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冯尔鹏 董茂进 +7 位作者 韩仙虎 蔡宇宏 冯煜东 王毅 马敏 王冠 秦丽丽 马凤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被广泛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量子点显示及有机光伏等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柔性封装技术。综述近年来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首先概述了传统硬质盖板封装方式与薄膜封装方式的发展及其优缺点。其次,... 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被广泛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量子点显示及有机光伏等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柔性封装技术。综述近年来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首先概述了传统硬质盖板封装方式与薄膜封装方式的发展及其优缺点。其次,系统地总结了有机/无机薄膜的制备方法,如原子层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等,详细阐述了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再次,讨论了薄膜的微观缺陷、内应力,以及材料界面工程对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了有机/无机封装薄膜制备的技术要点,如采用基底表面预处理、引入中性层、调节层间应力等方式获得优质的封装薄膜。最后,探究了有机/无机封装薄膜的内在阻隔机理,提出气体在有机/无机薄膜中的传输方式以努森扩散为主,并总结了提高薄膜封装的策略,即延长气体扩散路径、“主动”引入阻隔基团及薄膜表面改性。提出了未来薄膜封装技术面临的问题,拟为柔性电子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子 有机/无机薄膜封装 界面 内应力 阻隔机制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疏水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庆勇 王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9-52,56,共5页
研究了以聚四氟乙烯 (PTFE)、硅溶胶为主要原料 ,利用溶胶 -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制备了SiO2 /聚四氟乙烯有机 /无机复合薄膜。分别用XRD ,IR ,SEM ,TG -DTA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涂膜在热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 -化学变化 ,以及薄膜材料的组成... 研究了以聚四氟乙烯 (PTFE)、硅溶胶为主要原料 ,利用溶胶 -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制备了SiO2 /聚四氟乙烯有机 /无机复合薄膜。分别用XRD ,IR ,SEM ,TG -DTA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涂膜在热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 -化学变化 ,以及薄膜材料的组成、结构、表面形貌。研究表明 :在复合薄膜材料中 ,PTFE与SiO2 形成相互贯穿的无规网状结构 ,薄膜与基材附着力良好 ,表面呈现出良好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制备 有机/无机复合疏水薄膜 疏水性 聚四氟乙烯 硅溶胶 原料
下载PDF
LBL技术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莉 沈玉华 谢安建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26-629,607,共5页
将高分子和各种功能的无机纳米粒子通过层层吸附自组装技术进行组装,制备厚度可控和稳定性好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利用LBL技术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方法,并对利用LBL技术制备有机/无机纳... 将高分子和各种功能的无机纳米粒子通过层层吸附自组装技术进行组装,制备厚度可控和稳定性好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利用LBL技术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方法,并对利用LBL技术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I.技术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 纳米粒子
下载PDF
自组装的四(4-N,N-二乙胺基苯基)卟啉/多酸(钠)有机/无机复合薄膜及其气敏性质
4
作者 邢传旺 李东 +4 位作者 刘承奔 孔霞 李希友 陈艳丽 姜建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10-2116,共7页
选择Keggin型12-磷钨酸(TPA)及其钠盐(Na TP)水溶液为亚相,用四(4-N,N-二乙胺基苯基)卟啉化合物(H_2TNPP)自组装膜为功能模板,釆用低成本的QLS法成功制备了2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H_2TNPP/TPA,H_2TNPP/Na TP QLS薄膜。薄膜结构、形... 选择Keggin型12-磷钨酸(TPA)及其钠盐(Na TP)水溶液为亚相,用四(4-N,N-二乙胺基苯基)卟啉化合物(H_2TNPP)自组装膜为功能模板,釆用低成本的QLS法成功制备了2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H_2TNPP/TPA,H_2TNPP/Na TP QLS薄膜。薄膜结构、形貌及半导体性质测试发现:H_2TNPP分子在H_2TNPP/TPA,H_2TNPP/Na TP复合膜中均采取H-聚集模式,TPA亚相上H-聚集程度更大。而在纯H_2TNPP膜中其为J-聚集模式。3种薄膜表面均为纳米颗粒形貌,以H_2TNPP/Na TP膜表面颗粒均一,颗粒尺寸最小(~60 nm),H_2TNPP/TPA膜表面缺陷较多,颗粒尺寸最大(~150 nm)。薄膜导电性依次为H_2TNPP/Na TP(3.00×10-5S·cm-1)>H_2TNPP/TPA(2.49×10-5S·cm-1)>H_2TNPP膜(1.53×10-5 S·cm-1)。常温气敏测试发现:3种薄膜在30 s内对浓度小于1.88 mg·m-3的NO2气体都有响应,灵敏度依次为H_2TNPP/Na TP(43%)>H_2TNPP膜(16%)>H_2TNPP/TPA(4.5%)。具有最小颗粒尺寸和最高导电性的H_2TNPP/Na TP复合薄膜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并且对NO2检测限低至0.094 mg·m-3。显示出了非常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为制备低成本、高灵敏度、环境友好的快速室温NO2气敏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多酸 自组装 有机/无机薄膜 气敏性质 NO2 室温响应
