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二维材料的液相色谱拆分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雪萍 高顺秋 +3 位作者 李毅洁 杨梅芳 龙怡幸 袁黎明 《化学试剂》 CAS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2D-MOFs)具有大比表面积、厚度小、活性位点充分暴露、传质阻力小等优点,将其用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理论上可以增加色谱柱的塔板数,进而提高其分离效能,在手性分离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将手性分子L-...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2D-MOFs)具有大比表面积、厚度小、活性位点充分暴露、传质阻力小等优点,将其用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理论上可以增加色谱柱的塔板数,进而提高其分离效能,在手性分离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将手性分子L-羟基脯氨酸和D-(+)-葡萄糖分别修饰到NH_(2)-Ni/Co MOFs和Zn-NH_(2)-BDC MOFs两种2D-MOFs上,制备二维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2D-CMOFs),再将Zn-NH_(2)-BDC-D-(+)-葡萄糖和NH_(2)-Ni/Co-L-羟基脯氨酸通过“网包法”固载在硅胶表面制备手性固定相。实验表明:19种手性药物和5种位置异构体被NH_(2)-Ni/Co-L-羟基脯氨酸手性色谱柱拆分开,基线分离了6种手性药物和3种位置异构体;10种手性药物和3种位置异构体被Zn-NH_(2)-BDC-D-(+)-葡萄糖色手性谱柱拆分开;且两个手性柱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手性固定相 手性化合物
下载PDF
全共轭二维有机框架材料在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2
作者 吴倩茹 王华平 付红兵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5-51,共17页
有机电子器件已成为当今社会与工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显示、通讯、能源和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有机电子器件的核心是有机半导体材料,开发具有高电荷传输特性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是提升有机电子器件性能的关键。作为材料领域... 有机电子器件已成为当今社会与工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显示、通讯、能源和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有机电子器件的核心是有机半导体材料,开发具有高电荷传输特性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是提升有机电子器件性能的关键。作为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有机多孔晶态材料由于具有确定的化学结构、功能可设计性、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隙率以及结构可修饰性等特征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在众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由于具有高的结构平面性、电子离域性、电荷传输性质以及化学稳定性,全共轭二维有机框架材料作为有机电子学中的载流子传输材料受到广泛关注。当前,人们基于不同结构与功能的全共轭二维有机框架材料,构筑了多种有机电子器件并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介绍目前发展的全共轭二维有机框架材料的主要结构,随后重点综述全共轭二维有机框架材料在有机电子器件包括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电探测器、有机光伏电池、化学阻抗传感器及一些新兴电子器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阐述实现全共轭二维有机框架材料在有机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共轭有机框架材料 有机电子器件 结构与功能调控
下载PDF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物用于电催化分解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马佳欢 杨微微 +1 位作者 白羽 孙克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06-4030,共25页
氢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电催化分解水是产生氢气的有效途径,设计高效、经济的分解水电催化剂对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和灵活可调的化学组成,近年来被广泛... 氢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电催化分解水是产生氢气的有效途径,设计高效、经济的分解水电催化剂对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和灵活可调的化学组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分解水领域。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进一步衍生形成氧化物、磷化物、硫化物、金属-碳复合物等材料,也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分解水性能。通过组分调节和结构调控能有效地优化二维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的材料的本征活性和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而提高其电催化性能。此综述介绍了二维MOFs材料及其衍生物在电催化水分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电化学 制氢 催化剂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下载PDF
银纳米粒子修饰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用于光热增强银离子释放抗菌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信硕 邱海燕 +7 位作者 邵依 王攀捷 余石龙 李海 周郁斌 周战 马录芳 谭超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109,共10页
近年来,二维(2D)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抗菌方面。在此,我们通过光照诱导还银离子成功在二维MOF纳米片上生长银纳米粒子,得到了一种银纳米粒子(AgNPs)修饰的二维ZrFc-MOF(MOF-Ag)纳米片,... 近年来,二维(2D)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抗菌方面。在此,我们通过光照诱导还银离子成功在二维MOF纳米片上生长银纳米粒子,得到了一种银纳米粒子(AgNPs)修饰的二维ZrFc-MOF(MOF-Ag)纳米片,并将其用于光热增强Ag+释放抗菌治疗。通过水热法和超声处理合成MOF纳米片,然后通过原位光辐照诱导还原在MOF纳米片上生长AgNPs。系列表征结果表明AgNPs成功负载到MOF纳米片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修饰不仅可以增强MOF-Ag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强它的生物相容性。在近红外激光(NIR)照射下,MOF纳米片可以在短时间升温,而温度的升高可以加速AgNPs在溶液中氧化为银离子。通过细菌生长曲线、菌落相对数和细菌形态变化等实验表明PVP@MOF-Ag纳米片具有优异的广谱杀菌性能。此外,2D MOF纳米片良好的光热性能不仅可以增强Ag+的释放,还可以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随后进入细菌中的Ag+可以诱导内源性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引发细菌的氧化应激,实现高效抗菌。基于良好的体外抗菌性能,进一步将PVP@MOF-Ag纳米片用于小鼠伤口愈合,在此期间PVP@MOF-Ag纳米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生物安全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VP@MOF-Ag纳米片可以作为光热增强Ag+释放抗菌治疗和伤口愈合的有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复合材料 银离子释放 光热治疗 抗菌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燃料电池阴极催化材料的设计
5
作者 白一含 陈馨蕊 +3 位作者 冯振 冀盛亚 李佳 苏光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27-30,共4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转化率高、噪音低等优点,但其阴极采用了高成本的贵金属铂。在此,采用具有单原子特性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来替代铂材料。从理论上构建以Mn等过渡金属原子为连接节点的金属有机框架,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考察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转化率高、噪音低等优点,但其阴极采用了高成本的贵金属铂。在此,采用具有单原子特性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来替代铂材料。从理论上构建以Mn等过渡金属原子为连接节点的金属有机框架,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考察其作为阴极电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特性。研究表明,以Mn为中心连接节点的金属有机框架氧还原活性最佳,过电位为0.32 V,工作电位为0.91 V。研究结果为金属有机框架单原子催化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设计与优化
下载PDF
二维层状金属有机骨架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佛泉 《云南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50-51,共2页
