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经验估算研究——以东北黑土为例 被引量:46
1
作者 周文佐 刘高焕 潘剑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4期88-95,共8页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抗旱性、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以及指导灌溉的重要依据。对土壤AWC进行经验估算,是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有效含水量(AWC)的概念、计算方法、经验估算建模的依据及意义,并分析了土壤AWC与土壤其它...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抗旱性、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以及指导灌溉的重要依据。对土壤AWC进行经验估算,是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有效含水量(AWC)的概念、计算方法、经验估算建模的依据及意义,并分析了土壤AWC与土壤其它特征因子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等的相互关系,对国外已有的经验估算的统计模型及其建模思路进行了介绍。其次,运用统计技术,对我国东北黑土土壤AWC进行了经验估算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土壤质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为与东北黑土AWC有着密切关系的理化参数,运用它们所建立的土壤AWC估算模型是比较简单而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含水量 经验估算 AWC 抗旱性 灌溉 统计模型 黑土 水分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红壤有效含水量估算模型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世华 牛铮 +2 位作者 路鹏 王长耀 冯小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4,共3页
季节性干旱是南方红壤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土壤有效含水量是评价土壤对植物给水能力的重要因子之一。该文以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江西省采集了34个红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系数、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 季节性干旱是南方红壤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土壤有效含水量是评价土壤对植物给水能力的重要因子之一。该文以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江西省采集了34个红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系数、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和土壤质地组成(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的百分含量等土壤物理参数,并对这些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经验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87。结果表明:区域红壤有效含水量可以通过土壤物理参数估算,通过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于大面积估算土壤有效含水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效含水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超级稻穗颈节伤流强度与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昼夜变化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强 赵全志 +2 位作者 彭廷 熊瑛 杜相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为材料,采用大田栽培,从"源-流-库"角度研究灌浆盛期水稻主茎穗颈节伤流强度与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昼夜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位不同的强、弱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及穗颈节伤流强度在一昼夜...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为材料,采用大田栽培,从"源-流-库"角度研究灌浆盛期水稻主茎穗颈节伤流强度与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昼夜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位不同的强、弱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及穗颈节伤流强度在一昼夜中均呈"V"字型趋势变化,强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最大值出现与穗颈节伤流强度同步,而最小值滞后2h,弱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最大值出现滞后穗颈节伤流强度2h,最小值二者同步,强势籽粒高效灌浆时间长于弱势籽粒;强(弱)势籽粒的灌浆有效含水量与穗颈节伤流强度呈极显著的直线(指数)相关关系,弱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在一昼夜各个时段均高于强势籽粒,尤其在低籽粒含水量条件下,弱势籽粒含水量随穗颈节伤流强度变化比强势籽粒大。可见,弱势籽粒库容活性更易受到源物质供应能力的影响,强弱势籽粒对源物质供应能力反应的不同步是造成其粒质量和品质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采取栽培措施适当降低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应当可提高弱势籽粒竞争同化产物的能力,促进弱势籽粒灌浆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穗颈节 伤流强度 籽粒灌浆 有效含水量 昼夜变化
下载PDF
基于有效含水量的土壤水分监测点布设的空间分层采样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金建华 张宝忠 +1 位作者 刘钰 毛晓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00-107,共8页