下载PDF
纳米硅溶胶/丙烯酸复合防蚀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宫丽 卢燕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为了寻找一种镀锌层表面用无铬钝化剂 ,研究以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质 ,纳米硅溶胶为颜料 ,用浸涂法在热镀锌板上制备有机 /无机复合薄膜 ,并利用SEM、浸水、中性盐雾试验等测试手段分析了薄膜表面形态、吸水率和耐盐雾性能。结果表... 为了寻找一种镀锌层表面用无铬钝化剂 ,研究以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质 ,纳米硅溶胶为颜料 ,用浸涂法在热镀锌板上制备有机 /无机复合薄膜 ,并利用SEM、浸水、中性盐雾试验等测试手段分析了薄膜表面形态、吸水率和耐盐雾性能。结果表明 ,在复合薄膜中丙烯酸与SiO2 形成互相贯穿的无规网络结构 ,薄膜与镀锌板结合力良好 ,表面呈现出良好的抗白锈能力 ,其耐蚀性能是热镀锌板的 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薄膜 热镀锌 钝化 纳米Si02
下载PDF
CuPc/ZnS多层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智兵 张溪文 +4 位作者 沈鸽 赵高凌 翁文剑 杜丕一 韩高荣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了找到制备具有最佳光电导性能的CuPc/ZnS多层复合薄膜的工艺参数 ,研究了CuPc/ZnS多层复合膜的层数系列、CuPc膜层的厚度系列、ZnS膜层的厚度系列和基板温度系列的光电导性能和结构。利用表面电位衰减、紫外 可见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 为了找到制备具有最佳光电导性能的CuPc/ZnS多层复合薄膜的工艺参数 ,研究了CuPc/ZnS多层复合膜的层数系列、CuPc膜层的厚度系列、ZnS膜层的厚度系列和基板温度系列的光电导性能和结构。利用表面电位衰减、紫外 可见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复合薄膜的光电导性能和结构及其关系 ,探讨了改变复合膜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复合膜 光电导特性 CuPc/ZnS 有机/无机复合薄膜 硫化锌 结构
下载PDF
膜层厚度对CuPc/ZnS多层复合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何智兵 张溪文 +5 位作者 沈鸽 王瑞春 赵高凌 翁文剑 杜丕一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为了找到制备CuPc ZnS多层复合膜薄膜最佳光电导性能的参数 ,本文研究了CuPc ZnS多层复合膜的CuPc膜层的厚度系列、ZnS膜层的厚度系列的光电导性能和结构 ,利用表面电位衰减仪、紫外 -可见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分析了复合薄膜的光... 为了找到制备CuPc ZnS多层复合膜薄膜最佳光电导性能的参数 ,本文研究了CuPc ZnS多层复合膜的CuPc膜层的厚度系列、ZnS膜层的厚度系列的光电导性能和结构 ,利用表面电位衰减仪、紫外 -可见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分析了复合薄膜的光电导性能和结构及其关系 ,探讨了改变CuPc、ZnS膜层的厚度对Cu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导特性 紫外-可见光谱 有机/无机复合薄膜 结构 CuPc染料 硫化锌 膜层厚度
下载PDF
Ag-PVA和Ag-PVA/TiO_2复合超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晓军 刘淑霞 贺军辉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6年第6期421-427,共7页
用3种方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体系,其中用加热还原法所得体系中Ag纳米粒子的尺寸较大(15nm),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较宽,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20nm;用室温硼氢化钠还原法得到的复合体系的吸收峰蓝移至409nm,且峰形较窄,Ag纳... 用3种方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体系,其中用加热还原法所得体系中Ag纳米粒子的尺寸较大(15nm),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较宽,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20nm;用室温硼氢化钠还原法得到的复合体系的吸收峰蓝移至409nm,且峰形较窄,Ag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8.7nm;低温NaBH4还原法所得体系吸收峰进一步蓝移至397nm,此时Ag纳米粒子粒径最小(3.5nm).将室温还原法所得Ag-PVA复合体系旋涂成膜,所得薄膜光滑、透明、均匀性好,该法适用于制备多层薄膜,以调控薄膜的厚度和光谱性质.将Ag-PVA复合体系与钛酸四丁酯(Ti(OnBu)4)的乙醇溶液交替旋涂得到Ag-PVA/TiO2有机/无机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随着Ag-PVA层数的增加,薄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强度呈线性增加,但是TiO2层数的增加对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影响.Ag-PVA/TiO2有机/无机复合薄膜将金属纳米粒子、有机高分子与无机半导体材料结合在一起,这种多层纳米结构在光电、催化功能薄膜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高分子薄膜 有机/无机复合超薄膜
下载PDF
双疏型耐指纹透明薄膜
9
作者 苗静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11-611,共1页
关键词 透明薄膜 指纹 有机/无机复合薄膜 SIO2膜 工业大学 低温合成 凝胶工艺 喷涂方法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olymer Emulsions with High Silicon Content and Sol-gel-derived Thin Films 被引量:22
10