叙述了几种制备二维层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深度分析,介绍二维层状MOF材料优异的性能,具有外比表面积高、厚度薄、活性位点多等优势,在分离、催化、成膜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层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制备方法 性能
下载PDF
自由基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片层材料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娜 胡晓倩 白如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1-198,共8页
设计、合成了含有苯胺二聚体的苯乙烯甲基丁酸酯(VPB),通过自组装-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聚合物纳米片层材料.VPB和聚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确认,VPB和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通过电子显微镜、X射线进行了研究.... 设计、合成了含有苯胺二聚体的苯乙烯甲基丁酸酯(VPB),通过自组装-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聚合物纳米片层材料.VPB和聚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确认,VPB和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通过电子显微镜、X射线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VPB在甲苯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中可以自组装成为二维纳米片层,并能与马来酰亚胺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形成尺寸数微米、厚度2纳米的聚合物片层材料.本研究的结果证明,将自组装与自由基聚合结合是一种制备聚合物二维纳米片层材料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二维材料 纳米片层 自由基聚合 自组装
下载PDF
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8
作者 孙兵 莫依萍 +2 位作者 汪利梅 岳婕好 王栋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4-1006,共13页
二维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晶体材料.2D COFs材料的多孔性、结晶性及二维方向的π电子共轭体系、层间有序的π-π柱状堆积,赋予了该材料... 二维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晶体材料.2D COFs材料的多孔性、结晶性及二维方向的π电子共轭体系、层间有序的π-π柱状堆积,赋予了该材料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拓扑结构设计和单体选择制备的2D COFs材料具有密度低、结构有序、比表面积大、孔径尺寸和结构可调等特点,并可以通过后合成修饰、孔穴客体填充或负载、材料复合等方式实现对2D COFs材料的功能化.另外,基于表面合成等方法,还可以在一定的基底表面制备出取向、有序的2D COFs单分子层或薄膜.本文综述了2D COFs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功能化,及其在物质吸附储存和输运、催化、能量存储与转化、光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共价有机框架 多孔材料 π共轭体系 表面合成 有机薄膜材料
原文传递
Recent advances on crystalline materials-based flexible memristors for data storage and neuromorphic applications 被引量:4
9
作者 Yang Li Cheng Zhang +3 位作者 Zhiming Shi Chunlan Ma Jun Wang Qichun Zh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110-2127,共18页
Memristors have recently emerged as promising contenders for in-memory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ttributed to their analogies to biological synapses and neurons in structural and electrical behaviors.F... Memristors have recently emerged as promising contenders for in-memory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ttributed to their analogies to biological synapses and neurons in structural and electrical behaviors.From the diversity level,a variety of material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memristor applications.Herein,we focus on one class of crystalline materials(CMs)-based flexible memristors with state-of-the-art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s.Firstly,the typical device structure and switching mechanisms are introduced.Secondly,the recent advances on CMs-based flexible memristors,including 2 D materials,metal-organic frameworks,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and perovskites,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s for data storage and neuromorphic devices are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Finally,the futur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of CMs-based flexible memristors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memristor 2D mater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PEROVSKITE
原文传递
The influence of two-dimensional organic adlayer thickness on the ultralow frequency Raman spectra of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nanosheets 被引量:3
10
作者 Shiyu Wu Xiaotong Shi +7 位作者 Yue Liu Lin Wang Jindong Zhang Weihao Zhao Pei Wei Wei Huang Xiao Huang Hai Li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Recently,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physisorbed adsorbates can be trapped betwee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wodimensional(2D) materials and supported substrate to form2 D confined film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such 2D... Recently,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physisorbed adsorbates can be trapped betwee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wodimensional(2D) materials and supported substrate to form2 D confined film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such 2D confined adsorbates on the properties of 2D materials is rarely explored. Herein, we combin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KPFM) and Raman spectroscopy especially the ultralow frequency(ULF) Raman spectroscopy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2D confined organic adlayer thickness on the ULF breathing modes of few-layer MoS2 and WSe2nanosheets. As the thickness of organic adlayers increased, red shift, coexistence of blue and red shifts as well as blue shift of ULF breathing mode was observed. KPFM measurement confirmed the enhanced n-doping and p-doping behaviors of organic adlayers as their thickness increased,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2D confined adsorbates and bottom surface of 2D nanosheets, which could be useful for modulating properties of 2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organic adlayer adlayer thickness ultralow frequency Raman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