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光伏异质结氟化苯三唑聚合物给体/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杨兵 张材荣 +4 位作者 王宇 张梅玲 刘子江 吴有智 陈宏善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99-210,I0055,共13页
本文为了理解由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和含有氟化苯三唑聚合物给体组成的有机光伏器件的优异光伏性能(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3%),借助深入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氟化苯三唑聚合物给体、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及其异质结界面模型面-面相向构型... 本文为了理解由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和含有氟化苯三唑聚合物给体组成的有机光伏器件的优异光伏性能(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3%),借助深入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氟化苯三唑聚合物给体、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及其异质结界面模型面-面相向构型复合物的几何结构、分子轨道、激发特性、分子表面静电势、转移电量和电荷转移距离.结果表明,氟化苯三唑聚合物给体: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异质结的卓越光伏性能是由于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分子内给体和受体片段之间的共面性,氟化苯三唑聚合物给体和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的电荷转移和杂化激发,在可见区域的互补光学吸收,以及从氟化苯三唑聚合物给体到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的分子表面静电势差值较大引起的.氟化苯三唑聚合物给体/十环熔合非富勒烯受体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激发表明,激子解离可以通过基于空穴转移的受体局域激发的衰退来实现,这不同于基于富勒烯受体的有机光伏的激子解离机理.通过Marcus理论评估的激子解离、电荷复合和电荷转移过程的速率常数表明有效的激子解离也是良好光伏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激发 电荷转移 有机光伏 异质结界面
下载PDF
红外纳秒激光辅助制备大面积有机光伏电池模组
2
作者 吴江 李右占 +2 位作者 刘鹤 付莹莹 谢志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3-210,共8页
近年来,新型活性层材料的发展和对活性层形貌的精确调控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光伏电池(OPV)的发展,在实验室制备的小面积OPV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19%.然而,面向未来商业化应用的高效且稳定的大面积OPV模组的制备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因... 近年来,新型活性层材料的发展和对活性层形貌的精确调控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光伏电池(OPV)的发展,在实验室制备的小面积OPV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19%.然而,面向未来商业化应用的高效且稳定的大面积OPV模组的制备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低成本的红外纳秒激光器刻蚀和图案化制备了大面积OPV模组,与通常采用飞秒激光器进行烧蚀相比,该方法可大幅降低设备和维护成本;研究和优化了各功能层的激光加工参数,降低了对ITO透明电极的损伤;利用底层ITO的热效应实现了对红外光吸收较弱的中间有机层的烧蚀;最后,制备了有效面积为28 cm^(2),几何填充因子(GFF)超过93%的OPV模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4.33%.本工作研究了利用低成本纳秒激光器辅助制备高GFF大面积OPV模组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大面积OPV模组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案化 有机光伏电池 电池模组 纳秒激脉冲
下载PDF
有机光伏电池在建筑光伏一体化中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朝锋 赵振民 +1 位作者 孙宇晴 阚志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6-1507,共12页
光伏发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有机光伏电池是以有机半导体材料为光伏活性层,可以通过改变光活性层材料的分子结构来选择性吸收紫外与近红外光子,又能保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明... 光伏发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有机光伏电池是以有机半导体材料为光伏活性层,可以通过改变光活性层材料的分子结构来选择性吸收紫外与近红外光子,又能保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明度;同时,有机材料高的吸收系数保证了超薄的活性层,造就了其优异的柔韧性,使其在半透明玻璃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高度契合光伏建筑一体化要求。目前单结有机光伏电池的效率已接近20%,并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有望在未来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在此,总结了有机光伏电池在建筑光伏中的应用优势、分子设计需要遵循的规则、有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各种应用场景以及对其未来的展望,最后探讨了未来发展需要克服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碳中和” 建筑一体化 柔韧性 半透明
下载PDF
有机光伏薄膜的力学性能调控与预测
4
作者 孙冰 李赛萌 +2 位作者 周康康 彭忠祥 叶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181,共9页
有机光伏电池(OPVs)具有颜色丰富、质轻、柔性等优点,在半透明、可穿戴/可拉伸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评述了高效率有机光伏活性层薄膜的力学性能调整策略,并概述了其力学性能的理论预测模型.首先,简要介绍了薄膜的力... 有机光伏电池(OPVs)具有颜色丰富、质轻、柔性等优点,在半透明、可穿戴/可拉伸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评述了高效率有机光伏活性层薄膜的力学性能调整策略,并概述了其力学性能的理论预测模型.首先,简要介绍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参数及其测试方法;随后,结合最新实例分别阐述了聚合物∶小分子和全聚合物两类OPVs共混薄膜力学性能的调控方法和理论模型;最后,对有机光电薄膜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 共轭高分子 薄膜微结构
下载PDF
9,9′-联芴烯衍生物在有机光伏电池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玉玲 李艳梅 +1 位作者 刘潇潇 俞天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5-324,共10页