作者 廖文波 瞿金清 +1 位作者 李忠 陈焕钦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6-163,共8页
A novel polymer/SiO2 hybrid emulsion(PAES)was prepared by directly mixing colloidal silica with polyacrylate emulsion(PAE)modified by a saline coupling agent.The sol-gel-derived thin films were obtained by addition of... A novel polymer/SiO2 hybrid emulsion(PAES)was prepared by directly mixing colloidal silica with polyacrylate emulsion(PAE)modified by a saline coupling agent.The sol-gel-derived thin films were obtained by addition of co-solvents into the PAES.The effects ofγ-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KH-570)content and co-solv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PAES films were investigated.Dynamic laser scattering(DLS)data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PAES(96 nm)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PAE(89 n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photo discloses that colloidal silica particles are dispersed uniformly around polyacrylate particles and some of the colloidal silica particles ar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PAE particles.The crosslinking degree data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a confirm that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PAES is changed to form Si-O-Si-polymer crosslinking networks during the film formation.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photos show the solvent induced sol-gel process of colloidal silica and the Si-based polymer distribution on the film surface of the dried PAES.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curv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AES films display much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than P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oidal silica polymer/SiO2 hybrid emulsions sol-gel process water resistance
下载PDF
Polarized Electronic Spectra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of Chiral Schiff Base Ni(ll) or Cu(ll) Complexes and Disperse Red 1 or Azobenzene in PMMA Films
11
作者 Takashiro Akitsu Yukie Miura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年第5期443-450,共8页
We have prepared new chiral Schiff base complexes, and copper(Ⅱ) (2) to investigate steric effect of ligands for 1 and bis(N-R-l-phenylethyl-5- methoxysalicydenaminato) nickel(Ⅱ) (1) 2 and known bis(N-R-l... We have prepared new chiral Schiff base complexes, and copper(Ⅱ) (2) to investigate steric effect of ligands for 1 and bis(N-R-l-phenylethyl-5- methoxysalicydenaminato) nickel(Ⅱ) (1) 2 and known bis(N-R-l-phenylethyl-3,5-dichlorosalicydenaminato) nickel(Ⅱ) (3) and copper(Ⅱ) (4). By using two kinds of photochromic dyes, disperse red 1 (DRI) and azobenzene (AZ),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iency of increasing optical anisotropy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of 1 through 4+AZ or DRI+PMMA in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cast films by Weigert effect (and compared with cis-trans isomerization by alternate UV and visible light for 3 and 4 to previous study). Gradual increase of optical anisotropy was observed for all the hybrid materials regardless of flexibility of Schiff base complexes, and the degree of dichroism and weak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polarized absorption electronic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HROMISM CHIRALITY polarized light metal complexes Schiff ba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