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Q 2000螺旋CT有效层厚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卢东生 李铁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 介绍螺旋CT中影响有效层厚的扫描条件 ,并根据各种扫描条件下获得的有效层厚数据为临床扫描提供适当的扫描条件 ,获得比较好的CT图像。方法 用PQ 2 0 0 0CT中对有效层厚有影响的扫描条件进行组合 ,分别扫描层厚测量水模 ,利用随... 目的 介绍螺旋CT中影响有效层厚的扫描条件 ,并根据各种扫描条件下获得的有效层厚数据为临床扫描提供适当的扫描条件 ,获得比较好的CT图像。方法 用PQ 2 0 0 0CT中对有效层厚有影响的扫描条件进行组合 ,分别扫描层厚测量水模 ,利用随机提供的有效层厚测量程序计算出有效层厚。结果 影响有效层厚的扫描条件主要有层厚和螺距 ,螺旋插入算法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在薄层扫描时 ,螺距对有效层厚的影响更大 ,2mm扫描螺距为 2时有效层厚与普通扫描相比将增宽 3 5 % ;4mm扫描螺距为 2时有效层厚与普通扫描相比将增宽 5 0 %。结论 根据诊断的需要 ,在选择不同的层厚进行螺旋扫描时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螺距和重建间隔 ,以获得比较好的图像和更好的图像后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Q2000螺旋CT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螺旋扫描 螺距 有效层厚 CT检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有效层厚与螺距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春 刘传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螺距(pitch)与有效层厚间的关系。方法使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采用pitch为0.562、0.938、1.375、1.7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625进行重建;然后使用Sensation 16层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螺距(pitch)与有效层厚间的关系。方法使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采用pitch为0.562、0.938、1.375、1.7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625进行重建;然后使用Sensation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pitch为0.5、0.75、1.0、1.25、1.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75mm进行重建。分别制作两种CT不同pitch的层敏感度曲线,求出有效层厚。结果对于Lightspeed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32、0.918、0.929、0.942mm。对于Sensation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894、0.914、1.048、1.026、1.047mm。有效层厚均大于重建层厚(标称层厚)。结论对于多层螺旋CT,pitch小于1.0时有效层厚随pitch的增加明显增大,pitch大于1.0时pitch的改变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有效层厚 螺距
下载PDF
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理论分析与实验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尚艳华 刘传亚 李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97-230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方法,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方法假设螺旋层灵敏度曲线(SSP)为高斯分布,SSP的半高宽(FWHM)为有效层厚,通过分析推导出采用180°线性插值法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公式。使用Philip... 目的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方法,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方法假设螺旋层灵敏度曲线(SSP)为高斯分布,SSP的半高宽(FWHM)为有效层厚,通过分析推导出采用180°线性插值法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公式。使用Philips Mx 8000 4层螺旋CT对Catphan 500 CT模体的CTP 528模块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量150 mAs,探测器宽度0.5 mm,FOV 180 mm,重建矩阵512×512,180°线性插值,分别使用不同的螺距和探测器宽度进行扫描和重建。对于每一图像序列进行冠状位多平面重组,在经过CTP 528模块的钨质小球中心的MPR影像上测量出有效层厚。结果采用螺距0.500、0.625、0.875、1.000、1.250、1.500、1.750测得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0.7、0.7、0.8、0.7、0.7、0.7 mm;采用探测器宽度0.5、1.0、5.0 mm测得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1.2、6.7 mm。有效层厚的实验测定值均大于理论计算值。结论4层螺旋CT有效层厚与探测器宽度成正比;与螺距呈复杂的曲线变化关系,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有效层厚 评价研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层厚和螺距选择对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州甫 龚静山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层厚和螺距的选择对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1mm.3mm探测器线宽及3.5及5.5螺距四种组合对一幅完整人类头颅骨标本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采用1mm及3mm有效层厚及0.5和1.5mm的50%重叠重建。多平面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层厚和螺距的选择对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1mm.3mm探测器线宽及3.5及5.5螺距四种组合对一幅完整人类头颅骨标本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采用1mm及3mm有效层厚及0.5和1.5mm的50%重叠重建。多平面重建选择垂直于听眶线的冠状面重建。结果四组图像均获得高质量冠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以1mm层厚,3.5螺距组图像质量最佳,对细微结构的显示1mm有效层厚获得MPR高于3mm层厚,而螺距影响不大。结论多层螺旋CT层厚影响MPR图像质量的决定因素,而螺距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 螺距 螺旋CT扫描 多平面重建图像 有效层厚 冠状面重建 颅骨标本 方法选择 重叠重建 细微结构 决定因素 MPR 探测器 冠状位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应用中3个混乱概念的澄清 被引量:10
5
作者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6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螺距 有效 重建间隔 螺旋CT
下载PDF
Effects of spin-coating speed on the morphology an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the diketopyrrolopyrrole-based terpolymer 被引量:1
6
作者 Fen Wu Rongyan Hou +2 位作者 Liang Yang Bin Zhao Songting T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66-471,共6页
Polymer solar cells(PSCs) were fabricated by combining a diketopyrrolopyrrole-based terpolymer(PTBT-HTID-DPP) as the electron donor, and [6,6]-phenyl C_(61) 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PC_(61)BM) as the electron accepto... Polymer solar cells(PSCs) were fabricated by combining a diketopyrrolopyrrole-based terpolymer(PTBT-HTID-DPP) as the electron donor, and [6,6]-phenyl C_(61) 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PC_(61)BM)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and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 of 4.31% has been achieved under AM 1.5 G(100 m W cm^(-2)) illumination condition via optimizing the polymer/PC_(61)BM ratio, the variety of solvent and the spin-coating speed. The impact of the spin-coating speed on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the PSC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revealing the effects of the spin-coating speed on the morphology and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polymer/PC_(61)BM blend films.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blend films are adjusted by spin-coating a fixed concentration with different spin-coating speeds, the blend film prepared at a lower spin-coating speed shows a stronger absorption per unit thickness, and the correspond device shows higher IPCE value in the longer-wavelength reg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imilar thickness, the blend film prepared at a lower spin-coating speed forms a more uniform microphase separation and smaller domain size which leads to a higher absorption intensity per unit thickness of the blend film in long wavenumber band, a larger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J_(sc)) and a higher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 of the PSC device. Noteworthily, it was found that spin-coating speed is not only a way to control the thickness of active layer but also an influencing factor on morphology an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for the diketopyrrolopyrrole-based terpoly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solar cells device optimization spin-coating speed MORPHOLOGY absorption per unit thickn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