为了优化灌溉实践,构建准确估计平均土壤水分的监测点布设准则,该研究引入有效含水量(Available Water Capacity,AWC)作为辅助变量,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构建了一种基于辅助变量空间自相关的分层采样方法(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 为了优化灌溉实践,构建准确估计平均土壤水分的监测点布设准则,该研究引入有效含水量(Available Water Capacity,AWC)作为辅助变量,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构建了一种基于辅助变量空间自相关的分层采样方法(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based 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Auxiliary Variables,SSAV),克服直接以土壤水分为变量时受其强时空变异影响的弊端,并在田块尺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0~40和0~80 cm土层的AWC服从正态分布;在90%置信区间,采样误差为10%时研究区内0~40和0~80 cm土层的监测点数目分别为7个和6个;基于SSAV布点法估计土壤水分的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23.23%~35.15%,较简单随机布点(Simple Random Sampling,SRS)法减小了26.48%。标准差的平均值为4.78%,较SRS降低了17.30%。基于SSAV的0~40和0~80 cm^(2)个土层的估计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为0.0104 cm^(3)/cm^(3),基于SRS的RMSE为0.0120 cm^(3)/cm^(3),显著性检验P<0.001,SSAV显著提高了对土壤水分的估计精度和准度。SSAV为获得区域平均土壤水分提供了省时、省力、低成本的监测点布设方案,为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采样 地统计学 有效含水量 空间相关性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锡林浩特矿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有效含水量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鑫 肖武 +3 位作者 刘慧芳 赵艳玲 田帅帅 邹玉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7,共9页
露天矿开采导致大面积的地貌改变和植被破坏,进行土地复垦是重建原有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为改善锡林浩特矿区生态脆弱、且矿区表土稀缺的现状,利用上覆岩层进行表土替代材料的开发,上覆岩层土壤的持水能力是选择表土替代材料的重要指标... 露天矿开采导致大面积的地貌改变和植被破坏,进行土地复垦是重建原有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为改善锡林浩特矿区生态脆弱、且矿区表土稀缺的现状,利用上覆岩层进行表土替代材料的开发,上覆岩层土壤的持水能力是选择表土替代材料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排土场复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了AP(Arya and Paris模型)、MV(Mohammadi and Vanclooster模型)和MVVG(MV model with the van Genuchten模型) 3种模型对锡林浩特矿区上覆岩层(L1-L5,共5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土壤有效含水量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MVVG对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R^2=0.940)与有效含水量(R^2=0.7409)的预测精度均较好,AP对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预测结果最好(R^2=0.950),且对于剖面有效含水量的预测趋势与实测值一致,但是有效含水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R^2较低(R^2=0.491),MV预测结果最差。AP模型对壤质沙土、砂之壤土和粉砂壤土的水分特征曲线预测效果好于MV和MVVG,但是各模型对沙土的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差。除L5层,其余4层随着土壤层次深度的增加,其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L2-L4的有效水含量均低于L1(18%),且L4(8%)<L3(11%)<L2(15%)。研究结果显示AP和MVVG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研究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水分常数,适合用于锡林浩特矿区上覆岩层土壤持水能力的预测。同时结果表明,L5层的有效含水量最大(20%),且土层较厚,具有在土地复垦过程中作为表土替代材料的潜力,而L2-L4可以考虑作为中和L5质地过黏的材料,使其土质更加接近腐殖层土壤(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重构 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有效含水量
下载PDF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经验估算模型──以黑土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白致威 段兴武 +4 位作者 丁剑宏 刘刚 师小宁 冯德泰 韩絮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153-159,共7页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土壤类型的AWC值在当前的土壤数据库中不可获得。以高生产力土壤黑土为例,通过测定不同地形部位黑土的有效含水量,分析了有效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土壤类型的AWC值在当前的土壤数据库中不可获得。以高生产力土壤黑土为例,通过测定不同地形部位黑土的有效含水量,分析了有效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利用土壤理化性质估算黑土有效含水量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土AWC(体积)变化在10.62%-30.98%间,平均20.06%,坡中位置土壤剖面的AWC值显著低于其余剖面;(2)黑土AWC与土壤砂粒含量有负相关性,与土壤容重、土壤粉(砂)粒含量、黏粒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间有正相关性,其中与土壤容重的相关性最为显著;(3)基于统计方法建立了利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计算AWC的线性回归式和非线性回归式,对这2个回归式的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土壤理化性质估算的AWC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经验证,本研究构建的经验模型可用于黑土AWC值的估算,从而为其他土壤类型AWC值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理化性质 有效土壤含水量 经验估算模型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有效含水量的关系
7
作者 BermanD.Hudson 高鹏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5年第1期51-52,共2页
