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效回波概率估计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作用距离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明 薛莉 +2 位作者 黄晨 王亮亮 刘翌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7,共8页
基于回波光子数方程估计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作用距离时,最小可接受回波光子数很难确定。本文提出了通过改变空间碎片实测数据回波稀疏性获得精度变化曲线的退化模型,以"精度不变"作为衡量条件,确定保精度情况下系统最小可识别有效... 基于回波光子数方程估计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作用距离时,最小可接受回波光子数很难确定。本文提出了通过改变空间碎片实测数据回波稀疏性获得精度变化曲线的退化模型,以"精度不变"作为衡量条件,确定保精度情况下系统最小可识别有效回波概率,从而估算系统作用距离的方法。首先,根据单光子雪崩探测器"关门"特性,得到了有效回波概率与测量距离关系。然后,建立实测数据的稀疏性退化模型得到测量精度与有效回波概率的跃变曲线,根据精度曲线中"保精度平台"的"跳变点"获得最小可识别有效回波概率。最后,根据最小可识别回波概率获得系统对不同大小典型空间碎片的作用距离。分别处理了有效截面积为3.884 0,6.391 2和9.855 5m2的3种典型空间碎片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系统在满足m级测距精度的前提下,可识别的最小有效回波概率为0.02~0.044,对上述不同特性典型空间碎片相应的最大作用距离分别为820,1 520和2 250km。提出的模型在精度不变情况下解决了系统最小可识别有效回波概率难以确定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实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 作用距离 有效回波概率 测距精度 数据稀疏性 退化模型
下载PDF
随机Hough变换提取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有效回波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通 陈浩 +2 位作者 沈鸣 高鹏骐 赵有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9-179,共11页
为解决空间碎片漫反射激光测距回波数据信噪比低,难以快速高效地提取有效数据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Hough变换的有效回波提取方法。考虑O-C残差中相邻信号点之间的时间相关性,将有效回波数据的提取问题转化为图像空间中的曲线识别... 为解决空间碎片漫反射激光测距回波数据信噪比低,难以快速高效地提取有效数据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Hough变换的有效回波提取方法。考虑O-C残差中相邻信号点之间的时间相关性,将有效回波数据的提取问题转化为图像空间中的曲线识别问题。采用随机Hough变换,将确定一条曲线的n个数据点映射为参数空间中的一个点,并在参数空间中运用分数累加的策略进行曲线辨识,提取信号点。采用该方法处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空间碎片漫反射激光测距实验得到的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地提取近似曲线型分布的有效回波,且占用内存少,漏检率低,为自动高效提取空间碎片漫反射激光测距有效回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有效回波提取 随机HOUGH变换 空间碎片 激光测距 曲线辨识
原文传递
一种网格概率多目标数据关联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航 冯新喜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9-64,共6页
针对多目标跟踪中数据关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概率的数据关联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出关联门内全部回波的关联系数,然后利用网格概率的思想将关联系数小的有效回波的系数值配权给其它有效回波,同时对于两跟踪波门交叉区域内的有效... 针对多目标跟踪中数据关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概率的数据关联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出关联门内全部回波的关联系数,然后利用网格概率的思想将关联系数小的有效回波的系数值配权给其它有效回波,同时对于两跟踪波门交叉区域内的有效回波也使用配权法分别分配给两个跟踪波门内的其它邻近回波,最后通过概率加权进行数据关联。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多目标跟踪中的数据关联问题,并且有较高的关联正确率,而且CPU占用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跟踪 网格概率 回波关联系数 有效回波
下载PDF
f-k滤波在探地雷达数据去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海波 张平松 +1 位作者 胡雄武 秦镇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解决频域滤波方法对探地雷达数据中噪声压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将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中的f-k滤波方法应用于探地雷达数据的去噪处理。通过对含噪声正演记录和实采探地雷达剖面数据的f-k谱进行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扇形滤波器,进行探... 为解决频域滤波方法对探地雷达数据中噪声压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将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中的f-k滤波方法应用于探地雷达数据的去噪处理。通过对含噪声正演记录和实采探地雷达剖面数据的f-k谱进行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扇形滤波器,进行探地雷达数据的f-k滤波处理。将滤波输出的探地雷达记录与原始记录对比表明:含噪声正演记录经过f-k滤波后,峰值信噪比从11.77增加到22.84;f-k滤波方法能有效滤除探地雷达剖面记录中的随机噪声,保留剖面上部并突出中下部被噪声"掩盖"的有效回波信息。因此,将f-k滤波在雷达数据的噪声压制、信噪比提高以及解释精度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谱 扇形滤波器 有效回波 噪声
下载PDF
Observational study of daytime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associated with typhoon 被引量:7
5
作者 XIAO SalGuan SHI JianKui +2 位作者 ZHANG DongHe HAO YongQiang HUANG WeiQu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302-1304,共3页
Spread-F is a manifestation of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and generally takes place at nighttime. However, it can also be ob- served seldom at daytime, It is recognized that acoustic gravity waves (AGWs) play an imp... Spread-F is a manifestation of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and generally takes place at nighttime. However, it can also be ob- served seldom at daytime, It is recognized that acoustic gravity waves (AGW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iggering plasma instability which results in spread-F in the ionosphere. The typhoon is a main source of the AGWs. In this paper, two cases of ionospheric daytime spread-F in the period of typhoon were analyzed. One case was on July 29, 1988 and the other was on August 01, 1989.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1) There were some wave-like disturbances appearing in the HF Doppler records firstly, consequently the Doppler echo traces became scatter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ionospheric spread-F was triggered; 2) the blurred echo traces in the both two cases appeared in the morning (08:30-11:30 Beijing time) and lasted for more than two hours; 3) with the blurred echoes gradually weakening, th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TIDs) still ex- isted and became clearer; 4) the frequency shifts in the two of the radio wave in the ionosphere moved downwards. spread-F during the typhoon period in Asian region. cases were both positive, implying the eff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 These results provide good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day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irregularity SPREAD-F DAYTIME TYPHO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