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提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红细胞输注有效率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飞 叶一冰 +1 位作者 应伊丽 李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提高患者红细胞输注有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项目组运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现有流程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控制计划,持续改进。收集...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提高患者红细胞输注有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项目组运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现有流程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控制计划,持续改进。收集本院2019年1~11月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临床红细胞输注病例,1~3月病例为项目改进前现状分析,4~8月病例用于及时跟踪项目改进效果,9~11月病例用于跟踪项目改进后效果。分析比较改进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红细胞输注有效率及流程能力。结果改进后全院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红细胞输注有率从76.9%提高至90.5%(F=55.32,P<0.05)。流程能力Z值从0.4080提高到1.3308,有明显改善。结论运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红细胞输注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临床用血 红细胞 输注有效
下载PDF
非O型血地震伤员输注O型血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甘新宇 宋建 +1 位作者 李翠莹 于丽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非O型血地震伤员输注O型红细胞悬液的临床疗效,为特殊情况下的异型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本院收治的地震伤员中20名非O型血患者和30名O型血患者输注O型红细胞悬液后的输注有效率。结果 20... 目的探讨非O型血地震伤员输注O型红细胞悬液的临床疗效,为特殊情况下的异型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本院收治的地震伤员中20名非O型血患者和30名O型血患者输注O型红细胞悬液后的输注有效率。结果 20名非O型血地震伤员共输注了O型红细胞悬液76 U(平均3.8 U人/),其中对A、B及AB型有效输注率分别为91.7%(44/48)、91%(10/11)和88.3%(15/17),总有效输注率为90.8%(69/76);30名O型血地震伤员共输注了O型红细胞悬液108 U,其有效输注率为91.1%(98/108),非O型血地震伤员输注O型红细胞悬液的总有效输注率及A、B、AB各型有效输注率,与O型同型血的有效输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液应急输注可确保异型受血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伤员 O型血输注 红细胞悬液 临床疗效 有效输注
下载PDF
两种方法输注血小板悬液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晓晴 林雪梅 何月萍 《上海护理》 2006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有效率,从而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5年7月在我院输注血小板悬液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输注血小板悬液后用30ml生理盐水冲洗袋后再次输...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有效率,从而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5年7月在我院输注血小板悬液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输注血小板悬液后用30ml生理盐水冲洗袋后再次输注,对照组输注血小板悬液后不做特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悬液输注的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输注有效率为87.0%,对照组输注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输注血小板悬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血小板袋后再榆注。能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悬液 有效输注 效果比较
下载PDF
132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罗圆圆 陈麟凤 汪德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9期835-838,845,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输注血小板的13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输血后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来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同时对影响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相关因...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输注血小板的13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输血后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来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同时对影响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相关因素如病因、患者性别、输注次数、血型及年龄和影响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如抗体强度、血小板种类、保存时间、患者体重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2例血液病患者,抗体总阳性率18.94%,输注1376次,有效率为59.23%;有效组抗体阳性率为8.33%,远低于无效组抗体阳性率31.67%(P〈0.05)。不同疾病、输注次数和不同年龄阶段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抗体阳性率最高,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增高,在三个年龄段中21~40岁年龄段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患者性别和血型无关。随着抗体强度和患者体重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均降低;辐照机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最高;在同种类型的血液病患者中,无并发症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疗效明显优于有并发症的患者;血小板保存天数与输注有效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液病患者的疾病、年龄、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抗体强度、血液成分、体重和并发症对血小板输注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效果 血小板抗体 影响因素 抗体阳性率 输注有效
下载PDF
红细胞贮存代谢对临床输血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伍昌林 朱奕 +2 位作者 李岚 党鑫堂 邵超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2-363,共2页
目的研究贮存红细胞的代谢变化与临床输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119袋红细胞悬液中保存期3 d的20袋,8 d的25袋,15 d的30袋,28 d的28袋,32 d的16袋;分别输注给119位外科手术患者,并分析它们输... 目的研究贮存红细胞的代谢变化与临床输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119袋红细胞悬液中保存期3 d的20袋,8 d的25袋,15 d的30袋,28 d的28袋,32 d的16袋;分别输注给119位外科手术患者,并分析它们输注的有效率;采用NO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保存期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浓度,分别于输血前后,用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中MDA含量,氧化酶法检测SOD的活性。结果随着红细胞制剂贮存期延长NO水平有持续下降的趋势(P<0.05);红细胞制剂输注有效率也随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贮存期28、32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后3 h,患者血浆MDA水平上升,SOD水平下降,与输血前相比2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24 h,MDA水平与输血前相比虽有增加,但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期为3、8、15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3 h、24 h后,血浆内SOD与MDA与输血前水平相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贮存红细胞悬液中一氧化氮浓度明显下降,并与临床输注的有效性相关,同时红细胞贮存代谢物可能对患者输血会造成暂时性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代谢 一氧化氮浓度 输注有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的输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静 陈轶珏 +2 位作者 吴颖 胡雯佳 傅启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对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进行分析,探讨供受者间血小板ABO血型不同输注的可能性,以期提高患儿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单采血小板ABO血型不合输注的患儿111例,计算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纠正... 目的对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进行分析,探讨供受者间血小板ABO血型不同输注的可能性,以期提高患儿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单采血小板ABO血型不合输注的患儿111例,计算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采用χ2检验分析ABO血型不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疗效。结果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78.4%,其中主侧相合的输注有效率为77.4%,次侧相合为87.8%,主次不合为37.5%。χ2=10.06,P<0.01,三组不相合的输注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同的单采血小板输注应尽量选择次侧相合(血浆相容)的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计数 输注有效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关晓珍 于洋 +3 位作者 冯倩 马春娅 张晓娟 汪德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7期1747-1749,共3页