以前,人们一致认为土壤有机质含量(OM)对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无影响或影响不大。本研究经过3种质地土壤OM对其AWC的影响效果进行试验和评价,证实上述观点是错误的。随着OM的增加,土壤田间含水量增加的速度大于永久凋萎点含水量增加的速... 以前,人们一致认为土壤有机质含量(OM)对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无影响或影响不大。本研究经过3种质地土壤OM对其AWC的影响效果进行试验和评价,证实上述观点是错误的。随着OM的增加,土壤田间含水量增加的速度大于永久凋萎点含水量增加的速度;OM与AWC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效含水量
下载PDF
基于有效最大含水量的土壤水分监测优化布设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珊 胡振华 +1 位作者 张宝忠 陈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考虑空间变异的土壤水分精准测定是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的基础。以土壤有效最大含水量作为关键参数,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提出了土壤水分监测优化布设数量与位置的确定方法,克服了以实测土壤含水量作为参数导致通用性差的弊端,并... 考虑空间变异的土壤水分精准测定是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的基础。以土壤有效最大含水量作为关键参数,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提出了土壤水分监测优化布设数量与位置的确定方法,克服了以实测土壤含水量作为参数导致通用性差的弊端,并以北京大兴试验区3.645 km2为例,布设了129个采样点,分析了土壤有效最大含水量空间变异规律,提出了优化的采样数目及具体布设位置。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最大含水量在0~40与0~80 cm深度均满足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分别是14.96%和13.56%,表现为中等程度的变异;(2)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获得在置信区间90%、采样误差10%情况下,0~40和0~80 cm深度的合理采样数分别为6个和5个,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具体布设位置。(3)以129个样点估算的区域含水量作为实测值,依据优化采样点估算的区域含水量误差均低于10%,因此基于有效最大含水量的土壤水分监测优化布设方法可以在保证区域测量精度情况下,大幅减少采样点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最大含水量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 合理采样数目
下载PDF
通化市玉米需水量的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迎娟 马吉晖 +1 位作者 江虹 李玉艳 《吉林气象》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本文利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及蒸腾系数建立玉米需水量模式,并通过该模式计算出通化市玉米需水量及需水规律。其结果与农业生产实践基本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对通化市农田水分盈亏量进行了分析及总结,并给出阶段灌溉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水量 生育阶段 玉米 计算及分析 通化市 需水规律 需水强度 土壤重量含水 蒸腾系数 土壤有效含水量
下载PDF
不同阶段亏水处理对温室栽培梨枣树茎液流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福生 康绍忠 +4 位作者 胡笑涛 王密侠 李志军 龚道枝 申孝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4,共9页
该文以在日光温室生长的6年生矮化密植成龄梨枣树为试材,试验分别在梨枣树的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进行了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分别为处理2、处理3和处理4,对照为全生育期充分供水的处理1,研究不同阶段亏水处... 该文以在日光温室生长的6年生矮化密植成龄梨枣树为试材,试验分别在梨枣树的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进行了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分别为处理2、处理3和处理4,对照为全生育期充分供水的处理1,研究不同阶段亏水处理对温室栽培梨枣树土壤水分变化和茎液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复水后其液流具有明显的补偿效应,处理3和处理4复水后并未出现补偿效应。果实膨大期末的气孔导度和茎液流日变化总体趋势一致,但中午12:00至下午14:00左右,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步现象。运用SPSS 11.0软件分析了各处理梨枣树日茎液流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处理1至处理4的值分别为79.659、85.321、104.922和94.781,均大于F0.95(3,115)=2.69,R2值分别为0.675、0.690、0.732和0.712。亏水处理日茎液流量与对照处理1日茎液流量的比值与土壤相对有效含水量(RAW C)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2=0.4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亏水处理 茎液流 相对有效含水量 温室 梨枣树
下载PDF
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荣花 方文松 +3 位作者 朱自玺 马志红 许蓬蓬 李树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05-2110,共6页
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主要由当年7月—10月上旬的降水在土壤中积累形成。本文在分析土壤类型及夏季降水规律的基础上,以100cm为计算冬小麦底墒水的深度,探讨了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与7月—10月... 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主要由当年7月—10月上旬的降水在土壤中积累形成。本文在分析土壤类型及夏季降水规律的基础上,以100cm为计算冬小麦底墒水的深度,探讨了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与7月—10月上旬降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土壤有效含水量正常年为184~290mm,丰水年为201~329mm,欠水年为148~265mm;非胁迫含水量正常年为124~224mm,丰水年为135~266mm,欠水年为100~201mm;黄淮平原底墒水具有西北部低、西南部和东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低值区正常年底墒水加上生育期降水不能完全满足冬小麦需求,需灌溉1~2次;高值区加上生育期降水,一般可以满足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底墒水 分布规律 有效含水量 黄淮平原