由于具有独特的14π电子芳香结构和扭曲的非平面构型,9,9′-联芴烯衍生物成为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类新型有机光伏材料。9,9′-联芴烯衍生物含有两个刚性平面内的联苯单元,因此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且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 由于具有独特的14π电子芳香结构和扭曲的非平面构型,9,9′-联芴烯衍生物成为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类新型有机光伏材料。9,9′-联芴烯衍生物含有两个刚性平面内的联苯单元,因此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且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很容易接受电子,从而提升自身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使得其有机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增大。此外,9,9′-联芴烯有12个不同的取代位,与富勒烯衍生物相比,其结构更具灵活性。但是,该类化合物的电子迁移率较低,使得其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过低。如何通过提高该类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拓展其光谱吸收范围和吸收强度来提高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阐述了近年来联芴烯衍生物在有机光伏电池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对联芴烯类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9′-联芴烯 有机小分子受体材料 有机光伏材料 有机光伏电池
下载PDF
受体型有机光伏材料苝二酰亚胺 被引量:12
6
作者 霍利军 韩敏芳 李永舫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61-1769,共9页
二酰亚胺作为一种典型的n型材料,具有可见光区强吸收、光和热稳定性较高等突出优点,近年来应用到有机光伏电池中。本文介绍了苝二酰亚胺及其各种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综述了其用作有机光伏受体材料,包括小分子型苝二酰亚胺材料、含苝二... 二酰亚胺作为一种典型的n型材料,具有可见光区强吸收、光和热稳定性较高等突出优点,近年来应用到有机光伏电池中。本文介绍了苝二酰亚胺及其各种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综述了其用作有机光伏受体材料,包括小分子型苝二酰亚胺材料、含苝二酰亚胺受体单元的给体-受体双功能分子和含苝二酰亚胺受体单元的给体-受体双缆型聚合物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苝二酰亚胺 受体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影响有机光伏电池阳极表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顾锦华 钟志有 +2 位作者 何翔 孙奉娄 陈首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对有机光伏电池阳极表面进行改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等测试技术,研究了改性处理对阳极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优化了表面化学组分,降低了方块电阻.另外,利用处理前后的阳...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对有机光伏电池阳极表面进行改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等测试技术,研究了改性处理对阳极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优化了表面化学组分,降低了方块电阻.另外,利用处理前后的阳极样品制备了双层结构器件,通过分析其电流-电压特性,进一步研究了改性对其功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阳极改性对改善有机光伏电池的器件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阳极 表面改性
下载PDF
有机光伏电池输出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卫民 郭金川 +1 位作者 孙秀泉 周彬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7,共6页
分析有机光伏电池机理及等效电路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有机光伏电池伏安特性仿真系统,定量模拟有机光伏电池内部串联电阻、分流电阻对其伏安特性、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影响.制备了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仿真对比和实验结果吻合.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安特性 体异质结 等效电路 共轭聚合物
下载PDF
缓冲夹层影响异质结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卫民 郭金川 周彬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2-976,共5页
制备了结构为CuPc/缓冲层/C60异质结的有机光伏器件,分别选用三氧化钼和红荧烯为缓冲层,研究了增加缓冲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三氧化钼和红荧烯缓冲层后器件的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都得到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 制备了结构为CuPc/缓冲层/C60异质结的有机光伏器件,分别选用三氧化钼和红荧烯为缓冲层,研究了增加缓冲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三氧化钼和红荧烯缓冲层后器件的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都得到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都有所降低.开路电压从没有缓冲层时的0.39V分别提高到0.58V、0.55V,转换效率从0.36%提高到0.44%,短路电流从1.92mA/cm2分别降低到1.77mA/cm2、1.81mA/cm2,填充因子从0.48分别减少到0.43、0.44.进一步研究表明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受缓冲层厚度的影响很大,当缓冲层厚度很小时,器件短路电流密度还有所增加,但随着缓冲层厚度的增加,短路电流密度逐渐减小,当缓冲层厚度为10nm时,器件短路电流密度减少到0.35mA/cm2.开路电压随着厚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从1nm时的0.43V增加10nm时0.63V.根据整数电荷转移模型和界面能级理论解释有机光伏器件开路电压提高以及短路电流密度减少的原因,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改善提供了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夹层 异质结 有机光伏器件
下载PDF
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物理性能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卫民 郭金川 +1 位作者 孙秀泉 周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83-987,共5页