研究血液病患者输注去除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对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血液科所有输注机采血小板血液病患者274例(2029例次),根据输注的机采血小板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去白组和未去白组。对两组输注前... 研究血液病患者输注去除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对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血液科所有输注机采血小板血液病患者274例(2029例次),根据输注的机采血小板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去白组和未去白组。对两组输注前后24 h内病人血小板计数资料进行比较,用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来判断输注血小板是否有效。以输注后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发生输血反应。结果两组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去白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未去白组(p<0.01)。去白组NHFTR发生率亦显著低于未去白组(p<0.05)。说明去白组血小板输注疗效优于未去白组,而且能够显著降低NHFTR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 血小板输注有效 NHFTR 机采血小板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案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丁佳栋 张晓萍 +6 位作者 王媛 杨楠 张丽娟 王艺媛 张晓晶 黄晓燕 赵小丽 《甘肃医药》 2020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回顾2016~2018年本院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可能的原因,并讨论解决对策。方法:4046例输注血小板患者,统计输注不良反应案例,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结果:13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随机抽取143例,修正前后输... 目的:回顾2016~2018年本院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可能的原因,并讨论解决对策。方法:4046例输注血小板患者,统计输注不良反应案例,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结果:13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随机抽取143例,修正前后输注血小板有效率分别占38.5%、47.6%。输注无效修正前后未查血小板抗体分别占54.5%、53.3%;输注无效修正前后的病例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阴性分别占9.1%、4.0%;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占36.3%、42.7%。输注有效的病例中,修正前后未查血小板抗体分别占74.5%、72.1%;血小板抗体阴性率修正前后分别占16.4%、20.6%;血小板抗体阳性占9.1%,修正后占7.3%。结论:对于血小板的输注的有效率应当根据24h CCI为主要评判依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对于输注无效的病例应当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若阳性应当进行配型输注。对于输血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处理,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并及时书写病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血小板输注无效率 血小板输注有效 CCI 血小板抗体检测
下载PDF
186例血小板输注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与疗效评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洋 付艳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估的相关实验室指标、血小板有效输注及无效输注后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血小板输注的...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估的相关实验室指标、血小板有效输注及无效输注后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评价提供更多客观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186例血小板输注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输注前和输注后的PLT、CCI、MPV、PDW、PCT,观察输注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110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输注后CCI为9333,PLT、MPV、PDW、PCT均值均较输注前升高。76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无效,输注后CCI<4500,PLT、MPV、PDW、PCT均值均较输注前降低。结论血小板输注有效时,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输注前增高。血小板输注无效时,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输注前降低。此结果可为血小板输注后疗效评价提供新的实验室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有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相关参数 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分析
10
作者 袁志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0例需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有输血史分成有输血史组65例和无输血史组65例。经固相凝集法检验血小板抗体,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40例,26例采取配合行血...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0例需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有输血史分成有输血史组65例和无输血史组65例。经固相凝集法检验血小板抗体,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40例,26例采取配合行血小板输注治疗作为观察组,14例予以随机血小板输注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输注治疗有效率。结果有输血史组患者抗体阳性率为46.2%高于无输血史15.4%;观察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8.5%高于对照组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异体输血治疗者容易出现血小板抗体,但对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实施血小板配型输注治疗,则可显著提升血小板输注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配型 输注有效
下载PDF
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配型方法输注血小板时的有效率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玉玲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127-128,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不同配型方式的血小板输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1-2017-12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恶性肿瘤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有患者86例,观察组87例;运用固相... 目的综合分析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不同配型方式的血小板输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1-2017-12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恶性肿瘤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有患者86例,观察组87例;运用固相凝集的方法对两组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统计好两组患者血小板抗体的阳性比率。随机抽选同型ABO血型的血小板供应者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而对观察组中患者血小板的输注则采用交叉配型的方式,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以及依据实验结果选择相适应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分别在输注前以及输注24h之后对患者的前臂静脉血小板检测进行计数,并且采用相应的计数软件对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增高指数计算(CCI),最后依照具体数据对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评判。结果 173例患者中有6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其中患者包括36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C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不同配型方式的血小板输注的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小板配型 血小板抗体 输注有效