下载PDF
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的广东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郭晶 景元书 +2 位作者 王春林 王华 陈慧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3期353-357,374,共6页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2-2006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计算逐日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土壤水分平衡状况,构建逐日干旱动态指数DI,根据DI分析广东近45a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省全年干旱日数占...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2-2006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计算逐日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土壤水分平衡状况,构建逐日干旱动态指数DI,根据DI分析广东近45a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省全年干旱日数占28.7%,轻、中、重、极旱发生频率依次减少;(2)近45a平均干旱过程强度指数(DCI)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汛期较低,汛期结束后DCI值迅速上升;(3)1962-2006年,年干旱日数和DCI值均显著上升,说明广东省干旱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逐年上升;(4)DCI和全年干旱日数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呈纬向分布,北低南高。粤北的连山附近是全省DCI值和干旱日数最低的区域,雷州半岛及东南沿海地区DCI值和干旱日数较高;(5)春季与秋季的DCI空间纬向分布基本相反,表现为春季南部较旱、秋季北部较旱;(6)秋季月平均DCI值高于春季,说明广东省秋旱情况重于春旱。研究结果对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调整种植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 干旱过程强度指数(DCI)
下载PDF
容重变化与土壤水分特征的依赖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吕殿青 邵明安 潘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2,216,共5页
通过石蜡固定容积方法,用离心机测定黄土高原典型两种扰动土壤不同压实容重下的水分特征曲线,采用Brooks-Corey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容重对模型参数和土壤持水性能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同一吸力下的有效饱... 通过石蜡固定容积方法,用离心机测定黄土高原典型两种扰动土壤不同压实容重下的水分特征曲线,采用Brooks-Corey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容重对模型参数和土壤持水性能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同一吸力下的有效饱和度增大,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坡度越平缓。Brooks-Corey模型参数λ随容重的增大而减小,参数α随容重的增大而减小,且容重与参数α,λ可用幂函数和线性关系来描述。随着压实程度的增加,土壤的最大有效水含量却明显减少。因此,土壤压实使得其对水分的调节能力下降,降低土壤的水分存储能力,不利于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重 Brooks-Corey模型 有效含水量
下载PDF
温度对土壤水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鹏程 张一平 +2 位作者 张海 杨开宝 张国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土壤持水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含温度因子的土壤特征曲线方程,同时对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有效含水量 特征曲线方程 温度 土壤水分性状
下载PDF
宁南旱地连作春小麦产量动态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伟 李军 +1 位作者 王学春 蒋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5-300,共6页
为了解宁南旱区降水的变化特征,明确有利于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施肥水平,在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宁南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小麦的产量变化及其与... 为了解宁南旱区降水的变化特征,明确有利于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施肥水平,在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宁南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小麦的产量变化及其与深层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00年间宁南地区降水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宁南旱地连作春小麦产量以及麦田7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随降水量变化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在模拟初期1~3年土壤干燥化趋势十分强烈,此后长期在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的变化而波动;(3)随肥力水平的提高和春小麦连作年限的延长,宁南旱地连作春小麦田土壤干层逐年加深和加厚,在6~11年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土壤干层。固原连作春小麦适宜的施肥量范围为N60~90kg/ha和P2O530~45kg/ha,海原适宜的施肥范围为N0~60kg/ha和P2O5O~30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旱地 连作 施肥 土壤有效含水量 产量
下载PDF