基于光学干涉效应和载流子传输理论建立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模型。模拟分析了体异质结光伏电池有机层厚度与激子产生率、载流子密度以及短路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物理性能模拟为提高电池的光... 基于光学干涉效应和载流子传输理论建立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模型。模拟分析了体异质结光伏电池有机层厚度与激子产生率、载流子密度以及短路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物理性能模拟为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载流子 体异质结 模拟
下载PDF
稀土有机光伏器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镝 初蓓 +1 位作者 李文连 洪自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采用真空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结构为ITO/TPD/Gd(DBM)3bath/Mg∶Ag的双层结构有机光伏器件,其中,TPD为受体,Gd(DBM)3bath为给体。在4mW/cm2的365nm波长紫外光从ITO玻璃方向垂直照射下,器件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和填充因子FF分别为3 2V,... 采用真空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结构为ITO/TPD/Gd(DBM)3bath/Mg∶Ag的双层结构有机光伏器件,其中,TPD为受体,Gd(DBM)3bath为给体。在4mW/cm2的365nm波长紫外光从ITO玻璃方向垂直照射下,器件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和填充因子FF分别为3 2V,29 24μA/cm2,0 286。在实验中发现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的光谱响应曲线与TPD的吸收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在紫外光照射下TPD/Gd(DBM)3bath膜层的界面处产生的激基复合物在光伏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有机光伏器件 有机电致发器件 外量子效率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紫外探测器
下载PDF
一种以钆配合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有机光伏器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镝 初蓓 +1 位作者 李文连 洪自若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4-607,共4页
A series of organic photovoltaic (PV) cells in which the electron acceptor and donor are gadolinium (dibenzoylmethanato)3(bathophenanthroline) and 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1,1′-diphenyl-4,4′-d... A series of organic photovoltaic (PV) cells in which the electron acceptor and donor are gadolinium (dibenzoylmethanato)3(bathophenanthroline) and 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1,1′-diphenyl-4,4′-diamine , respectively, were fabricated. Although TPD acts as an active layer in the bilayered cells, insertion of a Gd-complex film between TPD and the alloy cathode is necessary for efficient carrier photogeneration. Open-circuit voltage of 3.2 V is obtained due to efficient exciton dissociation near the interface between (Gd(DBM)3bath) and TPD. By incorporating an ultrathin mixed layer of Gd-complex and TPD,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It was found that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s has a common origin, exciplex formation, which results in broadband emission during both photoluminescent and the electroluminescent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配合物 电子受体 有机光伏器件 真空气相沉积法 Gd(DBM)3bath 激基复合物 外量子效率
下载PDF
值得关注的有机光伏电池材料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景志 汪茫 +1 位作者 周雪琴 王植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9-53,共5页
评述了近十年来有机光电池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强调了材料复合对设计有机光伏电池的重要性,指出了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聚集态结构与材料凝聚态结构的调控在改善器件性能上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激发态过程与激发态性质的研究在提高... 评述了近十年来有机光电池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强调了材料复合对设计有机光伏电池的重要性,指出了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聚集态结构与材料凝聚态结构的调控在改善器件性能上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激发态过程与激发态性质的研究在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上的意义,分析了有机光电池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电池 复合材料 聚集态结构 激发态 有机光伏电池 结构
下载PDF
有机光伏器件激活层的微结构有序性与电荷输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封伟 冯奕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本文在对有机光伏电池载流子产生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机光伏电池激活层的微观结构对光电转换效率影响的角度,系统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光伏电池效率的方法,... 本文在对有机光伏电池载流子产生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机光伏电池激活层的微观结构对光电转换效率影响的角度,系统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光伏电池效率的方法,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微观结构 电池效率
