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p-PCR法对稻瘟病菌有性后代随机群体的评价
1
作者 王宝华 翁琴云 +2 位作者 汤重淼 鲁国东 王宗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2期311-315,共5页
构建稻瘟病菌有性后代随机群体是研究目的基因遗传特点,乃至克隆目的基因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建立有性后代随机群体时,可能会有无性后代污染。采用先分离单个子囊,待其长成菌落并产生分生孢子后,再分离单个萌发的分生孢子的方法构建稻瘟... 构建稻瘟病菌有性后代随机群体是研究目的基因遗传特点,乃至克隆目的基因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建立有性后代随机群体时,可能会有无性后代污染。采用先分离单个子囊,待其长成菌落并产生分生孢子后,再分离单个萌发的分生孢子的方法构建稻瘟病菌有性后代随机群体。利用基于重复DNA序列Pot2的rep-PCR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有性后代进行DNA指纹分析,并评价构建的稻瘟病菌有性后代群体的质量。结果表明,构建的有性后代随机群体共包含176个后代。每个后代个体的DNA指纹图谱均与两亲本的DNA指纹图谱不一致;有性后代之间的DNA指纹图谱也彼此不一样,说明得到的有性后代个体都是由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且分离自不同的子囊。GUY11的rep-PCR扩增片段中的5个特异性片段的分离比例也都符合1:1的期望值,是按单个位点标记分离的,与已知的结果相吻合,说明有性后代随机群体的质量较高,不存在偏离现象,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群体。同时,研究结果还得出基于Pot2的rep-PCR方法可以用来快速评价稻瘟病菌有性后代群体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Pot2 rep-PCk 有性后代随机群体
下载PDF
有性生殖对栗疫病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平 刘福秀 王克荣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7,共7页
采用RAPD方法对来源于栗疫病菌8个不同子囊壳的子囊孢子后代和无性生殖的对照群体各23个菌株进行了群体结构的比较。从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多态性丰富的4条引物,共扩增出条带73条,多态性检测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子囊壳和... 采用RAPD方法对来源于栗疫病菌8个不同子囊壳的子囊孢子后代和无性生殖的对照群体各23个菌株进行了群体结构的比较。从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多态性丰富的4条引物,共扩增出条带73条,多态性检测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子囊壳和无性生殖群体中的基因多样性,64.27%由群体内部引起,只有35.73%的多样性由群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引起。各子囊壳群体间存在的基因流动很小(Nm=0.8994)。有性群体和无性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389,基因流动值为3.4212,说明子囊壳群体和无性生殖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系统关系。分析表明栗疫病菌子囊孢子后代在自然界的传播对自然界的病菌的多样性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性后代群体 RAPD 遗传多样性 营养体亲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