原文传递
冰冻保存3个月机采血小板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陈菁 冯水堂 《浙江检验医学》 2004年第3期37-37,39,共2页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3个月的机采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测定输注有效率的方法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冰冻机采血小板尽管低温保存达3个月时间,病人输注后,仍然有较高的有效输注率,表明-80℃冰冻保存的...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3个月的机采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测定输注有效率的方法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冰冻机采血小板尽管低温保存达3个月时间,病人输注后,仍然有较高的有效输注率,表明-80℃冰冻保存的机采血小板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保存 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校正增加值 输注有效
下载PDF
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配型方法输注血小板时的有效率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书锋 董晓峰 姚晓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配型方法进行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有多次输血史、需输注血小板的恶性肿瘤患者1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2组血小板抗体,统计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照组随... 目的探讨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配型方法进行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有多次输血史、需输注血小板的恶性肿瘤患者1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2组血小板抗体,统计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照组随机选择ABO血型同型供者血小板进行输注;观察组均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依据试验结果选择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分别于血小板输注前、后24h采集前臂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173例中血小板抗体阳性68例,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者CCI[(6.15±2.18)×109/L]高于对照组[(2.34±1.27)×109/L](P<0.05),血小板抗体阴性者CCI[(8.35±2.74)×109/L]与对照组[(7.93±2.51)×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27.59%)高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输血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前检测血小板抗体,依据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结果选择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配型 输注有效
原文传递
血小板配型输注在不同血液疾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莺 熊婷 +2 位作者 华岚 许进明 周小玉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682-685,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配型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3种不同血液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患者血小板配型输注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尚未开展血小板配型(2017年随机ABO同型输注)3种血液疾病患者及... 目的:评估血小板配型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3种不同血液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患者血小板配型输注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尚未开展血小板配型(2017年随机ABO同型输注)3种血液疾病患者及全面开展血小板配型(2018年ABO同型且血小板配型输注)血液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配型,以24 h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CI)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2017年血液病患者人均血小板用量(血小板用量/出院人次)为9.2 U(36370/3953),2018年血液病患者人均血小板用量为8.8 U(38960/4403),血小板人均用量下降4.3%。2017年3种血液疾病患者共182例,输注血小板1232次,平均CCI为8.6±8.3,输注有效率为48%(591/1232);2018年3种血液疾病患者共203例,输注血小板1427次,平均CCI为15.7±10.7,输注有效率为80%(1145/1427),2018年CCI及输注有效率均显著上升(P<0.05)。2017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CI为6.3±5.9,输注有效率为47%(80/170),再次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为(2.6±1.7)d,2018年CCI则为18.3±14.2,输注有效率为79%(68/95),再次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为(6.5±6.3)d,输注有效率显著提高且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0.05);2017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CCI为7.2±6.6,输注有效率为51%(75/147),再次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为(5.4±4.8)d,2018年CCI则为13.4±13.0,输注有效率为79%(304/385),再次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为(6.4±5.0)d,输注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间隔时间少量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7年白血病患者CCI为8.3±7.7,输注有效率为48%(436/915),再次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为(5.8±5.3)d,2018年CCI则为15.6±10.5,输注有效率为82%(773/947),再次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为(6.3±5.9)d,输注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间隔时间少量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注配型血小板可明显提升不同血液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且明显缩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促进血小板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配型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有效
原文传递
Spin polarized current inj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a double T-shaped organic spintronic device
15
作者 REN JunFeng SONG RuiRong +1 位作者 YUAN XiaoBo HU GuiChao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A double T-shaped device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pin polarized current inj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roperties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s.Based on the spin diffusion theory and Ohm’s law and consideri... A double T-shaped device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pin polarized current inj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roperties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s.Based on the spin diffusion theory and Ohm’s law an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charge-spin relationship of the special carriers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s,the current spin polarization has been obtained.Effects of the branch current ratio and the polaron proportion on the spin polarized current injection efficiency are studied.From the calcul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pin polarized current injection efficiency can b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branch current ratio;moreover,high polaron proportion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is beneficial for obtaining high current spin 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pintronics spin polarized current injection current spin polar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