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扰动有效集的逼近
1
作者 周昆平 傅万涛 《运筹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扰动有效 逼近 有效 线性度量空间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扰动下局部水动力场对排采的动态影响
2
作者 张兆民 史国平 廉永彪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9期76-81,共6页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存在于煤层中,其产出需要历经解吸—扩散—渗流的过程。煤层气的产出过程说明,煤岩储层压力低于煤层气的临界解吸压力是煤层气解析产出的关键。排水降压是降低煤岩储层压力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排水降压的过程中会...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存在于煤层中,其产出需要历经解吸—扩散—渗流的过程。煤层气的产出过程说明,煤岩储层压力低于煤层气的临界解吸压力是煤层气解析产出的关键。排水降压是降低煤岩储层压力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排水降压的过程中会对地下原始水动力场产生扰动,在井周围形成局部水动力场,从而影响排水降压的效能。该文根据地下水的流动状态、区域构造发育状态,结合煤储层与含水层的组合关系,提出了煤储层排水降压过程可能出现有效扰动型、含水层水入侵型、地表淡水入侵型等3种局部水动力场,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不同种类水动力场对煤层气排采的动态影响,对指导煤层气的排采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下水动力场 有效扰动 排水降压
下载PDF
基于发电机组出力曲线特征的一次调频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艳军 高凯 曲祖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9-103,共5页
针对目前一次调频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一次调频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组出力曲线变化特征评价机组一次调频效果的方法。阐述了机组一次调频应具备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评价机组一次调频性能的4个指标;讨论了有效扰动的必备因素... 针对目前一次调频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一次调频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组出力曲线变化特征评价机组一次调频效果的方法。阐述了机组一次调频应具备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评价机组一次调频性能的4个指标;讨论了有效扰动的必备因素,自动发电控制对一次调频效果评价的影响及处理方法等问题。所述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容量和负荷特性的电网,在辽宁电网机组一次调频效果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组 一次调频 评价指标 有效扰动 自动发电控制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热学参数反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达海 刘广义 刘光廷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4-578,共5页
基于线性传热理论 ,对大体积混凝土“气温变化 -表层温度响应”进行了研究。将单调变化的环境温度以较小的时间步长分段线性化 ,利用叠加原理 ,提出了混凝土热学参数反分析的新方法。利用 40 0 mm× 40 0 mm×2 2 0 mm混凝土块... 基于线性传热理论 ,对大体积混凝土“气温变化 -表层温度响应”进行了研究。将单调变化的环境温度以较小的时间步长分段线性化 ,利用叠加原理 ,提出了混凝土热学参数反分析的新方法。利用 40 0 mm× 40 0 mm×2 2 0 mm混凝土块进行室外模型试验。在给定的临界扰动贡献率下 ,将实测资料区分为有效扰动与无效扰动 ,得到了混凝土的热学参数 ,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具有测点数量少、测量时间短等优点 ,还可以同时得到导温系数与混凝土 -空气热交换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热学参数 反分析 线性传热 有效扰动 无效扰动 扰动贡献率 施工 气温变化-表层温度响应
下载PDF
煤层气排采局部水动力场模式及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密计 康永尚 +1 位作者 毛得雷 秦绍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62,共6页
煤层气排采形成的局部水动力场是对原始水动力场扰动的结果,开展局部水动力场模式及其对排采效果影响的研究对于指导煤层气排采井层的优选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某煤层气田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表现差异很大,考虑不同排采井所处... 煤层气排采形成的局部水动力场是对原始水动力场扰动的结果,开展局部水动力场模式及其对排采效果影响的研究对于指导煤层气排采井层的优选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某煤层气田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表现差异很大,考虑不同排采井所处构造位置和原始水动力场背景,识别出了煤层气排采引起的3种局部水动力场模式,即有效扰动型局部水动力场、含水层入侵型局部水动力场和淡水补给型局部水动力场。在有效扰动型局部水动力场中,排出水为煤层水,煤层气井表现出见气快、产气量高等特点;在含水层入侵型局部水动力场和淡水补给型局部水动力场中,排出水有部分甚至大部分来自于邻近含水层或近地表的淡水,属无效排水,煤层气井表现出见气晚、产气量低等特点。在局部水动力场模式的指导下,对断层附近的排采井要避免射开邻近强含水层的煤层,同时,排采井的井位应避开近地表淡水补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水采气 生产动态 局部水动力场 有效扰动模式 含水层入侵模式 淡水补给模式 优选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大尺度能量输送 被引量:1
6
作者 左群杰 高守亭 吕达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3-490,共8页
利用NCEP-DOE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08年1月26~28日中国南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扰动能量的生成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在急流中平均动能(Km)先转换成相互作用动能(Ki)然后再转化成扰动动能(Ke)。相互作用动能流是顺急流方向的。... 利用NCEP-DOE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08年1月26~28日中国南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扰动能量的生成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在急流中平均动能(Km)先转换成相互作用动能(Ki)然后再转化成扰动动能(Ke)。相互作用动能流是顺急流方向的。位势高度平流和有效位能与扰动动能的转化生成的扰动动能比平均动能转化的要小一个量级。中国中南部扰动有效位能(Ae)的产生主要由平均有效位能(Am)间接提供,其中相互作用有效位能(Ai)流起到了关键作用。生成的扰动有效位能在26日12:00(协调世界时)主要来源于两个地区:一个位于青藏高原,另一个位于中国东北部。随着两个主要源地的向东移动,转化也向东移动。相互作用有效位能流的方向同时存在逆急流方向和顺急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有效位能 扰动动能 相互作用能量流 南方雪灾 能量转化
下载PDF
引发强降水的一次东移高原云团的能量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文 王晓芳 +3 位作者 傅慎明 张金玲 韩晓宁 陈政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5-898,共14页
利用日本气象厅葵花-8卫星亮温资料、欧洲中心ERA5(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根据时间尺度分解的局地能量诊断方法,本文从能量学多个角度研究了2016年6月5... 利用日本气象厅葵花-8卫星亮温资料、欧洲中心ERA5(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根据时间尺度分解的局地能量诊断方法,本文从能量学多个角度研究了2016年6月5日00时(协调世界时,下同)至6日15时(持续40小时)一次东移并引发强降水的高原对流云团,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本次事件中,高原东移对流云团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影响系统有所不同。移出高原前,其主要受高原涡和高原短波槽的共同影响,随着云团移出高原,高原涡消亡,而高原短波槽则随时间发展加强,成为东移云团的最主要影响系统。高原东移对流云团具有显著的深对流特征,自西向东引发了一系列的降水,移出高原后,其对流重心显著降低,降水达到最强。不同阶段高原东移对流云团的能量转换特征显著不同。云团位于高原上时(第一阶段),背景场通过动能的降尺度能量级串为造成强降水的扰动流直接提供能量,这是此阶段扰动流动能维持的主要方式;云团移出高原过程中(第二阶段),降水凝结潜热明显增强,由此制造的扰动有效位能也显著增强。在垂直运动配合下,扰动有效位能斜压释放所制造的动能是本阶段造成强降水扰动流动能维持的最主要能量来源;云团移出高原后(第三阶段),背景场对造成强降水扰动流的影响再次增强,但是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直接影响方式,该阶段背景场的作用是以一种间接的影响方式出现。其首先通过有效位能的降尺度级串将背景场的有效位能转换为扰动流的有效位能,然后通过扰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能量释放为扰动流的动能维持不断地提供能量。此外,本阶段内还出现了扰动流向背景场动能的升尺度级串供给(即扰动流的反馈),但其强度不足以对背景场的演变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原云团东移 暴雨 扰动动能 扰动有效位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