创造 审美标准 结合理论 绘画 典型环境 画与 意境 王维 苏轼 视觉 空间
下载PDF
古典主义艺术的美学原则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来祥 陈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1-37,共7页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古代的西方,大都尊崇“诗画一律”的艺术主张。宋代的大艺术家苏东坡有句名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张舜民也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也不...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古代的西方,大都尊崇“诗画一律”的艺术主张。宋代的大艺术家苏东坡有句名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张舜民也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 美学原则 画一律 艺术主张 苏东坡 有形诗 艺术家 “画中有 古代艺术 新古典主义
下载PDF
边寿民的芦雁画
8
作者 孙家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28-129,共2页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毛泽东同志《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词句。在诗词中,秋雁常常是诗人笔下的景物,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云:“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天。”大诗人李白涛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毛泽东同志《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词句。在诗词中,秋雁常常是诗人笔下的景物,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云:“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天。”大诗人李白涛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人往往借助于这一典型的景物,勾画出一幅幅富有典型特征的画面,寄托着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诗和画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宋画家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所谓诗情画意,往往是艺术家们所着意追求的。且不论诗中之画,但仅就我所见的清代花鸟画家边寿民的芦雁画,对他的画中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 思想感情 孟浩然 唐代 郑板桥 典型特征 六盘山 有形诗 清代 清平乐
下载PDF
诗里的画和画里的诗
9
作者 黑瑛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7年第6期80-83,共4页
诗里的画和画里的诗黑瑛北宋诗人张舜民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样的话,后来人们有时便称画为有形诗或无声诗;同代的苏轼评赞王维的诗和画时,也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是,人们在审美中,更倾向于把诗中画意、画中... 诗里的画和画里的诗黑瑛北宋诗人张舜民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样的话,后来人们有时便称画为有形诗或无声诗;同代的苏轼评赞王维的诗和画时,也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是,人们在审美中,更倾向于把诗中画意、画中诗情作为一种高品位的美来欣赏,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家 中国画 郑思肖 画与 山水画 孟浩然 文人画 绘画创作 韦应物 有形诗
原文传递
中国画与中国古诗词
10
作者 陈云 《国画家》 2020年第1期16-17,共2页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西周至春秋就有《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不断地发扬光大,唐代达到巅峰。中国传统文化充满诗性的智慧,中国传统艺术充满诗性的情调。立意高远、寄物咏志、悟理深邃、情怀浪漫、意...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西周至春秋就有《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不断地发扬光大,唐代达到巅峰。中国传统文化充满诗性的智慧,中国传统艺术充满诗性的情调。立意高远、寄物咏志、悟理深邃、情怀浪漫、意韵无穷是中国古诗词的特征。我国古代诗词历史悠久、内容广博、典丽辉煌,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千世界的事物与物象无不触及,是中国古诗词的创作题材和创作灵感的源泉。中国古诗词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长河中,融入中国文学史、艺术史和哲学思想史的古诗词是各个时代的历史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中国古 散点透视 《画山水序》 澄怀味象 有形诗 画中有 山水 山水意境
原文传递
留得枯荷听雨声
11
作者 刘燕妮 《艺术界》 1998年第3期140-141,共2页
初夏时节,荷塘的新荷渐渐地泛绿;秋风乍起,满塘的荷叶退却了碧色,静守着荷塘。这些无穷的意境,显示在我大脑银屏上的便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及“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不朽诗句。 诗的魅力,诗的感染力首先... 初夏时节,荷塘的新荷渐渐地泛绿;秋风乍起,满塘的荷叶退却了碧色,静守着荷塘。这些无穷的意境,显示在我大脑银屏上的便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及“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不朽诗句。 诗的魅力,诗的感染力首先在于她的意境,运用比、赋、兴、寓等表现手法,使本来寻常的话题,变为扣人心弦的诗篇,达到意与境的统一,即情与理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正因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雨 有形诗 无形画 表现手法 形与神 银屏 情与理 尖角 中国画 意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