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的断裂有效运移通道及其物理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永河 吕延防 +2 位作者 付晓飞 付广 李照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9-401,共13页
库车坳陷区的变形,垂向上可分为3大构造层:盐上层、新生代膏盐层和盐下层。根据该地典型构造的含气性差异,分析了断裂有效输导天然气的地质条件,认为充足且有效的气源条件、沟通源岩与圈闭且不断穿区域性盖层的盐下断裂以及完整的圈闭... 库车坳陷区的变形,垂向上可分为3大构造层:盐上层、新生代膏盐层和盐下层。根据该地典型构造的含气性差异,分析了断裂有效输导天然气的地质条件,认为充足且有效的气源条件、沟通源岩与圈闭且不断穿区域性盖层的盐下断裂以及完整的圈闭是决定天然气沿断裂运聚成藏的重要条件,因而不断穿区域性盖层的盐下断裂是有效油气运移通道,并用物理模拟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与断裂有效运移通道相配置的砂体的封闭程度、体积和物理性质的差异发现:沿断裂有效运移通道运移的天然气向断裂两侧储层分流的优势运移路径明显不同,在发育断裂有效运移通道时,断裂带内部的流体总是向着断裂带两侧封闭程度差、体积大和物性好的储层分流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下断裂 有效运移通道 典型构造 物理模拟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的有效运移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财芳 秦勇 周龙刚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45-2651,共7页
煤层气藏有效运移系统的优劣取决于煤储层的裂隙发育程度与开合程度,决定着煤储层的渗透性,其外在显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煤储层的孔裂隙系统特征.本文基于煤基块弹性自调节效应理论和煤储层综合弹性能量理论,提出了煤储层裂隙开合程度参数... 煤层气藏有效运移系统的优劣取决于煤储层的裂隙发育程度与开合程度,决定着煤储层的渗透性,其外在显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煤储层的孔裂隙系统特征.本文基于煤基块弹性自调节效应理论和煤储层综合弹性能量理论,提出了煤储层裂隙开合程度参数△和裂隙发育程度参数ξ,定量化研究了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有效运移系统,探讨了其对煤层气富集高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现今阶段,ξ高值区位于安泽、沁源一带,郑庄、樊庄次之,说明这两个区域内,煤储层裂隙发育程度较高;△高值区位于郑庄、樊庄一带,安泽、沁源次之,说明区域内煤基块弹性自调节正效应占优势,裂隙趋于张开.综合分析ξ和△可以发现,二者的最佳匹配区域位于郑庄、樊庄一带,说明此区域内煤层裂隙相对较发育,裂隙张开程度较高,可能具有较高的流体压力和较好的渗透性,有利于煤层气藏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藏 有效运移系统 裂隙开合程度 裂隙发育程度 渗透率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昌德气藏有效聚气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付广 杨勉 薛永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5,共3页
根据气势场分布特征,确定气藏的供气单元,在其历史演化恢复的基础上,利用生、留、排烃量计算气藏供气单元各地质时期的排气量,并取其游离相排气量作为有效排气量,通过确定区域性盖层的形成时期,将其形成之后的有效排气量作为气藏... 根据气势场分布特征,确定气藏的供气单元,在其历史演化恢复的基础上,利用生、留、排烃量计算气藏供气单元各地质时期的排气量,并取其游离相排气量作为有效排气量,通过确定区域性盖层的形成时期,将其形成之后的有效排气量作为气藏的有效运移气量,再将扣除天然气在运移途中的围岩吸附,孔隙水溶和扩散损失量后的有效运移气量作为气藏的有效聚集气量。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的有效聚集气量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昌德气藏各地质时期共获得31513×108m3的有效聚集气量。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是该气藏形成的主要聚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德气藏 气藏 有效运移气量 有效聚集气量
下载PDF
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66
4
作者 李明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在非均质地层中 ,烃类的扩散流和体积流可以同时存在并可相互转换 .扩散流有助于烃类从源岩中排出 ,并通过流动方式的转变直接参与油气的聚集成藏 .在致密泥岩层中 ,扩散流和体积流的计算流速分别为 4~ 18m/Ma和 3~ 15m/Ma,几乎没有差... 在非均质地层中 ,烃类的扩散流和体积流可以同时存在并可相互转换 .扩散流有助于烃类从源岩中排出 ,并通过流动方式的转变直接参与油气的聚集成藏 .在致密泥岩层中 ,扩散流和体积流的计算流速分别为 4~ 18m/Ma和 3~ 15m/Ma,几乎没有差别 ,说明泥岩中的流动也可以用达西公式来表述 .虽然油气的浮力流和渗流都是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但油气在水中上浮不呈连续相流动 .因此不要求也不能用达西公式表述临界运移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 .优势运移通道和有效运移空间是 2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指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 ,后者是指地层中真正发生了油气运移的空间 .大约有 70 %的油气藏位于优势运移通道上 ,而在运载层中有效运移通道空间约占总孔隙空间的 5 %~ 10 % .圈闭的封盖强度与闭合度有 3种不同的组合类型 ,它们是世界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根据研究和统计 ,世界石油储量的半衰期约为 2 9Ma ,大油田的中值年龄约为 35Ma .根据烃类的微渗漏流量计算 ,中 -大型油气藏的平均自然年龄约为 5 0~ 10 0M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流 体积流 优势运移通道 有效运移空间 封盖强度 中值年龄
下载PDF
地下坑道周围山体内氡运移力学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牛冠毅 陈剑杰 王君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建立氡在地下坑道周围山体内运移的一维径向对称模型,分析在浓度扩散和气体渗流条件下,坑道周围山体内氡浓度分布,并给出氡浓度的解析表达式.用有效运移距离的概念,定量描述对坑道内氡浓度有影响的山体范围,给出...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建立氡在地下坑道周围山体内运移的一维径向对称模型,分析在浓度扩散和气体渗流条件下,坑道周围山体内氡浓度分布,并给出氡浓度的解析表达式.用有效运移距离的概念,定量描述对坑道内氡浓度有影响的山体范围,给出有效运移距离和有效孔隙率、比渗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同时给出坑道壁面上氡析出率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道 析出率 有效运移距离
下载PDF
煤储层弹性能及其控藏效应:以沁水盆地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吴财芳 秦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合适的压力系统、运移系统以及相应的能量作用机制,其实质是煤储层有效压力系统和有效运移系统时空配置关系。而煤储层弹性能正是有效压力系统与有效运移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纽带。文中提出了不同相态物质的... 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合适的压力系统、运移系统以及相应的能量作用机制,其实质是煤储层有效压力系统和有效运移系统时空配置关系。而煤储层弹性能正是有效压力系统与有效运移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纽带。文中提出了不同相态物质的弹性能模型,建立了煤层气成藏效应三元判识标志,并探讨了沁水盆地三元判识标志的展布特征。三元判识标志包括煤储层裂隙发育程度系数ζ1、煤储层裂隙开合程度系数Δ、煤储层压力系统发育程度系数ζ2。其中ζ1、Δ可以定量表示煤储层有效运移系统,ζ2可以定量表示煤储层有效压力系统。依据三元判识标志,分析了煤储层弹性能控藏效应,并提出判别煤层气成藏类型的三元模式。研究认为:煤层气成藏效应类型可分为27种,其中8种类型有利于煤层气富集高产。而沁水盆地实际上只存在2种有利类型,即有效压力系统-有效运移系统类型和较有效压力系统-较有效运移系统类型,分别分布于盆地南部大宁—潘庄—樊庄地区、沁水—郑庄—樊庄以及中部的沁源—安泽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弹性能 有效压力系统 有效运移系统 成藏类型 沁水盆地
