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有明银鱼仔鱼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宋超 刘媛媛 +4 位作者 吕杨 赵峰 杨刚 张婷婷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8-324,共7页
根据2014年11月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产卵盛期在长江口水域进行的现场采样调查资料,分析了有明银鱼仔鱼在长江口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有明银鱼仔鱼主要分布在北支水域,且受涨落潮的影响明显,涨潮时其分布范围较... 根据2014年11月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产卵盛期在长江口水域进行的现场采样调查资料,分析了有明银鱼仔鱼在长江口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有明银鱼仔鱼主要分布在北支水域,且受涨落潮的影响明显,涨潮时其分布范围较广,落潮时分布相对集中,且在北支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西少东多的分布格局。通过有明银鱼仔鱼密度分布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RDA分析和各环境因子对仔鱼密度分布的贡献率研究,均证实盐度是影响有明银鱼仔鱼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尤其在长江口北支水域,有明银鱼仔鱼的密度从西至东由低到高的分布趋势与盐度的分布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有明银鱼 仔鱼 密度分布 盐度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明银鱼的生物学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帼英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明银鱼的繁殖、食性、生长、分布、洄游和寿命进行了初步研究。有明银鱼为河口鱼类,分布于盐度为0.01—20‰的水域中生长肥育。繁殖时期洄游到河口的淡水区域产卵。产卵后亲鱼死亡,寿命仅壹年。
关键词 有明银鱼 生物学 长江口
下载PDF
有明银鱼耳石显微结构和微化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解玉浩 唐作鹏 +3 位作者 解涵 李勃 张世东 于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5-220,共6页
1998年从鸭绿江捕取有明银鱼成鱼 ,生物学测量后剖出耳石。每尾鱼 1对矢耳石中的 1个用于制片 ,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 ,另 1个制片镀碳膜后 ,用扫描电子微探针测定Sr和Ca的浓度比率。Sr和Ca分析的标准样用SrSO4 和CaSO4 。 31尾鱼 (体... 1998年从鸭绿江捕取有明银鱼成鱼 ,生物学测量后剖出耳石。每尾鱼 1对矢耳石中的 1个用于制片 ,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 ,另 1个制片镀碳膜后 ,用扫描电子微探针测定Sr和Ca的浓度比率。Sr和Ca分析的标准样用SrSO4 和CaSO4 。 31尾鱼 (体长 116~ 15 7mm)耳石长半径 (Y)与鱼体长 (X)成线性关系 ,其方程式为Y =2 72 16X +9 2 2 92 ,r =0 9178,P <0 0 1。耳石中心和耳石原基的平均直径分别为 2 2 5 5± 2 88μm和6 95± 1 30 μm。 13尾鱼耳石上的日轮数为 30 5~ 35 4,大约在 45~ 70日轮处出现过渡轮。日轮间距 0 94~ 1 14μm ,最大间距在 190~ 2 2 0日轮处 ,最小间距出现在 2 80日轮之后。耳石中Sr、Ca浓度比例在第 5至第 7测点出现第 1个高峰 ,这与稚鱼为了越冬洄游到海中时间相吻合。第 2个高峰出现在 2 8~ 32测点 ,这与鱼产卵上溯洄游时间相符。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理和生态条件的变化 ,可引起耳石中Sr、Ca比率的改变 ,但栖息水域盐度的突然改变是导致Sr、Ca比率显著增高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明银鱼 耳石 显微结构 微化学
下载PDF
鸭绿江有明银鱼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作鹏 解涵 +3 位作者 李勃 解玉浩 张世东 于福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对采自鸭绿江河口区的 2 32尾有明银鱼样品进行了生物学研究 ,包括形态特征、生长、食性、繁殖等 ,并分析讨论了有明银鱼上下颌各部位齿数的差异、雌雄个体体长差异及产卵期和成熟规格等。
关键词 有明银鱼 生物学特性 鸭绿江
下载PDF
杭州湾北部有明银鱼仔稚鱼脊柱和附肢骨骼发育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东 何鸣笛 +2 位作者 曾娇 李联飞 钟俊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0-937,共8页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采样点。于每月大潮期间使用大型仔稚鱼网进行仔稚鱼采集,共拖网120次,采集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仔稚鱼1 972尾。本研究使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观察了有明银鱼仔稚鱼(体长范围为...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采样点。于每月大潮期间使用大型仔稚鱼网进行仔稚鱼采集,共拖网120次,采集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仔稚鱼1 972尾。本研究使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观察了有明银鱼仔稚鱼(体长范围为9. 7~34. 2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有明银鱼背鳍、臀鳍、胸鳍、腹鳍的支鳍骨,髓弓、脉弓维持为软骨。匙骨、上匙骨、后颞骨、尾下骨、尾杆骨与尾椎髓体为硬骨。骨骼形成的顺序依次为肩带,臀鳍支鳍骨和尾下骨,背鳍支鳍骨,脉弓和髓弓,腹鳍支鳍骨和尾上骨。胸鳍支鳍骨无后匙骨。髓弓数目为73,脉弓数目为22,尾下骨(包括侧尾下骨)数目为7,臀鳍支鳍骨数目为27,背鳍支鳍骨数目为13。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明银鱼具有其他银鱼类似的骨骼系统骨化程度弱的"幼态持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明银鱼 杭州湾北部 脊柱 附肢骨骼 骨骼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