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虚拟手错觉中外表与朝向一致性对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的影响
1
作者
麻珂
黄煌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虚拟手错觉是研究身体拥有感的典型范式,研究发现,同步的视觉、触觉、身体感觉和动觉信息的集合,会使被试对该虚拟手产生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本文使用了外显问卷和内隐间接测量,分别研究了真实手和虚拟手的外表一致性、摆放朝向一致性...
虚拟手错觉是研究身体拥有感的典型范式,研究发现,同步的视觉、触觉、身体感觉和动觉信息的集合,会使被试对该虚拟手产生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本文使用了外显问卷和内隐间接测量,分别研究了真实手和虚拟手的外表一致性、摆放朝向一致性对虚拟手错觉中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的影响。实验发现,不管是外显还是内隐测量,朝向一致性只影响身体拥有感,不影响施动感;而外表一致性则同时影响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但具体的结果又表现出差异。结果表明,虽然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的外显和内隐测量所依靠的信息源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比如会受到相同的因素影响,但是又各自有其独特的信息源以及不同的比重,反映了不同的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错觉
身体拥有感
本体感觉偏移量
施动感
有意捆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使用线索整合模型解释外显和内隐施动感的一致与分离
2
作者
迟俊美
瞿珏
麻珂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施动感是一种通过自我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改变外部世界的控制体验。有些研究发现外显和内隐施动感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而有些研究则指出二者的分离,这种矛盾的发现或许说明外显和内隐施动感依靠不同的信息来源反映了不同的认知过程。本文认...
施动感是一种通过自我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改变外部世界的控制体验。有些研究发现外显和内隐施动感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而有些研究则指出二者的分离,这种矛盾的发现或许说明外显和内隐施动感依靠不同的信息来源反映了不同的认知过程。本文认为,可以使用线索整合模型来统一地解释这一矛盾发现。未来研究或可进一步研究各种线索的作用,比如借鉴相近研究领域的发现、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关注联合行为中的施动感,并且探索施动感的社会应用可能,比如考察施动感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及人机交互中的合成施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动感
有意捆绑
两阶段模型
线索整合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拟手错觉中外表与朝向一致性对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的影响
1
作者
麻珂
黄煌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移通学院远景学院
出处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0942)、西南大学教改项目(2023JY087)。
文摘
虚拟手错觉是研究身体拥有感的典型范式,研究发现,同步的视觉、触觉、身体感觉和动觉信息的集合,会使被试对该虚拟手产生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本文使用了外显问卷和内隐间接测量,分别研究了真实手和虚拟手的外表一致性、摆放朝向一致性对虚拟手错觉中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的影响。实验发现,不管是外显还是内隐测量,朝向一致性只影响身体拥有感,不影响施动感;而外表一致性则同时影响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但具体的结果又表现出差异。结果表明,虽然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的外显和内隐测量所依靠的信息源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比如会受到相同的因素影响,但是又各自有其独特的信息源以及不同的比重,反映了不同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
虚拟手错觉
身体拥有感
本体感觉偏移量
施动感
有意捆绑
Keywords
virtual hand illusion
sense of ownership
proprioceptive drift
sense of agency
intentional binding
分类号
B842.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使用线索整合模型解释外显和内隐施动感的一致与分离
2
作者
迟俊美
瞿珏
麻珂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上海市罗店中学
出处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文摘
施动感是一种通过自我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改变外部世界的控制体验。有些研究发现外显和内隐施动感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而有些研究则指出二者的分离,这种矛盾的发现或许说明外显和内隐施动感依靠不同的信息来源反映了不同的认知过程。本文认为,可以使用线索整合模型来统一地解释这一矛盾发现。未来研究或可进一步研究各种线索的作用,比如借鉴相近研究领域的发现、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关注联合行为中的施动感,并且探索施动感的社会应用可能,比如考察施动感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及人机交互中的合成施动感。
关键词
施动感
有意捆绑
两阶段模型
线索整合模型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虚拟手错觉中外表与朝向一致性对身体拥有感和施动感的影响
麻珂
黄煌
《心理研究》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使用线索整合模型解释外显和内隐施动感的一致与分离
迟俊美
瞿珏
麻珂
《心理学进展》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