下载PDF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_2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金祥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成藏有利条件及油气成藏规律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纵向上生储盖组合匹配利于油气成藏。斜坡东南部长2油藏的有效烃源岩是长7油组的湖相泥页岩,鼻褶带轴部的高角度构造裂缝系统及渗透性强的连通孔喉是油气运移的...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成藏有利条件及油气成藏规律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纵向上生储盖组合匹配利于油气成藏。斜坡东南部长2油藏的有效烃源岩是长7油组的湖相泥页岩,鼻褶带轴部的高角度构造裂缝系统及渗透性强的连通孔喉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空间,燕山运动对陕北斜坡延长组的构造定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褶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并确定长2油藏的油气运聚模式为阶梯状爬升运移+构造脊聚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低幅度鼻褶带 有效运移通道空间 油气运聚模式 陕北斜坡
下载PDF
耐吸附低张力二元复合体系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栋 阚亮 +1 位作者 吴文祥 任佳维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5-68,共4页
为了探索一种耐吸附、低张力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特性,利用Texas-500型旋滴界面张力仪以及岩心渗流装置,进行了体系初始界面张力以及模拟地层渗流过程中动态界面张力的测定;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明确复合体系中活性剂吸附量以及吸附对界面张... 为了探索一种耐吸附、低张力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特性,利用Texas-500型旋滴界面张力仪以及岩心渗流装置,进行了体系初始界面张力以及模拟地层渗流过程中动态界面张力的测定;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明确复合体系中活性剂吸附量以及吸附对界面张力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在活性剂质量分数低至0.05%、聚合物质量浓度高至2 500mg/L,亦可形成10-3数量级;活性剂吸附量较小,一次吸附后各界面张力依旧可以维持10-3数量级。动态渗流实验结果显示,即使考虑吸附及稀释作用,在距离模型入口端3/5处二元体系动态界面张力依旧可以维持10-3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界面张力 吸附量 界面特性 有效运移距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孟涛 邱隆伟 +3 位作者 王永诗 刘雅利 刘鹏 程付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3-609,共7页
为了解释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外源油气在三合村洼陷内部聚集成藏的问题,利用流体包裹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结合典型井埋藏史与边界断裂演化史分析,从油气成藏期与运移路径演化2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反映... 为了解释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外源油气在三合村洼陷内部聚集成藏的问题,利用流体包裹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结合典型井埋藏史与边界断裂演化史分析,从油气成藏期与运移路径演化2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反映成熟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均证实,三合村洼陷存在东营组沉积早期、馆陶组及明化镇组沉积晚期油气成藏过程,早期油气主要源自渤南洼陷沙四上烃源岩,之后渤南洼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相继成熟供烃,构成了三合村洼陷完整的成藏序列。东营组成藏期,边界断层未能错开三角洲砂体,渤南油气可沿统一砂体直接向三合村运聚;晚期由断层、砂体及不整合构成的复合体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油气正是通过"早期统一砂体运移"和"断层—砂体—不整合复合运移"等方式向三合村洼陷内部及其南部斜坡运聚,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有效运移 三合村洼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油气藏分形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适用条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任一 李江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7,共7页
利用成藏动力学与非平衡态热力学相结合方法,对油气藏分形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适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弱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油气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而强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油气藏分布则不具有分形特征。油气... 利用成藏动力学与非平衡态热力学相结合方法,对油气藏分形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适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弱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油气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而强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油气藏分布则不具有分形特征。油气藏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D值,近似反映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功率。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功率越大,分形维数D就越大,而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功率越小,分形维数D也越小。基于弱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作用下的油气运移最小能耗率原理,是盆地油气藏分形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储量 幂函数 分形维数 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功率 最小能耗率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