魔芋超强吸水剂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蕾 柯百胜 +4 位作者 张艳 张敏燕 倪学文 汪超 姜发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80,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利用析因设计法研究了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超强吸水剂的施入方式、用量、粒径对不同类型土壤保水性能影响达到高度显著水平(P<0.01);浇水频率对魔芋超强吸水剂的保水性能影响...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利用析因设计法研究了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超强吸水剂的施入方式、用量、粒径对不同类型土壤保水性能影响达到高度显著水平(P<0.01);浇水频率对魔芋超强吸水剂的保水性能影响不显著。魔芋超强吸水剂用量0.30%,粒径0.80mm,以表层喷洒的方式分别加入沙、红壤和棕壤中,沙的有效含水量增加32.7%,红壤的有效含水量增加18.1%,棕壤的有效含水量增加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超强吸水剂 土壤 保水性能 有效含水量
下载PDF
田间土壤水分蒸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荣慧 张国云 +1 位作者 张一平 高鹏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不同播期谷子田间试验表明,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均与作物生物量及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有关,并建立了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与作物生物量及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此外在考虑能量因子的情况下,建立了土壤储水量及... 不同播期谷子田间试验表明,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均与作物生物量及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有关,并建立了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与作物生物量及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此外在考虑能量因子的情况下,建立了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与作物生物量、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及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储水量 作物生物量 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 温度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和春玉米产量动态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伟 李军 +3 位作者 孙剑 陈豫 王学春 王美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5,161,共8页
为了寻求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状况相适应、有利于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大田作物及其合理的施肥水平,为当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1960-2000年... 为了寻求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状况相适应、有利于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大田作物及其合理的施肥水平,为当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1960-2000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和春小麦产量变化和深层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连作条件下春玉米和春小麦产量均随降水量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产量波动性春玉米明显大于春小麦;(2)与连作春小麦相比,春玉米田0-7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较低,土壤干燥化速度较快;(3)随肥力水平的提高和作物连作年限的延长,农田土壤干层逐年加深和加厚,无肥、低肥、中肥、高肥处理下春玉米田土壤干层分别在连作第9年、第6年、第8年和第6年后分布于2-3,2-3,2-4,2-4m土层,春小麦田土壤干层分别在连作第11年、第8年、第6年和第8年后分布于2-3,2-3,2-3,2-4m土层,此后仅0-2m土层土壤湿度随降水量发生年际变化;(4)从产量稳定性、土壤干燥化程度和农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角度统筹考虑,固原旱地适宜于种植春小麦,适宜的施肥量范围为N60~90kg/hm2和P2O530~4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粮食作物 WINEPIC模型 产量 施肥 土壤有效含水量 土壤干燥化
下载PDF
魔芋超强吸水剂对土壤水分和狗牙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蕾 柯百胜 +4 位作者 王盛莉 兰晶 汪超 姜发堂 倪学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1,16,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利用析因设计法研究了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对土壤水分和狗牙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超强吸水剂用量0.30%、粒径0.80 mm,以表层喷洒的方式分别加入沙、红壤和棕壤中,有效含水量分别增加32.7%、18.1%和24.3%。经...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利用析因设计法研究了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对土壤水分和狗牙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超强吸水剂用量0.30%、粒径0.80 mm,以表层喷洒的方式分别加入沙、红壤和棕壤中,有效含水量分别增加32.7%、18.1%和24.3%。经魔芋超强吸水剂处理后,狗牙根发芽率平均提高27.5%,盆栽蒸散量下降,魔芋超强吸水剂用量为0.20%,在限量供水条件下可以提高狗牙根的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超强吸水剂 土壤 保水性 有效含水量 狗牙根
下载PDF
广东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晶 王春林 《广东气象》 2008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根据土壤水分平衡模拟模型,采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2~2006年逐日气象资料,模拟逐日土壤水分平衡状况,计算逐日土壤有效含水量,参考缺水指数形式,采用整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定义逐日干旱动态指数:DI=1-有效含水量/最大有效含水量。
关键词 时空分布特征 广东省 干旱 土壤水分平衡 有效含水量 模拟模型 气象资料 平衡状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