下载PDF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兵 黄小萃 +2 位作者 钟洲 车明国 葛亮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16,22,共4页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是一种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出可见光的纳米材料,将UCNPs掺入有机光伏电池中,可以扩大有机光伏电池对太阳光谱的响应范围,提高有机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综述了UCNPs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是一种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出可见光的纳米材料,将UCNPs掺入有机光伏电池中,可以扩大有机光伏电池对太阳光谱的响应范围,提高有机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综述了UCNPs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展,展望了该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纳米材料 近红外 电转换效率 谱响应
下载PDF
非富勒烯受体有机光伏体系的激发态动力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圣兵 张春峰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3,共7页
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有机光伏器件的性能得到长足进步。传统富勒烯受体有机光伏体系下建立起来的电荷拆分和能量损耗模型,不完全适用于非富勒烯受体体系。我们利用超快光谱学方法,发现在模型体系中,非富勒烯受体畴内非... 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有机光伏器件的性能得到长足进步。传统富勒烯受体有机光伏体系下建立起来的电荷拆分和能量损耗模型,不完全适用于非富勒烯受体体系。我们利用超快光谱学方法,发现在模型体系中,非富勒烯受体畴内非局域激发态代替界面电荷转移态介导了电荷拆分的空穴转移通道,在很小的驱动能下实现高效电荷拆分。非富勒烯体系中双分子复合过程在能量损耗中扮演重要角色,分子氟化设计可以改变能级排列,抑制双分子复合产生的三线态,从而抑制损耗。分子间相互作用调控关键能级位置,可用以调控非富勒烯光伏体系光电流产生机制,有效抑制损耗通道,进一步提升有机光伏体系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富勒烯受体 有机光伏 超快 电子转移动力学
下载PDF
热处理对活性层性质及有机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钟志有 顾锦华 +2 位作者 孙奉娄 何翔 陈首部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4-236,244,共4页
制备了MEH-PPV活性层薄膜及其器件,通过AFM、透射光谱和伏安特性测量研究了热处理对薄膜表面性质及其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降低了表面粗糙度,减小了禁带宽度和电阻率,提高了载流子迁移率。薄膜表面性质以及光电性能的优化,有... 制备了MEH-PPV活性层薄膜及其器件,通过AFM、透射光谱和伏安特性测量研究了热处理对薄膜表面性质及其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降低了表面粗糙度,减小了禁带宽度和电阻率,提高了载流子迁移率。薄膜表面性质以及光电性能的优化,有利于增加有机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改善电池的器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活性层 器件性能
下载PDF
聚合物/小分子有机光伏电池活性层形貌调控研究进展
18
作者 高旭 王国政 +3 位作者 刘菊耀 刘丽 杨继凯 王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89-498,共10页
近年来,基于新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器件结构的优化以及对太阳电池活性层形貌的有效调控,有机光伏电池(OPV)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基于聚合物/小分子共混体系的单结OPV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18%。首先,概述了聚合物/小分子OPV的... 近年来,基于新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器件结构的优化以及对太阳电池活性层形貌的有效调控,有机光伏电池(OPV)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基于聚合物/小分子共混体系的单结OPV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18%。首先,概述了聚合物/小分子OPV的研究进展;接着,介绍了OPV的工作原理和相分离机理,并分析了OPV的光电性能、活性层形貌特征参数以及相分离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探讨了不同物理调控手段对活性层形貌的影响,主要介绍了调节溶液的聚集、成膜过程中优化活性层形貌以及薄膜后处理等优化活性层的方法,重点介绍了聚合物/小分子OPV的活性层形貌调控的方法;最后,对OPV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电池 有机光伏电池(OPV) 小分子 形貌 效率
下载PDF
星型铕(Ⅲ)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有机光伏器件的表征
19
作者 王彬彬 宋艳秋 孙二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1-355,共5页
基于分子设计思想,合成星型铕(Ⅲ)β-二酮配合物三(二苯甲酰甲基){1,3,5-三[2-(2-吡啶)苯并咪唑]甲基苯}-铕(Ⅲ)(Eu3(DBM)9(TMMB)).采用真空蒸镀法,以4,4',4″-三(3-甲基-苯基-苯胺基)-三苯胺(m-MTDATA)为电子给体,Eu3(DBM)9(TMMB)... 基于分子设计思想,合成星型铕(Ⅲ)β-二酮配合物三(二苯甲酰甲基){1,3,5-三[2-(2-吡啶)苯并咪唑]甲基苯}-铕(Ⅲ)(Eu3(DBM)9(TMMB)).采用真空蒸镀法,以4,4',4″-三(3-甲基-苯基-苯胺基)-三苯胺(m-MTDATA)为电子给体,Eu3(DBM)9(TMMB)为电子受体制备有机光伏器件.在紫外灯(365 nm,1.6 mW/cm2)从铟锡氧化膜(ITO)方向垂直照射下,器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填充因子和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1.70 V,38.9μA/cm2,0.25和1.05%.实验结果表明,星型铕(Ⅲ)β-二酮配合物具有较好的光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 β-二酮配合物 有机光伏器件 合成 Eu3(DBM)9(TMMB)
下载PDF
非富勒烯有机光伏体系三线态损耗通道的分子氟化调控
20
作者 占肖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共2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发展,能量转换效率已跃升至18%左右1,器件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决定于光电荷产生、输运和收集过程中的量子效率。光激发载流子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不仅能阐述基本工作原理,也为器件优化提供新思路。在有... 有机太阳能电池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发展,能量转换效率已跃升至18%左右1,器件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决定于光电荷产生、输运和收集过程中的量子效率。光激发载流子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不仅能阐述基本工作原理,也为器件优化提供新思路。在有机给、受体共混体系中,光激发单线态激子拆分成的电子空穴,通过双分子复合有一定几率重新形成界面激子,其中界面电荷转移三线态(3CT)通过系统中能量较低的三线态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子复合 量子效率 有机太阳能电池 能量转换效率 三线态 电子空穴 有机光伏 激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